"你這剛生完孩子,是不會懷孕的,放心吧!"
"你怎麼知道不會懷孕?萬一懷了怎麼辦?"
"哺乳期哪個女人會來例假?沒來就說明不會懷孕。"
陳女士就在丈夫的忽悠之下,在生完孩子後不久,為愛進行了鼓掌。但她還是不放心,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要是中獎了,以目前的情況根本養育不起兩個孩子。
她趁丈夫睡著了,去樓下藥店買了避孕藥。
剛生完孩子又懷孕?
哪知陳女士時隔不久,竟然出現了噁心、嘔吐的症狀。剛開始沒注意,壓根就沒往懷孕那方面考慮。這才生完孩子不到2個月,怎麼可能又懷孕呢?
過了幾天,情況不減反增,她突然意識到,不會真的是懷孕了吧?這才生完寶寶,又懷孕,真是讓人措手不及啊。在和丈夫商量了一番之後,他們決定先去醫院檢查一下,看看這個二胎能不能要。
但檢查結果卻是讓夫妻倆吃了一驚,她壓根沒懷孕!陳女士不解:醫生,我孕吐現象特別嚴重,還犯噁心,這都是懷孕的表現啊!
醫生卻有點生氣:"你沒有懷孕,出現這些症狀不過是因為你服用了避孕藥造成的假性妊娠,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心理作用。你覺得自己懷孕了,會在心理上給自己暗示。"
醫生還講述:在哺乳期吃避孕藥,不僅會導致出現身體出現假性妊娠反應,還很容易通過母乳傳給新生兒,導致他過早發育。
"你們這種小年輕做父母的,平時辦事就不能戴套?真是心大!"
也有很多寶媽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我家那位,20天的時候,他就急著要,不讓,他還生氣。"
"好多夫妻都是這樣的,剛出月子就同房,然後就又懷孕了。我就見過一家人,剛出月子就同房,然後老二和老二都是在同一年生的,年頭和年尾,也真是佩服那位媽媽。"
"不是說哺乳期不會懷孕嗎?我們那邊的說法是,要等到奶水沒了才會懷孕,因為在哺乳期不會來例假啊。"
分歧點就在這裡,很多人認為,在哺乳期間,沒有來例假,就意味著不會懷孕。老人們也常言:"母乳餵養不會懷孕"。但事實卻慘遭打臉。
關於哺乳期的幾大誤解
1.哺乳期不會懷孕?
根據大量的臨產數據顯示,在哺乳期的2到3個月就有不少寶媽再次懷孕。這也說明了在哺乳期間仍然會有排卵的可能性。
哺乳期並非是"安全期",雖然在哺乳期間會抑制排卵激素的分泌,降低受孕的可能性。但根據臨床數據顯示,有20%的女性在哺乳期都曾懷過孕。
有人就會問:哺乳期間又沒有來例假,怎麼會懷孕呢?人們存在一個誤解,誤以為沒有來例假就不會懷孕。雖然例假沒來,但仍然有可能在排卵,還是有受孕的可能。
還有一些人認為哺乳期間不會懷孕,於是依靠延長哺乳期來避孕,這種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2. 哺乳期懷孕不能餵母乳?
在哺乳期間懷孕,如果還有母乳的話,自然是可以繼續餵養的。但懷孕之後的母乳會越來越少,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日常需求,這樣其實已經不利於寶寶的發育。
但如果母乳量還有很多,是可以繼續給孩子餵養的。也有些身體不適的寶媽,早期妊娠體內的激素分泌增多,長期哺乳會刺激到ru頭,引起子宮收縮,不注意可能會引發流產。
3. 哺乳期不能做頭髮?
前幾天,周媽就發現自己脫髮嚴重,剛生完孩子之後、做完月子出來,頭髮是一直掉。地上是頭髮,床上是頭髮,梳子上還是頭髮,但唯獨頭上沒有頭髮。為了讓自己的頭髮看上去美觀,周媽去美髮店做了一個髮型。
可能是做頭髮時的藥物沒有清洗乾淨,她一靠近寶寶,寶寶就哭。
醫生們也不推薦在哺乳期間做頭髮,因為市場魚龍混雜,很多藥物都含有化學物質。家長們又不知道哪個好,哪個不好,貿然做頭髮可能會讓寶寶過敏。
一般建議是在寶寶6個月之後才可以做頭髮。如果已經做了頭髮的寶媽,平時也要注意多清洗,避免和寶寶直接接觸。
對於女性來說,在哺乳期間懷孕,不管是生還是不生,傷害的都是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剛坐完月子的女性,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再次妊娠,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和丈夫親密時,也不要抱著僥倖心理忘記了避孕。不然最後吃苦的,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