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審美主義:莎士比亞研究新趨勢

2020-12-22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6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這位英國文學巨擘如今已成為世界性文化符號,具有跨越文化、地域與時代的魅力。而縱觀其在文學批評史上的發展變化亦頗為有趣。在莎士比亞所處的時代,儘管他已成為廣受歡迎的劇作家,但是由於其作品違背了源於亞里斯多德的古典主義創作原則,學者對其存在爭議,甚至有人指責他是缺乏藝術性的「野蠻人」。直到18世紀,莎士比亞才真正獲得眾多知名學者、作家的完全賞識乃至崇拜。有學者認為,莎士比亞在19世紀初已經成為全英國的文化符號。人們對莎士比亞的讚頌與尊敬被蕭伯納稱為「莎士比亞崇拜」。

  隨著其劇作的跨國演出及不同語言譯本的問世與傳播,莎士比亞逐漸蜚聲全球。幾百年來,關於莎士比亞的研究也不斷豐富,各種文學批評流派均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解讀與詮釋。然而也有學者指出,一些文學流派借用莎士比亞作品來強化自己預設的觀點和立場,有曲解莎士比亞之嫌。

  圍繞莎士比亞文學評論發展史的相關問題,本報記者近日對英國莎士比亞研究專家、東倫敦大學校長約翰·約京進行了專訪。

  既打破規則又創造規則

  《中國社會科學報》:從「野蠻人」到「莎士比亞崇拜」,文學評論者對莎士比亞態度的轉變頗為有趣。您對此如何看待?這是否主要是由於莎士比亞出眾的才華?

  約京:在過去400年中,出現了許多對莎士比亞文本的不同闡釋。正是因為人們讀莎劇常讀常新,不斷對其進行新的解讀,才使莎劇成為如此重要的作品。在莎士比亞所處的時代,其作品的地位不如今日。不過,對於其去世後出版的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First Folio),當時已經有一些讚嘆之詞。那時候已經有很多人頗有些將其神化的意思,但直到18世紀,莎士比亞的作品才完全被視作文學經典。

  我認為「天才」是一個頗為有趣的範疇。康德認為天才既創造規則又打破規則,莎士比亞的文本就是在很多方面打破了所有的常規。與此同時,人們也逐漸認為其文本具有典範性,值得仿效。因此,儘管他的戲劇雜糅了很多不同的形式,採用了許多不同的來源,卻得以自成一格,創造出新的範式,後又得到人們認可。因此可以說,莎士比亞既打破規則,又創造規則。

  我想,康德所理解的天才之範疇,所體現的不一定是莎士比亞的頭腦,而是莎士比亞文本以及人們對其文本不同的運用方式,以至於閱讀同一部莎士比亞作品的人卻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解讀。而重要的是,莎士比亞常讀常新。所以,莎士比亞的文本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有的仍然有待發掘。

  《中國社會科學報》:不同歷史時期的莎士比亞評論也有所不同。請您大致梳理一下其主要變化。

  約京:我認為莎士比亞可以反映出各種不同的文學批評傳統。18世紀時,新古典主義文學批評盛行。莎士比亞的作品雖然未遵循古典主義傳統,卻得以從那個時期存活下來。無論是以後的浪漫主義、現代主義還是後現代主義,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語境中運用莎士比亞。當然,人們都試圖將自己的理解訴諸莎士比亞,不過對莎士比亞進行單一化的闡釋卻行不通。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新譯莎士比亞?
    恰逢傅光明先生新譯莎士比亞全集(第一輯)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為莎士比亞在中國的接受、傳播和研究提供新的契機,帶著這些問題,2017年11月1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莎學專家、譯者,以及比較文學、翻譯學、現當代文學的學者聚首復旦大學光華樓1001會議室,與出版方一道,展開了深入討論。
  • 我的莎士比亞接受史中的傅光明新譯
    我的莎士比亞接受史中的傅光明新譯 2019-01-14 10:06當年我們能夠利用的研究資料只有社科院外文所的《莎士比亞評論彙編》。後來把對外國文學的一腔熱情轉移到受其影響的中國現代文學上來,實在是因為語言水平、資料及視野受限。其時,與上世紀80年代先鋒文學俱進的是外國現代派文學的翻譯,理解那一大套 《外國現代派作品選》現代性的難度,把我推向了中國現代文學。我此後無暇矚目莎士比亞,和我同年的當代作家們對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較對文藝復興更感興趣。
  • 這個手持玉米稈的人是莎士比亞?
    另外,或許還有一種說法能將植物學家約翰·吉拉德和莎士比亞聯繫在一起,那就是凱特王妃和威廉王子結婚時的捧花。據說早在1596年,約翰·吉拉德就將捧花中出現過的一束美洲石竹被命名為Sweet William,而這一命名就是根據同時代莎士比亞的名字來的。「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在研究莎士比亞,每個人都知道莎士比亞,但誰也不知道他真的長什麼樣子。」
  • 莎士比亞真偽之謎
    莎士比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作家之一,在國際上甚至有人專門研究莎士比亞並形成了一門學問即「莎學」。但是,有人提出莎士比亞只是一個化名而已,他並不是真實存在的,這是怎麼回事呢?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有人提出了疑問,因為莎士比亞是世界著名的劇作家,他有很多作品為後人所傳頌,但其生平不為人知之處仍有很多,況且他個人也沒留下這類的文字。因而,有關莎翁身世的材料極少,這就使莎士比亞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即使是在莎士比亞的女婿霍爾醫生所寫的日記中,也難以尋到其嶽父是傑出劇作家的一點說明。
  • 《莎士比亞悲劇》:莎士比亞的創作
    莎士比亞在1590年至1612年的約20年間,共寫了37部戲劇,兩首敘事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魯克麗絲受辱記》和154首十四行詩。在其生前,他的劇作只有幾本書出版,此後7年才有戲劇界的朋友收集他的遺作,出版了第一個莎士比亞戲劇集。此外他的朋友,著名戲劇家本·瓊斯曾為這部戲劇集題詞,稱莎士比亞為「時代的靈魂」。
  • 《莎士比亞全集》是真的,莎士比亞是假的
    莎士比亞什麼時候的人?至於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確實和塞萬提斯不是一個水平線的,好很多。可但是,有個事情,歷史書大多沒有寫,那就是,莎士比亞是什麼時候開始出名的呢?19世紀末!這時候距離莎士比亞逝世將近二百年了!
  • 莎士比亞家鄉的寧靜
    莎士比亞出生地(Shakespeare's Birthplace)、納什之屋與新坊(Nash's House & New Place)和荷爾宅院(Hall's Croft),是地處小鎮正街上的三處主要遊覽景點。但無論是在斯特拉福德火車站,還是在鎮中心的鐘樓廣場,都見不到標明此三處旅遊景點的路線示意圖或指示牌。逛遍整個小鎮,也沒見到有哪條街道上豎著莎士比亞雕像。
  • 莎士比亞: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545天的第545篇原創文章最近在研究16世紀的中外歷史,所以開始讀起了莎士比亞。關於莎士比亞,馬瑞民在他的書中提到三點建議:1、看三部莎士比亞戲劇(每部看三遍),如果去不了劇場,可以看英國BBC製作的七部莎士比亞歷史劇,名為《空王冠》,由英籍頂級演員出演,陣容強大、場景華麗,強烈推薦。2、背誦兩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 誰能相信,莎士比亞可能不是莎士比亞,而是培根或伊莉莎白女王?
    在文藝復興時代,莎翁的劇作以超人的前瞻性和曲折性吸引了觀眾的青睞,之後莎士比亞幾乎成為了英國最紅的明星。他的戲劇如今已走向全世界,且表演次數遠遠超過其他作家的作品。但是,在英國學術界長期活躍著對莎翁身份表示懷疑的各路大咖,無論是編席販肉之徒,還是明堂高屋之輩,都將莎士比亞作為茶餘飯後最時髦的談資。那麼莎士比亞的身份何以成謎?
  • 評論:今天如何面對莎士比亞?
    今年是莎士比亞誕生450周年,最近有幾家媒體約我寫點關於閱讀莎士比亞作品的文章,編輯們也和我交流了看法。但和他們不同,我並不覺得真正有多少中國人會對這個英國劇作家兼詩人發生濃厚的興趣,因為他的作品,我這裡說的是英語原著,實在不容易讀懂。  這裡面,有兩個因素。一是漢語與英語之間的差異,二是當代之英語和彼時之英語的差異。
  • 《莎士比亞悲劇喜劇全集》:莎士比亞的情節動力究竟是什麼?
    文/葛維屏關於莎士比亞的研究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實在沒有我們今天這般的普通讀者能夠置喙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繞開那種長篇大論的縱深分析,從最簡單的感受出發,去談一談莎士比亞的最表象的衝擊力,還是能夠找到一些發言的空隙的。
  • 英國新冠疫苗開打,莎士比亞同名老翁也來接種
    81歲的莎士比亞是英國第二位接種輝瑞疫苗的民眾。英國從8日開始大規模為民眾施打美國製藥業巨擘輝瑞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成為全球第一個為全民施打疫苗的國家。81歲的莎士比亞說很高興接種了新冠疫苗,並表示這是「開創性」的時刻:「從現在開始,這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莎士比亞的姪女、現年47歲的愛蜜莉(Emily Shakespeare)說,叔叔莎士比亞上次出名的地方就在埃文河畔史特拉福:「1960年代,他在史特拉福被抓到超速行駛……他當時很年輕,開著老爺車。他從山上往下開,(超速)被逮到了。
  • 美國智庫中國研究的新特點新趨勢
    近年來美國智庫在不斷強化其中國研究在美國的影響的同時,開始強化其中國研究對中國的影響。美國智庫強化對華影響的新特點第一,開辦中文網站,發布中文研究成果。近年來,布魯金斯學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等美國知名智庫開始建設中文網站,並以中文形式發布研究成果,其中文研究成果發布數量也在不斷上升。
  • 租賃合同裡的秘密:莎士比亞如何從生活中獲取創作靈感?
    莎士比亞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之一,其生平一直是學者研究的重點。從官方文件中,英國學者傑弗裡·馬什鎖定了莎士比亞16世紀晚期在倫敦的住處。他的研究,為學者提示了新路徑。早在2008年,他在東倫敦肖迪奇區發現了伊莉莎白時代的劇場——莎士比亞的戲劇曾在那裡上演。從那時起,馬什就開始研究莎翁的住處。今年,從保存下來的租賃文件中,他發現莎士比亞在16世紀晚期租住在倫敦的聖海倫斯。該街區是當時倫敦最富裕的街區之一,其中的精英居民可能為莎士比亞提供了戲劇創作的靈感。
  • 簡單了解一下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是英國戲劇中伊莉莎白時期和詹姆士一世時代的多產作家(有時稱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或近代早期時期)。莎士比亞的戲劇也許是他最持久的遺產,但他們並不是他寫的唯一的東西。莎士比亞的詩歌至今仍然很受歡迎。莎士比亞的作品莎士比亞的作品包括38部戲劇、2首敘事詩、154首十四行詩和其他各種詩歌。現在還沒有莎士比亞戲劇的原稿。實際上,多虧了莎士比亞公司的一組演員,我們才有大約一半的劇作。莎士比亞死後,他們把它們收集起來出版,保留了劇本。這些作品被整合在一起,被稱為第一對開本。
  •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簡述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簡述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自十九世紀始,它們是公認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故事均取自歐洲的歷史傳說。《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複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 「莎士比亞」來了!
    12月2日,由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主辦,大連萬達影城承辦的大連觀影季活動之一莎士比亞影像展在大連萬達影城和平店杜比影院影廳舉行開幕儀式。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中共大連市沙河口區委宣傳部領導出席並參加莎士比亞影像展啟動儀式。
  • 劍橋美文-莎士比亞-Sonnet(十四行詩)
    美國媒體選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詩歌(當然是指英文世界,或者非中文世界),莎士比亞的三首十四行詩,居然佔據了前三十名的三個位置。這就是莎士比亞,你不可不誦讀的英文巨匠。should look into your moanAnd mock you with me after I am gone十四行詩第71首威廉.莎士比亞
  • 偉大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一生
    在22歲的那一年,莎士比亞將自己的妻兒都交給了自己的父母來照顧,然後自己獨自一人前往倫敦這個城市,決定去那邊開創自己的事業。一開始的時候,他只能給在劇院裡面照顧前來看戲的紳士們的馬匹,再後來他就當上了演員,出演一些較為小的配角。儘管到後來,莎士比亞也一直渴望著能夠給劇團寫作劇本希望能夠通過這一筆收入來養活他的妻兒和他的父母。
  • 英國首批註射新冠疫苗的人裡驚現莎士比亞?!
    老人家真的積極性很高誒,這個時間洋仔可能才臥倒沒多久…更有意思的是,之後一位叫做威廉·莎士比亞的老爺爺也來到醫院注射。對的,你沒有看錯,這位就是與大文豪莎士比亞同名同姓的人。更有意思的是,這位莎士比亞和 16 世紀的大藝術家還是老鄉,他是在沃裡克郡長大的,距離著名劇作家和詩人的出生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只有 20 英裡的距離。英國網友們看到這樣的巧合也來勁了,紛紛就這個巧合開啟了自己的腦洞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