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卻叫不出名字的各種灘涂小海鮮,上過《早餐中國》的閩南糊,還有十分特別的微甜酸辣湯,這家餐廳還真是給了我驚喜連連。
(插一句:你能否說出上面兩圖中海鮮的準確名字嗎?猜不出來的,且看下文分解。)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是閩東建縣歷史最悠久的縣,擁有佔全省1/8的海岸線,居全省首位。如此豐富的灘涂和近海資源,帶來的不僅僅是那完美且驚豔的灘涂風光,還有無比鮮美的灘涂海鮮,尤其是每年的5、6月份,更是這些灘涂海鮮的上市時節。
聽去過霞浦的小夥伴說,那些灘涂小海鮮的品種多得眼花繚亂,而且大部分都不認識,想點菜都不知該如何點?
聽來不覺大感興趣,正好鬥西路美食城裡有家「阿松大排檔」,老闆是霞浦人,主營霞浦的特色菜,趕緊來試試。
阿松大排檔,面積很大,有兩層樓,一樓是大廳、海鮮池、廚房,二樓也有大廳,還有不少包廂。裝飾不算講究,但整潔大方,聚餐、宵夜都合適。
仔細看看海鮮池,那些有標牌的海鮮就不說了,冰櫃裡那一盆一盆的小海鮮,有些還真是叫不出名字來呢。
看菜單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菜單上的有些菜名,也想像不出實物是啥樣?
最終我們在餐廳點菜員的幫助下,才點好菜。
這種外殼形似「鬥笠」,顏色猶如海邊礁石的貝類,名為「鬥笠螺」,霞浦人稱之為「覆鼎」。小小的,肉卻實在,口感勁道,也有人叫它「小鮑魚」,就不知所為何來了。
碎螺,就是將苦螺連殼帶肉砸碎後,與生薑、蒜頭、辣椒、蔥等一起炒,口味較重,適合下酒。從一堆碎殼中,找尋螺肉的過程,也是趣味。
目魚嘴,就是墨魚嘴,這個東東以前在處理墨魚時都是扔掉的,誰知道現在竟變成了一道美食,一顆一顆像嗑瓜子一樣,吃起來就停不了嘴。
上過《早餐中國》的閩南糊,是霞浦三沙的風味小吃,就是蝦仁、肉、蔬菜等與地瓜粉混合炒制而成,地道的平民美食,雖上不了宴席酒桌,卻也聞名遐邇。
炸糟鰻,是閩菜的一道傳統名菜。取海鰻魚的中段,除去中間的大骨,再以紅糟、糖、生抽等調料醃製,然後裹粉油炸。外皮色澤泛紅,內裡魚肉潔白,軟嫩可口,帶有糟香,常常是逢年過節必備的。
對於酸辣湯,我還停留在川菜的認知程度上,沒想到這卻是一碗地道的福州酸辣湯。
湯裡的料特別多,蝦仁、魷魚、小腸、豬心、花蛤、燕皮餃、花菜、木耳等等,微甜、偏酸,還有大量胡椒粉帶來的辣味,這滋味實在很特別,初次喝有些不適應,但多喝幾碗,卻也覺得清爽解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