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多數江河裡已經很難看到成群結隊的野生魚出沒,許多人將其歸咎於電魚、地籠等濫捕..
其實,電魚雖然可恨,但真正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破壞的,還數各種過度開發...
比如在廣西梧州,有釣友反映,自從前幾年禁止河道採砂後,水質慢慢變清澈,而河裡的野生魚也越來越多了...
岸邊還留有採砂的痕跡
禁止採砂後,河道恢復清澈,野生魚資源慢慢恢復
「以前根本沒法釣魚,水跟沙混在一起,像黃泥水一樣,(禁採後)現在魚很多」
當地釣友「樊師傅」感嘆說,原來河裡連小餐條、小鯽魚都很難釣到,然而現在經常能碰上大鯉魚、大草魚..
——並且,一種色彩豔麗的「桃花魚」,以前從未見過,如今迅速在河中繁殖,數量極多。
以前當地河裡沒有這種魚,如今數量卻極多
桃花魚是一種鱗片顏色極為「豔麗」的小體型魚,乍一看有些像是餐條魚,但是魚身更「粗壯」,看起來野性十足..
而桃花魚的魚嘴,則更讓人印象深刻——長滿一顆顆的小珠子,看起來頗有些「噁心」...
看起來像是嘴上長角
這是一種什麼魚?
據樊師傅介紹,桃花魚是一種雜食魚,蚯蚓、河蝦,是它們的「最愛」。
且桃花魚攝食兇猛,非常貪吃,用這些做魚餌,往往一天就能釣到幾十條,釣起來「很過癮」...
(並且這種魚肉質很細嫩,口感比常見的鯽魚、餐條更軟彈許多,因此是一種非常受當地釣魚愛好者歡迎的垂釣對象魚)
其實,桃花魚就是一種馬口魚,之所以原本河道中沒有,是因為它們對水質要求極高。
當河道水質改善之後,它們就會從棲息的山澗、溪流裡遊入河中,並迅速繁殖...
——事實上,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各地的江河裡,都有大量桃花魚的身影,因為那時候的生態更為「原始」,適合桃花魚棲息、繁衍生息...
現在喜歡釣魚的人不少,然而野生魚資源匱乏,卻常常稱為這些釣魚愛好者最苦惱的事..
其實,從這位「樊師傅」的講述可以知道,只要生態大環境改善,野生魚資源的恢復其實是很快的。
朋友們,你們家鄉近幾年來的生態環境如何?當地有沒有在做一些保護、恢復的工作?
(關注我們,隨時了解長江水生物種趣聞,也可聯繫我們爆料投稿,助力生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