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水庫廢棄後,一種「黑毛魚」迅速繁殖,兇猛數量多已成水庫霸主

2020-12-19 騰訊網

因為養殖業的引入,羅非魚在廣西早已成為一種常見魚,無論是邕江、柳江這些自然江河,還是各類水庫池塘,都有它們的身影。

然而近日,有廣西梧州網友稱,當地發現一種更兇猛、體型更大的「新型羅非魚」,正在迅速繁殖...

廣西網友,山體水庫垂釣,遭遇大量未知魚種

「周末雙11的竿子到了,我就去了一個山上的老水庫釣魚,因為有點遠,也是第一次去,沒想到裡面都是這種黑毛魚..」

梧州的網友@野釣一哥稱,當地這個水庫在半山腰上,早已荒廢多年,原本他以為裡面主要是鯽魚、鯉魚、羅非魚這些野生魚,然而沒想到裡面幾乎全是一種沒見過的「黑毛魚」.

山上的荒廢水庫

這位網友口中的「黑毛魚」是個什麼魚?

這位網友從水庫中釣回來的這些魚渾身斑駁的條紋,顏色以黑色和黃色為主——其體型看起來頗有些像是羅非魚,但魚身明顯「厚實」很多。

而據這位釣魚人稱,其習性也比一般的羅非魚要兇猛,咬口很重,力氣不小,他認為這是一種新型羅非魚。

這些"黑毛魚」是羅非魚嗎?它們又從哪裡來的?

個頭大的有一兩斤

其實,這種魚雖然像是羅非魚,但卻並不是一種羅非魚,而是一種被稱為「淡水石斑魚、老虎魚」的外來物種。

淡水石斑魚是鹹淡水雙棲魚,原本在福建、海南一帶多有養殖,沒想到廣西地區也有它們的身影。

而從這位釣魚人的描述,這些「黑毛魚」可能是以前承包水庫的人放養的魚苗,水庫廢棄後,這些魚迅速繁殖,如今幾乎已經成這處水庫的「霸主」了..

數量極多

淡水石斑魚是兇猛掠食魚,它們數量一旦多起來,許多本土的小體型魚種很難存活,比如鯽魚、餐條魚等。

因此,難怪這位釣魚人在這處水庫裡,幾乎只釣到淡水石斑魚了——也幸好它們是生活在這種天然隔絕的水庫中,否則一旦進入廣闊的自然河道,造成的生態危害令人擔憂。

這些魚能吃嗎?

雖然性情兇猛,淡水石斑的魚肉質其實非常鮮美軟彈,在福建、海南一帶就是頗為上佳的食用魚,很受市場歡迎,價格也在十幾至幾十元一斤。

因此,如果有釣魚人釣獲這些淡水石斑魚,大可以放心食用(也儘量不要放生)..

相關焦點

  • 軍魚成災?雲南水庫現大量兇猛肉食魚,像是軍魚
    然而近日,有雲南網友稱,當地一處水庫中,一種兇猛的掠食魚數量極多,幾成「災害」,有人稱這種「成災」的掠食魚正是別處罕見的淡水之王——軍魚!「大的有十多斤,力氣都大的很,開始準備的線組(魚)一發力就斷了,太猛了」來自保山的釣魚愛好者「周先生」興奮表示,他也是聽人說這裡有「軍魚」出沒,所以遠道而來「試試看」。然而沒想到,一條功夫下來,他就在水庫中釣起十多條大大小小的「軍魚」,可見其數量之多!
  • 樂山水庫,村民釣起兇猛掠食魚,石頭砸死,水中還有一百多斤的?
    水庫發現「小水怪」,被村民石頭砸死當地(樂山千佛鎮)一位村民在水庫(東風水庫)釣魚時,用蚯蚓做魚餌,竟釣起一條陌生的「尖嘴怪魚」,仿佛民間傳說中的水怪。不僅模樣奇怪,且非常的兇猛,甚至差點將這位釣魚的村民手咬傷——隨後,被其用石頭砸死。
  • 越南「怪魚」入侵雲南水庫,只因味道太香了,一條40斤都釣不夠
    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外來物種入侵渠道多樣化,一般來說,它們主要包括自然入侵、無意引進、有意引進三大類。近日,有網友稱,在雲南一處水庫中,一種掠食魚數量極多,幾乎成災。後經查證,發現這可能從越南引進的吉羅魚。
  • 江西男子放生大量北美鱸魚到水庫,網友:會吃光本地魚
    然而近日江西瑞昌一位男子,卻明知「北美鱸魚」是兇猛掠食魚,還要將它們大量放生到本地水庫裡——這位老兄的舉動也是在網絡上招來不少罵聲……明知是兇猛掠食魚還要放生,這是為何?因此,路亞釣法要想獲得不錯的垂釣體驗,需要水域裡有大量掠食魚才行……而北美黑鱸學名大口黑鱸,原產於北美,是一種兇猛的掠食魚,但黑鱸魚兇猛力氣大,垂釣手感驚人,正是許多路亞釣魚愛好者「對象魚」。
  • 數量超乎想像!水庫遭外來魚種入侵,釣魚人覺得生無可戀
    什麼魚才是水庫,河道的霸主?很多人說是雀鱷鱔,鱤魚,烏魚,鯰魚等肉食性魚類,因為這些魚非常的兇猛,會吃其它小型魚種,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但是這些魚其實都算不上什麼霸主,真正隱形的霸主還算是那其貌不揚的外來物種,清道夫下口鯰魚。
  • 水庫養魚的方法 - 百度經驗
    電攔魚設施是根據魚感電後能迴避的原理設計的,當魚遊向電柵,遇到一定強度的電場,即會受到電的刺激改變自己的遊向,而起到攔魚作用。竹、木柵欄攔魚設施具有取材方便、建造簡便、成本低廉等優點,但經不起大流量洪水的衝擊、安全性能差,現在很少使用。放養種類的選定。
  • 廣西釣友水庫釣起「羅非魚王」,半米多長
    廣西柳州的釣魚愛好者秦先生,在垂釣時(當地的水庫),意外釣起來一條罕見的「巨無霸」——一條重達7斤多的巨型羅非魚。比如在廣西的邕江裡,野生羅非魚數量極多,大多數釣魚愛好者都曾在江裡釣起過羅非魚,但相信沒人見過這麼大的「巨型羅非魚」……其實,根據這條「巨型羅非魚」的體型特徵判斷,我們認為它應該是一條「雜交的人工多倍體品種」,其生長速度和體型都遠超一般的羅非魚。
  • 廣西十大溶巖水庫之一,水源竟是地下水,被稱為「孤島」水庫
    跟著橘子一起去看看窗外的風景吧~疫情過後,旅遊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國家正在積極號召大家參與到旅遊活動當中,各大旅行社跟相關景點也推出了相關的減免政策,希望能夠刺激到旅遊行業的發展。廣西作為一個有著獨特文化的省份,自然資源豐富,相關產業結構在不斷地完善,有很多獨特的特色文化風景區,大家對於廣西桂林的名號應該都比較的熟悉,向來以山水風景著稱。
  • 廣西桂林,靈川縣,青獅潭水庫
    青獅潭水庫,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川縣青獅潭鎮,這也是一個多功能的水庫,及灌溉,供水,發電,防洪,養魚,旅遊,等綜合性大型水庫,居廣西第四大水庫,也是桂北最大的水庫,距離桂林市區僅30公裡,距靈川縣城僅18公裡,水庫大壩建築在灕江支流,甘棠江的青獅潭峽谷口,因此得名。
  • 泉州共建成464座水庫 水庫數量、庫容居全省前列
    原標題:泉州水庫建設從「零」到全國質量標杆 464座水庫造福一方百姓   從新中國成立前的沒有一座水庫,到1954年建成第一座水庫,再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庫大建設熱潮,近70年的時間裡,泉州共建成464座水庫,水庫數量、庫容均居全省前列,新建的彭村水庫工程質量安全考核獲評當年全國第一。
  • 雲南水庫現「巨型趴地虎」,釣魚人:幾斤一條,常出水換氣
    近年來因為生態保護,為了避免汙染和保持水體,許多水庫都紛紛禁止養殖...然而在雲南,當地一飲用水庫在禁養以後,水庫裡出現一種「巨型趴地虎」,體重大都在半斤以上!半斤多一條,趴地虎竟能長到這麼大?趴地虎是我國農村水庫、江河裡常見的一種底棲魚,不同地區生活的趴地虎體型略有差異,可是其體長大都在10cm以下。——然而據當地釣友稱,「幾斤多的都有,常看到它們遊出水換氣,但是越大的越不吃餌」...其實,這些「巨型趴地虎」實際上學名叫做「雲斑沙塘鱧」,而本土常見的「趴地虎」,學名是蝦虎魚,兩者完全是兩個物種。
  • 樂清淡溪水庫已排空,市民趕去「搶」魚,結果……
    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海虹 攝 2月20日,備受市民關注的淡溪水庫排空後又有了新進展,自2月18日最後一次排水後,水庫內1200萬立方米的水已基本排完,上遊的魚兒隨著水流自西向東一洩而下至水庫出水口附近,2月20日,捕撈隊正式進入庫區打撈。 排空後的淡溪水庫底部會呈現出怎樣一番景象?
  • 河道禁採砂後,一群桃花魚迅速繁殖,數量極多,這是什麼魚?
    比如在廣西梧州,有釣友反映,自從前幾年禁止河道採砂後,水質慢慢變清澈,而河裡的野生魚也越來越多了... ——並且,一種色彩豔麗的「桃花魚」,以前從未見過,如今迅速在河中繁殖,數量極多。
  • 翔安張埭橋水庫紫水雞繁殖5隻幼鳥 為觀鳥協會首次記錄
    這是2015年首次在張埭橋水庫發現紫水雞之後,第一次出現紫水雞繁殖現象,也是廈門市觀鳥協會首次記錄到紫水雞在廈繁殖過程。  2015年,廈門觀鳥協會首次在張埭橋水庫發現了十幾隻紫水雞,後來因各種原因,紫水雞的數量一度減少至4隻。去年,在廈門觀鳥協會等呼籲下,翔安區相關部門立即行動,在紫水雞活動的水庫區域採取了保護措施。
  • 它是水庫最大的禍害,離水3天還能活,2千年前被譽為蟲魚上品!
    我國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大部分屬於野生動物,有些是人工繁殖的。人工繁殖基本上是供人類消費和利用的。今天,我們將介紹一種魚,它很受大家歡迎。這種魚的名字叫黑魚,也叫黑蛇,這是在我國的比較。常見的魚類,我們來談談這種魚類,看看這種魚類有什麼特徵。
  • 海南最大水庫,爆釣兇猛的石斑魚類,收穫19條野生淡水「石斑魚」
    海南最大水庫,爆釣兇猛的石斑魚類,收穫19條野生淡水「石斑魚」,淡水石斑魚可以算是海南淡水魚類很經典的路亞對象魚,淡水石斑魚性情極為兇猛,膽子大,好奇心強,所以作為路亞對象魚也是一些新手朋友學習軟蟲的不二選擇,這樣兇猛的石斑魚也是當地釣魚人十分青睞的一種魚類,淡水石斑的肉質鮮嫩,營養豐富
  • 水庫養魚與水環境保護可以並行不悖
    >  當前水庫養殖造成水質汙染日益嚴重,有學者聲稱「水庫養魚與水環境保護可以並行不悖」。2009年10月17—18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水庫養魚技術問題與交流研討會」上,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胡傳林表示,濫投肥料、飼料是造成目前水庫水質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過,若是進行生態養殖,通過濾食性魚類控制藻類,鰱鱅魚密度達40-50克/立方米時,可有效控制藍藻水華;或是選擇投放鱖魚和鮊魚模式,可以使水庫水質達到Ⅱ級。
  • 丹江口水庫驚現罕見野生「鱖魚王」 體長超過半米
    12月8日,丹江口市清福野生魚公司在丹江口水庫捕獲一條長約60釐米,重約6斤的野生鱖魚。 過去,丹江口水庫裡捕撈到的稍大野生鱖魚不過一斤左右,能大到二三斤已十分稀有,像這樣的6斤重的「巨無霸」從未見過。
  • 北京密雲水庫開漁半月 水庫魚長「個頭兒」
    劉正義今年50歲,是密雲區溪翁莊鎮石馬峪村村民,也是水庫移民的後代。近20年的捕魚經驗讓他成了村裡的漁老大,茫茫水面上,他能用耳朵判斷出魚的有無和多少。  「我的船8.4米長,空船加上漁網和兩個人,重量就快1000斤了,最大載重3噸。」劉正義說,為了保護水庫水質,所有漁船不能有外部動力,全靠雙手划槳,捕魚絕對是個體力活兒。
  • 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水庫清道夫魚泛濫 疑似放生惹的禍
    27日,赤坎水庫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保守估計,水庫內目前生活著超過10萬斤清道夫魚,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還嚴重威脅水庫壩體安全。目前水庫已組織開展捕殺行動。他提醒廣大市民,清道夫乃外來入侵物種,市民切莫盲目放生。  10萬斤「水中屠夫」  昨天上午,記者在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赤坎水庫看到,工作人員正圍捕這些「水中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