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濫成災?美國黑鱸在廣西河道繁殖迅速,釣魚人:到處是它們魚苗

2020-12-20 長江君說野生魚

「不食三月鯽,萬千魚籽在腹中」

這是許多上了年紀的漁民、釣魚人,常常念叨的「原則」,意思是每年的三四月份,應該對於產仔魚、魚苗「網開一面」,好讓野生魚在繁殖期能順利繁衍生息。

不過,對於下面這種魚,許多人認為只要碰上了,就要「趕盡殺絕」!

廣西釣魚人,大河裡釣起許多「怪鯽魚」,個頭不大,樣子卻很古怪。

然而,這位釣魚人將這些明顯還是「小魚苗」的怪魚發到朋友圈,卻招來許多人的驚呼,稱這些魚是「生態殺手」,專吃本土小魚小蝦,因此碰上這種魚,最好「連魚苗都全部搞光」!

個頭不大,數量卻極多

原來,這種滿身墨綠色花紋的「怪鯽魚」,看起來像是鯽魚,但其實卻是一種兇猛的掠食魚,名為美國大嘴黑鱸。

作為一種食用魚,在南方地區的魚市上很常見,養殖範圍很廣。

黑鱸肉質鮮嫩鮮美,堪比本土的鱖魚、鱸魚等,且價格也不算太高,可以說是價廉味美的淡水佳品,是近年來很成功的引入養殖品種。

不過,一旦黑鱸魚在本土自然水域中出現,則顯得沒那麼美好——作為一種攻擊性很強的掠食性魚種,它會破壞本土的水中生態平衡!

「小一點的都是蚯蚓釣起來的,他們用了路亞搞到大的……魚苗尤其多,到處都是」

這位釣魚人李師傅介紹說,他發現這些魚非常的兇猛,應該是肉食魚,並且即使是手指不到的小魚苗,吃鉤也是極為兇猛,往往將魚鉤帶魚餌一起吞入腹中……

(這些小黑鱸雖然個不大,數量卻很多,這位釣魚人一下午也是釣起幾十條)

這種美國黑鱸魚,怎麼會在廣西一條不起眼的大河裡大量繁殖、數量極多?

廣西高山流水,烏江、邕江等大江橫流,非常適合黑鱸魚養殖,因此黑鱸魚養殖業在廣西地區極為發達。

不過,因為江河航道治理,許多臨水的養殖場、養殖網箱被陸續拆除,因此有不少的養殖黑鱸魚逃入自然水域中……

從上面釣魚人的遭遇可以看到,這些原本是養殖品種的黑鱸魚,已經逐漸在廣西的江河水域中繁衍生息開來了,並且種群數量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了。

毫無疑問,黑鱸魚也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其掠食性甚至超過了羅非魚。

對於黑鱸魚,需要如一些網友所說的「趕盡殺絕」嗎?

這個還沒有統一的定論——黑鱸魚雖然屬於掠食性魚種,但對於其在本土水域中的深遠影響,無論是水產專家、還是漁政部門,對此都暫未有科學、詳盡的調查研究,因此很難下斷言。

長江裡也有它們的蹤影

不過,根據我們團隊對於外來物種入侵多年的觀察,黑鱸魚繁殖能力雖然尚可,但比不上羅非魚。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肉食性魚種,它們需要跟本土黑魚、鯰魚,尤其是鱖魚、鱤魚等掠食魚去競爭生存空間,並且從目前來看,相對這些本土掠食魚,黑鱸魚並沒有壓倒性的競爭優勢,因此其種群規模,不但可能像羅非魚、清道夫一樣大規模」泛濫成災」……

當然,黑鱸魚較高的食用價值,也會招來許多釣魚愛好者、漁民的「重點打擊」……

因此,長江君也是認為,各地如果出現這種黑鱸魚,不需過分擔憂,當然也用不著「趕盡殺絕」,暫將其當成一種本土掠食魚對待即可!

網友們,你們當地出現這種魚了嗎?歡迎留言跟我們分享、提供詳細信息,一起熟悉、了解這種外來入侵物種。

(最後請關注我們,隨時了解長江水生物種趣聞,也可聯繫我們爆料投稿,助力生態保護!)

相關焦點

  • 廣西一水庫廢棄後,一種「黑毛魚」迅速繁殖,兇猛數量多已成水庫霸主
    因為養殖業的引入,羅非魚在廣西早已成為一種常見魚,無論是邕江、柳江這些自然江河,還是各類水庫池塘,都有它們的身影。 然而近日,有廣西梧州網友稱,當地發現一種更兇猛、體型更大的「新型羅非魚」,正在迅速繁殖...
  • 廣東河道現進化版羅非魚,越來越鮮嫩,它們還能繼續泛濫嗎?
    泛濫成災的羅非魚,已經成了廣東許多河道裡的特色,它們在密密麻麻河裡成群結隊,烏泱泱如害蟲一般四處遊蕩...... (這種羅非魚最大的特點,是原本常見的魚身條紋,變成了斑點) 很多釣魚人都反映,原本廣州的河道裡並沒有,只是這兩年才開始出現,但數量增長很快
  • 湄公河巨蝦真來了,並在浙江河道裡繁殖產卵,當地人:一肚幾千顆籽
    ——這位浙江的釣魚人「@老萬」,在河邊釣鯽魚時,竟釣起一隻「藍色長鉗子的大蝦」,正是一隻在湄公河流域「橫行霸道」的羅氏沼蝦... 並且,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這位當地的釣魚人將大蝦抓到手上後,竟發現這隻大蝦已「身懷六甲」,滿肚子的蝦籽,粗略估計有幾千上萬枚!
  • 蘇州河道「船釘子」泛濫,釣魚人:到處都是,一天能釣幾十條
    近日,有許多蘇州的釣魚愛好者反映,在當地的一些河道裡,一種「麻花小魚」數量劇增,幾乎「到處都是」……蘇州河道釣魚,貪吃的「麻花小魚」成主要漁獲「到處都是這個魚,太好吃(貪吃)了,鯽魚根本釣不到了……」當地釣魚愛好者熊師傅無奈道,最近一兩個星期出來釣魚
  • 兇猛「大泥鰍」入侵江西水域,繁殖迅速吃光小魚,釣魚人:釣的全是它
    泥鰍,是農村水塘、田溝裡常見的一種小型水族,大家都很熟悉,它們生命力很強,但卻沒什麼攻擊力,屬於農村水溝食物鏈底層的物種。 然而在江西贛州,有網友反映當地的水塘裡出現一種「大泥鰍」,兇猛無比、繁殖迅速...
  • 原產於美國的「大口黑鱸」,在國內水域稱霸,卻遇上了唯一天敵
    其實它本來是產自於美國和加拿大的魚類,體型最大可以長到50釐米,之後便被我國引進來進行繁殖,只是這種魚的攻擊性比較強,會有非常強的領地意識,並不允許別的物種隨便闖入,所以它便能在我國的珠江流域稱霸,沒有多少天敵可以與之對抗,但無論如何它也沒能逃過吃貨們的手掌心。
  • 這是入侵物種大口黑鱸
    很多網友在看到這個照片後,也覺得這魚實在是太小了,讓它們長大後再釣也不遲,何必急於一時?△網友吐槽:連魚苗也要吃?不過也有釣友稱,這是一種外來的鱸魚,也叫「大口黑鱸」,專吃水中的魚苗,有它們存在的地方,本地魚類資源會迅速衰竭。因此,釣到它們千萬不要放生,拿回家「油炸」是最正確的選擇。
  • 亞洲鯉魚「壯如牛」,在美國為何屢禁不止,有什麼前因後果!
    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給當地人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諸如類似報導,大家早已有所耳聞。亞洲鯉魚卻恰恰相反,幾斤的鯉魚也就是魚苗級別,稍微有些年齡的老魚,動輒幾十斤,壯如小牛、肥如豬。亞洲鯉魚壽命普遍較長,可輕鬆超過半個多世紀,意味著如果現在向湖泊裡,放生一條魚苗,幾十年後重孫輩也能見到這條亞洲鯉魚。亞洲鯉食量大、生長迅速,特別是雌性鯉魚,幼苗後的2年進入生長期,只需短短10年時間,身長可達1-1.5米,體重最高紀錄超過100斤!
  • 過去曾是水族界的寵愛,由於專吃魚卵魚苗,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
    導讀:過去曾是水族界的寵愛,由於專吃魚卵魚苗,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對於外來物種入侵,一直以來都是嚴加防範的。很多外來物種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引入之後,由於生存環境適宜,而且沒有天敵的存在,再加上自身擁有超強的繁衍能力,很快就能夠泛濫成災,這樣的情況每年都在上演,尤其是對於環境帶有破壞性的物種,更是受到嚴格的管控。前幾年有一種被引入的魚類,引入之後迅速成為水族界的新寵,在魚缸裡面經常能夠看到這種魚的存在,而且價格行情都不錯,這種魚就是臭名昭著的:清道夫。
  • 河道禁採砂後,一群桃花魚迅速繁殖,數量極多,這是什麼魚?
    比如在廣西梧州,有釣友反映,自從前幾年禁止河道採砂後,水質慢慢變清澈,而河裡的野生魚也越來越多了... ——並且,一種色彩豔麗的「桃花魚」,以前從未見過,如今迅速在河中繁殖,數量極多。
  • 懷化男子釣了幾十條「黑色魚苗」,它們本可以長到兩三百斤?
    這些「黑色草魚」其實只是魚苗,但它們最大卻可長到兩三百斤 根據長江君的經驗,這位懷化釣魚人馮師傅釣起來的「黑色草魚」,其實是草魚的「表親」
  • 陝西河道現羅非魚,當地人擔心危害本土魚,釣起即踩死
    陝西眉縣的釣魚人「單師傅」介紹說,剛開始釣到這種魚,大家還感覺很新奇,可是隨後發現它們數量極多,且吃鉤兇猛,有時候即使丟回水中,馬上又會瘋狂搶食... 而與此同時,當地河道裡原來常見的野生鯽魚、鯉魚等,數量大為減少——大家都認為,是因為這種外來入侵物種的出現,「趕跑」了這些本土魚...
  • 在美國泛濫成災的亞洲鯉魚現怎麼樣了?科學家:消滅它們太難了
    大家都知道,亞洲鯉魚前些年在美國"混"得風生水起,它們不但把當地的原生土著魚給成功的排擠出列,而且還在那裡引發眾怒惹出無盡的麻煩,簡直快把美國人給虐瘋了。亞洲鯉魚在美國是一個統稱,實際上在那裡泛濫成災的魚種主要是大頭鰱魚(花鰱)和白鰱魚(銀鰱魚),草魚在那裡不多。
  • 烏江支流出現「黑鱸魚群」,貴州釣魚人釣起十幾條
    比如下面這位貴州釣魚愛好者,在當地一條江裡(烏江支流)垂釣時,就釣起許多體型像鱖魚又像鱸魚,全身覆蓋青綠色鱗片的怪魚……原來,這是一群原產於北美的大嘴黑鱸——西南的烏江流域、萬峰湖、紅水河流域等,原來都有大量養殖網箱養殖這種魚(現在已大多數拆除)。
  • 暴雨過境,杭州河道現「巨蝦」,錢塘江也曾有人釣獲
    杭州釣魚愛好者,暴雨中垂釣,竟釣起罕見「巨蝦」 風雨中蹲守一天只釣獲幾條小鯽魚,然而令這位釣魚人驚喜不已的是,傍晚時分一個黑漂,竟釣起一隻從未見過的
  • 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個個肥的像頭豬,「人魚大戰」美國大敗
    我們國內的鯉魚面對著漁業捕撈和生態的壓力,無論是湖泊、河流還是近海,較大的魚類都很難見到,可以說,它們很難活過「童年」。 和我們不一樣的是,鯉魚在美國的河道中泛濫成災,甚至佔到水中生物總量的90%。不僅如此,它們的體重則高達100斤,體長甚至超過1.5米,真就肥得像頭豬。
  • 清道夫入侵全球:在廣東河道泛濫成災,卻在印度栽了跟頭
    有群眾在廣東省有關部門留言反映:廣東各地區,尤其是廣州各個河道內,裡面的清道夫已經泛濫成災,其危害相比大家都知道。有關部門,很快就做出了回應:加強外來水生物種入侵監測,防控和風險評估報告。相關部門,已成立專項資金,科學評估主要外來物種的生態風險,制定管理措施,有針對性的開展防控工作。
  • 繼亞洲鯉魚之後,蛇頭魚又在美國泛濫成災,好萊塢還拍了電影
    路亞釣黑魚則被釣魚人成為打黑。路亞打黑的手法很簡單,慢慢抽動雷蛙激起水花從而吸引黑魚的攻擊。雷蛙一般分為浮水和撞水兩種,配備的或單或雙的雞爪鉤。因為黑魚的嘴很厚很硬,因此配備了強悍的雞爪鉤來增強穿透力。普通的鉤子很容易刺不透蛇頭魚嘴,造成跑魚或者乾脆鉤子被拉變形。
  • 市場百元一斤,能養殖卻無法繁殖,魚苗很珍貴,只在廣西才有
    今天咱們就來說下這些例外中的一個,這種養殖品種市場百元一斤,能養殖卻無法繁殖,魚苗很珍貴,卻只在廣西才有。它就是斑鱯,俗稱芝麻劍,它全身無鱗,因為身上有芝麻狀斑點,體型如劍,所以得名芝麻魚,它是一種比較珍貴的淡水魚品種,在我國的數量十分的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