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生活記憶中的廣西小吃美食

2020-12-13 qinqin日誌

1糯米餈粑

糯米餈粑,是用芭蕉葉包裹而成的,把芭蕉葉曬兩天,用開水煮,拿起來晾乾。糯米用機器打成漿,放幹揉成一團團,放花生、芝麻,拿芭蕉葉包起來,放鍋裡蒸熟了就可以吃了,軟糯香甜,真的很好吃。

2酸嘢

酸嘢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小吃,指醃製的果蔬,即酸品。用白米醋加白糖或冰糖短時間醃製的新鮮瓜果蔬菜,一般有木瓜、芒果、菠蘿、桃子、李果、梨子、豆角、蘿蔔、黃瓜、楊桃、沙梨,哈密瓜,番石榴,西瓜等,一般擺攤上還備有辣椒鹽,隨便加多辣都都可以。

3檸檬鴨

檸檬鴨肉酸酸辣辣,香脆有肉感,不軟不膩不臊。我爸爸做的檸檬鴨和外面的不一樣,雖然也叫檸檬鴨,但是沒有那麼多配料,就放薑絲和酸梅汁爆炒,放點辣椒,也很美味!

這是我爸爸做的檸檬鴨

4開口笑

我的家鄉話是叫開口棗,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對於我來說是奢侈品,學校外面小賣部5毛錢一個,有時候沒吃飯就上學,就靠這個充飢。

5糯米餅

我家鄉話叫刻餅,把糖水加入糯米粉中和成團,把麵團用模具刻成一個一個小圓餅放入油鍋小火煎至兩面金黃即可食用。不過吃這個餅不要吃太急哦,會容易噎到哦!

6芝麻餅

芝麻餅皮薄餡厚,香脆可口,皮酥清脆。媽媽做的芝麻餅就放黑糖和芝麻,比較簡單也很好吃,芝麻餅常溫可以放很久,想吃的時候拿來烤熱就可以吃了。

7米花糖

記得小時候家裡窮,買不起街上的糖果,所以想吃糖果的時候,爸爸都會給我做米花糖,香脆爽口的米花糖在兒時的記憶裡是那樣的甜。現在爸爸年紀大了,家裡條件也好起來了,就沒做過米花糖了,再也吃不到兒時的味道了。

8大肉粽

家裡傳統節日,喜慶的日子都要包粽子,而且越大越好。很想念奶奶包的大肉粽,可是她已經不在了,很想念她

9欖角

欖角是一種健康食品,源自於黑欖的果實。小時候特別愛吃,每次上街都要買幾斤,可以作零食,也可以當菜吃,小時候不喜歡吃肉,拿幾個欖角也可以吃兩碗飯,早上喝粥也可以放欖角,很開胃。

10油炸綠豆餅

軟軟甜甜的味道像初戀一樣。這種小吃可以作早餐,也可以作零食,我初中同學家裡就是做綠豆餅的,每次她從家裡回來都會帶很多給我們吃,現在她家改行了,再也吃不到那種味道了。

總結:生活不必太勞累,不要拼命往前衝,偶爾停下來欣賞沿途的美景、美食,你會發現生活也是多姿多彩!

相關焦點

  • 說說兒時記憶裡的南昌小吃
    吃貨覺得喜歡吃是對美食最大的褒獎!先細數一輪我的家鄉老南昌的小吃,白糖糕、辣椒餅、牛舌頭、冰糖發糕、麻餈、芥菜糰子、麻辣藕片、柚子皮、糖果、豬血湯、瓦罐湯、炒粉、拌粉、糊羹......以前很多滿大街叫賣的小吃,已經悄悄消失在我們的生活裡,但那種味覺上的享受,卻永遠封存在過去美好的記憶中,一個不會吃辣椒的江西人最喜歡南昌那些早點呢?一起看看吧!我是江西人,從小在南昌長大,南昌是個有530多萬人口的省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 在江西九江,都昌米粑,是兒時記憶中最為深刻的美食!
    都昌米粑,外形像餃子,但皮用米粉捏製成,用薄薄的米粉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蒸熟後,香氣撲鼻,晶瑩剔透,透過表面,可以隱隱約約看到裡面的餡,咬上一口流油,咬上兩口流口水……在都昌,每逢重大節日,米粑是必做的美食,家裡來了貴客,包米粑招待算得上是當地最高的接待禮儀。還記得母親把青蒜採摘,將米粉調拌,把深情揉捏成一個個「外秀味中」的米粑。那蒸騰的是鄉愁,是母親的味道。還有哪一道小吃能讓你如此感嘆?
  • 冬季的街頭小吃,暖的不僅是味蕾,還有兒時的記憶
    隨著時間的流逝,有很多事情都被淡忘了,但隨處可見的接頭小吃卻能喚起那久遠的記憶,你們是不是覺得將記憶和小吃放到一起很奇怪,其實比起腦容量,我們的味蕾才是第一記憶,也許你會忘機很多事情,但作為一個吃貨,特別是對小吃非常熱愛的吃貨,很多記憶都源自於味蕾,而今天小編想說的就是冬季的接頭小吃。
  • 記憶中的「七夕」美食
    記憶中的「七夕」美食回憶中的味道記得兒時的「七夕」,家裡的老人總會指著天上的星星跟我們講牛郎織女的故事,說每到七月初七的晚上,喜鵲都會飛上天去,為牛郎織女搭建鵲橋。兒時住在老院子裡,房與房之前爬滿了葡萄藤,點點月光透過葡萄藤稀稀拉拉的投映在院子裡,家裡的大人們則會在院子中支起桌子,擺滿「七夕」特有的零食,巧果,花生等小吃。
  • 兒時的記憶 藍山的味道(四)
    「燈盞粑粑」的做法多,將秈米粉加水揉活過程中加入少量糯米粉,並不斷加適當水保證其粘稠度,然後將其均勻倒一層在小鐵鍋中並鋪上酸蘿蔔、火腿腸、臘腸、瘦肉、花生等佐料,最後淋上一層秈米粉便可放入熱油鍋中慢炸成「燈盞粑粑」。
  • 北京特色小吃糖葫蘆,酸甜甜的兒時記憶
    集市上的糖葫蘆因為,在那個時候,一串糖葫蘆的價錢,並不是特別的便宜,甚至,有時候還會買不起,只能大飽眼福,望梅止渴……所以,每次看到它就會變得特別嘴饞,都有點要流口水的意思,那是我兒時最深處的記憶,以至於時至今日都記憶猶新……那是一個孩子,想吃一樣東西最殷切純真的眼神!
  • 筆尖|兒時記憶——兒時的味道
    人是感性的動物,常常不會對大事動容,相反常常被生活裡的小細節、小溫暖和小確幸弄得熱淚盈眶、記憶深刻,大概只為了我們兒時那份無憂無慮的跳脫和肆無忌憚的吃相罷了。有人說,兒時刻在記憶裡,深藏不露;也有人說,兒時刻在舌尖的味蕾裡,足夠你品味一輩子。生活從來都不會欺瞞人,讓你用足夠的時間親自用心去體會,如果非要說什麼印象更深刻,大概就數舌尖的味蕾吧,兒時的味道最獨特且有質感!
  • 兒時記憶中媽媽的味道——芋頭飯
    以前在外地時,想起那香噴噴的芋頭飯,是遠方的我對家的思念。這個周末回家,媽媽看我回來,特地叫爸爸去田裡挖些芋頭回來煮芋頭飯。媽媽煮的芋頭飯特香,而且是用柴火燒芋頭飯,那有著兒時記憶中的味道。從來都是媽媽為我們燒菜做飯,今天就讓我燒一頓給爸爸媽媽吃。
  • 兒時記憶中「年」的味道
    這是兒時對過年產生的一種潛意識的渴望和期盼。因為過年才能穿上新衣裳,才能吃上一頓饞涎欲滴的紅燒肉,衣兜裡才能有幾十元屬於自己的壓歲錢,才能放上幾掛金星閃爍的小紅鞭,聽那「噼哩啪啦」的響聲久久迴蕩在耳際間。兒時的年味兒最香最美最醇,縈繞在心頭如影隨形,成為揮之不去的鄉愁記憶。
  • 從小吃到大的中式甜品,做法簡單成本低,每一口都是兒時的記憶
    導讀:從小吃到大的中式甜品,做法簡單成本低,每一口都是兒時的記憶。紅糖餈粑是比較常見的中式甜品,很多地方都有它的身影,在我們江南地區的人來說,也是從小吃到大的甜食呢。也許是兒時的食物太少,也許是紅糖餈粑就是這麼美味,每次吃紅糖餈粑的時候總覺得這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了,即使到現在,每次吃紅糖餈粑時,總能回憶出兒時的那種滿足感。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想吃紅糖餈粑隨時都可以做,喜歡吃紅糖餈粑的可以跟我一起試一試哦。
  • 兒時的記憶-下館子
    印象中老字號的飯店,當屬東大街較多。小時候不太吃牛羊肉,故少有去回民歺館,但白雲章餃子館是常去的。這是因為,一來祖籍是河北保定,都知道河北人愛吃餃子,(父親每周幾乎都要吃一次餃子)。二來白雲章餃子館,就是保定人安家三兄弟於一九三八年開的,可稱之為地道的老字號,羊肉餡兒,味道極佳…如今的東大街已經被改造的面目全非了,老建築和老字號消失的無影無蹤。那市井的煙火氣兒和人氣兒蕩然無存!
  • 兒時記憶裡的紅薯香
    有種粗糧叫西瓜紅蜜薯,有著兒時記憶裡的紅薯香,軟糯香甜,馥鬱香濃,皮薄肉厚。該品種產地擁有這口感在廣東惠來,在紅土沙地種植,亞熱帶海洋氣候,陽光充足,空氣溼潤,在沒有任何化學成分劑去破壞,擁有的口感是粉糯香甜,一口咬下去是無絲的。
  • 這些記憶中的美食,讓你一口回到孩提時
    但那回憶中的一口甜蜜,卻很難嘗到了。 老式糕點的味道,紮根於兒時的生活與記憶中,讓無數人懷念。那份懷舊的心,誘人的味道,以及糕點師傅對做糕點懷著的那份儀式感,才是其傳承久遠的真正秘密。有許許多多的老糕點,也許已經叫不上名字了,但那份鄉愁的誘惑,常在睡夢中牽引我們夢回故鄉...
  • 廣西賓陽的特色小吃,酸爽可口還開胃,是當地人關於家鄉的記憶!
    廣西賓陽的特色小吃,酸爽可口還開胃,是當地人關於家鄉的記憶!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美食,在眾多美食中最受歡迎的是街邊的小吃,接下來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廣西賓陽的一種小吃,這種小吃吃了之後易消化,還可以解暑,能夠增強食慾。
  • 我眼中的天心|火宮殿外找到屬於兒時舌尖記憶的糖人
    一個城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舌尖上的記憶。 在坡子街這條美食文化街上,火宮殿無疑是最響亮的招牌之一。 這裡鎖住了很多遊客舌尖上的記憶,不少外地人都將自己到達長沙後的第一頓飯選擇在了火宮殿,這裡已經成為了長沙小吃文化最好的載體。
  • 生活記憶中的南寧米粉美食
    這種粉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形成南寧小吃的獨特風味之一。老友粉2生榨粉生榨粉,也叫生榨米粉,最傳統的生榨粉源自廣西南寧蒲廟(小編我就是蒲廟的),在南寧很多地方幾乎都能吃到,小時候家裡條件比較辛苦,
  • 一碗鼎邊糊,承載兒時記憶的福州美食,你吃過嗎?
    一碗鼎邊糊,承載兒時記憶的福州美食,你吃過嗎?鼎邊糊俗稱「鍋邊糊」,因福州語系「鍋」稱作「鼎」,故通用。福州風味小吃豐富多樣,其中鼎邊糊(又稱鍋邊糊)已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鼎邊糊是用大米加清水磨成濃漿,攤在鍋邊,半熟後鏟入正在熬煎的高湯中,煮製而成的。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
  • 《豆面》兒時美食記
    1分鐘前豆面,對好多人來說也許很陌生,但在我記憶中又一次被翻出來。前幾天好朋友H主任讓我寫一下兒時家鄉的味道,聊了很多,當然少不了《豆面》。豆面對老一輩人來說有特殊意義,女人生孩子坐月子必吃,婚喪嫁要必吃,改善生活必吃,,,豆面是以碗豆粉為主要原材料,再配以庫布其沙漠的蒿籽,手工擀制薄如紙的韭菜寬麵條,分現擀和幹豆面兩種。豆面本為粗糧,豆面原料以豌豆為主,大豆,黃豆。
  • 熟悉的味道,兒時的記憶
    成都糖畫是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主要流傳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地區。糖畫,顧名思義,是以融化的糖汁作畫,四川民間過去又稱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等,被列於中國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廣西平南油炸小吃「花生餅」酥脆可口,是平南人從小吃到大的味道
    俗話說得好,美食,是一個地方的名片。那麼在廣西貴港,在你的記憶裡,能代表平南的特色美食,花生餅是否該算一個?花生餅是平南特有的風味之一,是傳統手工製作油炸小吃,也是平南人從小吃到大的特色小吃,本地話稱它為地豆餅。花生餅(平南人稱為地豆餅),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