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的僧侶為什麼叫「和尚」,我們稱呼「和尚」時有哪些講究?

2020-12-14 25史

「和尚」是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和尚」一詞是什麼意思呢?照字面看,「和」為三界統稱,「尚」乃至高無上的意思。另有一說是這樣的:佛教認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之苦,而苦的根源是人的各種欲望。要消除產生苦的欲望,則須堅持修行,與世無爭。佛教主張處世要和諧,反對爭鬥和欺詐,以「和」為貴,「和」即忍耐與服從,這是佛教徒修行的根本方法,舍此無捷徑可走。如來以「和」為尚,於是把僧眾們稱為「和尚」。

師傅說法圖

這種說法有些望文生義,其實「和尚」的原意並非如此。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和尚」一詞是梵語在古西域語中不確切的音譯。準確的譯音是「鄔波馱耶」。梵文中的原意是對博士、親教(親承教海)師的通稱。最初在於聞、疏勒等地流行和使用,音譯為「物社」、「和社」,後轉音為「和尚」。

拜佛小和尚一

「和尚」一詞,最早見之於文字記載的是《晉書藝術傳佛圖澄》:「和尚神通,儻發吾謀,明日來者,當先除之。」這個佛圖澄是天處國來華的高僧,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勒喜好佛教,特別崇信佛圖澄,稱其為「大和尚」,建立寺院893座,而大和尚只有一個,一般的和尚難以計數,和尚的名稱也就流行開來。不過,在戒律中往往不用和尚,而用「和上」以別於習俗稱呼中的訛誤,因為,依照印度語的原意,應當譯為親教師,只有受了比丘戒十年以上,並且熟知比丘及比丘尼的二部大律之後,才有資格為人剃度、為人授戒、而被通稱為「師」。這既不同於印度俗稱博土的烏邪,更不同於中國誤傳的和尚,比如老僧是老和尚,小沙彌是小和尚等。嚴格地說,不是什麼樣的僧人都可以叫做「和尚」。和尚在中國古代本是一個尊稱,要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者才能能夠稱為「和尚」。不是隨便哪一個人,只要剃下了頭髮,就可以稱為「和尚」的,它不僅僅是一個表相,沒有一定的修持功夫,沒有達到一定資歷,不能使世人敬仰,是難以擔當這個稱呼的。就是在中國古代,「和尚」一詞也不是普通僧眾們樂意接受的。據宋代莊季裕《雞肋編》卷上載:「京師僧諱和尚稱曰大師;尼諱師姑,呼為女和尚。」不過,到後來在習俗上發生了改變,「和尚」被用為對一般出家人的稱呼,而且一般當作是男僧眾專用的名詞,這與原來「和尚」的含義是不符合的。

拜佛小和尚二

對於「和尚」的稱呼也有講究。比如,一個和尚不能稱僧。只能稱僧人。因為「僧」是僧伽的簡稱。其字義本為「大眾」,僧伽至少要由四人以上組成。當我們要詢問出家人的尊稱法號時,一般可以這樣問:「請問師父的德號(或法號)?」一般來說,不可向和尚問:「您貴姓」。佛家規定,出家後皆依釋迦的法脈相傳,即出家人皆以「釋」為姓,不再用俗姓,都只以法號相稱。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兩個法號,一個是內號,一個是外號。內號只是他的剃度師、受戒師、傳法師可以稱呼的,其他人不可以稱呼,只可稱呼其外號。稱呼外號時也不可稱某某,對年長者一般要稱呼某某法師。一般稱呼是「師傅」、或某某師傅、或出家師傅、或小師傅、老師傅等均可。這是與僧人們接觸時要注意的,是佛門中語言上的尊敬和禮貌。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和尚」是對什麼人的稱呼嗎?
    在平常人的觀念中,出家人就是和尚,和尚就是出家人,只要見到出家的僧人,就稱作和尚,甚至只要看到光頭,就以為是和尚,並且一般人認為只有出家男性才叫和尚,女性不能稱作和尚,其實這都是因為對佛教常識不了解而造成的誤解。
  • 泰國佛教新規定:禁止同性戀者出家當和尚(圖)
    泰國有3萬多座寺廟,僧侶30多萬。據報導,泰國男子一生中一般都會短期出家,短則3月,長則一年。泰國寺院的大門也一直向百姓敞開。但近日,為了維護傳統佛教的嚴肅性,泰國寺院正在設法阻止一些「不適宜的人」出家當和尚。
  • 梁山好漢魯智深,為什麼倒拔垂楊柳,為什麼出家做和尚?
    裡面的花和尚魯智深大家都認識。他是如何出家,為什麼又要倒拔垂楊柳?今天我就詳細的告訴大家。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早年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惡霸鎮關西,為躲避官府緝拿,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正當大家吃著高興之時,聽到門外大樹上烏鴉嘰嘰喳喳叫個不停,其中有一個無賴說這聲音真煩,不吉利,便搬梯子拆掉鳥巢。就在這時,魯智深大吼一聲:且慢。待我拔掉它,話音未落,竟將那棵柳樹連根拔起,眾無賴目瞪口呆,忙著跪地拜魯智深為師。關注我,帶你去看全國的景區,翻看我之前的作品,相信對你今後的旅行一定會有幫助。
  • 和尚和道士均是出家人,基本都以素食為主,為何和尚總比道士胖?
    和尚和道士均是出家人,基本都以素食為主,為何和尚總比道士胖?而道教也是存在很多年了,他們的歷史也是十分久遠,在千百年以前就已經存在這個社會當中了。而且他們也是不管世俗之事的,而且也是不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煩心,相比之下,和尚的形象就顯得比較接地氣了。和尚和道士其實都可以說是出家人,他們的相似之處就是都不吃肉,基本以素食為主(有些道士可以吃肉,但是大部分還是不吃的),不過和尚為什麼總是比道士要胖?
  • 為什麼出家做和尚要剃光頭?原來背後藏有這三層含義!
    在佛教中,凡是正式出家的和尚都要剃去頭髮留個光頭。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最初對陳如、迦葉等五人說法時,曾親自為他們剃去了頭髮,表示接受他們為弟子。在世界各大宗教中,大概唯有佛教需要剃光頭了。像我們知道的道教、基督教都沒有在這方面做要求。
  • 和尚、尼姑、居士是什麼意思?
    是梵語音譯,在印度的原意是「親教師」,是指導我修學的老師,有一定資格堪為人師的人才能稱為和尚。和尚不一定是佛家弟子,也不一定是出家人,更不一定是佛教的出家男眾,有資格的出家女眾,也可以稱為和尚。所以,和尚並非佛教的專用名詞。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和尚一詞,逐漸成為對出家人的專用稱呼,大家管老僧叫老和尚,小沙彌叫小和尚,其實這是誤傳。
  • 和尚不可吃「葷腥」,「腥」指肉類,那麼「葷」呢?
    之前,和尚是指那些修行出眾的人,它不僅指男性,也可以指出家表現出眾的女子,但並不是所有的出家之人都能配得上這個稱呼。不過後來,和尚倒是成了一個廣泛的詞語,大家把那些出家人士都通稱為「和尚」,而且一般只指男子。那麼,你是否了解「和尚」這個職業呢?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規矩,和尚的生活也並非我們想的那麼愜意。他們在出家之前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剃度」,即剃光頭髮。
  • 為什麼中國僧侶選擇「集體」去寺廟修行?
    有一首兒歌,童年時我們可能很熟悉,「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和尚…」是從和尚從廟裡開始的?我們可能不知道,事實上和尚和和尚是有區別的。和尚需要成為一個和尚,有一些戒律,比如魯智深。拓脫不需要出家,他是修行的世俗弟子,他只有誡命,比如武松。
  • 他是泰國「最帥和尚」,出家4年堅持健身,還俗後成為模特
    這位肌肉型男現在是一名健身模特,可是沒有人想像得到,他在成為模特之前其實是一個和尚。當時也被稱之為泰國最帥和尚,出家4年的時間裡每天都在堅持健身,後來還俗之後成為一名健身模特。根據泰國有關數據統計,在泰國將近有50%以上的僧侶,他們體型都偏於肥胖,這主要是因為很多人去寺廟的時候,總會給他們很多的食物。不過,也有僧侶一直在堅持健身,比如說我們講到的這位泰國最帥和尚。
  • 有和尚吃肉,有的不吃,和尚到底能不能吃肉喝酒?揭秘真實原因!
    導語:有和尚吃肉,有的不吃,和尚到底能不能吃肉喝酒?揭秘真實原因!   有人說:或者要有信仰。這就有了宗教,世界上有很多的宗教,比較大的就是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等,在我國,信仰伊斯蘭教和佛教的人比較多。
  • 明明都是吃素,為啥和尚瘦不下去,道士胖不起來?原因耐人尋味
    現實裡,我們經常形容一個和尚肥頭大耳,但形容道士時,總是用仙風道骨來描述,無不表明了兩者身材的差異。不過,有一點卻很奇怪,和尚也是吃齋,道士也是吃齋,按道理說,二者的油水基本都差不多,那為何身材差距卻這麼大呢?
  • 史上最苦的和尚:從小父母雙亡,半路出家當和尚,老婆也被迫出家
    1924年,許多佛教虔誠信徒和寺廟的和尚見證了這神奇的一刻——一位名喚釋具行的和尚在廟中自焚升天,本來「自焚」「圓寂」就是佛教中眾所周知的修成正果的程序,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可怪就怪在釋師傅自焚後肉身卻完好無損,甚至籠罩在一層暖暖的光圈中,連專家也無法解釋這種現象。
  • 香港尼姑與兩和尚結婚 住別墅坐豪車穿絲襪(圖)
    還有義工長期到寺內幫忙,卻發現釋智定與一般出家人有異,甚少在寺內上香念經,不時有名車接載出入,追查下竟發現驚天大事:釋智定竟在出家後,兩度與內地和尚結婚,協助對方來港取得香港身份證留港居住。善信還揭發釋智定生活奢華,而寺院帳目亦混亂疑斂財。  先來說說假結婚這事兒,真是一匹布那麼長啊!
  • 3歲神童,說出前世真相,竟是和尚轉世,今世7歲再次出家……太神奇了!
    人真的有前世嗎?是的!真實不虛!近日,小編在網上看到一位神童,他竟是和尚轉世,3歲就能記得前世親人,今生7歲再次出家!又發生了哪些神奇景象呢?但是,只要有別人碰了小孩,晚上這孩子就會哭鬧一晚。小孩3歲時,有一天,家裡來了一位客人,大家和客人聊天時,小孩進來了,他竟然叫出了客人的名字,家裡人很奇怪,因為他們是第一次見面。
  • 和尚最早是能吃肉的,但自從他出家後,僧人們就只能改吃素了
    我們都知道,出家人最喜歡幹的事就是吃齋念佛。這裡的齋飯一般都是指素食,裡面沒有一點肉和油星。他們將這項餐飲活動視作自己行為上的苦修。除了像道濟和魯智深那樣的花和尚會時常飲酒吃肉外,其他僧人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的粗茶淡飯。但大家不清楚的是,中國最早的和尚們是可以吃肉的。
  • 「花和尚」8年多了30個孩子,後趕出寺廟,無奈解釋這是日行一善
    但是到了現代,人們提到「花和尚」,想到的大多是破壞佛門清規戒律的和尚,屬於貶義詞。有一次,道祿和尚被這樣稱呼,這位來自江蘇南通的和尚,還有一位叫「道祿老爸」。按照一般人的印象,出家應該與世俗無關,但道祿和尚自2012年以來就與許多懷孕的年輕女子交往密切,還因此被逐出寺院。
  • 泰國最帥和尚:堪比唐僧,被父母送去出家4年,還俗後成為男模特
    但令人驚奇的是,如此美男卻是一位實實在在的和尚。而這位和尚不光身材健碩,連臉蛋都長得英俊,簡直被譽為泰國版最帥唐僧。 他的名字叫Jeans,20歲時被父母送去泰國的一家寺廟出家做一名和尚。 對,沒有看錯,Jeans是被父母送去出家的。
  • 同為出家人,吃素食,為何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瘦骨嶙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不管是影視劇還是現實中,和尚總是肥頭大耳、紅光滿面,五大三粗的形象;而道士則是瘦骨嶙峋。按道理說,和尚和道士同樣吃素食,為什麼外形反差如此之大呢?嚴格來講,和尚肥頭大耳,道士瘦骨嶙峋不具有統計學意義,無論和尚還是道士,都有胖有瘦。但是現實中,細心觀察,你會發現確實和尚胖的多,道士瘦的多。
  • 癩頭和尚要化黛玉出家,你看懂其中玄奧了嗎?
    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賈母道:「正好,我這裡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
  • 古代和尚頭上的6個點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現在的僧人沒有了?
    我們在看很多影視劇的時候,經常看到和尚們頭上有疤點,而且基本在6-9個之間不等,而有的和尚頭上卻沒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現象呢?元代初期,有一位和尚叫志德,他特別受到元朝皇帝忽必烈的尊敬,而他在為自己受戒之時選擇將燃香置於頭頂,以香對頭頂點疤表示自己要信守佛教誓言。因為這樣的舉措受到忽必烈的認同和褒揚,所以,這一習慣也就流傳了下來。如果你在看影視劇之時發現元朝之前的和尚頭上有戒疤,說明這個劇組肯定沒有好好研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