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八德」

2020-12-17 人民網貴州頻道

圖為吉林文廟西轅門牆面上鑲嵌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字。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被稱為「人生八德」,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倡導的做人根本。關於「孝悌忠信」,儒家經典《論語》中有許多相關論述,比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禮義廉恥」又被稱為「國之四維」,指治國的綱紀準則。《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五代史·馮道傳》中這樣寫道:「『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王雅婧 整理)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導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八德價值歷久彌新
    &nbsp&nbsp&nbsp&nbsp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創造,最為核心、最為根本、最為精髓的,可以歸結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無論從文化特性看,還是在中華文化體系中,它的地位與意義都不可小覷。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特別強調修德立德的重要意義。
  • 中華傳統八德與廉政建設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特別強調修道立德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的鬥爭》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就是中華文化的DNA,滲透到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骨髓裡。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人敢挑戰這八個字。」
  • 淺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四維、五常、八德
    北宋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馮道傳》中歸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張:展開,推行。意思是,禮、義、廉、恥是維繫國家的四項道德準則,如果它們不能被推行,國家極易滅亡。(二)五常之說五常之說出自《孟子·告子上》。
  • 首部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叢書出版發行
    日前,《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由中國方正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據了解,這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共70餘萬字,主要面向黨員幹部,併兼顧社會大眾。據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等的專家教授介紹,目前市場上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書籍浩如煙海,但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單獨成書形成系列、闡發其文化內涵的通俗讀物難覓蹤跡,這部叢書可謂圖書出版界的「補白之作」。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先生專門為新書發布會發來賀信。
  • 首部中華傳統「八德」叢書出版 構築「不想腐」的精神堤壩
    大眾網濟寧4月7日訊  今天,《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出版座談會在曲阜召開。日前,《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由中央紀委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共70餘萬字。叢書引用了大量的歷史故事和現實事例,為營造「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和構建風清氣正的辦公室文化助力。
  • 說說傳統的「八德」
    在崇文重禮的西周,更形成了深厚的重德傳統,《逸周書》中有「五德」「九德」等概念,《尚書》中也說到了「九德」。對於修身做人而言,中國傳統的「八德」具有歷久彌新的價值。一「八德」原本只是說自然萬物的幾種秉性。宋末元初道教學者俞琰《讀易舉要》「卦徳,八卦之德也。乃健、順、動、入、險、麗、止、說之八徳。」對此元代保巴《周易原旨》做了解釋:「天行為健,地承天為順。
  • 弘揚並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也都知道,習總書記在2013年11月26日參觀了曲阜之後有一個重要的講話,在這次講話中,他也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所有的這些論述,都告訴我們,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偉大民族精神的復興。
  • 行「新八德新六藝」,育儒雅好少年 | 鶴壁市鶴山區中新小學傳統...
    八德本是中華傳統文化表彰的八種德行,中新小學賦予其時代的意義,設計出「尊長、友愛、善學、省身、立志、擔當、愛國、守法」新八德教育。通過組建研發團隊、進行禮儀教育、美德班長自治管理、開發「新八德」德育校本課程和評價體系、自編中華美德操和足球韻律操、獨居特色的國學課五行教育法、整齊劃一的放學路隊、規範有序的餐廳寢室管理、溫馨典雅的校園文化等一系列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探索和嘗試,形成了「新八德」德育教育體系,探索出「新八德」教學模式「八德四步」教學法,總結出了「新八德」教育之八禮行為,構建「新八德」評價體系。
  • 做人當講「八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明確了國家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彰顯了社會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確立了公民的價值準則。這「三個倡導」24個字,是國家改革發展的「精神之柱」、社會良性互動的「精神紐帶」、個人工作生活的「精神之鈣」。如何踐行核心價值觀?
  • 評「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深厚的崇德向善的優秀傳統文化,而且歷經數千年歲月長河的洗滌和沉澱,已經成為中國人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牢固的文明習性。在中國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價值信念中,立德居於首要地位,立德既是個體人生的最高價值,也是社會和諧、國家興盛發展的根基所在。
  • 做人做事的八德根本
    八德精神是傳統德育內容的主要精髓,也是哺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土壤。王ㄑ岐山在一次講話中說: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文明的DNA,為國盡忠、在家盡孝,天經地義。我們要尊重自己的歷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堅守和弘揚優秀傳統,發揮禮序家規、鄉規民約的教化作用,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文化營養。
  • 《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首發 歷時三年九易其稿
    《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書封。中國方正出版社供圖   日前,由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在北京首發。知名學者李存山表示,傳承、弘揚和發展這「八德」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需要我們重視,也需要大家身體力行」。  據出版方介紹,該書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共70餘萬字,分為《孝德詮解》、《悌德詮解》、《忠德詮解》《信德詮解》、《禮德詮解》、《義德詮解》、《廉德詮解》、《恥德詮解》8冊,分別闡釋了德目的起源、涵義和本質。
  • 原標題: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委員:賦予「八德」教育新...
    「目前,我國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對傳統道德文化不了解,一些青少年存在誠信缺失、功利主義、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談到當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現狀,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院長張其成委員表示擔憂。張其成委員指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是古代儒家教育的基本行為準則,其中蘊含著立志、尊師、守法等行為規範,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要以「八德」中優秀文化精髓為基礎,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 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閱讀2 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觀 主流文化的治國理政價值觀。這是從政府到基層群眾都關心的話題,它涉及到我們政府行為、政策導向的根據。怎麼把握中國傳統文化裡邊主流的治國理政理念?
  • 陳來: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原標題:中華傳統文化與核心價值觀   傳統美德的傳承轉化   帝制推翻後,近代以後的政府需要在不同時期提出新的道德規範。1912年,民國政府提出「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為立國之本,前四字見於孟子,後四字見於管子。孫中山是個革命家,可他非常重視傳統美德的傳承轉化。
  • 「四品八德」樹新人 春風化雨育芳華
    「四品八德」內外皆修學校德育分層遞進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市教育局整合優化中小學德育目標和內容,印發了《溫州市中小學「四品八德」教育實施方案》,構建並全面實施「四品八德」教育,著力打造區域德育品牌。「四品」是指自尊、敬人、樂觀、執著等內在的品質、品格和操守;而「八德」是指愛國守法、文明禮讓、孝親尊師、團結友善、勤勞節儉、好學向上、誠實守信、勇於擔當等外在的德行。「四品八德」,蘊涵中華傳統美德的主要元素,同時賦予新時代道德的核心價值。育人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德育工作更是這樣。
  • 樹人先立德,「八德教育」播撒正能量
    石巖街道1500多名教師參加了由石巖教育辦組織的教師德育講堂,這是華夏八德教育促進會為帶動教師、學生、家長的道德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居民的文明水平做的又一件實事。早在幾天前, 華夏八德教育促進會還走進茂名市電白縣馬踏鎮祿嶽小學,捐贈了一批《八德教育》教科書和 《弟子規》讀本。會長許玉提等知名人士還捐款幫助祿嶽小學開展教育創強和實施八德教育。
  • 學以致用 用以促學 知行合一 ——以「恆信八德」文化思想武裝頭腦...
    魯網11月3日訊 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是企業前行的方向指南,是企業如何走、走向何方的行動綱領。在全黨全國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恆信集團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學習,以黨建引領通過對恆信集團企業文化的積累和提煉,總結出指導集團全體成員樹德立人的集團企業文化精髓——「恆信八德」。
  • 「八德」融入了古代思想精英關於德性問題的全部思考
    近日,《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由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通俗理論讀物。叢書主編、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在新書發布會後,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  楊朝明說,本套叢書名為「詮解」,詮是詮釋、解是解讀。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在戰疫中閃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色在戰疫中閃亮——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曲阜七周年之際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馮帆「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這場疫情大考,不但讓世人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發熠熠生輝。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顯示了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