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中華傳統「八德」叢書出版 構築「不想腐」的精神堤壩

2020-12-18 大眾網

  大眾網濟寧4月7日訊  今天,《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出版座談會在曲阜召開。日前,《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由中央紀委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共70餘萬字。叢書引用了大量的歷史故事和現實事例,為營造「不想腐」的政治氛圍和構建風清氣正的辦公室文化助力。

今天,《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出版座談會在曲阜召開。(記者 王宗陽 攝)

《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記者 王宗陽 攝)

  本次座談會由山東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孫豐華主持。濟寧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範曉麗致辭。中央紀委中國方正出版社社長楊堯鑫講話。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介紹《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編撰情況。

  濟寧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範曉麗首先致辭。她說,濟寧著力打造「儒韻清風」廉政文化品牌,先後編排了一批廉政文化劇目,如大型歷史劇《楊震薦官》、山東梆子戲《雙面人生》等,在全市進行巡演。舉辦廉政短劇徵集活動,將《見面禮》《兩條項鍊》《家中有賊》等獲獎作品搬上舞臺進行展演,提升了「儒韻清風」廉政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增強了廉政文化的影響力、感染力。

  中央紀委中國方正出版社社長楊堯鑫表示,《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對黨員幹部修身齊家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和行動。而八德作為傳統文化的「DNA」,更應該滲透到中國人的骨血當中。學習八德,學習傳統文化,這有利於依法治國與依德治國有機結合。

與會人員參觀孔子研究院,學習其克己慎獨、反思內省的自律品格,以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君子修身觀和社會責任感的儒家「八德」倫理實踐。(記者 王宗陽 攝)

  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介紹,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視察濟寧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視察孔子研究院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國家和民族需要修德,每個企業每個家庭也一樣。企無德不強,家無德不興。作為傳統文化的研究者,楊朝明建議應繼承和發揚八德,這是幾千年中華傳統文化的凝練和升華。

  隨後,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中國漢民族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王志民,曲阜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山東省德育研究會理事長戚萬學,山東大學教授、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國際儒學院副院長林存光等有關專家進行了發言。

  據了解,《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分為《孝德詮解》、《悌德詮解》、《忠德詮解》、《信德詮解》等8冊,分別闡釋了德目的起源、涵義和本質,論述了該德目與個人修養、社會和諧和國家治理的關係。這部叢書對中華傳統八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特別注意提煉符合當今時代的思想觀點並作出當代性的闡釋,而且通過大量歷史故事和現實事例增強了可讀性,詮釋「八德」內涵,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

  大眾網記者了解到,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山東濟寧聖域賢關,名人薈萃,在漫長的歲月裡,誕生了以孔子、顏子、曾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其克己慎獨、反思內省的自律品格,懷德自重、崇廉尚勤的施政理念,以及充盈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君子修身觀和社會責任感的儒家「八德」倫理實踐,對於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此次《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出版座談會在濟寧召開,也專門向濟寧市各有關縣(市、區)贈送了《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王宗陽

相關焦點

  • 首部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叢書出版發行
    日前,《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由中國方正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據了解,這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共70餘萬字,主要面向黨員幹部,併兼顧社會大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王岐山同志指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特別提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
  • 《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首發 歷時三年九易其稿
    《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書封。中國方正出版社供圖   日前,由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在北京首發。知名學者李存山表示,傳承、弘揚和發展這「八德」具有重要的意義,「這需要我們重視,也需要大家身體力行」。  據出版方介紹,該書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主要內容的通俗理論讀物,共70餘萬字,分為《孝德詮解》、《悌德詮解》、《忠德詮解》《信德詮解》、《禮德詮解》、《義德詮解》、《廉德詮解》、《恥德詮解》8冊,分別闡釋了德目的起源、涵義和本質。
  • 評「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
    其中,最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本價值的核心德目便是所謂「八德」,即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它們既是「中華文化的DNA」,滲透到了「中華民族每一個子孫的骨髓裡」,亦是歷代中國人榮辱觀念之所系,「體現著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如何講好「八德」的故事,使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重放光彩,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說正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
  • 中華傳統八德價值歷久彌新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楊朝明,《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主編,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儒聯副理事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
  • 「八德」融入了古代思想精英關於德性問題的全部思考
    近日,《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由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發行。這是國內首部以叢書形式詮釋中華傳統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通俗理論讀物。叢書主編、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在新書發布會後,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  楊朝明說,本套叢書名為「詮解」,詮是詮釋、解是解讀。
  • 中華傳統八德與廉政建設
    只有領導幹部帶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自覺按照道德精神的要求,為政以德,廉潔奉公,才能上下同心,形成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強大合力。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統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中,特別強調修道立德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的鬥爭》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 《滿族口頭遺產傳統說部叢書》正式出版發行
    瀋陽晚報訊 經國內學者及傳承人20餘年的搶救整理,《滿族口頭遺產傳統說部叢書》日前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傳統說部是滿族及其先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構築的民間口頭文學,世代口耳相傳,如今卻瀕臨消亡。
  • 《多彩中國節叢書》繁體字版在臺灣出版
    由中外節慶網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多彩中國節叢書》(10卷本)繁體字版,近日由臺灣中華聯創出版社引進版權,並在臺灣地區出版發行。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和少數民族節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情感傳承的重要載體,是維繫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文化認同、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是聯絡華人、華僑親情、鄉情、民族情的紐帶。
  • 「文化巴東」叢書已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文化巴東」叢書已由中國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2020-06-03 0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壽貴編著的《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出版
    1、《湘西苗族巴代揭秘》80字,由湖南教育出版社於6月份出版。 2、《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第1輯)之《許願標誌》269千字,由中南大學出版社於12月份出版。 3、《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第1輯)之《手訣》441千字字,由中南大學出版社於12月份出版。
  • 說說傳統的「八德」
    在崇文重禮的西周,更形成了深厚的重德傳統,《逸周書》中有「五德」「九德」等概念,《尚書》中也說到了「九德」。對於修身做人而言,中國傳統的「八德」具有歷久彌新的價值。一「八德」原本只是說自然萬物的幾種秉性。宋末元初道教學者俞琰《讀易舉要》「卦徳,八卦之德也。乃健、順、動、入、險、麗、止、說之八徳。」對此元代保巴《周易原旨》做了解釋:「天行為健,地承天為順。
  • 做人當講「八德」
    這「三個倡導」24個字,是國家改革發展的「精神之柱」、社會良性互動的「精神紐帶」、個人工作生活的「精神之鈣」。如何踐行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的重要源泉。」
  • 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八德」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也被稱為「人生八德」,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倡導的做人根本。關於「孝悌忠信」,儒家經典《論語》中有許多相關論述,比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禮義廉恥」又被稱為「國之四維」,指治國的綱紀準則。
  • 永川區首部村級地方志公開出版面世
    永川區首部村級地方志公開出版面世《黃瓜山村志》入選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本報訊 (記者 龍遠信)日前,第二屆全國名村論壇暨第二批中國名村志叢書出版座談會在雲南省德宏芒市落下帷幕,我區市級微型特色村——南大街街道黃瓜山村《黃瓜山村志》入選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同時,《黃瓜山村志
  • 《中華美德故事》:傳承中華美德 弘揚中國精神
    日前,由首都文明辦與北京出版集團聯合組織編寫的《中華美德故事》叢書正式出版。該叢書依據大量史料編選了365個典型意義的中華美德故事,展現了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歷經艱難、自強不息的奮鬥史,闡釋了中華美德的豐富內涵。
  • 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之美「中華之美」叢書分享會舉行
    人民網北京12月26日電 (葉佳蓉)五洲傳播出版社主辦的「中華之美」叢書分享會22日在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書坊舉行。 「中華之美」叢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傳承工程重點支持項目。
  • 淺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四維、五常、八德
    《管子·牧民·國頌》指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北宋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馮道傳》中歸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張:展開,推行。意思是,禮、義、廉、恥是維繫國家的四項道德準則,如果它們不能被推行,國家極易滅亡。(二)五常之說五常之說出自《孟子·告子上》。
  •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出版—新聞—科學網
    由中國國家圖書館歷時3年主持編纂的《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日前出版。 「叢書的出版,是中華民族聚合離散命運的寫照。」
  • 《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別開生面的中華美學精神著作
    《中華傳統美學精神》,祁志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中華美學精神」一直是美學研究者非常關注的話題。基於《中國美學通史》的前期研究,祁志祥教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傳統美學精神》就是對這個話題的厚積薄發、別開生面之作。
  • 中國名茶叢書 《金駿眉》出版了
    >編寫計劃,現已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公開出版面市。 金駿眉原料採摘自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桐木關的原生態小種野茶茶芽,採用正山小種紅茶的傳統製作工藝加上創新技術製作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