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人生修為需要哲學和科學統一

2020-12-27 醉賞更悠嫻

哈嘍,大家好!我是「醉賞更悠嫻」。

國學教育:人生修為需要哲學和科學統一

原創作者:醉賞更悠嫻

哲學是思想的本源,科學是踐行的遵行;對於篤定修為的人來說:思想家未必能夠成功,但每一位成功人士一定是位思想家。既然人生怎麼都要面對,那就要持定努力,把自己修煉成為思想家;至於能否成功,那就要看個人的造化。

但無論是否成功,全息人生的思想與實踐都將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礎。即使不成功,這樣的人生也不會差到哪去。

最難能可貴的是,當人生遇到挫折時,先前的思想和實踐,將給你提供無窮的再生能量和動力。如老子對人格的闡述:濁以靜之徐清,久已動之徐升。

可見,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和實踐有多麼重要。要想成為有思想的實踐者,就必須厲行醍醐灌頂,才有登峰造極的可能。

一、「醍醐灌頂」是哲學思維的頂層設計。

從宗教「上中下」的角度來說:

佛陀從八萬四千法門的精微底層入手,講求對萬物生靈的慈悲,是色與空的極致轉換。心經上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實質就是圍繞原子核運轉的波粒兩重性,是「道」與「到」的「動」與「靜」:關注單個電子的時候,電子是粒子,是靜態;不關注這個電子的時候,這個電子就是波,是動態。

所以說,「到」是達到這個靜止的點,而「道」則是到這個點,在道上的波動,與老子道德經所說的「動靜相依」不謀而合。

基督從中間入手,向高低兩頭擴散,講求博愛,涉及萬千變化的應對,是應用;

道家是從上入手,講求造化,是頂層設計,是道的本體。

人生如夢,戲如人生。一場遊戲一場夢。

這種表達絕不是現在多數人玩世不恭的理解,而是維度空間,思想意識的超越,是認知宇宙的全息涵蓋,是高層級的宇宙認知。

人類社會好比是被設計和創造,就如同電腦遊戲一般,被更高級的生命體,根植於電腦裡的智能遊戲。

遊戲的主人公——人類,可以自我繁衍升級進化。而遊戲的設計者可以通過意識進入到遊戲中與人類交往。

由此推演:人類社會的初始是集成設計的初始,而人類的未來,和宇宙的盡頭,如遊戲的進階將無窮盡。

可見:要想把握人生,只有通過去除固有的意念和意識,才能跳出無窮的三維宇宙空間,進入更高級別維度的時空,站在遊戲設計者的層級,了解「道」的程序。

這也就能夠理解了:多重宇宙空間的含義,從一個遊戲程序的設計進入另一個被設計的程序。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人生,按道的規律程序做事。

換句話說:也只有按規律的程序做事,才會不出錯或少出錯;即便出錯,也能夠按程序規律的軌跡極時修正,復歸正途,繼續按規律做事。

這種固化「道」的意識過程,就是醍醐灌頂,就是「猛然驚醒」;「語不驚人死不休」,堪稱是對「道的思想意識」最高標準的要求表達。

這也就說明了沉默是金的真實含義——三思而後行多思考少說話,要麼不說,說就要說在點子上,儘可能說和諧的話,堅決不說廢話。

二、「登峰造極」是科學階級的最終歸宿。

要想深刻理解道的醍醐灌頂,就要參悟道的代表著作「道德經」。道之所以難以理解,就是因為是一種高維度的認知思想意念,意念是摸不著,看不到的;只能通過意念的意識進行感悟,也就是修煉所說的悟道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只有通過對意識決定的物質修為入手,才能參悟道的意識;以對假於外物的修為,達到對真意念的修煉

這就好比「功夫總在功夫外」。要想學習成績達到頂級,就必須文武雙修,將外在功夫轉化成武學思想,才能為文化的學習提供健康的身與體的能量支持,進而實現文武思想的太極陰陽極時而變

否則,即使單方面再強也是缺項,永遠都是文是文武是武;本是混元一體的兩面,非得對立,互不通氣,形成上氣不接下氣,彼此隔絕;不是地天泰的溝通交流,上下通氣,而是相分離的左右,水深火熱,導致偏執。

「明理」的結果雖如此,「悟道」的過程卻充滿艱辛,也就是登峰的過程非常人所能及:在登峰的過程中,所攀登和翻越的,不僅僅是一座外在修煉的高峰,更是一座比一座內心難以逾越的峰巒疊嶂。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當科學家們翻越無數座山峰,來到巔頂時,一抬頭,卻發現神學家早已穩居在哪裡,俯視微笑。

那麼,意念的靈性又如何修煉呢?

佛家在修煉過程中所強調的戒定慧,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具體理解:就是戒除影響修煉意識的不足,進入神行一致,如去如來,禪定靈慧的狀態;也只有如此禪定坐忘的境界,才能真正站在遊戲設計者的高度,來審視我們這個三維宇宙空間的程序遊戲世界徹底得到三維空間的解脫

這時,靈魂的意識與身軀肉體才能真正的各司其責,可禪定神遊渾然一體。從周遭的世界進入神形一致,精氣神明的神通靈界,格局境界

當寄居神靈意識的肉身完成今生的修煉使命時,高維度的程序設計,會將慧能的靈魂程序,重新根植在新三維空間的智能生命體中。而人類,則是前生修為,遊戲級別能量充足者的首選;否則,就會被按程序級別,根植於其他生命體當中。

佛家的投胎轉世,大概就基於如此的理論依據吧。修得善因善果亦是如此,刻苦學習和鍛鍊身體也是同理。自暴自棄,放棄自我修煉的,與世為惡的,必將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神共憤。

可見:志向道家的維度意念——可醍醐灌頂,達及製造;踐行佛家的修煉途徑——可戒定登峰,生成慈悲;諳熟基督是對萬事的應用——可博愛眾生,因「造」升「極」。

由此:三教合一,殊途同歸。但凡做事,要麼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

用道家陰陽的思想來說,是實現極致轉換的靈修。而道家的陰陽思想,卻把三教的殊途渾然成了一體。

三、「戒定生慧」是格物致知的學以致用。

人生的解脫,就是思想意識的大徹大悟。具體靈魂意識的修煉方法就是靈肉戒定,靜極生慧,「一」「定」方能「功成」

就學生的學習而言:要想各學科取得好成績,就要用道家的陰陽思想,從反面深刻強化對科學的理解

單科,是對學業知識及應用的劃分,是對事物本身的割裂。這就難免出現盲人摸象

可見,科學是對單方面認知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全面的掌握,這是科學的先天不足。是對局限外在的細節求證,以有涯學無涯,殆已。

而道家對意念意識的領悟是內求,是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中。只有習煉「道家」思想功夫,才能真正的把為人做事做「到家」

既然知道了科學的含義,要想學好各科,必須在科學外求細節的同時,內求大語文概念思維意識提升;否則必然會胸無全局,格局也無所放大,也就無從面對愈加複雜的事物;一旦面臨,必將茫然,無所適從。

在習煉的過程中,務求全面涵蓋和細節聯通。

全面涵蓋,是在說一個人修為的思想體系。細節聯通,是在講理論聯繫實際的可操作性

完善全面精準細節的養成,必須做到佛家所講的戒定,才可升慧。戒,就是自律,就是習慣;既然認定,就要不為外界所動。

自律是道體思想的行為自覺習慣就是勤奮刻苦習煉的能量。戒定就是按照道體程序思想,自覺行為的能力

習慣定力,更是能量。只有日以累功煉就如此能量,才可如「地熱清洗」氣壓一般,衝破體內淤堵,滌蕩身心清澈。

接受掌握各門學科功課的信息,自然輕鬆順暢,不取得好的學習成績也是件難事。由此升慧理所應當。

在現實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抽菸淤堵,說不抽就不抽;喝酒影響心率,說少喝酒就少喝酒,能不喝酒就不喝酒;早起就是救命,能早睡就早睡,睡再晚,寧可再睡回籠覺也要早起;看住嘴邁開腿,再好吃也要七八分飽,再忙也要做適合自己的運動;身材代表修養,行為說明人品;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踐行「易經」潔淨精微的思想,必將戒定,通透慧升。

總之,高人,就是站在高維度層次,思想全面,行為精準的人。得真知者,非父子相繼,師徒相授,不能傳也。

人生的理想,信念,志向,正是在這種醍醐灌頂的高人帶領下,才能夠按程序走正途,少走歪道;以超乎常人的勤勉耕讀,才能夠趨向登峰造極如來大定;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醍醐灌頂致虛極,神即道,道即如來登峰造極守靜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吾命由我不由天,皆看程序運道造化。

關於「修為」的話題,您怎麼看?

如果您認同「修為是科學與哲學統一」的觀點,請點讚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感謝您閱讀完本文,歡迎您的點讚、評論、收藏轉發

謝謝您的支持。

朦朧愈透紅日,醉賞更悠閒,我們下篇文章見。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之近代國學大師
    從學術貢獻和人格、品德相統一的角度看,稱陳寅恪為當代中國最為傑出的「國學大師」代表,名副其實。錢穆,1895年~1990年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 集思錄 國學教育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
    穿上漢服,捧起《論語》或《弟子規》,開始搖頭晃腦、念念有詞……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在一些國學培訓班裡。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經營範圍包含國學教育的相關企業已達到4000餘家。記者發現,暑假來臨,很多國學培訓機構報名人數正在持續增多,且培訓價格驚人。
  • 國學經典好故事陪伴孩子追求真善美
    這也是2016年福田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季開啟以來的第一堂課。 自2004年中央8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出臺後,深圳在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絡已經創新探索了12年,而今年福田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季又展開了新的嘗試:以「國學經典閱讀與人格塑造」為主題,邀請深圳的國學專家為孩子們講故事,讓他們在故事中尋找人生的方向和智慧。
  • 哲學屬於科學文化嗎,它們是什麼關係
    但是,在現在科學發展的特殊語境下,我們也需要一些哲學思考,比如到底是還原論還是整體論,上帝到底值不值骰子,我們用的物理概念那些是虛幻的那些是真實的那些是粗暴的模型,那些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而沒能質疑,總之就是不帶偏見,不先入為主,不局限於經驗,充分發揮哲學思維的批判性,解構性,建構性等。科學是微鏡,哲學是望遠鏡,缺一不可。
  • 人生百年一場空,意義到底是什麼?這個答案只有東方哲學有
    我想人生的意義應該不是由別人定義,而是由我們自己每個人定義。人生該怎麼過,都是由自己決定。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需要您看完以下幾段話再告訴您。「千畝良田丘丘水,十房妻妾個個美。父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翹起腿。」
  • 北京國學經典教案_龍寶小掌門
    北京國學經典教案,龍寶小掌門,老師教什麼學什麼,老師說什麼是什麼。龍寶小掌門以黌學為根基,通過國學經典進學校、進教材、進課堂等措施,構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及國學經典教育體系。秋之韻》《古典詩詞與傳統文化》等校本教材。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這些學校,各中小學基本都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國學教育。
  • 胡適:哲學與人生
    前次承貴會邀我演講關於佛學的問題,我因為對於佛學沒有充分的研究,拿淺薄的學識來演講這一類的問題,未免不配;所以現在講「哲學與人生」,希望對於佛學也許可以貢獻點參考。不過我所講的有許多地方和佛家意見不合,佛學會的諸君態度很公開,大約能夠容納我的意見的!
  • 國學健康:「真功夫」,不僅要「主將來」,更要「管當下」
    看似懸殊,實為根本,在習練醉八仙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了:國學經典之精妙,身心康健之修為,思想境界之高遠;醉八仙之功夫者:不僅「管將來」,更是與「當下」的融合。一、習練醉八仙是與習悟國學經典的有效結合。醉八仙的技法演練,功法習練日常,心法與國學經典的結合,為國學的抽象高深找到了具象的生活載體。倍感經典的親切,身受習練的美好。二、習練醉八仙是與修為身心康健的高度融合。
  • 娃哈哈助力國學傳播:養心國學遇上養生好粥
    弘揚國學 娃哈哈借罐身傳文化  在娃哈哈看來,「國學」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沉澱下來的思想精華,充滿著以史為鑑的經驗教訓及古聖先賢的人生智慧,讓孩子們從小接觸我們中華文明的精華,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更有著重要的意義。  專注於少年兒童國學素質的培養,娃哈哈多年來做了許多嘗試。
  • 科學教育引領幼教發展方向
    隨著市場細化,幼教用品逐漸成為兒童用品市場中增速最快、發展前景最好的兒童教育產業。由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南北展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第20屆北京國際玩具及幼教用品展覽會5月12日至14日舉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在現場發現,科學教育引領幼教未來發展方向。
  • 輪臺縣國學教育進課堂讓中小學生知忠孝仁愛
    該縣國學教育以《三字經》、《弟子規》、《四書》以及百家講壇著名講師於丹的《忠和恕》等文學經典為基本內容,初中和小學學生側重《三字經》和《弟子規》,高中學生側重《四書》和《忠和恕》。國學教育以引導學生忠於祖國,民漢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構建和諧校園為主要目的,結合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要求,讓廣大中小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明禮義、知廉恥,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自己遠大的理想。
  • 「道生乾」國學文化訪談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道生乾國學文化訪談 主持人開場: 厚德載物、自強不息、修身立命、福澤綿延這樣一些詞彙描述的是中國人與環境、與運道、與自身處境和一種相互關係,它們蘊含了中國古老的哲學智慧。     4、除了國學教育傳播方面,道生乾也進行企業國學文化培訓和建築堪輿規劃設計等方面,     首先請您講講,企業國學文化培訓的內容是什麼?國學文化對企業的發展有什麼好處呢?     企業國學文化培訓的內容主要涉及「儒釋道」三家文化智慧結晶的一些文化普及、以及「易經」「道德經」文化在企業中的思維運用和決策思考。
  • 遠離朋友圈哲學,你需要這15本正經哲學入門書
    根據電影改編的哲學養成遊戲「旅行的蘇菲」一經上線,同樣受到熱捧,下載量迅速突破千萬。很多網友的蘇菲寄來的明信片,都喚醒了大家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嘆和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從神話、巫術到哲學、科學,排除了千難萬險,人類終於抵達了日心說、牛頓力學、進化論和量子物理。科學成了「真理」的代言人,但是卻把心靈排除在外。用數學和實驗思維建好的大廈裡,沒有善惡、悲喜的房間,所以,科學真的是關於這個世界最好的答案嗎?
  •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院正式成立
    8月8日下午,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並舉辦授牌儀式。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常務副會長陳士國;延安創新股權交易服務中心總裁王志忠;明德用聖賢文化構建企業命運共同體首席導師林風;明德集團董事長汪偉;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副秘書長、未來網產業部主任陳佩忠;明德集團總裁翟寶玉等四百餘位來賓參加了此次活動。
  • 淨因法師:用無常的觀點看世界看人生,那是有修為的人
    編者按:2020年11月14日,香港大嶼山寶蓮禪寺方丈、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生命哲學研究中心主任淨因法師在香港葵湧觀音堂做《如何在「疫」境中體悟無常,省思生死》主題演講,這是香港第六屆觀音文化節系列講座佛教文化講座的第二場演講。
  • 脫胎於東方文化的科學
    殊不知,東方文化是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且十分精深的生命科學體系。文字 | 潘麟先生圖片| 東方生命研究院程子曰:「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此處程子即二程之弟——程頤。程子談讀《論語》需如此,我們今日學習《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何嘗不需如此!
  • 專家:哲學社科話語體系建設要堅持「五統一」
    人民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賀迎春) 「第二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理論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專家指出,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要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統一、科學性與價值性相統一、內容與形式相統一。
  • "國學課"登陸大興通州50餘學校 反響如何?
    ,中年齡段詩詞音律教育和高年級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教育三大內容:經典教學、民俗文化與藝術、漢字字體識讀君子泰而不驕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昨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解釋稱,這是因為目前國學教育尚未與升學考試掛鈎,但他也不贊成,教育部門盲目利用諸如掛鈎升學考試這樣的行政手段,推動國學課進課堂。他認為,對於教育部門而言,更重要的是給予空間,吸引真正對國學教育感興趣的教師和希望提升國學文化素質的學生,「而不是簡單要求大家去學國學。」
  • 老高電商圈子辦國學文化交流會,幫會員把生命變得更好
    第一位是中國文化書院院長、國學院院長王守常,他本人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也是無錫萬和書院的院長。王守常老師主要研究的是中國哲學史、佛教、近現代思想史,作為影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化熱"的三大團體之一,中國文化書院的早期參與者與現任掌門人是中國新時期"國學"教育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 國學教育:武玄醉八仙技、功、心法在書法、健身、學習方面的運用
    歡迎您再次來到「步步如初醉八仙」的「內觀」世界:簡捷·健康·分享國學教育:武玄醉八仙技、功、心法在書法、健身、學習方面的運用原創作者:步步如初醉八仙心通神,功行氣,技在精,修為就是練功夫。練功夫的意義在於:沉心定性,極致追求,練就循環往復之能量。氣由神支配,神氣十足,氣暢神遊;神即申,展示的是對天地神明的通達與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