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沒有冰箱,怎樣把冰存放到夏天的

2020-12-11 老君歷史

我很好奇的是,古代沒有電,當然更沒有冰箱,為何在熱死人的夏天還會有冰塊呢?

古人的智慧創造出太多的奇妙,有很多事情都讓人無法想像,像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了雛形。在華夏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太多超越想像的事情了。

古人圖片

如果在炎熱的夏天停一天電,會把人熱得感到狂抓,可能有人會問,那麼在古代也沒有冰箱和空調,也沒聽說過哪個老祖宗在夏天熱的不行了呀,起碼還能扇扇子。其實古人一點都不傻,沒電也有沒電的方法,很早就發明創造了一個清涼避暑的神器,冰鑑。

冰鑑圖片

《周禮》裡就有了有關「冰鑑」的記載。冰鑑,其實是古人用來盛冰的一個容器,冰鑑箱體兩側設提環,頂上有蓋板,上開雙錢孔,既是摳手,又是冷氣散發口。大小和家裡的飯桌子差不多,夏天放在室內使用,可見周代當時已有原始的冰箱。

冰塊圖片

當酷暑到來後,往冰鑑裡塞滿冰,就成了會散發冷氣的一個綠色環保天然小空調。就像暖氣片能給房間帶來熱量一樣,冰鑑的效果則相反,能讓混濁的房間變得清涼儒雅。在古代,冰並不是一年裡隨時都有,常言道,物以稀為貴,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冰的價值可謂彌足珍貴。古代取冰大多是在冬天,如何保存到夏天都不化呢?

冰鎮西瓜圖片

據《周禮》記載,早在周代就有了對「冰政」的專門管理機構。像這樣的部門規模並不大,前後共有80名職工。可見,對冰塊的採集和儲存這件事來說,為了夏天也有冰塊這種解暑的好東西,足以顯得人們對生活質量越來越有品位。而這80名職工必然也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專業選手,主要任務就是從每年冬天的12月起,對天然冰塊進行存儲,並對該部門負責人尊稱為「凌人」。

冰窖圖片

對於冰塊的存儲時間也有講究,當然冰塊越硬越有利於儲存,每當大寒時節來臨時,是鑿冰儲藏的最佳時機,這時冰塊最為堅硬,且不易融化。到了夏天,炎熱使人心情產生煩躁,隨便塞一塊冰塊到嘴裡是不可避免的情況,所以冰塊能不能直接食用很重要,水質的選擇顯然是第一位。負責冰務的職工們首先選取一片水質好的開鑿地點,到了開鑿時節,成品冰塊均被送入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進行儲藏。

鑿冰圖片

冰窖的選擇直接影響冰塊的存儲質量,冰窖的溫度越低,冰塊存儲的則越好。所以一般冰窖都會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8到10米修建地窖,一年四季內都不會很熱。冰塊入窖後,用稻草和棉被等鋪在冰塊上面,主要起到隔溫的作用。這樣,就像地下水能保持恆溫一樣,地窖內溫度常年都接近0度,然後密封窖口,待來年享用。除了表面冰塊會融化一些之外,大部分冰塊都能存放到夏天。

冰鎮綠豆湯圖片

大約到了唐朝末期,在生產火藥時開採出大量硝石,根據硝石溶解於水會吸收大量熱的原理,古人學會了簡單製冰的方法。到了明朝,冰塊的用途更為廣泛,也有一些有錢人自己家就有冰窖,除了自己使用之外,多餘的也會外賣。但冰塊的儲藏成本依然很高,只有皇宮貴族或富商才能自備冰窖。

乾隆圖片

到了清朝,冰塊的使用不僅只是防暑降溫,和調節室內溫度的作用了。人們已經學會了用冰塊製作各種美食,如冰鎮酸梅湯、冰鎮綠豆湯等。難怪乾隆皇帝吃著冰鎮西瓜時都會雅興大發,都會和臣下們吟詩作對一首了。確實,在炎熱的夏天,能吃上一些清涼解暑的食物確實是一種享受。

人類對冰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雖然避暑的方法老套一些,但卻是最健康環保的方法。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誰說在沒冰箱、沒電的年代,就沒有冰鎮西瓜吃了?

相關焦點

  • 在沒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製造冰的?
    冰在現代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中,自人類的第一個現代冰箱被一個美國人在英國發明出來之後,我們就開始逐漸在炎熱的夏天享受起了冰給我們帶來的冰涼福利,如果不太了解歷史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用冰只是現代人的福利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的?
    每到夏天,街上的冷飲店就會聚集一大批購買冰奶茶和飲料的年輕人,冰棒批發店也聚集著一堆為小朋友購買雪糕的父母們,喝上一口冷飲,仿佛夏日的炎熱都被驅趕了一大半。現如今挨家挨戶都配備一臺冰箱,冰箱是四季必不可少的電器,有人甚至認為,冰箱是近現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 古代沒有冰箱,是怎麼製造冰塊的,這個方法你是想不到
    這一整個夏天我們是絕對離不開冰箱的,冰箱絕對是家裡的標配,冰個水果,弄個冰塊,凍個雪糕什麼絕對是槓槓的。但是在古代沒有冰箱的時候人們是怎麼過夏天的,在古代沒有空調風扇,夏天在沒有個冰塊豈不是太痛苦了,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可以看到後宮中的妃子們,到了夏天房間裡面都會放冰塊的,那麼他們的冰塊是怎麼來的,很多人說演電視劇唄,不就是劇組弄的嗎,其實古人在夏天得時候也是有冰塊的。
  • 沒有冰箱,古人夏天如何保存食物
    現代有人了冰箱,那麼古人夏天如何保存食物呢?第一種是降溫法保存。可以把食物放進地窖、水井裡,也可以和冰塊一起存放。有人說了,地窖、水井內溫度低可以理解,在夏天如何會有冰塊呢?這我們就不得不佩服我們祖先的智慧了。冬天時,北國冰天雪地,只需要把冰塊切割,再放進地窖保存就行。
  • 沒有冰可樂沒有冰激凌的古人,夏天怎麼過?
    最近,小編在思考一個問題,沒有冰可樂喝,沒有冰激凌吃的古人,怎麼度過酷暑。想想就想替他們掬一把淚,完全無法想像沒有冰可樂冰激凌的夏天。不過,很快小編就被打臉了,別把古人當成傻瓜,人家聰明著呢。(默默摸了把略帶疼意的臉)誰說古人沒有冰激凌了,那時候不叫「冰激凌」,而是叫做「酥山」。
  • 在沒有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保存食物的?
    或許冰箱算得上一件,炎熱夏季可防腐、寒冷冬天可保鮮。冰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甚至於不可或缺。那對於古人來說,沒有冰箱,而食物又十分珍貴,那又是怎麼保存食物的呢?炎熱的夏天,妙手不斷和現代人相比,以前的人被認為「生活很艱苦」只是「休閒活動」不多,而且冰箱等電器也沒有儘管如此,古人還是為了生存而努力夏天熱的現代人可以把冰箱裡的冰棍西瓜等拿出來解百熱古代人明顯受惠,剩下的食物也能及時保存,導致黴變在糧食不足生活困難的過去,浪費糧食是最大的「犯罪
  • 沒有電的古代,古人夏天用的冰來自哪裡?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在夏天非常炎熱的時候,皇帝就會喜歡那些冰塊來降溫,或者是吃些冰鎮西瓜之類的來解暑,有些甚至還能見到冰鎮的啤酒。當時小編就非常的疑惑,古代也沒有製冷設備,而我們現在炎炎夏日中的冷飲都得益於冰箱,當然,古代是不可能擁有冰箱這個東西的,所以他們究竟是怎麼會擁有冰塊這種東西的呢?古人的智慧是非常高的,雖然沒高到能制出冰箱的地步,但是除了扇子之外,他們自有自己的一套製冷設備。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古書典籍中就有記載,當時的人們經常使用天然冰來給食物保鮮、做冷飲。
  • 古人夏季吃冰消暑花樣百出,沒有冰箱的古代怎麼做各種冰品?
    夏季三伏天一到,天氣立刻熱的嚇死人,要是沒有空調、冰箱、冰淇淋、冷飲等降暑必備品,可能大家會覺得沒法子活呀!但是,想想沒有冰箱的古代人夏天又能吃點啥降暑呢?讓我們一起去探秘一下,古代人的明星消暑飲品吧!
  • 古人沒有冰箱是如何製冰的?現在就告訴你,網友:古人誠不欺我
    古人沒有冰箱是如何製冰的?現在就告訴你,網友:古人誠不欺我!炎炎夏日,來杯加冰的飲料,吃盒冰激凌,是不是頓時感覺很涼爽,躲進空調屋裡就更是很舒服了。那麼在古代,沒有空調,沒有冰箱,他們在夏天用來驅暑的冰塊是從哪裡來的呢?
  • 古人的「冰飲凍飲」只有想不到沒有喝不到
    古人鑿冰習俗《詩經》中就有描寫古人有鑿冰、儲冰的習俗,這從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能得知一二。冰鑑具備雙層結構,鑑內置有一缶,內盛酒水,鑑壁與缶之間則可放置冰塊,以起到冰鎮的效果,這樣一來,古人就能在炎炎夏日裡喝到「清新冰飲」了。掐絲琺瑯「冰箱」工藝相當考究「浮瓜沉李堆冰盤,晶光雜映琉璃丸。」
  • 古代沒有冰箱,為什麼夏天可以吃冰和冷飲?這一切從何而來?
    ——華崗(中)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49,閱讀約2分鐘現代冰箱是瑞典工程師於1923年發明的。是冰箱的出現使人們在夏天可以吃冷飲和冰淇淋。有人認為古代科技不發達,烈日下難嘗清涼冷飲;這是真的嗎?古人把果汁和冰塊混合在一起製成冷飲,也就是現在的冰鎮果汁。到了唐代,冰塊的使用量會更大。市場上冷飲琳琅滿目,吸引了不少人前來購買。商家還會在融化的冰凍水中加入糖,從而促進消費。考古學家在張懷太子墓中出土了一幅壁畫,描繪的是一位侍女拿著一個託盤,託盤裡放置著唐代的冰淇淋。在唐詩《蘇荷山賦》中,描繪了這樣的繁華景象。
  • 古代沒有冰箱,古人要如何在夏天儲存食物,和製作冷飲?
    每個夏天,街上的冷飲店裡都會有一群買冰奶茶和飲料的年輕人,冰棍批發店裡也會有一些買雪糕給小朋友吃的父母,他們喝著冷飲,好像夏日的酷暑已經過去一樣。現在,家家戶戶都配有冰箱,冰箱是四季必備的電器,甚至有人說它是近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若無冰箱,食品不能冷藏保鮮,人們也無法方便地儲藏食品,給生活增添了不少麻煩。
  • 古代沒有冰箱,夏天的冰塊是怎麼來的?
    古人藏冰圖 把冬天的冰藏到夏天,再拿出來用,在沒有冰箱的當時,古人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冰 古代的藏冰條件當然沒有現代人好,方法也比較簡單。 每年大寒季節,古人就開始鑿冰儲藏,因為這時的冰塊最堅硬,不易融化。管理藏冰事務的官吏監督奴隸、農民到水質好的地方鑿採,藏到預先準備好的冰窖裡。 冰窖都建在陰涼的地方,深入地下。
  • 古人怎樣避暑?中國人使用「冰箱」,已有2000多年
    在兩千多年前的夏天,吟幾句詩,飲一盅冰鎮美酒,似乎有種時空穿越的亂入感,這沒搞錯吧?古人沒有冰箱,如何喝得上冷飲?當然沒錯,古人「吃冰」的套路,你絕對想不到。東漢王逸注《楚辭》時,也不忘給屈原帶貨的綠色「冰箱」點讚,對冰鎮酒誇讚道:「但取清醇,居之冰上,然後飲之。酒寒涼,又長味,好飲也。」先秦的冰鑑不僅節能環保,就連用到的冰也是取自大自然。
  • 古代沒有冰箱,那他們是怎麼吃冰的?必須為我們的吃貨老祖宗點讚
    在21世紀的夏天,多數地域的氣溫已經高到讓人無法忍受,在烈日的炙烤下,很多地方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火爐,這時候只需要來上一杯冰飲或是一碗冰沙,就能達到緩解炎熱的效果。而人們之所以能享受到冰飲、雪糕等美食,就離不開冰箱這一發明了。因此人們常常都在感嘆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否則就會像古人一樣面臨著度夏問題。鮮有人知的是,古人雖然沒有冰箱,但他們一樣可以在夏天吃到冷飲,那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 沒有空調的古人是怎麼熬過夏天的?
    古人誠欺我,活該你們九個太陽天天見。所以說著說著又回到了上面的貴族和夏天有個約會,突然覺得有點難過,要不文章就此完結吧。冬冰夏用反映了古人與冰塊的關係,《詩經?七月》記載:「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在唐末之前,想要在夏天享用到冰塊,都需要奴隸在寒冬裡採冰並將其存封於冰窖之內,夏天就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 沒有空調和冰淇淋,古人夏天怎樣過,他們竟然吃冷飲,這麼先進?
    有人知道發明空調的人是是誰嗎,大家都知道空調怎麼用,但發明它的人,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威利斯·哈維蘭·卡裡爾,空調之父,沒有它就沒有這麼涼爽的夏天。小編最崇拜的三個人就是后羿、愛迪生和威利斯·哈維蘭·卡裡爾,后羿彎弓射太陽,愛迪生則是讓我們的世界亮了起來,而威利斯·哈維蘭·卡裡爾就是拯救我們生命的人,因為我們的命就是空調給的。
  • 古人怎麼過夏天?
    大家好呀~進入7月,夏天就實打實的來啦。我心中的夏天構成是,暑假、冰棒、冰西瓜,吹著空調......夏天這麼熱,最重要的就是冰。在古代,古人有沒有可能享受到冰棒冰水冰西瓜空調,舒舒服服地度過酷暑?有可能!
  • 古人夏天用的冰是哪裡來的?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古人夏天「吃冰」這事兒,在「古典名著」《笑林廣記》裡就有生動描述:一傻女婿大夏天去嶽父家吃飯,吃到了嶽父特意準備的冰塊。深感涼爽的傻女婿,偷偷摸了兩塊冰帶家去。誰知到家後冰已化成了水。滿臉懵懂的傻女婿驚得連連嗟嘆:「奇!如何撒出了一脬尿,竟自逃走了。」
  • 沒想到古人夏天這麼會享受:冰鎮瓜果冷飲、超寬敞「豪華冰箱...
    遭遇史上最熱夏天,現代人只想鑽進空調房裡不出來,那穿得多、沒空調、沒冰箱的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呢?  其實,古人的避暑方式遠超我們的想像,腦洞大開,甚至花樣百出。他們寫詩詞「吐槽」,吃冷飲消暑,建冰窖、地井、冷藏室、自雨亭等,堪稱現代冰箱、空調房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