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開出三家店,在杭買了房也買了車,有人說他是賣酥魚的人生贏家

2020-12-19 瀟湘晨報

人是萬物的鏡像。徜徉過高山大海,最終還要到人山人海裡尋找答案。小時人物,給你奉上與眾不同的人物故事。在這裡,讀懂世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見習記者 周琪

從一家平平無奇的小店,發展到如今的杭城「網紅」,李輝用了24年。

前不久,他註冊了商標——鳳起李記酥魚,商標上是他自己的頭像。

「有了點名氣,就有人來想拜師學藝,也有想加盟的,還有打著我們的名號在外面開店的。」李輝說,他就想做好每一份酥魚,然後爭取多開幾家店。

李記酥魚除了鳳起農貿市場的總店,還有一家在刀茅巷農貿市場。前幾天,又在中河農貿市場開出了第三家。

新店剛開張不久,李輝不敢怠慢,每天都守在店裡,殺魚、片魚、炸魚、收銀,他是任何崗位的替補。

24年,他手臂上布滿了被油燙傷的疤痕,身上有著洗也洗不掉的魚腥味。

但同時,他在杭州買了房買了車安了家。

有人說他是賣酥魚賣出的人生贏家。

李輝笑:哪是什麼人生贏家哦,只不過靠一門手藝謀生活。

過幾天,李輝的兒子要去寧波上大學了。他想讓兒子讀更多的書。「我文化程度不高,只能辛苦點,我不想他那麼辛苦,還是要去多看看世界,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1】從後廚配菜員做起

賣過菜賣過手工魚丸

1977年,李輝出生在臨安昌化,父母都是農民。初中畢業後,他在當地一個自行車零件廠打工。生活兩點一線,年輕的李輝覺得乏善可陳。

經人介紹,他來到杭州,在浙江展覽館做後廚學徒,當起了配菜員。月工資500元,完全不夠他花。

李輝想了想,決定做點小生意得先把自己養活了。

在鳳起農貿市場裡,他賣過蔬菜,凌晨三點摸黑起床進貨,下午綠葉菜蔫兒了就賣不出去;他賣過手工魚丸,凌晨四五點起床進貨、打魚漿,冬天客人絡繹不絕,夏天完全無人問津。

「一年就做半年肯定不行啊。」1996年,李輝跟著一位老師傅學起了炸酥魚。

原本這只是一個副業,沒想到後來成了他的主業。殺魚、片魚、炸魚,一晃就是24年。

2】煤餅爐熬醬汁是秘訣

味道沒有捷徑,只能不停嘗不斷試

李記酥魚的起步並不容易。

市場裡,有一家雪景酥魚,一開始客人只認雪景。李輝每天只能賣出三四十斤酥魚。

客人反映味道不好後,李輝開始了漫長的琢磨醬汁的過程。

「炸酥魚簡單,學幾次就會了,關鍵就在醬汁。」

味道這個東西沒有捷徑,只能慢慢試。糖的粗細會影響口感,醬油的多少會影響色澤,火候的把握會影響濃淡。每一項,李輝都嚴格把控,他心裡有桿秤。「即便到現在,我稍微不注意,醬汁的味道也會有差距,一點不注意都會影響醬汁的味道。每天炸的魚我都要親自試吃才行。」

醬汁要有淡淡的甜味,這樣才符合杭州人的口味,但更為重要的是一個「鮮」字,「甜中透著鮮才是完美的。」

李記酥魚的醬汁都是用煤餅熬製四五個小時。一開始量小,李輝還能在市場裡熬醬汁。後來,杭州不能用煤爐了,他只能將熬製醬汁的工作室轉移了。

為了熬出最好的醬汁,李輝每周都會回臨安老家待上兩三天。從早上六點開始熬,直到晚上十點多,兩三天下來,28桶、每桶28斤的醬汁,李輝裝回杭州,夠李記酥魚三家門店一周的用量。

3】早六點起床全年無休

手上的燙傷和身上的魚腥味,「沒啥難為情」

餐飲這行,全年無休。

「店開在這兒,就要值得人信任,很多人大老遠跑來,你不能不開。」李輝幾乎一刻都沒停過。除了春節休息十多天,其他350天全部營業。

從單槍匹馬一個人,到老婆的加入,到請了幫手,他沒來沒有缺席過。每天6點起床準備食材,傍晚6點半收攤,風雨無阻24年。

他伸出手臂,上面全是被熱油濺傷留下的疤痕。「殺魚片魚也會受傷,現在都不怎麼看得出來了。」

做酥魚,最難熬的是夏天。

油鍋開啟,室溫就蹭蹭上升,直逼40℃,即使店裡裝了空調,也很少開。「店裡的炸響鈴也很受歡迎。但是空調一吹,很容易就吹乾了,到萬不得已才會開一下。」

李輝炸魚時會在脖子上掛一條毛巾擦汗,沒多會兒功夫,毛巾能擠出水來。

「剛剛做的那幾年,一到夏天就容易中暑。頭暈想吐,但是人又走不開。只能白天休息的時候去配點藥,晚上收攤再去掛鹽水。」

因為常年和魚打交道,魚腥味成了李輝身上的標誌。「坐地鐵坐公交,我一上去人家就會問:『你是不是賣魚的?』我就笑起來了,說的還真準。」不光是妻子,只要在店裡的人,身上都會有魚味和油汙味,怎麼洗也洗不掉。

這一點,李輝不介意,「做了這一行,就應該有這一行的標誌,沒啥難為情。」

4】在杭州有了房有了車

他說,不希望兒子做這一行

李記酥魚的生意,從最開始每天賣出三四十斤魚,到後來一百來斤,再到現在七八百斤,「辛苦也只有幹的人知道」。

節假日往往是生意最好的時候,尤其是清明節。「老杭州要去掃墓,清明這天到我這裡買魚的,一整天都在排長隊。有一年清明,單單鳳起農貿市場一家店,就賣出去800斤魚!」

生意好,也就意味著收入好。單說鳳起路的總店,日營業額超過萬元。

2010年,夫妻倆在市場附近的艮園買了一套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146萬。夫妻倆拿出當時所有積蓄40多萬付了首付。

「之前一直租住在市場裡,為了孩子讀書,咬咬牙還是買了房,每個月貸款一萬多元。」那時候,「李記酥魚」還沒火遍整個杭州,一邊是店面房租,一邊是房屋貸款,「沒日沒夜幹」。

後來生意越來越好,2015年,李輝買了車。2016年,他還完了房貸。

今年兒子高考,過完暑假就要去寧波上大學了。對兒子,李輝有期待。他不想兒子做他這一行。

「太辛苦了。年輕人還是應該多看點書,還要去多看看世界,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他沒有告訴兒子的是,這陣子體力上已經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畢竟40多了,年紀一點點大起來,不比年輕的時候。以前一整晚不睡覺,第二天都很精神。現在不行了,早上爬不起來,果然年紀不饒人呀。」

李輝想再拼幾年,爭取早點退休。「去看看外面。最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門。」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每天賣上千個!濮家新村這家網紅店,老闆娘靠賣粽子買了車買了房
    6月14日下午,小時新聞記者來到了一家網紅店「王蓉粽子」。「王蓉粽子」位於江幹區濮家新村18幢6單元底層商鋪1-2號。儘管是下午時分,小作坊的顧客也是絡繹不絕,有買10幾個粽子跟家裡人一起分享的,也有買一兩個粽子解解饞的,是午後慵懶的街上忙碌的一角。
  • 老爺爺開特色早餐店,他的油條顧客搶著買,給每個子女都買了房
    老爺爺開特色早餐店,他的油條顧客搶著買,給每個子女都買了房,早餐的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我們不談營養,早飯吃爽了一整天工作起來都是很爽的心態,今天要講的是一堆老夫妻買幾十年的早餐,他們家做的早餐十分獨特且厚道,這樣的早餐很難得。
  • 杭州這家傳奇燒餅店50米外又開新店 還要24小時營業!老闆有房有車...
    因為新店的招牌,幾乎是老店的三倍大,另外「胖子燒餅」四個字前面還多了另外三個字——「應顯光」。比起老店,新店直接就在門口放了一個木桶烤爐。昨天下午,店裡時不時就有人跑進來問:「是原來學軍中學那個胖子燒餅嗎?也是他們家的嗎?」得到肯定的答覆後,立馬就下了訂單:「甜胖子、辣胖子各給我來一個。」「鹹五花來兩個。」
  • 鹹蛋黃、瘦肉蛋黃味……杭州「胖子燒餅」開新店了!曾靠賣燒餅買了...
    老應說,本來這家新店過完年就能開出來了,但未曾料想受到「疫情」影響,上周五剛全部裝修好,今天是新店營業的第三天,像老店四個人他們已經磨合的很好了,新店他還是要督牢的。原以為老應在這邊開店會把之前的老店關了,但老應說老店還是開著的。問他是不是有投資進來了,才能新開這麼一家。老應笑笑說,之前是有人找他來合作的意向,但想想自己也做了快30年的燒餅了,不想這樣合作,到時候有經濟上的糾紛就太累了。而這個地方的房東,經常來他們家吃燒餅,覺得味道很不錯,老是和自己提起能不能把這裡租下來。於是,自己考慮了下,覺得離老店還挺近的,就租了下來。
  • 杭州20年【酥魚店】30元一斤,最多一天賣千斤,食客慕名而來
    在杭州,有這麼一家開了20幾年的【酥魚店】,曾多次被「電視臺」「都市快報」進行報導。聽說最多的一天可以賣1千多斤酥魚,在杭州,名氣相當的大,他就是【李記酥魚】。帆哥早就想去品嘗這家聞名杭城幾十年酥魚店,這一天開車來到鳳起路農貿市場,結果撲了個空,原來鳳起路農貿市場改造,他們把店搬到了刀茅巷菜市場去了。帆哥幾經多次打聽後,馬不停蹄趕往刀茅巷菜市場,到的時候已經將近12點了,櫃檯外面排隊的也就三四個不多,窗裡面擺著整整齊齊的一大盤新鮮的草魚片,老闆跟老闆娘都很熱情。
  • 杭州「胖子燒餅」開新店了!曾靠賣燒餅買了兩輛奧迪和房子
    老應說,本來這家新店過完年就能開出來了,但未曾料想受到「疫情」影響,上周五剛全部裝修好,今天是新店營業的第三天,像老店四個人他們已經磨合的很好了,新店他還是要督牢的。 老應笑笑說,之前是有人找他來合作的意向,但想想自己也做了快30年的燒餅了,不想這樣合作,到時候有經濟上的糾紛就太累了。而這個地方的房東,經常來他們家吃燒餅,覺得味道很不錯,老是和自己提起能不能把這裡租下來。於是,自己考慮了下,覺得離老店還挺近的,就租了下來。
  • 網紅李記酥魚開分店,最早一批粉絲早上6...
    住在施家花園的毛阿姨,比平時早一個小時到市場,「今天前100名送酥魚,趕緊來了。」事實上,早上6點就有人來排隊了。9點之前,100份酥魚全部送完。快來看看,杭州人對網紅李記酥魚有怎樣的執念吧。一直到上午10點,李記酥魚的攤位前的小長隊就沒有斷過。
  • 開中國三強漢堡品牌店,買了2輛車!
    24歲,正是一生當中珍貴的黃金時段。有的人朝九晚五,每天早起趕公交;有的人每天重複著枯燥乏味的工作,渾渾噩噩的度日;而有的人,卻已經買了兩部車,在昔日同學豔羨的目光下,早早登上人生巔峰。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餘新傑。  大家忙著找工作,他卻四處吃漢堡?
  • 開廣式燒臘店使他變成了人生贏家
    這裡介紹的是一位曾經出身農村並且沒有文憑的人,通過後天的刻苦努力成為多家燒臘店老闆的人生贏家,由於不欲暴露姓名,那麼便稱他為小A。小A由於家裡窮,讀完初中便出來打工養活自己,聽人家說去廣東機會多,他便去到廣東做了一名打工仔,在廣東很多工廠做過工,但生活一直沒有什麼起色。
  • 淮北姑娘蘇州賣鍋貼年賺百萬:3家分店有車有房
    80後、初中生、打工妹;3家分店、年賺百萬、有車有房。這家鍋貼店的老闆李豔玲,一個地道的淮北姑娘,用勤勞的雙手成就了她的夢想,被蘇州當地人稱讚為「鍋貼女皇」。賣鍋貼年賺百萬 凌晨4點起床,晚上9點打烊。十年間,李豔玲重複著這樣的生活。
  • 湖南小夥開店三年買了房,買了車!
    湖南小夥開店三年買了房,買了車!俗話說得好:不到岸邊不脫鞋,不到火候不揭鍋,這句俗語正是在向我們強調不管做什麼事,火候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幾年來,隨著時代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於食物追求也提高了很多。
  • 杭州這家傳奇燒餅店50米外又開新店,還24小時營業!老闆:不辛苦哪有錢
    學軍中學門口的那家胖子燒餅開新店了,就在老店旁邊!昨天中午收到爆料,下午我就忍不住跑去了現場瞧個熱鬧。   知道新店開得離老店很近,但下了車還是吃了一驚,這也太近了吧,大概只有50米的距離。
  • 女子開麵店買了兩套房
    靠開小店,黃小梅已經在重慶買了兩套房子。現場:兩根手指包抄手,半小時包了近500個△黃小梅正在包抄手。黃小梅的抄手店位於鴛鴦某小區附近。8日上午12時多,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找到了這家抄手店,雖然不足10平方米,店裡和店外的板凳上卻已經坐滿了食客,粗略數來,不下20人。「老闆,兩碗抄手,一碗紅油抄手,多辣多麻,另一碗清湯3兩!」
  • 16歲來海寧擺地攤 打拼20年開出三家茶葉店
    37歲的王飛彪,每當有顧客進出他的茶葉店,總是操著一口上虞口音的海寧話,熱情地和來人拉拉家常,聊聊天。從1989年來海寧擺地攤賣茶葉開始,王飛彪就和海寧結下了不解之緣。  如今,20多年過去了,王飛彪已在這裡開出三家茶葉店,事業蒸蒸日上。多年來,許多市民對「飛彪茶葉」情有獨鍾,同時也被店主的一份堅持和誠信所感動。
  • 才兩塊錢一個的包子,為何大家都說開包子店利潤大
    經常看新聞的時候,會聽到誰誰誰,還是大媽大爺開著一家包子店或者燒餅店,買了車買了房,這一類的事兒,幾乎每年的新聞上面都會出現。還有對年輕夫妻靠賣包子掙錢了,一直不明白,喬東家排骨大包這個名字很是過時,也許是老闆叫「喬東」?
  • 濟南夫妻賣煎餅果子月入10萬+ 還買了房
    說起千佛山西路上的便民小吃街,恐怕沒有幾個人不知道這家煎餅果子店。  侯德動是菏澤人,16歲那年因為家裡窮,輟學來了濟南謀生活,結識了現在的妻子張豔。  製作煎餅果子,看起來就是麵糊放在鍋上那麼一攤,撒上芝麻放點雞蛋油條出鍋,可這背後的工序,到底有多少,只有侯德棟兩口子知道。
  • 杭州這家店開了20多年,賣酥魚,焦酥噴香可以當零食吃
    在杭州的菜場,你幾乎都能找到賣酥魚的攤位。蘇州上海叫燻魚,偏甜;杭州則愛稱作酥魚,口味更偏鹹香。老闆娘說酥魚每天要賣出 200-300 斤,節假日生意好的時候會賣到 1000 斤!還很自豪地掏出手機給我們展示當時門庭若市排長隊的畫面。
  • 只用煤餅熬醬,每天排隊的鳳起李記酥魚你吃過嗎?這周五他們開新...
    前六七年,四個人擠在十幾平米的小房子如今美味的醬汁,是無數次調試的結果今年是杭州市第三次農貿市場提升改造的收官之年,下城區一共有24家農貿市場,列入提升改造計劃的有近20家。1996年,鳳起農貿市場開市不久,李老闆把在老家上班的小陳喊來,兩個人帶著老闆的妹妹一起,在農貿市場開了間魚圓鋪子。等生意穩定下來後,鋪子便完全交到妹妹手中,小兩口又去開了家酥魚店。「酥魚是一種傳統小吃,既能當菜吃,又能當零食,是杭州很多人桌子上的美味。當年我老公幾乎毫不猶豫就決定開酥魚店。」小陳說。
  • 只用煤餅熬醬 每天排隊的鳳起李記酥魚你吃過嗎?這周五他們開新...
    前六七年,四個人擠在十幾平米的小房子如今美味的醬汁,是無數次調試的結果今年是杭州市第三次農貿市場提升改造的收官之年,下城區一共有24家農貿市場,列入提升改造計劃的有近20家。1996年,鳳起農貿市場開市不久,李老闆把在老家上班的小陳喊來,兩個人帶著老闆的妹妹一起,在農貿市場開了間魚圓鋪子。等生意穩定下來後,鋪子便完全交到妹妹手中,小兩口又去開了家酥魚店。「酥魚是一種傳統小吃,既能當菜吃,又能當零食,是杭州很多人桌子上的美味。當年我老公幾乎毫不猶豫就決定開酥魚店。」小陳說。
  • 濟南夫妻賣煎餅果子月入10萬+ ,還買了房
    他叫侯德動,今天42歲。在濟南的25年一直堅持做侯記煎餅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