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萬物的鏡像。徜徉過高山大海,最終還要到人山人海裡尋找答案。小時人物,給你奉上與眾不同的人物故事。在這裡,讀懂世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見習記者 周琪
從一家平平無奇的小店,發展到如今的杭城「網紅」,李輝用了24年。
前不久,他註冊了商標——鳳起李記酥魚,商標上是他自己的頭像。
「有了點名氣,就有人來想拜師學藝,也有想加盟的,還有打著我們的名號在外面開店的。」李輝說,他就想做好每一份酥魚,然後爭取多開幾家店。
李記酥魚除了鳳起農貿市場的總店,還有一家在刀茅巷農貿市場。前幾天,又在中河農貿市場開出了第三家。
新店剛開張不久,李輝不敢怠慢,每天都守在店裡,殺魚、片魚、炸魚、收銀,他是任何崗位的替補。
24年,他手臂上布滿了被油燙傷的疤痕,身上有著洗也洗不掉的魚腥味。
但同時,他在杭州買了房買了車安了家。
有人說他是賣酥魚賣出的人生贏家。
李輝笑:哪是什麼人生贏家哦,只不過靠一門手藝謀生活。
過幾天,李輝的兒子要去寧波上大學了。他想讓兒子讀更多的書。「我文化程度不高,只能辛苦點,我不想他那麼辛苦,還是要去多看看世界,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1】從後廚配菜員做起
賣過菜賣過手工魚丸
1977年,李輝出生在臨安昌化,父母都是農民。初中畢業後,他在當地一個自行車零件廠打工。生活兩點一線,年輕的李輝覺得乏善可陳。
經人介紹,他來到杭州,在浙江展覽館做後廚學徒,當起了配菜員。月工資500元,完全不夠他花。
李輝想了想,決定做點小生意得先把自己養活了。
在鳳起農貿市場裡,他賣過蔬菜,凌晨三點摸黑起床進貨,下午綠葉菜蔫兒了就賣不出去;他賣過手工魚丸,凌晨四五點起床進貨、打魚漿,冬天客人絡繹不絕,夏天完全無人問津。
「一年就做半年肯定不行啊。」1996年,李輝跟著一位老師傅學起了炸酥魚。
原本這只是一個副業,沒想到後來成了他的主業。殺魚、片魚、炸魚,一晃就是24年。
2】煤餅爐熬醬汁是秘訣
味道沒有捷徑,只能不停嘗不斷試
李記酥魚的起步並不容易。
市場裡,有一家雪景酥魚,一開始客人只認雪景。李輝每天只能賣出三四十斤酥魚。
客人反映味道不好後,李輝開始了漫長的琢磨醬汁的過程。
「炸酥魚簡單,學幾次就會了,關鍵就在醬汁。」
味道這個東西沒有捷徑,只能慢慢試。糖的粗細會影響口感,醬油的多少會影響色澤,火候的把握會影響濃淡。每一項,李輝都嚴格把控,他心裡有桿秤。「即便到現在,我稍微不注意,醬汁的味道也會有差距,一點不注意都會影響醬汁的味道。每天炸的魚我都要親自試吃才行。」
醬汁要有淡淡的甜味,這樣才符合杭州人的口味,但更為重要的是一個「鮮」字,「甜中透著鮮才是完美的。」
李記酥魚的醬汁都是用煤餅熬製四五個小時。一開始量小,李輝還能在市場裡熬醬汁。後來,杭州不能用煤爐了,他只能將熬製醬汁的工作室轉移了。
為了熬出最好的醬汁,李輝每周都會回臨安老家待上兩三天。從早上六點開始熬,直到晚上十點多,兩三天下來,28桶、每桶28斤的醬汁,李輝裝回杭州,夠李記酥魚三家門店一周的用量。
3】早六點起床全年無休
手上的燙傷和身上的魚腥味,「沒啥難為情」
餐飲這行,全年無休。
「店開在這兒,就要值得人信任,很多人大老遠跑來,你不能不開。」李輝幾乎一刻都沒停過。除了春節休息十多天,其他350天全部營業。
從單槍匹馬一個人,到老婆的加入,到請了幫手,他沒來沒有缺席過。每天6點起床準備食材,傍晚6點半收攤,風雨無阻24年。
他伸出手臂,上面全是被熱油濺傷留下的疤痕。「殺魚片魚也會受傷,現在都不怎麼看得出來了。」
做酥魚,最難熬的是夏天。
油鍋開啟,室溫就蹭蹭上升,直逼40℃,即使店裡裝了空調,也很少開。「店裡的炸響鈴也很受歡迎。但是空調一吹,很容易就吹乾了,到萬不得已才會開一下。」
李輝炸魚時會在脖子上掛一條毛巾擦汗,沒多會兒功夫,毛巾能擠出水來。
「剛剛做的那幾年,一到夏天就容易中暑。頭暈想吐,但是人又走不開。只能白天休息的時候去配點藥,晚上收攤再去掛鹽水。」
因為常年和魚打交道,魚腥味成了李輝身上的標誌。「坐地鐵坐公交,我一上去人家就會問:『你是不是賣魚的?』我就笑起來了,說的還真準。」不光是妻子,只要在店裡的人,身上都會有魚味和油汙味,怎麼洗也洗不掉。
這一點,李輝不介意,「做了這一行,就應該有這一行的標誌,沒啥難為情。」
4】在杭州有了房有了車
他說,不希望兒子做這一行
李記酥魚的生意,從最開始每天賣出三四十斤魚,到後來一百來斤,再到現在七八百斤,「辛苦也只有幹的人知道」。
節假日往往是生意最好的時候,尤其是清明節。「老杭州要去掃墓,清明這天到我這裡買魚的,一整天都在排長隊。有一年清明,單單鳳起農貿市場一家店,就賣出去800斤魚!」
生意好,也就意味著收入好。單說鳳起路的總店,日營業額超過萬元。
2010年,夫妻倆在市場附近的艮園買了一套五十多平方米的房子,146萬。夫妻倆拿出當時所有積蓄40多萬付了首付。
「之前一直租住在市場裡,為了孩子讀書,咬咬牙還是買了房,每個月貸款一萬多元。」那時候,「李記酥魚」還沒火遍整個杭州,一邊是店面房租,一邊是房屋貸款,「沒日沒夜幹」。
後來生意越來越好,2015年,李輝買了車。2016年,他還完了房貸。
今年兒子高考,過完暑假就要去寧波上大學了。對兒子,李輝有期待。他不想兒子做他這一行。
「太辛苦了。年輕人還是應該多看點書,還要去多看看世界,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他沒有告訴兒子的是,這陣子體力上已經有了力不從心的感覺。「畢竟40多了,年紀一點點大起來,不比年輕的時候。以前一整晚不睡覺,第二天都很精神。現在不行了,早上爬不起來,果然年紀不饒人呀。」
李輝想再拼幾年,爭取早點退休。「去看看外面。最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門。」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