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飯桌上魚是大受歡迎的美味佳餚,不過魚也有千差萬別,沿海地區的人們習慣了海魚的味道,會嫌棄內陸淡水魚,內陸人愛把淡水魚味道濃重的燒制,卻無法接受簡單白灼或清蒸的海邊的魚,覺得腥味太重。
中國人對魚深諳其道,有些魚很出名,深受廣大顧客的歡迎,野生的幾乎被盡數捕撈,市面上銷售的是靠人工養殖的產品,而且價格居高不下,長江刀魚、野生黃魚就是如此。然而還有些魚藉籍籍無名、鮮為人知,在大多數地方都賣不到好價錢,在市場上看見了也無人知曉,不過這種魚到了日本,卻轉身變成了魚中的貴族,一般人買不到,需要預定才有貨,這種魚叫鯒魚。
鯒魚都有什麼樣的特點呢?表面上看鯒魚全身呈棕褐色,猛的一看感覺長得很難看,要是在水裡藏著,就會和水底褐色的土壤渾然一體,看不出來在何處。為此,知道鯒魚的人寥寥無幾,由於它頭大、尾巴小,和清朝男子的辮子頭相似,於是又叫它「老頭辮子魚」。
在中國,市場上難以尋覓到鯒魚的蹤跡,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它,因此也無法銷售出令人滿意的價錢。即使銷售出去,也是以幾塊錢的低價出手,來買的人也非常罕見。只有在對吃非常喜歡和講究的潮汕地區,人們才能想出烹飪鯒魚的好方法,那就是必須要加入菜脯。
所謂的菜脯並非是稀罕之物,它的本質就是蘿蔔乾。潮汕地區的人們在每年冬天的時候把白蘿蔔切成條,放入食鹽醃製好,再把它們暴曬在陽光下直到水分大量消失,變成類似鹹菜的菜脯。
菜脯的口感又鹹又香,乾脆爽口,通常是作為小菜就著粥喝的,也可以和雞蛋一起炒成菜,別有一番風味。據說當地的一名資深食客,不經意間把菜脯和鯒魚放在一起燜煮,結果美味異常,令人垂涎三尺。這道菜脯燜鯒魚也自然而然成為潮汕人飯桌上的名菜佳餚,且做起來十分容易。
那麼具體怎樣做菜呢?首先將鯒魚清除內臟,洗乾淨,放進油鍋中小煎一會兒即可。在另一隻油鍋放入姜蔥蒜熗出味,加進菜脯炒至香氣撲鼻,再把鯒魚放進去,料酒、少量鹽、少量生抽、少量清水隨後加入,在鍋裡燜煮差不多十分鐘關火撈起,一道香噴噴的名菜就上桌了。
在烹飪方法上,鯒魚如果清蒸味道欠佳,因為魚本身的腥味太重了。也有人拿來燒烤,這也不是最理想的方法,因為魚的水分流失後肉變幹變硬,太難入口。最好的方法是紅燒,做的魚最讓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