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網11月27日電 題:甘肅禮縣:特色「甘味」持續發力 助力全面脫貧
新華網 李楠
11月2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困擾隴原大地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此次摘帽退出的8個深度貧困縣分別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臨夏縣,隴南市宕昌縣、西和縣、禮縣,定西市岷縣、通渭縣,慶陽市鎮原縣。
其中,擁有「秦皇祖邑·三國勝地」美譽的甘肅禮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先秦文化與中華原生文明的搖籃,黃河仰韶文化與長江巴蜀文化的交匯點。
禮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秦巴山片區集中連片特困縣、甘肅省深度貧困縣,2013年底,該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5萬戶15.41萬人,貧困發生率32.32%。
想方設法扶貧,真心實意濟困。1994年,中央確定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定點幫扶禮縣,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中央明確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繼續定點幫扶禮縣。近日,新華網跟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前方禮縣進行實地走訪,一起來看禮縣如何大力扶持支柱產業,進一步實現全面脫貧。
扶持電商 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禮縣地處西漢水上遊淺山河谷地帶,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土地肥沃、光照充沛、水源充足,晝夜溫差大。
禮縣作為蘋果生產重點縣和國家級蘋果原產地保護示範區,目前已形成沿西漢水上遊兩岸及其支流60公裡的蘋果產業帶,總面積達60萬畝,禮縣蘋果作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深受國內外市場和廣大消費者歡迎,通過跨境電商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走進禮縣永興鎮捷地村的禮當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禮當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庫房的牆壁上高高懸掛著「質量就是生命,客戶就是上帝」的紅色條幅,條幅下面是禮當家的員工,正有條不紊地根據流水線的速度配合完成蘋果分選線的工作。
作為禮當家創始人趙映激動說:「今年禮當家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幫扶下,新引進了甘肅省第一條全球先進的綠萌『呵福』式智能蘋果分選線,分選線設備通過電子稱重、圖像識別、紅外光譜分析等科技手段處理,對果品著色、形狀、大小、瑕疵等外在品質進行篩選分級。」
據了解,智能蘋果分選線可以對果品的成熟度、糖酸度、褐變、黴心等內部品質進行科學精準檢測。趙映認為:「智能選果線啟動和使用標誌著禮縣蘋果產業現代化水平再上新臺階。」
「在外打工13年後,返回家鄉創立了禮當家,在照顧家人的同時,還能為禮縣的蘋果產業發展出一份力。」作為返鄉創業青年的趙映感觸頗深。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扶貧幹部、禮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劉建勇,是中央單位定點幫扶禮縣的第34位掛職幹部。他表示,為了更好的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且不返貧,禮當家與18戶貧困戶達成長期收購協議,在高於市場價0.2元/斤的基礎上採購蘋果26萬斤,戶均增收5000元。截至目前,禮當家和30餘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成購銷協議,供應端合作企業60餘家,2020年採購蘋果4000多萬斤,累計銷售1287萬元。
據了解,禮縣制定電商發展扶持激勵政策,實施培訓千名電商和培育千家網店的「雙千工程」,創新代銷幫扶、代購幫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股金幫扶、信息幫扶「六位一體」電商扶貧模式。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協調下,禮縣蘋果也成功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與此同時還建成「禮縣農業標準服務平臺」,推動國家蘋果全程機械化生產標準化示範區建設,讓更多的百姓受益。
數據統計顯示,禮縣全縣累計實現電商交易額24.1億元(線上交易9億元),今年電商銷售總額3.64億元,其中線上交易1.47億元,直接帶動貧困戶2631戶11524人。
創新發展機制 培育壯大大黃產業
作為國家級大黃生態原產地保護示範區和出口大黃質量安全示範區,禮縣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非常適宜中藥材生長,當地有中藥材152科629種,種植面積達12萬畝,禮縣大黃屬於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黃芪、黨參、當歸等道地藥材品質上乘,市場銷量好。
在位於海拔2000米左右的禮縣洮坪鎮大山村的劉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三三兩兩的婦女們,正席地而坐,拿刀將剛挖出來的新鮮大黃進行削皮的工作。
「每天務工費100元,每戶貧困戶年務工收入8000到12000元。」禮縣洮坪鎮大山村的劉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大山村副書記劉馬武對新華網說。
劉馬武介紹,大山村有貧困63戶,按照貧困戶發展產業意願,有20戶在劉馬專業合作進行入股,共入股20萬元,由合作社發展中藥材產業,每年按8%進行分紅,每戶每年分紅800元,吸納不能外出的貧困戶就近在合作社進行務工。
據了解,今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2020年定點扶貧工作計劃》,明確了18項主要任務、204條具體落實措施,對禮縣在幫扶力度上給予更大傾斜支持,舉全局、全系統之力,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綜合運用資金幫扶、產業幫扶、智力幫扶、消費幫扶、黨建幫扶、就業幫扶等多種形式,全力支持禮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支持協調下,2020年被列為第十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項目——國家大黃良種繁育標準化示範區項目承擔單位。合作社每年籤訂收購訂單種植300畝、協議收購90000多公斤。」劉建勇說,對有意願種植的農戶提供技術、籤訂收購協議鼓勵發展中藥材產業,合作社和農戶籤訂保護收購協議,以高於市場價格5%的價格進行收購,一定程度上激勵了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內生動力。
發展產業是脫貧攻堅的核心動力,劉建勇說:「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直屬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派出專家組,幫助禮縣制定從大黃的育種、種植、加工、流通全鏈條的技術要求,實現對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管理,確保藥材道地性。」
此外,劉建勇表示,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還協助國藥集團下屬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建設禮縣大黃產業園,該項目集種苗培育、生產加工、交易市場、大健康產品研發於一體。目前一期工程已封頂即將竣工。項目全部運營後將實現年產值1.1億元,帶動全縣11個鄉鎮150多個村莊15萬群眾穩定增收。
「苦瘠不再,新程已啟。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推動新業態在貧困山鄉湧現。因為有著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全產業鏈的幫扶,禮縣大黃產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禮縣大黃研究院負責人韓旭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大黃由原來每畝產250公斤到現在每畝產300公斤。預計到2025年,全縣的產值也將由現在的1.8億元增加到6億元。
據了解,今年以來,禮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全面推進掛牌督戰,聚焦未脫貧的43個貧困村、1.21萬貧困人口,實行「一村一方案、一事一專班」,相關政府部門表示,禮縣將全面補齊短板弱項,鞏固提升脫貧成果,通過大力發展當地優勢產業,帶動經濟飛速發展。
責任編輯: 張欣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