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脫貧智慧】「苦瘠」褪 「甘味」來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

2021-01-07 澎湃新聞

近日

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

宣布隴南市宕昌縣、定西市通渭縣等

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至此

甘肅省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2013年至今

甘肅已減貧55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超過一半的貧困人口通過產業發展實現了脫貧

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收入大幅增加

2017年至2019年

甘肅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

分別達到10.2%、10.3%、11.8%

明顯高於甘肅農村居民收入增速

甘肅歷年貧困縣摘帽一覽

甘肅是中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

共有75個貧困縣

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

17個是省定插花型貧困縣

3720個深度貧困村

大多地處偏遠、山大溝深

向上滑動閱覽

2018年

甘肅省政府批准18個貧困縣摘帽

皋蘭縣、崆峒區、正寧縣、兩當縣、臨夏市、合作市、七裡河區、涼州區、民勤縣、永昌縣、瓜州縣、甘州區、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縣、西峰區、白銀區

2019年

甘肅省政府批准18個貧困縣摘帽

永登縣、榆中縣、玉門市、平川區、景泰縣、武山縣、甘谷縣、涇川縣、靈臺縣、崇信縣、華亭市、成縣、徽縣、夏河縣、卓尼縣、碌曲縣、瑪曲縣、迭部縣

2020年3月

甘肅省政府批准31個貧困縣摘帽

古浪縣、天祝縣、靖遠縣、會寧縣、秦州區、麥積區、秦安縣、清水縣、張家川縣、莊浪縣、靜寧縣、慶城縣、寧縣、環縣、華池縣、合水縣、安定區、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漳縣、武都區、文縣、康縣、臨潭縣、舟曲縣、永靖縣、和政縣、廣河縣、積石山縣、康樂縣

2020年11月

甘肅省政府批准8個貧困縣摘帽

鎮原縣、通渭縣、岷縣、宕昌縣、西和縣、禮縣、臨夏縣、東鄉縣

「兩不愁三保障」清零達標

義務教育輟學現象已動態消除

貧困縣鄉村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空白點」全面補上

87.36萬戶農村危房全部改造

總體上歷史性地消除了農村飲水不安全現象

超過一半的貧困群眾通過產業扶貧實現了脫貧

全省 574.95 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應參盡參

向上滑動閱覽

教育扶貧

率先在全國出臺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偏遠鄉村學校教師月補助超過 1000 元。近 3 年通過特崗、支教計劃和銀齡講學等項目補充鄉村教師 2.3 萬名,國培省培、教師能力提升等項目培訓鄉村教師 42 萬人次,安排 8 所師範類院校對口 17 個深度貧困縣開展 " 網際網路 + 支教 ",解決薄弱地區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

在全面完成好各類教育扶貧項目的同時,多渠道籌措資金 21.28 億元,建設鄉鎮寄宿制學校 633 所、鄉村小規模學校 1396 所,切實保障每一名農村學生穩定就近入學。投入資金 12.8 億元實施 " 溫暖工程 "" 周轉宿舍 " 等省列民生實事項目,解決了深度貧困縣師生採暖和教師住宿問題。目前全省中小學(含教學點)網際網路接入率達到 100%,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實現 " 班班通 "。

健康扶貧

甘肅省健康扶貧醫療部分脫貧標準為醫療機構 " 三個一 "、醫務人員 " 三合格 " 和服務能力 " 三條線 "。" 三個一 " 是指行政村有衛生室,鄉鎮有衛生院和縣有公立醫院,其中,鄉鎮衛生院所在行政村可不設村衛生室,300 人以下的行政村可與相鄰行政村聯合設置衛生室。" 三合格 " 是指村衛生室至少有 1 名合格村醫,衛生院至少有 1 名合格執業助理醫師,縣級醫院所設臨床專業科室至少有 1 名合格執業醫師。" 三條線 " 是指 800 人以上的行政村有 60 平米以上衛生室;1 萬人以上的鄉鎮衛生院設有內(或外、急、全)科、中醫(或民族醫)科、醫技(或藥房、檢驗、放射、B 超等)科、公共衛生(或預防保健)科;10 萬人以上的縣級公立醫院達到甘肅省二級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

住房安全

自 2009 年啟動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累計支持 174.9 萬戶農村群眾完成危房改造,解決了近七百萬人住房安全問題。其中,2013 年以來,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87.36 萬戶。至 2019 年底,實現了全省現有存量危房改造全面清零。今年 6 月份,按照住建部工作安排,對全省 2013 年以來 136.3 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保障情況進行了逐戶現場核驗。包括今年摘帽退出的 8 個縣的所有貧困戶住房安全均得到保障,其中有 44.3 萬戶貧困戶通過危房改造保障了住房安全。

飲水安全

甘肅省制定了《飲水安全有保障衝刺清零後續行動方案》和《脫貧攻堅農村飲水安全掛牌督戰實施方案》。摘帽退出的8個貧困縣實施鞏固提升工程217處,改造冬季凍管627公裡,截止今年6月底,衝刺清零後續行動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同時,建立了自下而上的監督舉報機制,利用2部24小時省級投訴電話和「甘肅農村飲水」微信公眾號問題反映「直通車」,對反映的問題跟蹤問效、督促整改。

產業扶貧

今年以來,甘肅省堅持產業到戶精準扶持和區域產業體系構建有機結合,主攻「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大力培育引進龍頭企業,推進合作社規範提升,拉開架勢構建扶貧產業體系。據統計,剛剛摘帽的8個縣區今年共安排生產獎補資金近3.8億元,重點對需要補種補欄補規模的7.4萬戶貧困戶進行了獎補,扶持這些貧困戶累計補種蔬菜、中藥材、馬鈴薯等23.8萬畝,補欄牛羊豬等11.2萬頭(只)。同時,落實獎補資金9125萬元,扶持有意願有能力的6.11萬戶貧困戶發展「五小」產業,有效擴大了貧困戶種養規模,夯實了產業增收基礎。

此外,8個縣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累計達到216家,輻射帶動貧困戶3.4萬戶;6348個合作社,運營規範和較規範的比例超過了75%,已建成規範化產業基地1688個,帶動12.4萬戶貧困戶發展種養產業;共下達8個縣冷鏈物流設施資金4594萬元,新建實施85個,目前已建成75個,新增倉儲能力4.02萬噸。

基本醫療有保障

甘肅省在2019年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參保並給予資助的基礎上,2020年截至9月,全省574.9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應參盡參,並按政策規定給予全部資助。同時,為減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負擔,給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全省參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人員大病保險起付線較普通居民降低50%,分段補償比例較普通居民提高5個百分點,報銷上不封頂。截至2020年9月,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就醫82.9萬人次。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後,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89.14%。此外,我省112種集中帶量採購藥品中,藥價平均降幅58%,最高降幅96%,預計每年至少減少醫療費用支出5億元。

集中力量攻克最難的貧困堡壘

全省共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526萬人

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部完成

對408.7萬人實行返貧風險監測預警和及時救助

向上滑動閱覽

就業扶貧

2014年以來,甘肅省已累計減貧534.5萬人。全省71%的貧困戶務工收入超過了總收入的50%。今年已輸轉勞動力526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89.9萬人,比去年增加15.2萬人。

甘肅省立足省情實際,著力打造建築工、牛肉拉麵師等各類勞務品牌,特別是推動了「隴原妹」「禮賢嫂」「鎮原護工」等精品家政服務品牌走向全國,從業人員達到20萬人以上。

截至10月底,培訓貧困勞動力37.17萬人,培訓後就業率達到70%以上。加大勞務獎補力度,發放各類務工補貼9.88億元。實施財政、稅收等一攬子優惠政策,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建設扶貧車間2454家,總規模在全國位居第五位,吸納就業9.9萬人,其中貧困勞動力4萬多人,帶貧人數居全國第四位。加大創業扶持力度,今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3.88億元,吸納帶動就業19.46萬人,其中7.73萬名為返鄉創業農民。

易地扶貧搬遷

「十三五」以來,甘肅省將全省49.9萬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等「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區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到生存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並通過產業、就業、培訓、教育、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幫扶措施,幫助擺脫貧困狀況、實現穩定脫貧。其中,2020年摘帽退出的8個貧困縣11.05萬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共建設(購置)安置住房2.4萬套,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搬遷家庭實現至少1人就業,達到易地扶貧搬遷退出驗收標準。目前,全省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部完成,共建成集中安置區1731個、安置住房11.4萬套。

兜底保障

甘肅省建立了農村低保信息定期核對機制,建立了困難群眾動態管理監測預警機制,對存在返貧風險的人員,10大類408.7萬人實行監測預警,目前共發出紅色和橙色預警信息6.6萬條,通過入戶核查,已有2.3萬人獲得了相應的救助,有效防止了致貧返貧的風險。同時,通過一系列舉措,全省農村低保對象認定更加精準,目前,全省共有農村低保對象140.8萬人,特困供養人員9.06萬人。同時,五年共籌集下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534.5億元,連續14年提高保障標準,全省農村低保標準達到每人每年4428元,農村特困供養標準按照全自理、半護理、全護理分別達到每人每年7200元、8400元、9600元。加大臨時救助力度,近五年累計對467.8萬人次實施了救助,支出臨時救助資金52.39億元。

生產生活條件整體改善

全省農村公路裡程達到 12.09 萬公裡

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了99.8%

行政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覆蓋率均超過99%

電商服務站實現有貧困村的鄉鎮全覆蓋

電商功能覆蓋到93%的深度貧困村

向上滑動閱覽

交通扶貧

甘肅省投入230億元,實施建制村硬化路工程4.7萬公裡,提前兩年實現了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硬化路。全面實施村村通客車工程,於2019年底實現了全省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車。全省農村公路裡程達到12.09萬公裡,貧困地區群眾出行條件明顯改善。今年以來,處治「暢返不暢」路段433公裡,修復災毀路段2852公裡完成窄路基路面加寬、資源路產業路旅遊路等農村公路2291公裡,完成縣鄉道安防工程9544公裡,完成危橋改造158座,建成村組道路1.5萬公裡,解決了8586個村組通硬化路的問題。

甘肅已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900個

鄉村旅遊示範村225個

有55.46萬名貧困群眾依靠發展旅遊實現穩定脫貧

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

「苦瘠」褪「甘味」來

今日的甘肅正煥發生機勃勃、綻放新顏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

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來源:新華社、蘭州日報、中國甘肅網、蘭州發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中國的脫貧智慧】「苦瘠」褪 「甘味」來 奮力書寫脫貧攻堅「甘肅答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苦甲」不再,「甘味」綿長——脫貧攻堅的甘肅味道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和標誌性工程,「十三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全力推進搬遷安置和後續扶持各項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和地方有關重點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導。
  • 和興鎮恆興村:「真扶貧 真脫貧」奮力書寫扶貧「大文章」
    遂平縣和興鎮恆興村脫貧攻堅責任組不等不靠、迎難而上,奮力書寫扶貧「大文章」。確保就業扶貧落實到位。恆興村脫貧責任組積極組織幫扶責任人與所幫扶家庭勞動力和企業協調聯繫,確保對接到位,落實好轉移就業扶貧政策。恆興村扶貧信息員及時根據務工和收入情況進行信息收集上報,確保務工獎補和一次性交通補貼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恆興村始終堅持「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
  • 脫貧攻堅勁不松 書寫茶葉之鄉幸福答卷
    脫貧攻堅勁不松 書寫茶葉之鄉幸福答卷 2020-03-24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省作家推出書寫「脫貧攻堅」力作
    本報訊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我省作家接連推出書寫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的力作。12月12日,由山西省作家協會主辦的長篇報告文學《趙家窪的消失與重生》《愛的禮物》出版座談會在太原舉行。來自省內外的專家、學者圍繞兩部作品進行深入研討。
  • 工信部部長苗圩《旗幟》撰文:奮力奪取工信系統脫貧攻堅全面勝利
    奮力奪取工信系統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 苗圩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深刻分析脫貧攻堅面臨的形勢,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作出重大部署,為我們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精神動力。
  • 菏澤:決勝脫貧攻堅 奮力後來居上
    7年來,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菏澤市堅持把高質量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編織一張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安全網,用「繡花」功夫實現「精準滴灌」,奏響脫貧攻堅的時代壯歌。   作為山東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我市聚焦「黃河灘」,鎖定「老病殘」,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真抓實幹、埋頭苦幹,累計減貧170.15萬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並探索構建了扶貧長效機制。
  • 書寫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奮鬥之歌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中心《人物·故事》欄目推出24集組合式系列片《脫貧攻堅三部曲》,該系列由《脫貧路上的「第一書記」》、《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小康路上的奮鬥者》組成,將鏡頭對準脫貧攻堅路上的奮鬥者、引領者和建設者,全方位、全景式地展現了我國脫貧攻堅事業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熱情謳歌了他們以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三勁」決戰脫貧攻堅,奮力衝刺「最後一...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勝階段的關鍵時期,戰鬥總攻正在深入推進,越是衝刺階段越要「不鬆勁、加把勁、用實勁」,啃下最硬的骨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信念決勝脫貧攻堅,奮力衝刺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思想上「不鬆勁」,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強意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奮力衝刺「最後一公裡」。
  • 天水市人民政府 扶貧要聞 脫貧攻堅 書寫偉大傳奇
    中國大地,這樣的生動故事不斷上演,匯成波瀾壯闊的「脫貧答卷」——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億多,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黨的十八大以來,6年累計減貧8239萬人,交出了我國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單……  「70年來,中國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畫上句號,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
  • 用心用情用功 為脫貧攻堅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全桂壽專題調研脫貧...
    昨天,市委書記全桂壽專題調研全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工作,並召開座談會,給大家加油鼓勁。全桂壽強調,脫貧攻堅工作隊要立足崗位,腳踏實地,擔當實幹,用心用情用功,與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打成一片,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為脫貧攻堅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 【中國的脫貧智慧】孝心撐起脫貧夢 贛州蔡啟鴿平凡身軀閃耀「孝...
    編者按: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脫貧攻堅的路上,贛鄱大地湧現出一批批先進個人,他們滿懷激情,用智慧和勇氣,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 甘肅禮縣:特色「甘味」持續發力 助力全面脫貧
    圖集 新華網11月27日電 題:甘肅禮縣:特色「甘味」持續發力 助力全面脫貧新華網 李楠11月2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困擾隴原大地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 脫貧攻堅的「岑鞏答卷」
    岑鞏脫貧攻堅相關經驗做法被寫入《中國脫貧攻堅調研報告》,公開發布在《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年11月航拍大坪移民安置點 李昌焯/攝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在脫貧攻堅戰中,岑鞏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戰勝了一次又一次挑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如期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 【中國的脫貧智慧】武都魚龍鎮:小松子長成增收大產業
    【專題】中國的脫貧智慧   通訊員 黃驪珠   近年來,武都區始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任務來抓,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在大力發展傳統產業的基礎上
  • 「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一百多年前,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感慨這裡「苦而不可居」「隴中苦瘠甲於天下」。25年前,新華社記者拍攝的一張照片中,一位母親執一淺碗含水為幾個兒女洗臉的場景,至今仍讓人唏噓。  這裡,是甘肅,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艱巨的省份之一。
  • 河北懷安:書寫決戰脫貧攻堅的春天答卷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河北懷安縣在面對戰疫和戰貧這兩場「大考」時,積極行動,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健全完善幫扶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脫貧人口返貧和抑制新生貧困發生。
  •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河北日報訊(記者尉遲國利)12月5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袁桐利到豐寧滿族自治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袁桐利一行深入南瓦窯村,走訪慰問脫貧群眾,詳細詢問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並對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 【中國的脫貧智慧】白銀:聚力產業扶貧推動鄉村振興 打造脫貧攻堅...
    甘肅省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白銀專場  中國甘肅網12月8日訊(本網記者 張玉芳 文/圖)「面對千百年來戴在白銀頭上的貧困帽子,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和頭等大事,推動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 致全市脫貧攻堅「掛包幫」責任人的一封信
    各位脫貧攻堅幫扶責任人:您好!
  • 「甘味」驅走「苦瘠」:甘肅產業扶貧「四變」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統計,僅2018年至2019年底期間,甘肅依靠發展產業和勞務輸出脫貧的人口達131.45萬人,佔脫貧人口的76.8%。   「進城謀生」變「下鄉務工」   農村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貧困村民脫貧增收,還吸引城鎮居民到村裡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