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聽書創始人兼CEO宋斌
文/李惠琳 編輯/韓璐
2012年,3G網絡快速發展,智慧型手機迅速普及,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熱潮如火如荼。愛聽相聲、小品的宋斌,受興趣驅動,在那一年,於深圳創立了懶人聽書,成為移動音頻行業的第一批創業者。
「我並不確定行業是否有前景,只是覺得在手機上聽音頻很便利,移動網際網路會是有聲閱讀的一波機會。」 懶人聽書創始人兼CEO宋斌告訴《21CBR》記者,懶人聽書從小品、評書等娛樂內容起步,融入網絡文學、出版書籍、知識音頻、兒童音頻等,逐步搭建了一個擁有3.5億用戶的「有聲圖書館」。
2019年8月,懶人聽書完成新一輪億級融資,如今估值近20億元,投資方包括青松基金、閱文集團、時代出版、基石資本等。眼下,懶人聽書希望做大業務規模,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實現IPO。
內容制勝
與行業普遍燒錢換流量不同,懶人聽書很少花錢做推廣,獲取用戶幾乎全靠自然增長,且用戶粘性非常強,目前月活近4500萬,日活約1600萬,日均收聽時長約180分鐘。
宋斌說,有聲閱讀是移動音頻中的大綜合品類,包含出版物、網絡文學、知識付費以及兒童內容、戲曲評書、財經節目等多元音頻內容,喜馬拉雅FM、蜻蜓FM在各自發展中都開始將有聲閱讀作為主打內容。懶人聽書自誕生以來,一直專注於有聲閱讀領域,以PGC的書籍類長音頻吸引用戶。懶人聽書的用戶群基本集中於二、三線城市的白領、藍領等工薪階層,年齡普遍在18至28歲。
從經典著作《人類簡史》、現實題材小說《人民的名義》、《白鹿原》,到玄幻小說《鬥破蒼穹》、《太古神王》,都長期位列懶人聽書熱播榜,其中尤以原創文學音頻受歡迎,比如,最早連載於起點中文網的玄幻小說《鬥破蒼穹》,被改編成音頻上線懶人聽書以來,已經累計播放量超10.7億次。
懶人聽書的內容生產以「PGC(專業生產內容)+UGC(用戶生產內容)」模式為主,其中PGC多為直接成品採購或自主音頻改編,懶人聽書籤約了1000多位主播,對採購內容進行聲音內容製作。相比UGC,PGC內容雖然產量上不佔優勢,質量卻更高。
宋斌強調,內容在精不在廣。「有些平臺內容廣泛但繁雜,同一內容可能有20個版本,用戶不知道哪個版本是自己最喜歡的風格,在挑選時耗費精力,懶人聽書的同一內容,可能只有一到兩個最優版本。」
移動音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版權資源。除了有閱文集團、時代出版集團兩家版權資源巨頭加持,懶人聽書還與掌閱文學、縱橫中文網等網絡閱讀平臺,以及全國超500家出版社建立了長期合作。尤其背靠大股東閱文集團,懶人聽書能獲得85%以上的原創文學資源,及所有IP內容的優先使用權。
對於如何挖掘精品IP,宋斌表示,有聲書的源頭本質是文學,多數在文學領域被驗證過的作品,基本具備成為熱門IP的潛質,「如果它已經是一本暢銷書,或者有上億點擊量的網絡文學,我們不用懷疑,直接用就行。」
面對日漸龐大、多元的聽書群體,宋斌強調,隨著有聲閱讀普及,有聲書成為傳統文化的音頻出口,懶人聽書未來將進一步拓展產品矩陣,強化平臺的文化屬性,除了玄幻、仙俠等網絡熱門小說題材之外,也會繼續加磅經典出版物的布局,並嘗試與評書、曲藝戲曲等「小而美」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合作。
探索付費
創業前四年,懶人聽書的收入全依賴廣告,2016年,借知識付費的東風,開始試點付費內容。
宋斌回憶,對用戶的付費意願,有過擔心,可結果遠超預期。「70後、80後都是內容免費時代成長起來的,接受付費很難,但90後、00後等年輕一代,對免費內容可能沒有很大概念,或許是付費形式能在中國實施的機會。」
在懶人聽書上,原創文學多為0.2元/集,一本書動輒上千個章節的網絡文學長音頻,以「高頻次、低單價」的收費模式,展現了強大的「吸金」能力。「一些玄幻、言情類網絡文學和傳統暢銷書的收益非常可觀,表現好的有聲書一年收入大概有五、六百萬元,表現一般的收入也有一、兩百萬元。」宋斌同時表示,影視熱播劇原著《人民的名義》、人文歷史類《康熙大帝》等優質出版物,在付費閱讀上也有很大增長潛力。2018年,懶人聽書出版物付費收入實現50%的增長,隨著平臺優秀出版物資源的不斷增加,出版物付費收入佔比也呈現上升趨勢。
2016年,懶人聽書便通過付費業務實現盈利。2018年,付費內容收入佔比已升至70%,達 2.5億元,用戶月消費率近7%。
不過,日益增長的付費內容讓宋斌感到困擾。他介紹,目前平臺有40%屬於付費內容,未來該比例仍會持續增大。「過去,有些內容我們會一次性買斷版權,2017年行業都開始做付費內容後,版權方發現能從中分到錢,就要求自家內容一定要做成付費產品,要求分成,以獲得長線收益。但我們不希望所有內容全做成付費的。」
儘管懶人聽書也推出了知識類付費內容,相比之下,宋斌更看好娛樂性付費內容的增長,「知識付費的內容並不會佔比過半,我覺得可能只能佔到5%。得到App帶起的知識付費熱潮基本退去,用戶買單意願大幅降低,原先打著知識付費的音頻平臺也基本轉型了。」
此外,宋斌坦言,音頻行業的用戶紅利下降,平臺用戶規模增長放緩,會帶來運營挑戰。這幾年,懶人聽書嘗試在線下渠道做推廣,效果都不太理想。不過,他相信,內容的沉澱,用戶習慣的養成,是緩慢的過程,懶人聽書的用戶付費率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未來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易觀千帆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有聲閱讀市場將超78億元。「各大平臺在產品體驗上已無大區別,通過砸大量錢去獲取用戶的窗口期已經過了,現在拼的就是內容為王的時代。」近期,懶人聽書完成的新一輪融資,便是為將來爭奪版權和IPO做資金準備。「如果版權費用需要提高兩三倍,我們也能拿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