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MAP農場獲豐收 中化農業打造「智慧農業」新模式

2020-12-16 央廣網

中化農業總裁覃衡德

央廣網宜昌5月6日消息(記者 張佳琪)「大家快來嘗嘗,都是今天收穫的!」村民們將剛剛支起的爐灶團團圍住,熱氣騰騰的馬鈴薯已經出鍋,幾位主廚的村民將其撒好作料,與前來的村民們共同分享。5月4日上午,中化農業枝江MAP示範農場迎來馬鈴薯豐收日。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百裡洲鎮劉巷村的村民紛紛來到馬鈴薯基地,一起收穫剛剛翻出的馬鈴薯。

枝江市市委書記劉豐雷參與收穫馬鈴薯

 真正把小農戶集約到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中

2017年11月13日上午,中化農業與湖北枝江市攜手推進的MAP示範農場項目啟動。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即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中化農業MAP農場分為全程和半程託管兩種模式。全程託管即從種到賣全部託管,半程託管則為農民自主選擇需要的服務類型。無論選哪個模式,土地使用權仍歸農戶。

當地七個村村民將3700畝土地託管給中化農業來管理,種植馬鈴薯、高蛋白玉米、雙低油菜等,徹底改變傳統種植模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枝江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經過了半年的生長,2018年5月4日MAP示範農場第一季的馬鈴薯迎來了大豐收。中化農業的工作人員和百裡洲鎮的村民一起在田間地頭忙的熱火朝天。

「這一季雖然還沒完成統計,但是產量很可觀。」農戶陳鳳蓮告訴記者,中化農業種植的苗齊、種子好、溝渠開的好、管理也很科學。「但是託管以前可不是這個樣子,用老方法種地產量很低。」陳鳳蓮一家以前種過棉花、梅子,每年除去開支的收割費、肥料投資等,一畝地只能賺到不足兩百元。而在銷售環節,陳鳳蓮也表示經常遇到銷售困難,找不到合適的買家。「現在中化連銷售問題都幫我們解決了,我會很放心地把土地託管給中化。」

對於此次馬鈴薯的大豐收,中化農業推行的MAP戰略功不可沒。中化農業總裁覃衡德認為這是真正地把小農戶集約到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中。這種模式帶給農民的增收空間非常大,因此老百姓從質疑、觀望態度轉變成了如今的主動支持、主動融入。

「2017年年底開展MAP示範農場工作初期非常困難,將當時百姓的4千多畝土地集中在一起就需要花很大工夫。但今天迎來這麼大的豐收,最重要的是老百姓更加願意主動融入到現代農業的模式裡面,它意義勝過這次豐收的產量。

村民駕駛機器翻收馬鈴薯

高科技助力MAP農場

這次馬鈴薯的豐收,並不是一帆風順。

2017年MAP示範農場遇到了極寒天氣。一旦發生凍害現象,按照村民往年自行種植的方式,就會導致很多莊稼凍死。對此,中化農業提前派出一支專家團隊對土壤做了勘察。覃衡德表示,為了避免凍害的問題,專家團隊不僅勘探了土壤,同時勘察了百裡洲鎮過去30年的氣象,預測到了會有發生暴雨凍害的可能性,因此根據分析提前做出了整套種植方案。

中化農業總農藝師趙伏偉向記者解釋,為了防止馬鈴薯凍害,我們的應對方式首先是起高壟,壟臺大約在30公分左右。其次為了起到保溫作用,採用了地膜覆蓋的方法,並且在地膜覆蓋之後又在上面附了一層土。「在極寒天氣到來時,我們發現土壤上面的冰塊正好離種植的薯塊還有一公分的距離,足以保護馬鈴薯受到凍害。因此馬鈴薯苗安然渡過了整個冬天。

「這就是現代農業科技帶來的獨特種植理念。」覃衡德表示,如果按照過去農民的傳統方法,今年的土豆很可能顆粒無收。所以這也要求我們要按照科學的方法來制定種植方案,不僅需要了解土壤環境、氣候環境,也要發揮「智慧農業」的科技優勢。

作為枝江市MAP戰略的的親歷者、見證者,同時也是參與者、踐行者。覃衡德對「智慧農業」、「綠色發展」給枝江帶來的變化有切身感受,為了保護枝江市百裡洲鎮肥沃的土壤和優美的環境,覃衡德團隊嘗試了很多方法。「為了保護馬鈴薯基地的蚯蚓,完全用種植方法來控草,徹底放棄了除草劑;目前選用的地膜全部是可降解的,一年降解80%,兩年就可以完全降解;用肥方面實施的是水肥一體化,即最小限度用肥,這樣不僅減少對土壤的汙染,也保護了地下水的水質。諸如此類的科學方法還有很多,不僅保護了百裡洲鎮的土地,也踐行了綠色發展理念。」

中化農業在枝江百裡洲鎮的踐行全方位地展示了綠色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同時中化農業也得到了枝江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通過村社合一把小農戶全部融入進來。「我們如今真正地做到了帶領百姓一起增收致富。同時我認為這個模式在全國也都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村民收穫馬鈴薯

 MAP戰略直擊農業痛點

「之前老百姓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方式非常落後,村民不知道種什麼、不知道怎麼種、也不知道賣給誰,農戶只靠種地很難謀生。所以目前百裡洲鎮農業的痛點是土地過於分散,而且不具備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的支持,這也是中國目前的很多地方農業的現狀。」覃衡德表示,中化農業則通過這種模式把土地集約起來轉化為現代化農場,農民入股在合作社裡,所有的收益由他們分享。這樣既發展了現代農業,又帶動了農戶的增產增收,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目前,中化農業MAP戰略線下的具體實施途徑為「MAP技術服務中心」+「MAP示範農場/示範園」。一是MAP示範農場項目,即在枝江市百裡洲鎮選取規模化連片土地作為MAP示範農場。在整個農業產業鏈的整合過程中,MAP農場以現代農業種植應用技術為核心,由中化農業提供農業種植全方位解決方案及種肥藥產品包,以及農機、氣象、金融、農產品銷售等綜合服務,提升種植管理水平,實現糧食優質優價。

二是MAP技術服務中心項目。中化農業依託MAP農場建設一個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對農場進行全方位管理,重點開展包括選種、配肥、植保、農機展示、檢測服務、農民培訓、智慧農業平臺,以及糧食烘乾倉儲、農業金融服務、農用柴油供應在內的「7+3」現代農業技術服務,為MAP農場運營提供支撐。現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也是對外服務的窗口,為周邊合作社、種植大戶及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及生產服務,並吸納更多合作單位加入MAP農場實施土地託管。

枝江市委市政府也敏銳的發現了這種模式的優勢,堅定地支持中化農業開展工作。

「中化農業全要素、全流程的託管模式實現了農民『種地不下地,種田不下田,離地不失地』。」對於選擇中化農業的原因,枝江市市委書記劉豐雷表示,中化農業有有優質的種植品種、強大的技術團隊,包括上百位農業科學家,還有優質的種植管養團隊。另外還有適合的方案解決當地農業種植過程中小散慢、規模不夠、技術不夠、模式不新的問題。

無論是種植的方式,還是經營模式,我們認為都是目前在農業現代化方面最先進的。真正做到了生態、綠色、可持續的發展。劉豐雷表示,「枝江市也通過實行村委會和合作社一體化,把農民有機地組織起來,然後再加上中化的新技術、新模式的嫁接,從而探索出了枝江現代農業的新模式。」

相關焦點

  • 枝江新增一家省級「星創天地」
    繼今年3月東方年華獲湖北省「星創天地」備案認定後,日前,湖北省科技廳公布了2020年省級「星創天地」備案名單,枝江「中化Map智慧農業星創天地」成功入圍。截至目前,枝江市已建成「星創天地」8家,其中獲省級備案2家。
  • 中化農業集團在任澤區舉行「豐年萬穗」MAP農場開放日活動
    9月19日,中化農業集團在任澤區永福莊鄉中化技術服務中心MAP農場舉行「豐年萬穗」開放日活動,共慶豐收佳節。活動邀請了河北省各市服務站站長以及農戶代表共170餘人前來參觀。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農經處副處長呂家興,副區長孟玉學出席活動。
  • 象山「青椒農場」打造精準消費智慧農業平臺
    近日,象山某公司職工夏冰趁天氣晴好,來到象山縣牆頭鎮方家岙村的「青椒農場」,自從去年6月認領了菜地後,在手機上管理菜地成了她每天的「功課」,如今在現場親手採摘自己「種植」的蔬菜,她內心充滿了豐收的喜悅。  「青椒農場」面積為20畝。
  • 中化MAP戰略落地:幫規模種植戶種好地賣好糧
    中化農業位於江蘇沛縣的MAP示範農場   這是中化農業(全稱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為顧玉軍建設的MAP示範農場。MAP(英文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 是中化農業整合全產業鏈資源打造的平臺,為規模化農場提供農業種植全方位解決方案及種肥藥產品包,以及農機、氣象、金融、農產品銷售等綜合服務,解決農民最大的兩個痛點:如何種好、如何賣好。  適度規模化經營,是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一跳,但與之相匹配的專業化服務卻嚴重缺位。
  • 湖北枝江「瑪瑙米」:打造南方最佳秈米品牌
    湖北枝江「瑪瑙米」:打造南方最佳秈米品牌發布時間:2019年11月29日 16:58 來源:中新網湖北 >  中新網湖北新聞11月29日電 (武一力 方明墨)今年「雙十一」購物節當天,首次上線的枝江「瑪瑙米」日銷2萬單,成為農副產品中的「爆款」。
  • 天津市爭分奪秒搶農時 智慧農業助推小站稻振興
    據了解,今年,西青區王穩莊鎮中化農業天津MAP示範農場除了繼續種植優質天津小站稻品種「天隆優619」之外,還增添了一批新品種。  昔日鹽鹼地,今日稻田鄉,整地、打漿、上水、施肥、插秧、植保、收割……王穩莊的水稻種植,已實現全流程機械化和數位化管理。
  • 老廣「吃」援 枝江市長直播帶貨1.6萬噸大米
    「今天,我攜50萬枝江父老鄉親,為寶寶們帶貨,千萬別離開、福利馬上來!」4月29日下午,一場以「粵過千裡 吃援鄂貨」為主題的鄂粵同心·湖北農產品大灣區網絡交易會——南方都市報直播帶貨枝江瑪瑙米活動在廣州舉辦。湖北省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餘峰現身南都「雲集市」直播間,通過連麥方式向大灣區採購商和網友推薦枝江瑪瑙米。
  • 新市鎮|現代農業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現代農業仍是縣域經濟和新市鎮發展的根基,本篇主要探討現代農業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新常態下,鄉村振興、消費升級、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三大驅動力。鄉村振興是農業升級的政策驅動力,消費升級是市場驅動力,科技創新是技術驅動力。在這三股力量的推動下,各路資本和人才紛紛下鄉,發展出現代種養殖、智慧農業、農產品電商、鄉村旅遊等新業態,由此也推動了農業產業鏈的變革。
  • 發展家庭農場,打造農業致富「新引擎」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在我市,一個個「小而精」、「小而新」的家庭農場星羅棋布,在發展新型農業助農增收的同時,也為周邊市民帶來不同體驗。
  • 【話豐收】「網際網路+」 為沙坪垻都市現代農業加速
    【話豐收】「網際網路+」 為沙坪垻都市現代農業加速 2019-09-29 14: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凌農高會:種下智慧農業的「種子」打造農業生產新業態
    指著陽光智慧服務中心的大屏幕,楊凌智慧農業示範園智慧系統負責人劉培樹一邊介紹,一邊操作著智慧系統。、番茄種植在「枕頭」中、肥水管理全程自動化……在智慧園,現代農業新模式、新技術在這裡充分應用,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風向標」,楊凌引領著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 湖北農業農村巨變:「智慧農業」成為新時尚
    中新網武漢9月5日電 (武一力)湖北扛穩糧食生產重任,提升農業生產能力,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改善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新中國成立70年來,湖北農業農村已發生巨變。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志勇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上介紹了該省農業農村工作的基本情況。
  • 農業+旅遊+文創,這「十萬畝」正在譜寫田園牧歌
    ,搭建中化智慧農業系統框架;完成2公裡田間綠道、1.2公裡田間木棧道和綜合驛站建設……濱海十萬畝都市田園新天地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該項目總面積49.5平方公裡,以「一核一環兩軸兩翼」的功能結構進行整體規劃,即打造一個農業科技集成核心區,圍繞核心區建設中化MAP(現代農業平臺)標準化農業輻射環,萬松東路城市拓展軸、中塘河景觀風貌軸貫穿其中,南北以稻漁共生現代農業園區和稻菜輪作現代農業園區為兩翼。
  • 綿陽三臺:以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打造現代農業智慧園區
    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力建好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鄉村振興新標杆——綿陽三臺:以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打造現代農業智慧園區——綿陽市三臺縣加快推進「麥冬—生豬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之觀察 (下)伴隨著隆隆的機聲,走進三臺縣「麥冬—生豬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綠溪優食谷車間,整潔的環境、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讓人感受到園區蓬勃發展的強勁動力。
  • 家庭農場喜豐收 東營牛莊現代化農業園區航拍三夏麥收
    東營區積極建設特色鮮明、產業優勢明顯、示範帶動效應顯著的現代化農業園區,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動農業產業化集群式發展,大力發展工廠化農業,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到49個,新型經營主體達到550家,「三品」認證農產品達到101個。
  • 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打造「農業矽谷」
    園區加快推動149家農場全面升級,藉助智慧農業「點石成金」,把設施農業引上旅遊「觀光路」,探索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子。「今年園區將加強旅遊新業態『研學實踐』基地建設,從江蘇引進了葡萄大世界,屆時將呈現一顆葡萄樹上嫁接56個品種等特色景觀。
  • 泗水: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
    該縣推進農業資源往復多層與高效流動,通過採取秸稈和畜禽糞汙資源化、飼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等途徑,推進解決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加快農牧一體化進程。推進土壤健康管理,實施農藥、化肥定額「雙減」,構建農業健康產業體系。加大「三品一標」認證,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到2023年底達到150個以上。培育數字智慧農業。
  • 枝江市長做客南都「雲集市」直播帶貨1.6萬噸瑪瑙米
    不用菜和肉都能吃兩碗飯」,在品嘗過後,這位顧客秒變枝江瑪瑙米「粉絲」。  實地走訪  有良田選良種用良法 從源頭孕育瑪瑙米好品質好水種好稻,好稻出好米。枝江瑪瑙米的名稱就已經透露出其天然的地理優勢。直播中,南都記者跟隨中化農業宜昌分公司總經理劉軍一同來到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鎮瑪瑙河。
  • 園區建設和特色農業「齊頭並進」
    同時,積極發展智慧農業、訂單農業,加強與中化集團、保農倉等社會化組織的合作,實現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土地託管1萬畝,有效提高了土地產出率。  孫集鎮還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藉助2萬畝高標準農田和引黃灌區骨幹河道疏浚、田間工程項目,規劃布局鄉村振興示範區、糧食高產創建區、高效設施農業產業園(設施蔬菜示範區、設施畜牧示範區),目前項目正在緊張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