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消費扶貧已銷售2276.65億元,扶貧產品受歡迎 更多「頭回客...

2020-12-26 中國青年網

核心閱讀

截至10月31日,中西部22個省份共認定136130個扶貧產品,已銷售2276.65億元。消費扶貧已成為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的有力舉措,創造出消費者買到好東西、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貧困群眾增收闖出好路子的多贏局面。

近日,國務院扶貧辦傳來好消息:截至10月31日,中西部22個省份共認定136130個扶貧產品,涉及1836個縣和39523個供應商,已銷售2276.65億元,超額完成了2000億元的年度銷售任務。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將消費扶貧行動作為應對疫情、災情的有效方式,鞏固脫貧成果的有力舉措,促進貧困地區長遠發展的重要抓手,實現消費者買到好東西、扶貧產品賣出好價錢、貧困群眾增收闖出好路子的多贏局面。

化解賣難,激發活力,促進扶貧產業拔節生長

「這是我們村的蒲公英麵條,口感順滑、營養美味,大家買點嘗嘗嘍!」在安徽亳州市扶貧產品展示展銷會上,利辛縣永興鎮永興村第一書記馬大虎放聲吆喝。

9月24日至26日,在這場「扶貧大集」上,近百種來自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吸引了許多市民爭相下單,銷售額超過1350萬元。參展的銅關粉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齊一說,公司目前帶動100多戶貧困戶發展,產品銷得好更加堅定了帶貧的信心。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大力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密集出臺政策舉措,越來越多來自貧困地區的「土山貨」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成了「香餑餑」;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消費扶貧有效緩解了疫情等對農產品銷售帶來的不利影響,扶貧產品沒出現大面積滯銷賣難問題。

9月以來,河南杞縣五裡河鎮曹崗村的廣場上,貧困戶送來的花生、大蒜、紅薯等農產品,在這裡被有序分揀、裝箱、搬運上車。曹崗村第一書記李國立當起了代賣員,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此前,貧困戶閃海龍家上萬斤花生、紅薯一時難以賣出去。鎮村幹部第一時間對接縣裡的超市,組織車輛上門收購,還開闢扶貧產品專區來銷售。「不到一星期,就賣了1.8萬多元。」閃海龍笑著說。

9月,扶貧產品大量集中上市。為進一步推動消費扶貧行動,國務院扶貧辦等11個部門組織開展了全國消費扶貧月活動,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介紹,消費扶貧月活動自啟動至10月17日,銷售額超過415億元。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張琦分析,我國貧困地區的扶貧產業有了長足發展,「消費扶貧行動拓寬了扶貧產品銷售渠道,有力促進扶貧產業有效對接大市場,拔節生長。」

政策給力,企業助力,多方合力把好事辦好

走進四川省南部縣東壩鎮大乘庵村,成片的柑橘樹連綿不斷。抬頭望去,「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示範園」幾個字引人注目。梅橙香貨種植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羅強介紹,這是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掃一掃二維碼即可知道果子生長、銷售全過程。

「消費扶貧讓好果子賣出了好價錢。」羅強介紹,浙江溫州市洞頭區對口幫扶南部縣以來,消費扶貧持續加力,掛職幹部出了個「認養+社交」的「金點子」:消費者網上認養柑橘樹,合作社精細化生產管護,全過程可視化。

為加大消費扶貧力度,去年國務院扶貧辦在修訂完善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考核中,將消費扶貧作為重要內容納入考核指標。在各地各單位廣泛組織發動下,「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消費扶貧活動如火如荼。截至10月底,東部9省市消費扶貧金額超過675億元。

張琦說,企業是消費扶貧行動的重要參與者,生產企業組織好扶貧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優化供應鏈,讓扶貧產品運得出、送得快,銷售企業通過設立專櫃、專館、專區,促進扶貧產品銷售。

「要把消費扶貧好事辦好,政府也要發力,做好監管、服務等工作。」張琦說。國務院扶貧辦社會扶貧司副司長王大洋介紹,扶貧產品由縣級扶貧部門來認定,國家、省、市三級對認定過程進行監管,並定期在社會扶貧網上公示、動態調整。

好品質讓越來越多的消費扶貧的「頭回客」變成了「回頭客」。前不久,江西吉安市吉州區消費扶貧生活館正式開館,市民羅志遠最初抱著「獻愛心」的想法而來,後來他成了「回頭客」,每次都滿載而歸。「這裡的蜜柚、茶樹菇等農產品都是產地直採,品質好,價格也很優惠。」

拓寬渠道,打通堵點,讓消費扶貧從「一時火」變為「一直火」

在福建廈門市夏商民興超市「甘肅臨夏州農產品展銷專區」,不少消費者一大早就來選購。「高原蔬菜光照好、汙染少,吃起來口感好,買了還能獻愛心,我常來買。」市民張娟說。夏商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輝介紹,公司每兩天組織30噸高原蔬菜從臨夏運到廈門。

不光超市開設消費扶貧專區,這段時間,在廈門的地鐵站等公共場所,還出現了許多消費扶貧專櫃。市民劉景用手機掃碼,購買了一款來自貧困地區的犛牛肉醬,「這樣又方便購買又能幫到貧困群眾,真是不錯!」

「消費扶貧,網際網路技術大有可為。除了進一步拓寬線上銷售渠道,還可以延伸服務。」中國社會扶貧網董事長王家華介紹,國務院扶貧辦依託社會扶貧網開發建設了一個消費扶貧的第四方平臺,為扶貧產品的買方、賣方和第三方提供網上集中展示、拓寬渠道、數據統計等服務。「依託社會扶貧網收集各個渠道、平臺上消費者對扶貧產品的評價,可以激勵優質產品湧現出來。」

「消費扶貧要從『一時火』變為『一直火』,還應打通堵點。」張琦說,要打通物流到貧困村的「最後一公裡」,讓更多的扶貧產品更便捷地「飛出大山」;儘快補上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短板,讓更多的鮮活農產品更好融入大市場。

眼下,越來越多的地方正朝這個方向努力。11月,重慶南川金佛山的方竹筍一般已經下市,而在盒馬鮮生門店裡,液氮保鮮的方竹筍卻還在熱賣。「以前只能賣筍乾,現在鮮筍直接送到生鮮店。」方竹筍產業協會會長陳建說,牽手盒馬後,當地建立起液氮保鮮系統,鎖住方竹筍的口感和營養,使其銷售期延長到全年。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院長汪三貴認為,要讓消費扶貧「一直火」,還要克服生產端組織化程度不夠、農業現代化程度不高、品控和標準化不足等難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讓消費扶貧一直「火」下去|長城評論
    長城網評論員 蘆靜近日,國務院扶貧辦傳來好消息:截至10月31日,中西部22個省份共認定136130個扶貧產品,涉及1836個縣和39523個供應商,已銷售2276.65億元,超額完成了2000億元的年度銷售任務。
  • 今年重慶銷售扶貧農產品近43億元
    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33個有扶貧開發工作任務的區縣構建了消費扶貧長效機制,已銷售山鄉扶貧產品近43億元。「三個一批」創新消費模式高山生態米、土雞土鴨、金絲皇菊……在楊家坪步行街頭、金科十年城社區、重慶大學等地的智能專櫃內,擺滿了來自全市各貧困地區的農產品。
  • 湖南省高校消費扶貧營銷大賽舉辦隆回縣扶貧產品專場銷售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網長沙12月6日電 近日,湖南省高校消費扶貧營銷大賽舉辦隆回縣扶貧產品專場銷售,13所高校學子現場為隆回縣直播帶貨,羊古坳鎮裕菊、王化永大米等農產品在現場發布,隆回縣政府張胤、李翠婷等領導親臨現場指導。
  • 消費扶貧打通供需兩端 碧桂園認購消費扶貧額度達1億元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消費扶貧打通供需兩端 碧桂園認購消費扶貧額度達1億元9月18日,第八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在深圳開幕。遠在甘肅東鄉的土豆致富帶頭人牟奴麼通過碧鄉直播間,看到自家土豆製成的餅乾在慈展會上得到17萬人的圍觀,笑得合不攏嘴。
  • 全椒:消費扶貧促增收
    5月26日上線,剛過兩天,在一款名為全椒頤高電商助農的APP上,來自全椒原產地扶貧村的白蘿蔔已售出2件,另一款扶貧助農產品東方蜜一號甜瓜也賣出了10件的好成績。進入頁面,扶貧產品、本地特產、禽漁蛋肉、蔬菜水果、茶衝飲品等版塊一目了然、圖文並茂,輕點滑鼠,前一秒還在田間地頭的產品下一秒就送到了消費者手中。
  • 站在消費扶貧櫃前輕輕掃碼,就能在火車站候車時採購扶貧產品 小小...
    站在紅色櫃體前輕輕掃碼,就能在火車站候車時採購扶貧產品,助力脫貧攻堅!日前,國鐵集團鐵路消費扶貧櫃首批投放暨合作籤約活動在北京南站舉行。    有了鐵路消費扶貧櫃,旅客通過掃碼開櫃、挑選商品、關門結算等簡單3個步驟即可購買產品,同時還可通過掃描櫃體側面展示的「鐵路12306」「中鐵快運商城」「掌上高鐵」二維碼,登錄鐵路電商扶貧平臺進行線上訂購。這種「三網一櫃」線上線下互動、產運銷一體化的消費扶貧新模式,打通了扶貧產品從田間地頭到鐵路車站的「最後一公裡」。    「儘管投放不久,但銷售不錯、廣受歡迎。」
  • 會寧消費扶貧成亮點
    在與中投公司合作中,會寧縣充分發揮「電商+消費扶貧」的精準定位,通過整合會寧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社、電商服務企業和配送企業的資源,紮實做好會寧農產品產銷對接工作,藉助線上線下兩個平臺,使會寧更多的優質資源產品「走出深山」,邁向市場,以消費促進貧困群眾增收,促進精準脫貧。截至目前,全縣消費扶貧交易額超過0.3億元,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853戶4019人。
  • 重慶:消費扶貧暢享豐味
    據悉,本次活動周於11月21日拉開帷幕,持續到25日。在持續5天的時間裡,通過開展扶貧特色產品展銷、直播帶貨、秒殺活動、民俗文化演出、柑橘類扶貧產品專場推介活動、東西部協作消費扶貧暨豐都電商扶貧購物節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為豐都貧困山村土貨進城打開大門。
  • 消費扶貧為農特產品插上「翅膀」
    鬼城味道麻辣雞負責人江雲明說,代代相傳的麻辣雞經過不斷創新,技藝更加嫻熟,味道更加醇厚,得以吸引更多市民購買。「我一直很喜歡吃麻辣雞,希望以後能多做一些這樣的活動,讓我們能夠在品嘗的同時,購買到放心滿意的產品。」江北區市民向軼駐足在鬼城味道麻辣雞展位前,向記者揚了揚手中裝著麻辣雞的購物袋。
  • 莆田:消費扶貧「一張網」 產業扶貧「兩頭香」
    搭建扶貧產品展示館、扶貧產品歸集購銷平臺,開拓線上銷售渠道……近年來,閩寧協作扶貧產業持續發展,莆田對口幫扶西吉縣,多措並舉,大力實施消費扶貧,拓展銷售渠道,解決買難賣難,紮實推進產業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 黑龍江省積極推進消費扶貧促貧困人群增收
    省委組織部派駐團結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車德志說,今年已是這種訂購模式開展的第三年。2019年,團結村小園菜年訂單170餘份,零散購買450單,累計售賣近40萬元。疫情期間,我省消費扶貧成效顯著。截至3月19日,各地各部門已幫助銷售涉貧滯銷農產品62.5萬噸、53.6億元。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手中95%以上的餘糧已實現銷售變現。
  • 3323個扶貧產品貼上「四川扶貧」商標
    本報記者 侯衝  發布會上,省政府副秘書長、省脫貧攻堅辦主任、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通報,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有1535家企業、3323個扶貧產品通過了「四川扶貧」公益商標申報使用,其中貧困縣949個企業、用標產品數2087個。  去年4月,我省提出建立「四川扶貧」公益品牌,創新扶貧產品銷售體系,探索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徑。
  • 吳川:市民踴躍購扶貧產品,消費助力扶貧
    廣州日報記者今天在位於廣東吳川市區的「福盈商行」看到,不少市民正在精心選購各類扶貧產品,場面熱鬧。 「這商行的各類食品、海產品等品種很齊全,且價格較便宜,生活的所需食品在哪都是買,但在福盈商行買,則可在消費中助力扶貧,可謂兩全其美!」正在選購商品的吳川市民林女士說。
  • 消費扶貧點燃脫貧攻堅「內引擎」 兩年銷售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近...
    在日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透露,今年前10個月,累計直接採購或幫助銷售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已超過3300億元,是2019年全年規模的兩倍。接下來,我國將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間相關幫扶政策優化升級的具體建議。  消費扶貧政策體系逐步完善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消費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 消費扶貧產品店開門納客 食品集團商貿公司引進近千種扶貧產品
    和平路金街與鞍山道交口,一家消費扶貧產品店於日前開門納客。這是天津食品集團商貿公司今年開設的首家以展銷扶貧產品為主的零售終端,也是其開設的第5家扶貧館。該扶貧館經營面積200平方米,主營扶貧商品涵蓋糧油、副食、休閒食品、飲料乳品、凍品五大類400餘種。
  • 【消費扶貧月 援疆在行動】浙江高校消費扶貧組團式集中採購在阿發...
    」文件精神,9月22日,浙江省教育廳、省援疆指揮部、阿克蘇地區行署在紅旗坡農貿物流園舉行「十城百店· 疆果東送」浙江高校消費扶貧組團式集中採購發車儀式。據初步統計,浙江高校採購阿克蘇地區特色農產品需求在3000噸以上,本次組團式採購,首批發車金額就已達700萬元。9月初,印發實施的《「十城百店」工程升級版三年行動計劃》,「線下十進」行動,推動阿克蘇地區和兵團一師產品進入農貿市場、超市、水果店、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務區以及機關、學校、銀行、國企、賓館酒樓等10大領域,不斷拓展銷售網點,拓寬零售渠道,建立省市縣三級銷售網絡體系。
  • 消費扶貧形成廣州經驗 三大轉變促成扶貧可持續
    大洋網訊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目前已進入衝刺階段。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剛結束的廣州博覽會上觀察到,刺梨飲料、刺梨酒、滾山雞、竹蓀、枸杞原漿等特色農產品映入眼帘。今年是廣州對口幫扶畢節的第四年。四年來,廣東(廣州)市場銷售畢節農產品40.87萬噸,銷售總金額25.61億元。而今年廣州市場採購、消費來自全國扶貧產品80.33億元。
  • 重慶市消費扶貧產品交易中心掛牌 將成為我市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與...
    4月12日,由市扶貧辦指導成立的市消費扶貧產品交易中心掛牌成立,該中心將成為我市貧困地區農特產品與全國消費市場對接的平臺,助力農產品走出大山。
  • 扶貧產品展銷會舉行 特色主題館開館 潮州扶貧產品「走出去」再添...
    ■潮安區文祠綠竹園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攤位前 , 他們的高香型單叢茶得到市民連聲稱讚。6 月 23 日上午 , 由潮州市農業農村局 ( 市扶貧辦 ) 主辦的潮州市扶貧產品展銷會 , 在潮州市人民廣場文化長廊正式啟動。
  • 絲路淳風扶貧平臺亮相寶雞鳳翔消費扶貧月活動
    9月22日,鳳翔縣城關鎮六營村文化廣場鑼鼓喧天,彩旗招展,「消費扶貧心連心,百社萬戶促增收」2020年鳳翔縣消費扶貧月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絲路淳風扶貧平臺也受邀參與了本次活動,小編了解到,「絲路淳風扶貧」平臺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利用網際網路+電商形式助力更多貧困地區的滯銷農產品銷售,在推廣、運營、傳播各環節打通制約扶貧產品消費的痛點、難點和堵點,推動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融入全國大市場,解決全國因疫情導致的農副產品滯銷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