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財經社 徐曼菲
編輯|鹿鳴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剛懟完北京南站的麥當勞,22日就被曝出存在外送價格高於堂食的現象。有網友爆料稱,其在麥當勞app上發現同樣的產品外送和到店的價格差較多。其中某套餐價格相差11元。
7月23日—24日,AI財經社走訪發現,麥當勞的這一「玄機」確實存在,外賣價格均比堂食價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浮。而且,同為西式快餐品牌的肯德基、漢堡王,在外送平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溢價。
外賣溢價算作門店利潤
7月23日晚,AI財經社來到麥當勞位於北京朝陽區的一家門店,在店內的點餐機器上點了麥當勞的金拱門B組合,機器顯示價格為49元。而當選擇麥當勞App點選外送服務時,同樣的金拱門B組合套餐已經達到了55元。
如果按照這一價格點外賣,再加上9元的外送費,同一款套餐,外賣比堂食要高出15元。
AI財經社再隨機選取其他幾款麥當勞套餐和單品進行比較,發現外賣價格均比堂食價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浮。
一位麥當勞門店經理表示,這是麥當勞總部的規定。麥樂送收到訂單後,就近分配給附近的門店,並由外包公司的外賣員上門取餐。除卻9元配送費交由物流方之外,該單的商品盈利,包括商品溢價完全算在該門店利潤裡。
AI財經社詢問外送食物和包裝是否跟堂食不同,經理均表示「沒有區別」。此外,麥樂送是品牌自家的平臺,並不存在外包費用。既然沒有明顯增加的成本,為什麼外送點單要額外支付溢價呢?AI財經社試圖撥打麥當勞媒體熱線詢問,截至發稿,電話尚未接通。
不止麥當勞一家,AI財經社走訪了同為西式快餐品牌的肯德基、漢堡王,發現其在外送平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溢價。肯德基的外送App上的價格,比堂食貴0.5~2元不等。肯德基門店經理表示,自己也不知道為何產生溢價。
這種刻意拔高單價的做法是否合理呢?法學副教授劉婷婷撰文表示,根據《價格法》,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定明碼標價,註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肯德基、麥當勞,在app平臺上的這些加價,有向廣大消費者明明白白曬出來、說清楚嗎?」
改名金拱門後外賣量大漲
2017年,中信資本收購麥當勞中國,並大力推進麥當勞本土化。今年4月的中國綠公司年會上,中信資本CEO張懿宸在復盤麥當勞中國本土化之路時表示,外賣是麥當勞中國做本土化時的一個重點。
「2017年我們進入第一年,外賣增長75%,2018年增長了40%,今年第一季度還有大概25%的增長。外賣在整個麥當勞中國已經佔了超過20%多的份額,等於不需要開新店都可以取得的市場份額。」張懿宸稱。令消費者不得而知的是,在這20%的份額中有多少是來自商品的溢價。
如果如前述麥當勞餐廳經理所說,增加的溢價將送給取餐門店,作為門店利潤的一部分。那麼,麥當勞的這一舉動,或許是激勵更多的門店開張,以爭搶更大的外賣市場。
根據2017年8月,麥當勞中國發布的「願景2022」計劃,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內地麥當勞餐廳將從2500家增加至4500家,開設新餐廳的速度將從2017年每年約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約500家。屆時,約45%的麥當勞餐廳將位於三四線城市,超過75%的餐廳將提供外送服務。「願景2022」還提到「未來2.0」餐廳覆蓋率提升到逾90%,為更多顧客提供數位化及人性化的用餐體驗。
而由此看來,開設的餐廳越多,外賣產生的概率也就越大,爭搶外賣市場,似乎從漲價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