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肉企無法對華供應,澳大利亞卻還「嘴硬」:中國不是唯一市場

2020-12-23 騰訊網

繼我國12月8日宣布再暫停一家澳大利亞牛肉企業進口後,當日澳媒又傳出消息稱,該國兩大羊肉出口商實際上已被禁止進入中國市場。至此,今年以來該國已有8家肉企無法正常向我國市場供應商品,這對澳洲相關產業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以牛肉為例,數據顯示,2019年澳大利亞牛肉出口總量達123萬噸,其中對華出口近30萬噸,佔其總出口的24.3%。可以說,我國已然成為澳洲牛肉的重要買家。

12月9日最新報導指出,在得知我國暫停部分澳洲牛肉企業對華供應後,日前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還「嘴硬」稱,雖然目前該國30%的出口產品都運往了中國市場,但中國並不是唯一與其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夥伴,他們還與一連串的國家達成了此類貿易,這對該國牛肉供應商來說是個「好消息」。

也就是說,弗萊登伯格認為,即便失去中國市場,該國還有更多的替代出口市場可以選擇,牛肉企業無需為此擔憂。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恐怕不是。實際上,澳大利亞想要在短時間內「找下家」並沒有那麼容易。

此前參考消息網指出,澳大利亞可能會選擇印尼、日本、韓國、越南和印度這5個國家作為替代市場,以彌補在華市場造成的損失。但有分析認為,這些國家並非全都已經和澳大利亞籤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且有些國家並未在澳前十名的貿易夥伴之列,中國市場無法被輕易取代。

更為重要的是,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復甦,對牛肉等商品的消費回升,屆時進口需求也會增加。據巴西經濟部數據,今年前11個月巴西運往中國市場的牛肉近107萬噸,佔其總出口的57.9%。

可以說,我國進口牛肉的供應源除了澳大利亞外,還有巴西、阿根廷、紐西蘭等多樣的市場選擇,而眼下更需為自身擔憂的還是澳大利亞。

據觀察者網,美國市場研究機構IBIS World研究員利亞姆·哈裡森稱,中國對澳大利亞很多行業具有「重大影響力」;如果缺失了中國市場,疫情下澳大利亞多個產業短期內無法擴大市場多樣性。

文 |林妙瓊 題 |曾雲梓 圖|盧文祥 審 |陸爍宜

相關焦點

  • 剛剛,中國宣布:叫停澳大利亞第6家牛肉企業對華出口
    來源:金十數據原標題:剛剛,中國宣布:叫停澳大利亞第6家牛肉企業對華出口據界面新聞12月8日最新報導,海關總署消息稱,中國已經緊急叫停澳大利亞肉類企業Meramist Pty Ltd牛肉產品的對華出口資格
  • 中國暫停8家澳大利亞肉企後!澳方盼望中國回心轉意
    12月7日,中國海關又將一家澳洲牛肉企業拒之門外。目前,澳大利亞仍有8家肉製品加工廠在等待恢復與中國的貿易。澳媒宣稱這是中國在對澳大利亞示威,試圖利用越來越大的反制規模來脅迫澳大利亞妥協。雖然官方並未說明這次Meramist(梅拉米斯特)公司被禁的具體原因,但根據今年5月和8月被禁的5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儘管這些肉商堅稱是由於標籤等小問題,但主要原因還在於檢驗檢疫和肉品質量問題。比如,此前我國就在澳大利亞進口的牛腰脊肉中檢出中澳兩國都禁用的藥物—氯黴素。
  • 澳大利亞擔心的事發生:又一國搶佔中國市場!50000頭活牛將輸華
    4國供應牛肉優勢擴大 隨著澳大利亞牛肉對華出口下降,烏拉圭牛肉持續獲得中國買家的關注,相關企業也不斷斬獲大單,烏拉圭或將有望實現目標。 澳大利亞也是中國牛肉的重要供應國,2019年約佔我國牛肉進口的比重為17%,與烏拉圭不相上下。
  • 阿根廷70%牛肉銷往中國,58家肉企將來華參展
    「旅行的魅力就在於可以暫時地忘記所有的不愉快,能夠瞬間治癒你受傷的心……」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人口大國,超多的人口也讓我們對物資的需求更大,僅依靠國內的產出是無法滿足我們的市場需求,因此我國會從其他國家進口大量物資
  • 對華牛肉供應反超澳大利亞後,阿根廷又發來合作信號!
    上月底,阿根廷首批出口至中國的300噸豬肉已正式啟運。受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該國表示今年豬肉輸華總量有望達到1.8萬噸。不僅如此,上周中阿兩國又在農產品領域達成了重要合作——中國將允許從阿根廷進口豆粕。
  • 第6家澳大利亞肉商被中國叫停進口,總經理稱被停5分鐘之前才知情
    據海關總署12月7日消息,中國已經自當天起暫停從澳大利亞Meramist公司(Meramist Pty Ltd)進口牛肉。澳大利亞是中國的主要肉類產品供應國之一。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已經暫停從5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進口產品,此次的Meramist公司是今年第6家被中國叫停進口的澳大利亞肉商。自今年以來,中國已對多個領域的澳大利亞出口商品有所行動,還依法依規加強了對澳海產品和煤炭的檢查。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自澳大利亞進口同比下降了近5個百分點。對此,澳國內已有一些專家開始擔憂起來。
  • 日企要用「盒裝肉」開拓中國市場
    原標題:日企要用「盒裝肉」開拓中國市場  日本肉類加工企業普利瑪火腿將與伊藤忠商事及山東省龍大食品集團攜手進入中國肉類加工市場。三家企業將成立合資企業,從9月起,向中國市場供應採用日本解凍、切割技術加工的高品質肉類商品。並將通過向鮮肉店及連鎖餐飲店供貨,力爭5年後銷售額超過200億日元。
  • 擔心失去中國市場,澳企收購紐西蘭公司,與中企共持100%股份
    之後,澳企多次要求莫裡森改變對華態度,但是莫裡森的表現卻讓澳企看不見希望。因此,他們開始展開「自救」行動。據金十數據12月25日消息,近期澳大利亞嬰兒奶粉a2乳業宣布2.5億澳元(約12.3億元人民幣)收購一家紐西蘭乳製品公司75%股份。據了解,該公司剩下25%的股份在中國企業手中。a2公司的執行長直言,這次收購就是為了與中企建立關係,藉此挽回中國市場。
  • 4家澳洲大型肉企對華出口被喊停,國內的進口牛肉還夠吃嗎?
    周一(5月11日),中國海關總署更新了《符合評估審查要求的國家或地區輸華肉類產品名單》,暫停受理澳大利亞170、235、239、640等4家輸華肉類企業自2020年5月12日起啟運的輸華肉類產品進口申報。
  • 對華出口激增73%後!澳大利亞牛肉被曝出醜聞:合成肉混入其中?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市場的牛肉需求激增,消費者對牛肉的消費也大幅增長。正因如此,我國主要的牛肉供應國都迎來了新機遇,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紐西蘭、烏拉圭這5個牛肉生產國都在爭著加碼中國市場。其中,阿根廷牛肉喜迎盛況,而澳大利亞牛肉卻被爆出驚天醜聞?300噸豬肉成功抵華後,阿根廷也收穫60億牛肉大單!
  • 對華出口停滯後,澳大利亞龍蝦價格暴跌50%!美國還搶生意?
    龍蝦價格暴跌50%,澳大利亞漁民歇業停工上個月初,由於遇到清關檢查等措施,澳大利亞龍蝦被澳媒披露對華出口出現延誤,為此澳大利亞出口商決定暫停對華龍蝦發貨。無法向中國這個最大買家發貨也使得澳大利亞龍蝦業陷入困境,不僅產品價格暴跌,部分漁民甚至直接歇業。
  • 明治乳業追加在華投資,擊碎「日政府資助日企撤離中國」的謠言?
    在2019年8月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中,明治集團位列第16,也是唯一一家上榜的日本企業,中國乳企伊利和蒙牛分列第8和第10。2006年,其成立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進軍中國乳製品市場。彼時,明治一度是美贊臣等歐美品牌在華的主要競爭對手。根據調研機構AC尼爾森發布的數據,2010年明治在進口奶粉的排名中可以進入前10,當時還被譽為「更適合亞洲嬰兒的品牌」。
  • 中國暫停第6家澳企對華出口牛肉,紐西蘭等加速搶市場
    來源:金十數據澳大利亞牛肉對華出口又"出事"。《澳洲財經見聞》12月8日消息,海關總署12月7日公布了一份名單,名單顯示,中國將暫停受理澳大利亞肉類企業Meramist Pty Ltd自2020年12月7日起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 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巨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
  • 澳資源行業專家:中國應尋找澳大利亞以外鐵礦石來源,以達到供應...
    此前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頻頻受阻的澳方,竟有人藉機嘲諷中國,還有人更是提議對輸華鐵礦石加徵1%的關稅,宣稱要讓中國「付出代價」。 當地時間12月15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關注到了相關行業動向,並援引業內分析人士的觀點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文章認為,中國現階段對澳鐵礦石嚴重依賴,應開始謀劃鐵礦石的供應多樣化。而事實上,中國也正在進行這樣的布局。
  • 今年第6家,中國海關再次檢查到病毒,澳大利亞牛肉商好自為之
    據海關總署12月7日消息,我國已經禁止了進口澳大利亞Meramist公司(Meramist Pty Ltd)的牛肉,禁止生效時間為當日。不過中國政府並沒有第一時間說明這一次禁止進口的原因。而這一禁令很快也傳到了Meramist公司的高層那,他們紛紛都感到十分地震驚。畢竟中國是澳方肉企重要銷售市場之一。
  • 澳洲遭反制,加拿大盯上中國煤炭市場;這不是在痴人說夢話嗎
    同時,中國還增加從俄羅斯和蒙古進口煤炭的數量,以彌補國內因為停止進口澳洲煤炭所留下的缺口。眼前的這塊肥肉是讓加拿大企業垂涎欲滴,但最終能不能吃到肚子裡,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畢竟,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一樣都是「五眼聯盟」的成員,不久前剛剛與其他成員一起,發表所謂「外長聯合聲明」,粗暴幹涉中國內政。
  • 中澳緊張關係無改善 多國欲擠走澳大利亞搶佔中國市場
    ▲2020年以來,已有多家澳大利亞牛肉生產企業被叫停對華出口,圖為2015年6月17日,北京一家超市出售的澳大利亞進口牛肉據《香港經濟日報》12月29日報導,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中國銅精礦總進口量為183萬噸,比10月增長8.3%,但同比下降15%。其中澳大利亞11月對華銅精礦出口量僅為26,717噸,連續第二個月下降,該數據為2017年1月以來最低。
  • 明治乳業加碼投入中國市場,日本乳企們在華還好嗎?
    而從明治、和光堂、森永陸續退出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到山東朝日綠源乳業巨虧「賣身」新希望,再到明治低溫液奶入華多年難獲盈利,業內認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處於「水土不服」狀態。此次股權收購是為了強化從原料奶採購到生產的價值鏈,並為在中國實現業務的可持續增長打好基礎。」日系奶粉在華「全軍覆沒」乳業專家宋亮表示,日本乳企在中國市場一直「水土不服」,其佐證就是日系奶粉的「全軍覆沒」及其低溫乳品的長期虧損。
  • 第6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被叫停,對華牛肉出口老三地位不保
    據海關總署12月7日消息,中國已經自當天起暫停從澳大利亞Meramist公司進口牛肉。這意味著這家公司不能夠再向中國出口牛肉了,這其實不是第一家被暫停進口資格的澳企,今年算起來已經是第6家了。6家牛肉澳企被暫停進口資格,老三地位恐怕不保了去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牛肉的數量,佔總進口數量的19%,排在巴西、阿根廷之後位列第三名。而在2018年的時候,澳大利亞牛比不過才是16.7%左右。可以說澳大利亞在去年可算是趁勢反擊,搶佔了不少國內的牛肉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