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讓人羨慕的「白領一族」成了體弱多病的群體,頸椎病、肩周炎、骨質增生……
這些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大病,但卻非常「磨人」。
但是重點在這裡:日前,有消息稱,未來這些疾病或將納入職業病範疇,將能享受到相應的待遇!那些年因加班落下的頸椎病,終於有個說法了!
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中國疾控中心:頸椎病肩周炎或納入法定職業病]7月30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
此次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將頸椎病、肩周炎、腰背痛、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列為了勞動者個人應當預防的疾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孫新介紹,這些並不是法定的職業病,但它們都是與職業活動有關的疾病,他認為未來也有可能被列為職業病。
什麼才是真的「職業病」?在工作中得的病就是「職業病」嗎?
官方解釋是,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等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根據《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職業病分為職業性塵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病、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職業性化學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職業性傳染病、職業性腫瘤、其他職業病共10類132種。而頸椎病、滑鼠手等並未列入其中。
職業病是由於職業活動而產生的疾病,但並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職業病。職業病必須是列在《職業病目錄》中,有明確的職業相關關係,按照職業病診斷標準,由法定職業病診斷機構明確診斷的疾病。
因此需明確: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職業病,得了《職業病目錄》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職業病。
接下來還是要轉回今天的主角「頸椎病!脖子痛、頭暈就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的脊髓、神經、血管損害而表現出的相應症狀和體徵。
頸椎病主要可分為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和混合型5種。其中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約佔所有頸椎病的50-60%;
其次就是脊髓型頸椎病,約佔10-15%。至於交感神經型和椎動脈型則極為少見,診斷較也為困難,也是非脊柱外科醫生容易過度診斷的疾病之一。
也就是說是頸椎病引起眩暈的可能性比較小,需要脊柱外科專科醫生專業的診斷意見,千萬不要一有頭痛、脖子痛、頭暈就給自己套個頸椎病的帽子,尤其是那些長期低頭工作和玩手機的人群。
頸椎病的易發因素其實是「它」!
頸椎病的基本病因是機體的老化。椎間盤組織老化後,中心的髓核組織脫水、變硬、結構鬆散,同時伴隨著椎間盤纖維環(包繞髓核組織的纖維囊袋)薄弱,在生理或超生理負荷下就會造成變性的椎間盤組織從薄弱的纖維環部位突出,壓迫神經根或脊髓,從而導致頸椎病。
另外一種常見的情況是頸椎骨刺導致頸椎病,頸椎骨刺是人體感知頸椎不穩定後的代償性增生反應,所謂的穩定壓倒一切也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
骨刺帶來頸椎穩定的同時,有時它會壓迫臨近的神經根和(或)脊髓而產生相應的不適,就會引發了頸椎病。
研究表明:隨著頸椎前屈度數的增加,頸椎椎間盤的負重(壓應力)會大幅增加,當我們頸椎直立時頸椎負重就是頭的重量(大約6斤4兩,頭大的請自己想辦法稱重),前屈15度時負重增加到2倍,前屈30度時增加到3倍,前屈45度時到近4倍,前屈60度時到4倍多,達到27公斤!
隨著頸椎向前屈曲度數的增加,除了頸椎間盤壓應力的急劇增加外,頸後部肌肉所承受的牽張力也大幅增加,這會導致頸後部肌肉、軟組織的疲勞(勞損)甚至損傷,肌肉力量下降,從而加速了頸椎間盤的蛻變老化。
因此,會計、作家、駕駛員、從事電腦操作的人員等需要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人群是頸椎病的高發群體。
當然,除了後天的人為因素,有些先天性頸椎結構異常或影響韌帶強度、肌肉力量的疾病都是頸椎病的高發因素之一。
頸椎病飲食注意:
對於頸椎病的患者在發病以後,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因為頸椎病發病以後很容易導致病人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飲食一定要以易消化、清淡的食物為主。
並且可以適當的多吃一點含蛋白比較高的豆製品、奶製品、瘦肉、海鮮之類的食物,並且可以多吃一點,含纖維素、維生素比較高的新鮮水果、蔬菜,來促進炎性水腫的吸收消退和恢復病人身體機能的恢復。
對於頸椎病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並且在頸椎病發病時,一定要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並且不能夠抽菸、喝酒,以免導致頸椎病臨床症狀的加重和不利於頸椎病的恢復。
更多閱讀:
甲狀腺炎可以自愈嗎?牢記6種食療方法,每天吃一種,效果驚人!
令人害怕的頸椎病分級,疼痛麻木僅排第4,一旦達到8級,要手術!
發熱、骨關節疼痛,牙齦經常性出血,要當心白血病
類風溼關節炎患者新選擇!巴瑞替尼片在中國上市,藥理療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