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彩繪玻璃,中國的「景泰藍」,探尋琺瑯的「變色龍」屬性

2020-12-19 探尋歷史的奧秘

琺瑯,作為一種廣泛應用於金屬和陶瓷表面的裝飾品,一直為人們所愛。它的藝術應用極為廣泛,歐洲,北非和亞洲均出現了琺瑯製品的器物和配飾。這種源於古代歐洲的類似玻璃的釉料無疑是人類的一項偉大藝術發明。

尋找釉料源頭,西方文明誕生原始的玻璃釉料

最初在埃及的一些小型陶土物件上,一種叫做「埃及藍」的材料就是通過烘烤石英粉或者石英砂,再加入石灰來進行的,這是玻璃誕生的最原始形態隨著玻璃形態的豐富,更多的玻璃種類開始誕生。玻璃開始呈現粉末狀,並塗於物體表面,再經過燒熔附著於金屬之上。

這種附著於金屬之上的玻璃粉末我們就稱之為琺瑯釉,玻璃自從被人類發現到被獨立使用經過了漫長的過程。根據出土資料顯示,在兩河流域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誕生了玻璃釉料。

由於玻璃的獨特材質,它的工藝最早是依附於某種其他工藝上的,比如金屬,陶瓷之類的製作工藝。這就賦予了它「變色龍」一樣的角色,使得它能夠迅速適應各種製作工藝,並變化出多種造型。

關於玻璃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次腓尼基商船在海上遇到了風浪,只能在海岸暫時躲避。這群水手們又冷又餓,他們在準備食物的過程中用蘇打來支撐鍋底。卻意外的發現在爐火中有些閃閃發亮的神奇小塊-那就是玻璃。

在中國古代,琉璃器件只出現在皇室和王公貴族的身邊,普通人難能一見。現在隨處可見的玻璃在當時遠比玉石和黃金珍貴,《西遊記》中沙僧就是因為打碎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在《淮南子》中,女媧所用的五彩斑斕的「補天石」就是一種琉璃製品。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一項工藝要得以發展主要依靠於人類對自然的進一步認識和人類之間的相互交流。一開始是同一地域和氣候環境下的人類進行交流。隨著人類不斷的探險和擴張領土,不同地域的人類也開始交流,這些人口流動帶來了文明之間的碰撞,促進了工藝的不斷發展。

雖然從根本上說,西方文明誕生了玻璃,東方文明誕生了陶瓷。但隨著文明之間的不斷交流,他們之間的聯繫也變得更為密切,在互相推動中不斷發展。愛琴海和古埃及之間不斷交流,中西方文化也開始相互融合。

公元前16世紀,埃及開始出現單色玻璃珠,公元前15世紀,埃及開始出現彩色玻璃珠。到公元前10世紀左右,「蜻蜓眼」玻璃珠在埃及開始流行。之後通過草原絲綢之路廣為傳播,公元前9世紀的古羅馬,玻璃已經被鑲嵌到首飾上,此後玻璃更是作為一種獨立的工藝品出現在大眾視野。

雖然中國早在先秦就出現了早期的琉璃製品,但由於生產技術的局限,只出現在一些小的鑲嵌製品上,如珠,管,環,劍飾上。甚至當時鍊金的道士可能與這種玻璃煉製有著某種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繫。

尋求玻璃和金屬的巧妙結合,鑲嵌法開創琺瑯工藝

由於玻璃釉料的獨特物理形態,使得它和金屬有著多種「結合」方式,工匠們通過智慧的思考,最終選擇了鑲嵌工藝。鑲嵌工藝最早的表現形式是作為「鑲嵌畫」出現的,首先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爾人,其中《烏爾的軍旗》作為其代表作巧妙地使用了平面鑲嵌手法,造型整體富有張力,表現力豐富。

藝術家們採用分割的手法,將幾種不同空間的場面應用於同一平面當中。黑色的瀝青底板上,各種「人物」,「車輛」,「動物」,「器皿」栩栩如生。跳出工藝的範疇,這些藝術品的精湛實際就是尋求色彩和金屬的搭配,以及寶石,釉料和金屬的結合。

在埃及還有更早期的鑲嵌手法,在左塞王的陵寢牆壁上貼有打磨和雕刻的石片,就是為了在其中嵌入小小的藍綠色琺瑯片。這種工藝與之後的馬賽克鑲嵌有很大關聯。

到18王朝,埃及的金屬工藝達到頂峰,鑲嵌工藝作為金屬工藝中被綜合使用的一種工藝,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為琺瑯工藝的誕生奠定了基礎。琺瑯工藝一開始是將粉末填充到凹凸圖案中,然後加熱使琺瑯釉料流動形成凹槽。後來由於對工藝的要求越來越精確,他們就將玻璃磨成粉末再填充到金屬中一起燒制。

由於戰亂,在公元前1200年以後,古代埃及的玻璃生產水平逐漸下降。玻璃製造中心也由埃及轉向了地中海區域。地中海文明成為了世界早期文明中的一大亮點。尤其是後來出現的羅馬帝國,通過絲綢之路,對世界的經濟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中世紀,由於軍事的混亂和文化的交融,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興起,此時的琺瑯技術隨著宗教勢力的興起而發展,帶著獨特的宗教文化的影子。

作為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的國教,當時的玻璃藝術主要是製作鑲嵌玻璃和教堂彩繪玻璃。一開始在西亞地區作為雕塑或工藝點綴,在羅馬帝國之後被廣泛應用於公共浴室和教堂。這些根據皇家興趣而興建的建築,金碧輝煌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

因而,許多鑲嵌藝術家故意用不平整的鋪設方法利用玻璃製造出閃爍明滅的視覺效果,通過在玻璃上直接作畫,當光線通過玻璃折射之後,這些神聖多彩的光束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由於琺瑯工藝總是服務於宗教藝術,在一些大城市當中,為了滿足宗教的需要,琺瑯工藝作為聖書的封皮裝飾,尤其是教皇和主教專用的聖書和聖經牌。使得書籍本身就是一種精美的工藝品。包括一些十字架,聖餐杯等等宗教禮器,都有琺瑯工藝的鑲嵌。

琺瑯工藝向東傳播,東西文明共同締造「景泰藍」

琺瑯工藝的傳播,基本是以線性軌跡進行的。從兩河流域到古埃及,再由地中海沿岸前往西亞,中亞,又經由中國向東到日本等地。這種工藝在傳入後又被當地的文化吸收轉化,發展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的藝術特徵。

在埃及,琺瑯工藝應用於黃金等貴重金屬上,造成富麗堂皇的感覺。到了羅馬之後,它主要以「裝飾畫」存在,表現了較多的宗教元素。進入中國和陶瓷結合之後,誕生了「景泰藍」的獨特工藝。

十三世紀左右,掐絲琺瑯工藝傳入中國。直到明朝時期,頻繁的海外貿易以及相互的文化交流都促進者中國景泰藍工藝的不斷發展。最終迎來了高峰時刻。在中國古代,這種金色和彩色混合的燦爛效果獲得了統治者的喜愛,發展成為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工藝品。

掐絲琺瑯整體造型敦厚,釉料的色澤凝重,以藍色為主。而密集的掐絲勾勒出繁複的花紋圖樣,極為精美。在明萬曆時期,琺瑯又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器物的造型日漸多樣,顏色也更加豐富。在色彩搭配上也頗用心思。

如爐銅鍍金雙獸首耳。 掐絲琺瑯三像首做足, 通體飾以天藍色琺瑯釉為底, 失各種花卉, 口沿下各色菊花花頭為一周, 腹部主體紋樣為紅、 黃、 白釉雙線掐絲纏枝蓮花六朵。口內飾各色花頭一周, 內壁飾以葡萄紋, 內地飾四隻翔鶴, 低銅鍍金, 有景泰年間楷書款。

從北方傳入中原地區的恰克圖工藝也屬於景泰藍工藝的一種。使得中國景泰藍呈現出一種大氣,端莊和華麗的視覺效果。特別在今天河北的廊坊地區,恰克圖工藝由於其較強的手工藝感,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

區別於西方琺瑯工藝的輕盈,恰克圖工藝常在銀質或者銅質的地上起絲後填充釉料,整體的感覺金碧輝煌。也區別與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敦厚,恰克圖工藝保留厚重的釉料堆積,和原有的材料形成強烈的起伏對比,有浮雕的質感。

以中國文化為載體的景泰藍工藝還對日本的七寶燒工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七寶燒工藝雖然和中國景泰藍工藝屬於相同的工藝種類,但在表現形式上大為不同,追求透亮,無氣泡的特點。圖案也追求主題突出,沒有景泰藍的繁複。

琺瑯藝術,從地中海沿岸一路向東,和當地的文化結合傳承,永不停息。在各地的琺瑯工藝都體現出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景泰藍和畫琺瑯到底有什麼區別
    最近看到好多小夥伴問我說景泰藍不就是琺瑯嗎?還有問琺瑯不是瓷器嗎怎麼成景泰藍了?你是不是也有這種疑問呢。景泰藍全稱同胎掐絲琺瑯,簡稱琺瑯.約在13世紀由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歷經元,明,清幾個朝代,景泰藍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在明清時期,景泰藍製品都為官營,且在皇宮內供奉.直到清朝後期才作商品在市場上流通.道光年間出口國外,成為我國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而享譽中外。
  • 有一種寶貝,日本叫七寶燒,歐洲叫琺瑯,中國叫什麼?
    琺瑯是礦物質的矽、鉛丹、硼砂、長石、石英等原料按照適當的比例混合,分別加入各種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然後燒製成附著在器具表面的特殊物質。中國習慣把附著在陶、瓷上的琺瑯叫釉,覆蓋於金屬表面的叫琺瑯或景泰藍。「琺瑯」一詞來源於古德語「冶煉廠」,有「融化」之意。
  • 景泰藍和琺瑯是一回事嗎?兩者還真不是完全一樣的東西
    近些年人們習慣用景泰藍來稱呼琺瑯,也有的說琺瑯就是景泰藍,那麼琺瑯和景泰藍真的是同一種「東西」嗎?這就需要人們對琺瑯和景泰藍的定義有一定的了解。雖然音譯不同,但其實是一種工藝,即以長石、石英、硼砂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混合比例,分別加入能夠呈色的金屬氧化物,燒製成像玻璃狀的物質,被稱為「釉」。然後以鑲嵌或者繪製不同的琺瑯工藝,應用在器體上,經過燒制後,會形成晶瑩華貴的琺瑯製品。
  • 雜項篇——東方奇葩景泰藍
    中國的古代工藝中,這個大部分工藝都是官民共享,比如瓷器我們就官窯就有民窯,比如玉器宮廷製作,民間也製作。只有一個獨特的工藝它基本上在清末之前,是宮廷獨享的。在同光中興之前,這門工藝沒有走入民間,這就是景泰藍。我們俗稱景泰藍,它的學名叫掐絲琺瑯。我們先介紹一下什麼叫掐絲琺瑯?
  • 銅胎鎏金掐絲琺瑯彩馬
    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15世紀末,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以其製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後來逐漸製作成裝飾性的工藝品。
  • 景泰藍與琺瑯是什麼關係?景泰藍為什麼又叫「奇寶燒」?
    (王子瑞 攝)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景泰藍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
  • 收藏界瞄準景泰藍、琺瑯
    琺瑯廠錢大師藏品展一票難求  2011 年 6 月 8 日至 7 月 8 日,由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首屆錢氏景泰藍作品展」,在北京市永定門外安樂林路 10 號開展。  大型景泰藍藝術品《和平尊》是 82 歲高齡的錢美華大師集半個世紀創作精華,精心構思,聯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現任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總工藝師的鐘連盛、高級技師李靜精心設計、創作,於 2009 年完成的一部精品巨作,也是錢先生的收官之作。  《和平尊》從立意構思到製作完成,歷時一年多,是為喜迎祖國六十華誕隆重推出的獻禮作品。
  • 琺瑯精品看花眼 現場製作景泰藍
    原標題:琺瑯精品看花眼 現場製作景泰藍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市民不僅可以在大集上「淘寶」,還可以帶著孩子來場親子體驗,當一回「工匠」,製作一件屬於自己的景泰藍作品。本次大集將持續至10月11日。此外,景泰藍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行的「最美逆行者」系列主題展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   昨天上午,北京琺瑯廠大院內,擺放著數百件製作精良的景泰藍工藝品,不少熱衷於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市民穿梭其中細心「淘寶」。
  • 琺瑯的故事
    琺瑯器12世紀從阿拉伯地區直接或間接傳入中國,琺瑯工藝技法則在元後期傳入。    成份    按傳統,附著在陶或瓷胎上的玻璃質稱為釉,用於瓦片上者稱為琉璃,飾在金屬物的則稱為琺瑯。這三者,其實原料大同小異,主要的成份都是矽酸鹽類。但因為要和不同材質的胎體結合,因此在製作技術上要兼顧釉與胎兩者的理化性質。
  • 北京琺瑯廠「景泰藍淘寶大集」國慶假期開市
    北京市琺瑯廠景泰藍藝術博物館9月29日舉辦「追憶崢嶸歲月 再現歷史經典」藝術精品紅色主題展,展現新中國成立後不同時期文化和時代特色的近百件景泰藍藝術珍品亮相。國慶節七天假期,「景泰藍老物件淘寶大集」也將在琺瑯廠持續舉辦。
  • 精美絕倫——景泰藍鉑金掐絲琺瑯彩盤口瓶
    景泰藍鉑金掐絲琺瑯彩盤口瓶景泰藍鉑金掐絲琺瑯彩盤口瓶款識:清代景泰藍鉑金掐絲琺瑯彩盤口瓶此對景泰藍鉑金掐絲琺瑯彩盤口瓶,整器採用掐絲琺瑯工藝製作,以紅色釉祥雲紋為地,肩部掐絲花卉,腹部採用佛教花卉題材寶相蓮花紋,眾所周知景泰藍主要是由紅銅製作
  • 外國人眼裡的景泰藍到底是啥樣?留學生探訪北京琺瑯廠
    這兩天小編瀏覽網頁時,看到一場名為「尋找最美琺瑯」中外文化交流活動的新聞……咦?說到中國的琺瑯……估計很多北京人就會想起咱「燕京八絕」之一的工藝品:掐絲琺瑯——景泰藍。80後們的小學語文課本裡還講過它,課本裡說,製作工藝相當複雜:什麼制胎、掐絲、點藍……就是不知道,在「歪果仁」眼裡,對咱中國的琺瑯到底是個啥印象?
  • 北京琺瑯廠展出國內最大景泰藍花鳥瓶
    記者今天上午獲悉,十一期間北京市琺瑯廠將舉辦景泰藍老物件淘寶大集,國內最大的景泰藍花鳥瓶也將展出。 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市琺瑯廠從庫房整理出來的景泰藍老物件有上萬件,包括時下流行的手串。 由紅色、藍色等景泰藍製成的塔珠、串珠,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純手工生產的,目前已經絕版。
  • 什麼是掐絲琺瑯?
    「琺瑯彩繪的工藝正瀕臨消失,現在世界上頂級的琺瑯彩繪大師用手指頭都能數出來,而完成一塊琺瑯表至少需要400小時,所以每年產量極少。」——鐘錶鑑賞和拍賣專家、安帝古倫創始人Osvaldo Patrizzi。
  • 景泰藍釉料知識(掐絲琺瑯畫釉料)介紹
    景泰藍釉料(掐絲琺瑯畫釉料),是製作燒制景泰藍的必用材料,為粉末和細小顆粒混合狀,爐溫燒前後色彩不一樣,比如「銀月白」,沒燒前是丹青藍色,燒了後就白了。目前景泰藍板畫也可以使用,只看未燒時的顏色選擇就行了。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彩收藏界的潛力股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彩收藏界的潛力股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使用的琺瑯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歷史上對於中國掐絲琺瑯工藝的源起時間並無明確記載,但是多數中外學者、美術史家都主張掐絲琺瑯工藝是在元代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的 ,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
  • 那麼貴的琺瑯,究竟是什麼? 讀這一篇就夠了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 琺瑯:一種粉狀的玻璃質美貌塗料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是由中國隋唐時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譯而來。它是中國工藝史上最晚形成的一個非常著名的品種,也是一個「舶來品」。十二世紀左右,琺瑯自阿拉伯國家從陸路傳入中國。
  • 景泰藍琺瑯瓷的鑑別方法
    景泰藍,又稱琺瑯彩,古代生產景泰藍的工廠叫琺瑯廠。琺瑯質是音譯。搪瓷工藝是人們發明的。琺瑯於元代傳入中國,並傳入上海。當時,上海人稱之為「佛郎」、「佛林」,後來逐漸被稱為「琺瑯」。琺瑯也流傳到日本,被稱為「七寶燒」。景泰藍是明代最好的。明代景泰藍的主要原料是琺瑯,是一種玻璃材料。它是透明的,沒有磁性。
  • 景泰藍是如何「誕生」的
    這是北京景泰藍藝術博物館展示的景泰藍藝術珍品(12月12日攝)。這是正進行第一遍燒制的景泰藍藝術品(12月12日攝)。12月12日,技師在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基地燒制景泰藍工藝瓶。12月4日,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的景泰藍技師們在第一遍燒制過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上色。12月4日,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的景泰藍技師們在銅胎鑲嵌的基礎上為圖案點藍上色。12月4日,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的景泰藍技師在第一遍燒制過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上色。
  • 中外琺瑯美術館館長朱景優捐贈景泰藍《華翔》 拍得30萬高價
    拍品包括由晏子老師捐贈的油畫作品《鴻運當頭》,其作品筆法細膩,構思巧妙,基調明快,大氣脫俗;由中外琺瑯美術館館長朱景優先生捐贈的景泰藍《華翔》掐絲琺瑯對瓶,作品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鍾連盛全力創作,以美器著寫華章,歌頌盛事;由亞洲冰舞冠軍王睿女士捐助的《EDEA時尚滑冰鞋》;由奧運冠軍馮坤女士捐贈的包括裡約奧運奪冠全體隊員籤字加郎導和賴亞文領隊軍籤名的排球;由「雪上公主」李妮娜女士捐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