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國慶、中秋將至,9月22日至23日,江津區委宣傳部、江津區文聯、重慶新詩學會、上遊新聞·重慶晚報,聯合主辦了「家國情懷 放歌幾江——2020國慶·中秋詩會」。
活動期間,詩人們前往聶榮臻元帥陳列館、聚奎中學、重慶影視城(江津白沙)、石蟆古鎮、中壩島等地採風,感受江津深厚的歷史人文氣息和改革開放取得的豐碩成果。
今特推出本次採風創作活動部分作品,以饗讀者。
家國情懷 放歌幾江
——江津區「二〇二〇國慶·中秋詩會」作品選登
讀聶帥年表
(外一首)
傅天琳
從1899年12月29日一聲雞啼
讀到1992年5月14日22時43分
如讀高山大海星辰
如讀史詩
如讀與民族一樣硬的脊梁
如讀與大地一致的呼吸和命運
一個人能做到打一次、數次勝仗
誰能做到一生戰鬥,百折不撓,百戰百勝
新中國的大元帥
江津思裡九都六甲石院子的小兒子
在中壩
長江中的小島
母親河的寶貝,要捧在手心
給她衣裙,鑲一圈蕾絲花邊
給她睡眠,枕一江濤聲
給她雞冠花發財樹
給她百年龍眼百畝甘蔗林
給她雞鴨成群
給她五福臨門
給她淳樸民風
門不上鎖,送來一船對岸的人
龍眼太賤,一斤才賣兩塊三塊
知識太貴,一所小學只有一個老師三個學生
迎著日出,每天升國旗,唱國歌,行隊禮
一絲不苟,向祖國致敬
胡老師萬俊客串一把,一行漂亮的粉筆字
故宮博物院,寫下今日課程
同學們平日去一趟石蟆鎮都不容易
此時跟隨胡老師去了北京
去看看紫禁城,9999間再加半間錦繡宮廷
進進出出,有多少朝代,多少風雲
中壩島與石蟆的愛情
王明凱
中壩島是一枝花
盛開成長江的掌上明珠
從江水的源頭漂來
從歷史的長河漂來
聽了岸上石蟆,那渾厚的男中音
便對他的高懸一見鍾情
駐足在難捨難分的顧盼中
久久不願離去
只要岸上來了客人
都會領他們,去小島的花徑裡
旁敲側擊,打聽岸上的消息
把花冠上的龍眼摘下來
讓客人,噙成口舌生津的情誼
把排兵布陣的甘蔗林請出來
讓客人,舉成瞳仁裡亭亭玉立的風景
請他們去她的花蕊裡
看五福堂,留在歲月中的吻痕
看那所三個學生的小學校
在雄壯的樂聲中,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
也升起她自己,一輩子的相思與熱淚
其實,中壩島與石蟆的愛情
就隔著一首詩的距離
不用乘車,不用架橋
不用轟隆隆的鐵皮船,犁開大江的波浪
用語詞和意象,架一道水做的彩虹
就能讓中壩妹妹與石蟆哥哥
在無垠的天空下,深情相擁,一吻千年
聶榮臻陳列館雕塑辭
王淋
在聶帥紀念館的背後
矗立著一個雕塑
那是一支白色的火箭
舉著一顆衛星
可我怎麼看它都是一支高舉的手臂
頂上的衛星,是攥緊的拳頭
年少時的聶榮臻舉過它
去大街上呼喊過反帝反封
面對鐮刀鐵錘,年輕的聶榮臻舉著它
從此有了畢生的信仰
晉察冀邊區主席臺上的聶司令舉起它
也就擎起了根據地的一片天
是宣誓,也是拳頭
是聶帥的,更是共和國的
舉起來,就舉起了大地海洋和天空
舉起了陽光和鳥鳴
那一次次火箭發射
是一次次重拳揮擊
凝聚著全民族的底氣和力量
把狼煙擊得不知去向
而這一切與一個人的血性有關
這個人是開國元勳,是國威軍魂
現在,他正身著戎裝站在山上
深情地凝望著蔥蘢的故鄉
聚奎書院
吳丹
若干萬年前
這裡一定下過一場隕石雨
渾圓的黑色石頭
巨大如球
星羅棋布
與池橋碑亭珠聯璧合
九曲池畔
我的靈魂逃向自然
為了與花鳥相會
巨大的石壁上
鐫刻著文化密碼
年復一年
石頭上
苔蘚長滿心事
微型的綠色森林
藏著動人的生機
蟻蟲們正在它們的原野上
浩蕩遷徙
聚奎書院
有人著
平頂帽、長衫、布鞋
講學的聲音如夢依稀
他們從孕育著希望的光裡走來
照亮一群走過的年輕學子的笑容
也與這個時代的我相遇
一代賢人
就臥在這芳吉墓
咫尺之間
一個念出來就會口吐芬芳的名字啊
曾經是光、是希望、是力量
如今安靜地守著棲息地
傾聽風動鳥鳴
享萬木林立
白鶴翩翩
黑石山不高
卻也成了靈山
天下群賢
已將書魂畫意
撒向泉下林間
迴響深遠
中壩島之秋
譚萍
萬裡長江入渝
在這裡擰了一個扣
江津中壩,江心小島
枕在緩緩東流的大河之上
宛若一葉不繫舟
時間仿佛在這裡打個盹兒
起坎就是一百年
百年桂圓樹盤根錯節
果實纍纍
百年老屋的門楣上
五個「福」字清晰可辨
幾個慈眉善目的白髮老人
拉扯著家常裡短
見證川流不息與滄桑巨變
小學校靜立在島中間
高大的樹木好奇地探出頭
以小島的視覺放眼世界
島越小,天越寬
一個老師三個學生
與時代的脈搏同步
一樣的升國旗,唱國歌
小小的黑板上端正地寫著
「故宮博物院」
綠蔭深處有人家
煙火氣息撲面而來
院壩牆頭棚架上
南瓜、絲瓜低頭沉思
大公雞昂頭踱步
和火紅的雞冠花爭奇鬥豔
屋外的甘蔗林
一壟壟一排排,英姿颯爽
有人竟幻想和它比身材
留下一個笑話
濃得化不開
葦花飛過,水天茫茫
船老大一聲「開船囉」
你得低些,再低些
躬下身子作別母親河
一朵浪花
一個漂亮的回漩
倒映在中壩島的秋天
一半兒沉醉一半兒甜
白沙,黑石山
琚雪
百年古樹,百年書院
庭院深深深幾許
煙雨濛濛映流水
石頭與古樹,沉默無語
披著黑衣的石頭,包裹著多少秘密
一朵花開,有多少別離
書院多少故事
何時以驚豔開始
何時又以悲情退場
欸乃一聲,我就到了中壩
楊平
欸乃一聲,我就到了中壩
登上小島,才發現
我比第一個上島的人
遲到了500年
中壩用小舟的搖晃、櫓聲的悠然
用甘蔗的甜脆、蔬菜的香嫩
敞開她的胸懷
美麗的傳說沒有被長江衝走
還在島上蔥鬱著、芬芳著
而往事如煙啊,我久久地
在詩人楊臥雲墓前佇立
在老堂屋門前徘徊
2.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
葉跟葉牽手,根與根相連
在這裡,條條道路都通向夢境
一根根甘蔗都通向甜蜜
在這裡,你會迷路在縱橫交錯的小路上
在這裡,你會醉倒在甜甜的風裡
我多想在這裡種下一棵龍眼樹
就像種下我的愛情
我多想在這裡用一片甘蔗林
經營我的幸福
我多想在這裡建一間小屋
安頓我的夢
——做一個愛做夢而又安安分分的島民
李市老街
子磊
大肚子河越來高了,淺了
青石橋把夕陽壓得很低
我們站在橋上
隨著流水尋找時間的入口
它曾經藏著我們夢想的秘密
河流轉過小鎮,老街小了
小得如雞腸
老街短了,只容得下一縷陽光
可以封住羈客思鄉的傷口
中壩島,你不孤單
王清元
你祖祖輩輩守望著
奔流不息的長江
而在守護你的是
洪水,暴雨
太陽,月亮
兩岸的青山綠樹
還有在你土地上
休養生息的土著居民
江水枯了
你高高的站立
用你滿天星的龍眼、
齊刷刷的甘蔗
釀造滿滿幸福的甜蜜
江水漲了
你就像一條巨輪
載著清脆的歌聲鳥語
載著蓬勃的水草樹木
撥開巨浪
錨穩礁石
更讓我們欣喜的是
那所三個學生的學校
國旗高高飄揚在
江心的上空
如此震撼的定力
江風、洪水
不過是你的過客
因為你的血脈
深深融入到了
母親河心臟裡
白沙河壩老街
潘昌操
大肚子河很小,肚子卻很大
石橋像拱背的爺爺
橋下流過的水,沒有車流那麼慌張
六分厚的石板被磨損去了四分
還得繼續被磨損
凹陷的部分
盛上江津的老白乾,原汁原味
如果非要區分生活的寬窄
灶壁牆到對立面有兩根扁擔的距離
過人,也過騾馬
鬥笠、蓑衣、秤桿和砣
蒸籠、成打的草鞋,高桌子,矮板凳
小商鋪裡裝滿童年
趕場了,滿街的背篼籮筐裝滿了鄉愁
從這條街追到那條街
只為母親能買幾個幾分錢的花紅
街尾應該還有一個小郵局
我得光著腳丫跑過
給現在的自己寄封信
買幾本課外書來改變命運
不是夢中,而在中壩
泣梅
鳥鳴敲窗,告訴我不在夢中
高大的龍眼樹開著不起眼的小花
空氣清甜,喝一口中壩水,我就像脆甘蔗
簡單,質樸,只懂得遺忘和生長
我和姐妹們並肩站立,風來時搖一搖
雨來時哼一哼,太陽一出,又在空曠裡傻傻地樂
腳下的土地,被長江水穩穩託起
從村子的這頭走到那頭,我卸下鎧甲
記住每一個中壩人的小名,習慣,愛好
和他們說同樣的方言,開陳舊的玩笑
把最甜的龍眼和甘蔗留給客人
這裡除了翻新泥土,很少有人翻新故事
這裡沒有大事,也沒人無所事事
每天,我們汗水還未流幹,日頭早已偏西
走進白沙古鎮
海清涓
407隻白鶴告訴我,白和沙是長江之畔
最佳跨界搭檔
陽光下的白沙,雨露下的白沙
白得耀目,沙得綿軟
江風吹來,白沙是白色
江風離去,白沙還是白色
高粱燒酒,米湯豆腐腦,白鶴樓
如同白沙一樣白
一粒粒古老又年青的白沙
時隱時現,潔淨如洗
走進神秘悠遠的白沙古鎮
佇立酷似朝天門的朝天嘴
我突然想給自己取一個
帶白字的別名
笑月亮
——記「家國情懷」中秋詩會
鄧玉霞
離中秋還有幾日
可是他們迫不及待
45雙眼眸輻射的熱度
融化雲朵,夜空
感動得熱淚盈眶
月亮是躲起來了?還是
在雲的背後淚奔?
淚雨含情,淅瀝中
熱烈被偷窺,霓虹
閃爍成中秋詩會的幕布
他們都圍坐一輪圓月旁
花生是嫦娥繞裙的雲絮
瓜子是吳剛的不老藥
月餅粘滿飄落的金粟
清茶是他們對飲的桂花酒
未到中秋的「中秋夜」
月亮和詩心早已勾結
釀出沸騰的瓊漿
醉倒一排排詩行,於是
詩人們微醺著笑靨如花
明凱笑著,天琳笑著
大立笑著,國翔笑著
你笑著,我笑著,他笑著
詩笑著,歌笑著,詩人們
便成了一個個笑著的月亮
笑膨脹著,飛舞著,直到
白鶴樓也裝不下了
它便飛向月宮,月亮
帶了話來,54張笑臉
替我燦爛成一輪圓月吧
黑石山
劉曉霞
除了,不動聲色的黑石頭
迎面飛奔而來的是數不完的綠
香樟樹、松竹、秋草
還有,抱緊黑石頭的青苔
一個個頂天立地,活得明察秋毫
白沙的雨
黃海子
白沙鎮這個地方,有雨的時候
烏雲在天空,白霧在山腰
水在兩岸之間,博大又緩緩
秋天是水墨的高手
給蟲的鳴叫留出山野的空間
給桂花香留兩樹枝丫
花椒樹的葉片上
瓢蟲展開生活的底色
我站在偌大的天空下
像一滴雨滴掛在葉尖
洪海之夜
戎子
一些廊船去了哪裡
風中走失你的消息
誤入其間的流水
夜涉的人會不會放下過往
被星星點亮的眼睛
還有那些自由飛翔的螢火
簡單的幾個字
又有何妨成為嘴角的傷
洪海有大有小
而你,在我挑燈的思念的夜
一直未曾改變
中秋夜
刁平
所有的實與虛都被包裹
一切陷於悄寂
我以為是黑夜導致的
暫時失明
所以混沌應該是暫時的
或許,暫時也是一種永恆
翻開時光的扉頁
讀秒、讀人性、讀心裡所想
讀到興起
隨手一指
天上頓時出現一個洞
於是,有了光,有了月亮
白屋詩人墓前感懷
(外二首)
王達政
詩人雖逝去,卻伴問梅亭。
頑石點頭處,騁懷賦落英。
遊黑石山
黑石山中隱聚奎,
賢人達者漫留題。
雪泥鴻爪留蹤跡,
一路行來盡子兮。
黑石山問梅亭遐思
三十年前憶舊遊,問梅亭上意悠悠。
雪翁禿筆留佳字,芳吉孤塋伴鶴樓。
九曲池邊思雅客,藏書樓下送春秋。
斯文故去無從祭,唯願焚詩獨自謳。
中壩甘蔗
陳毅
這個季節,甘蔗未熟
一根根或坐或立
正在修行
此刻,還是別去驚擾它們吧
就像別去驚擾島上那個學堂
僅有的三個學生
當陽光融進它們的甜裡
當鳥語滴進它們的脆裡
總有一天,它們一定會讓我們的咀嚼
更加耐人尋味
江津黑山石
羅曉紅
和我一起抵達聚奎中學的
除了雨滴,還有驚訝的表情
黑山石沒有稜角
它是圓弧形的,渾身青苔碧綠
它的脊背,結滿學子青春的夢想
它的心中,只保存春風的笑臉
它聽過陳獨秀慷慨激昂的演講
它陪白屋詩人吳吉芳寫下最美的詩行
黑山石不黑,它的體內熱血奔湧
它也有一顆怦怦跳動的愛國心
沒有人解開過,它體內的神奇密碼
它一直在努力,像月亮一樣
修復自身的形狀,它本該是圓的
就像祖國的寶島,和母親在一起
才是圓滿的
中壩的秋風
王錫權
也許是我麻木了
麻木了中壩的山
也許是我疲憊了
疲憊了中壩的水
忽然一陣涼風吹來
裹著桂花的香味
在綿綿秋雨後的暖陽中
清泠著身穿短袖的我
我倏地覺察到
這就是中壩的秋風
別處沒有,只有中壩才有的秋風
依然是當年的那個味道
就像當年的那個她
與我擦肩而過
在桂花飄香的中壩
煙雨白沙
(散文詩)
周鵬程
1
秋分之後,白沙格外神秘。
白鶴樓裡,雨聲滴答,白鶴樓外難分清晨與傍晚,煙雨朦朧,秋風惆悵。
從一場早已忘卻的夢中醒來,窗外已是千帆待發。
煙雨中的長江在這裡亦被幻化成平湖。雖無海的遼闊,卻也不缺海的氣場。
江上一片汪洋。
而此時,與長江挽手、近在咫尺的驢溪河畔特別安靜,幾聲鳥鳴,幾聲嘆息。
一個人孤獨的行程,是否也像江上的帆船不知去向?
2
白沙不止千年之遠。
古街的皺紋那麼深,古樹的鬍鬚那麼長,古廟的鐘聲那麼悠,古吊腳樓的腳那麼細......它們與時間做了怎樣的交換?
青石板,古鎮的骨頭,瘦骨嶙峋。
當我伸手去撫摸那些殘缺的骨頭,我看見了時光之劍懸掛在嶄新的路牌上,青苔重重,傷痕累累。
涅槃之葉任憑秋雨摧打,悽厲聲落到心底。
3
繁華藏在煙雨中。
濱江路上,一座大鼎,見證白沙百年商史。遠眺細雨中的一座城,分外妖嬈,撲朔迷離。
鄧氏望門的傳奇故事在秋風秋雨中繼續演義。
燒酒飄香。
依然如詩:十裡煙籠五百家,遠方人豔酒堆花。略陽路遠茅臺儉,酒國春城讓白沙。
另一座「城」迅速崛起。白沙在成功的路上快馬加鞭,盤算在影視領域裡插上一面叫做白沙的旗幟。
一切,只是為了老重慶的記憶。
版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