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大力氣引進的野牛巨型氣墊船,為何只造了兩艘就停產?

2020-12-17 騰訊網

科技的日新月異,帶來就是人類生活生存方式的變革,各國在現代軍事武器裝備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毫不誇張的說,現代戰爭是跨越空間和領地,涉及軍事、科技、經濟等領域的多方面對抗。在海上戰爭中,除了比較有名的航母和核潛艇,氣墊船也「扮演」著十分最重要的角色。第一艘氣墊船是英國發明的,歷史最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就是二戰時期的諾曼第登陸,當時的登陸艦不如現在發達,受地點和地形的限制,也導致盟軍損失慘重。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墊船技術逐漸得到了改良與創新。

烏克蘭的「野牛」氣墊船是世界最大的的氣墊船,也稱作「歐洲野牛」。它的船身體積巨大,滿載排水量可達550噸,可以載重150噸,是不容小覷的強勢武器。許多國家都想購入「野牛」,期待有它在本國海域作戰時發揮強大的威力。

氣墊船依賴比大氣壓高的空氣在水面間形成氣墊,部分或整個船體有所墊升,i減小阻力從而達到高速行駛的效果。

中國海軍自然也想要提高自己的兩棲作戰能力,於是便於烏克蘭武器出口公司籤訂合同,購買了四艘「野牛」氣墊船。前兩艘由烏克蘭製造,後兩艘由烏克蘭協助中國自主建造,所以在出售氣墊船的同時,烏克蘭也為中國提供了技術支持。中國花大力氣引進全套技術,為何只造了兩艘「野牛」氣墊登陸艦就停產了呢?

首先「野牛」的技術是比較複雜的,烏克蘭在當時迫於局勢,對中國的幫助精力有限。不過這一技術後來也被我國攻破了。最終沒有量產的原因也不是取決於「野牛」的性能,而是科研人員在研發的時候發現,「野牛」氣墊船放在中國海域的適用性還是差了點。「野牛」氣墊船船體龐大,可以搭載量和承重力都十分優秀,看起來似乎並無缺點。

但是正因為體型龐大,它與我國的船塢登陸艦不相兼容,所受的作戰限制就十分明顯。由於作戰半徑短,它幾乎只能被適用於近、中距離的海域。中國想要徹底運用好「野牛」,就需要對他進行改造,實現船艦本土化。

還有一個相關的技術問題,就是「野牛」氣墊船的發動機問題。發動機是提供動力的來源,對它進行改良勢必又會涉及到非常複雜的相關技術。由於克服技術難關升級後更適合我國情況的「野馬」氣墊船已經服役並打算投入量產,當時我國對於「野牛」氣墊船的需求就並不是十分迫切了。

「野牛」氣墊船的缺點隨著反登陸技術的進步也逐漸被放大了。他適合單打獨鬥或者作為後續增援的角色已經不能滿足我國海軍的需要,所以它最終沒有被量產也是綜合考慮的結果。

當今時代,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顯著提升,自主研發的「野馬」氣墊船綜合性能也十分優越。保持優勢,繼續穩打穩紮前進,中國海軍未來的戰鬥力勢必會實現質的飛躍。

相關焦點

  • 我國曾花大力氣引進的野牛巨型氣墊船,為什麼造了兩艘就停產?
    中國為了彌補在這方面的不足,當年花了大價錢,耗費大力氣引進了「野牛」巨型氣墊船,但為什麼只造了兩艘就停產不造了,如今再也沒了消息呢? 野牛巨型氣墊船如此大的噸位讓野牛氣墊船能夠攜帶遠超過其它氣墊船的人員和裝備,加上其55節的航速,可以讓部隊在搶灘登陸作戰時,迅速投送大量兵力,有效提高了部隊的兩棲作戰能力。
  • 中國曾花大力氣引進「野牛氣墊船」,為何自己只造了2艘就停產?
    烏克蘭手裡分到了一款「野牛」氣墊船,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船,有著高達550噸的排水量,在兩棲作戰中有著巨大優勢。早前中國在軍事建設的時候,也看重了這款氣墊船,於是花重金向烏克蘭購買了技術。不過事情的走向卻是出乎意料,我國曾經花大力氣引進的野牛巨型氣墊船,仿佛只是曇花一現,中國並沒有將其發揚光大,所以為何咱們花重金購入了氣墊船,自己只造了兩艘就停產了呢?
  • 中國花大價錢引進「歐洲野牛」全套技術,為何造了2艘就停產?
    而說到氣墊登陸艇就不得不說一下名聲響亮的「歐洲野牛」,這是一款前蘇聯設計研發的巨型氣墊登陸艦。為什麼稱之為艦呢?而中國對這種氣墊登陸艦就產生過極大的興趣,畢竟這中登陸艦的運載力十分強大,就連主戰坦克都可以同時運輸三輛。因此中國在進口這種氣墊登陸艦的時候還花大價錢引進了全套的生產技術,本以為我國在此後會大力生產這種艦艇,但是最終僅僅生產了兩艘就沒有再繼續生產了,目前已經完全停產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 「歐洲野牛」水土不服?中國花重金引進技術,只建造兩艘就停產
    野牛級艦長56.2米,氣墊展開後長度達57.3米,舷寬22.3米,氣墊展開為25.6米,可承載21-31名艦員和360名士兵。總共能承載150噸的物資,可以承載三輛蘇聯三代主坦克。如果只用來運送士兵的話,最多可以承載360名士兵,擁有這麼強的承載能力,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在戰爭中可以為登陸部隊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 國產野牛氣墊船正安裝推力風扇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有網友在我國南方某造船廠內拍攝到多艘我國新型艦船正在抓緊建設,包括056型護衛艦、國產雙體測量船、國產野牛氣墊登陸艇等等。其中,國產氣墊登陸艇的建造情況尤為引人關注。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國產野牛氣墊登陸艇已經建造好了3艘推力風扇,第3個風扇也正在抓緊安裝。
  • 為中國生產野牛氣墊船的費奧多西亞船廠被俄收回後發生了什麼變化
    野牛氣墊船俄羅斯聯邦正在恢復世界上最大的氣墊船生產基地——費奧多西亞造船廠的建設,這個船廠專業生產氣墊船與水翼船,聞名於世。克裡米亞費奧多西亞造船廠為中國生產的野牛大型氣墊登陸船,該船廠現在已經隨克裡米亞脫離烏克蘭。
  • 野牛登陸艇深受中國海軍青睞,完美實現「多拉快跑」,弱點已被解決
    而要滿足這兩個條件,登陸艦艇就是關鍵,因為在登陸作戰中,所有的部隊、裝備、武器彈藥全部需要用登陸艦艇送上灘頭,所以氣墊船就成為效率最高的登陸艦艇。氣墊船誕生的時間比較晚,1959年的時候,英國人科克雷爾才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種氣墊船,並在當年成功橫渡了英吉利海峽,驗證了氣墊船設計是成功的。
  • 最好看的氣墊登陸艇?中國不只有「歐洲野牛」,還有「海上野馬」
    說到726型潛艇,這可是我國海軍的「野馬」,是我國海軍非常看好的一種中型氣墊登陸艇。 事實上,我國在登陸艇上還有很多不錯的選擇,除了這種「海上野馬」,「歐洲野牛」也是個令人畏懼的殺器,這是前蘇聯的產物,在我國名氣頗高,它可謂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大的氣墊登陸船,最驚人的是它的滿載排水量
  • 「歐洲野牛」已成中國海軍利器
    >「歐洲野牛」是蘇聯於1978年開始研發的大型氣墊登陸艇,1988年開始進入蘇軍波羅的海艦隊服役。中國自2013年從烏克蘭引入「歐洲野牛」後,還根據技術轉移協議開始自行建造同款氣墊登陸艇。 這是一款當時中國海軍亟需的大型氣墊登陸艇,毫無疑問是填補了當時海軍空白的。其可搭載坦克、部隊高速橫渡海面,並能直接搶灘上陸,且不受潮汐影響的優勢,使得解放軍的快速兩棲突擊能力獲得大幅加強。
  • 726A「野馬」氣墊船 航速超過50節 資深士官擔任艇長
    近日官媒曝光了海軍726A型「野馬」氣墊船的航速,從採訪上來看目前在一線部隊中服役的試驗航速已經達到52節,也就是相當於每小時96公裡,至於是不是還有更高的航速出現這就不得而知了。也就是說726A型氣墊船的艇長並不是由軍官擔任。726A型「野馬」是人民海軍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氣墊船,可能說型號大家不太了解,但看看下面這幾張圖相信朋友們都比較眼熟了。這是一種160噸級兩棲登陸艦艇,載重量在50噸左右,可以搭載ZTZ-96A型主戰坦克或2輛ZBD-05兩棲步兵戰車。
  • 排水量20000噸,可載貨10000噸:中國軍用半潛船厲害了
    但是服役的這艘868號艦如此特殊,作為中國海軍首艘半潛式運輸船,它確實值得關注。半潛船(Semi-submersible ships)也稱半潛式母船,是專門從事運輸大型海上石油鑽井平臺、大型艦船、潛艇、龍門吊、預製橋梁構件等超長超重,但又無法分割吊運的超大型設備的特種海運船舶。
  • 茫茫大海兩艘船怎麼就會撞上 最大的原因是「人的疏忽」
    浙江在線1月1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史春波)距離東海撞船事故過去已經5天,32名船員生還的希望越來越渺茫。  1月6日20時許,巴拿馬籍油船「桑吉」輪與香港籍散貨船「長峰水晶」輪在長江口以東約160海裡處發生碰撞。  在這麼大的海洋上,兩艘先進的大型船舶為何會相撞?
  • 史前巨型野牛復活計劃居然成功了
    一 計劃起因和背景納粹黨衛軍科學院的考古學家在當時的德國境內發現了約9000(非當時鑑定)多年的巨型野牛骨骼化石,他們根據骨骼尺度判斷,野牛的身高在1.8-2.2米之間,體重約數噸,僅次於大象,於是被命名為"歐洲原牛"。
  • 網傳國產野牛氣墊艦下水並轉泊舾裝
    網傳國產野牛氣墊艦下水並轉泊舾裝 2016-11-21 07:24
  • 明明像「青蛙」,為啥叫「野牛」?是不是因為它是「野牛蛙」?
    這玩意兒名叫「野牛」,你看它張著嘴,瞪著大眼睛,活脫脫就是一隻大青蛙!明明是口吐蓮花的青蛙,為啥叫野牛呢?呃,想了哈,這估計是牛蛙,因為是野生的,所以叫野牛蛙,簡稱就叫野牛了。據說這玩意兒,我們造了幾艘後就不造了。主要原因還是太貴啊,它用的發動機就是圖95的發動機。但圖95隻裝四臺,野牛卻要裝五臺。發動機貴不說,燒油也厲害,噪音更是大得不得了。據說坐在上面的人都有點受不了,所以,我們現在改造小一號的野馬了。
  • 俄幾年內都做不到,造5000噸護衛艦都費勁
    如今冷戰時建造的大部分軍艦已經退出現役,即使繼承最大份額的俄羅斯海軍,也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理論上來說,舊軍艦不能用,那造新的不就好了?但是從蘇聯解體到今天,已接近三十年,俄羅斯海軍近來最大自建水面艦艇也不過是6000噸出頭的登陸艦,然後就是4500噸級的22350型護衛艦。之所以會這樣,除了失去大型艦船能力的設計與艦造外,也與缺乏大中型軍艦必備的動力裝置有關。
  • 10000噸,中國再造一新巨艦,美國人:這是中國為撞擊入侵船而造
    通過國內媒體的報導發現,這是一艘大型海事巡邏船,排水量為10700噸,是我國首艘排水量過萬噸的海巡船,有數據顯示,該巡邏船的投標價為6.76億人民幣,交付後將成為我國噸位最大、裝備最先進的海事巡邏船。之所以說這是首艘過萬噸的巡邏船,是因為目前國內最大上的海巡船「海巡01」的排水量只有6645噸。
  • 武船造「海巡1110」和「海巡1111」兩艘海事巡邏船出水
    楚天都市報4月29日訊(記者詹鈃 通訊員朱春元 劉倡偉)4月29日上午8點58分,兩艘海事巡邏船從武船雙柳基地1碼頭起航,駛往南海進行最後的交付工作,打響了中國船舶武船集團船舶公司復工復產的「第一槍」。
  • 中國還缺一款超級巨艦:排水量近10萬噸 船身幾乎全埋在水裡
    該級艦的設計建造並不複雜,主要就是在成熟的半潛船平臺的基礎上設計相關的物資人員的海上轉運能力,同時設計有氣墊登陸艇這樣的登陸運輸裝備的停放空間。但是,在水面登陸作戰支援方面,MLP機動登陸平臺艦的優勢就特別明顯了,而在遠離己方基地的登陸地點,這樣的裝備還是無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