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2020-12-22 派大叔

眾所周知,

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強的晶片代工廠,贏得了世界晶片代工廠訂單的55%+。

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製造技術5nm。

另一方面,中芯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全球份額只有5%左右,但也是世界第五,製造技術14nm。

臺積電和中芯在網上有很多比較,比如市值、營收、利潤、技術等等。其實一句籠統的話就可以概括兩者的區別,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技術賺錢。目前,7納米、16納米和5納米技術是中芯賺錢的三駕馬車,佔其收入的60%以上。中芯主要靠成熟技術賺錢,主要收入來自150/180nm、55/65nm、40/45nm,佔比64%左右。

由於主要工藝不同,

臺積電目前是世界上12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12英寸晶圓產能的40%,因為12英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工藝低於28nn的晶片。

中芯目前是世界上8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的20-30%。主要用於生產28nm或更成熟工藝的晶片,如90nm、55nm、40nm。當然,這並不是說中芯不想將更先進的技術投入生產。一方面是技術問題。畢竟,臺積電目前只有14納米的水平。進一步發展需要技術支持。第二,需要設備的支持。

當工藝進展到7nm時,需要EUV光刻機,目前中芯沒有。另外,需要時間。晶片製造是一個投資大、門檻高、周期長的行業,需要時間積累。

因此,抓住當前的賺錢機會,拿下臺積電和三星逐漸縮減的8寸晶圓產能,是一種生存之道。

相關焦點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關於臺積電、中芯這兩企業,網上有很多的對比,比如市值、營收、利潤、工藝等等。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由於8英寸設備幾乎已無供應商生產,使得8英寸機臺售價水漲船高,而8英寸晶圓售價相對偏低,因此普遍來說8英寸擴產並不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如電源管理晶片、LDDI(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等產品在8英寸廠生產卻最具成本效益,並無往12英寸甚至先進位程轉進的必要性,使得8英寸廠產能跟不上。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2015年,8英寸晶圓迎來物聯網需求。著眼於8英寸代工的市場機遇,同年中芯國際與韓國半導體代工企業東部高科商談併購。2017~2018年,在物聯網和車用電子需求的共同帶動下,8英寸晶圓代工市場再次出現盛況。2018年,臺積電(TSM.US)、中芯國際(00981)、三星等國際大廠都有擴產動作。受貿易影響,半導體市場疲軟並在2019年下半年呈現復甦。
  • 12英寸晶圓產能開始緊缺?
    在國外大廠停產8英寸設備多年之際,如今又不得不「再起爐灶」。 面對8英寸產能緊缺、恐慌情緒亦在全產業鏈傳導的當下,儘管擴充或新建產能並不是立竿見影,亦難解燃眉之急,但在二手設備已遍地難尋的情形下,國外設備廠商紛紛順勢再拾「老手藝」。 主攻核心設備? 在半導體設備市場中,晶圓製造設備可謂是重中之重。
  • 【協調】以防中芯國際被制裁,傳高通正在協調臺灣晶圓廠產能;8英寸...
    ,甚至先前預訂的產能也被削減後,臺灣科技新報再爆料,高通這個中芯的美國大客戶的高層近日到訪臺灣,拜訪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代工廠,一方面鞏固現有產能的持續供應,另一方面也以防萬一中芯遭遇制裁,接收高通給中芯的相關訂單。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晶圓|晶圓代工|電源管理晶片|晶片設計公司|...
    由於8英寸設備幾乎已無供應商生產,使得8英寸機臺售價水漲船高,而8英寸晶圓售價相對偏低,因此普遍來說8英寸擴產並不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如電源管理晶片、LDDI(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等產品在8英寸廠生產卻最具成本效益,並無往12英寸甚至先進位程轉進的必要性,使得8英寸廠產能跟不上。
  • 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國產廠商的另一個機會?
    全球晶圓代工玩家中,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中芯國際……均傳出8英寸產能吃緊的消息。▲全球各尺寸矽片出貨量情況(圖源:IC Mtia)有趣的是,約在2007年,12英寸(300mm)矽片就開始在晶圓代工市場中佔據主流,而8英寸(200mm)矽片市場份額逐年萎縮。
  • 8英寸晶圓產能奇缺 消息稱臺積電已到極限
    2020年半導體行業的關鍵詞就是缺貨,下半年開始產能緊張傳遍了整個行業,不只是高端的先進工藝缺產能,偏向中低端及特殊產品的8英寸晶圓產能更緊張,連代工老大臺積電也沒餘力了。最近一段時間,半導體行業及相關的多加工廠都出現了問題,美光內存工廠跳電,日本旭化成工廠火災,前幾天還有電氣硝子NEG的工廠停電導致熔爐受損,直接影響4個月產能。其他還有很多意外因素,比如法國意法半導體工廠遭遇罷工,東南亞部分工廠重新封閉,而全球經濟正在復甦,手機、汽車電子、電視及PC等行業需求高漲。
  • 消息稱8英寸晶圓價格2021年將至多上漲40%:中芯國際、臺積電等要大賺
    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業內消息人士稱,受益於居家辦公趨勢和5G熱潮帶動的強勁需求,大多數晶片公司都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緊急訂單最多甚至提價40%。像聯華電子、格芯和世界先進這些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了約10%-15%。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
  • 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18英寸晶圓仍在路上
    前言: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更關注12英寸晶圓產線的建設和量產。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供不應求的8英寸晶圓與逐年下滑的生產線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IDM廠商如華潤微、士蘭微等8寸及8寸以下亦滿載。產業鏈訂單溢出,展望Q4仍然供不應求。
  • 缺貨潮下中芯國際順勢布局 聯手大基金投向12英寸產能 有望鎖定更...
    《科創板日報》(上海,研究員 何律衡)訊,上周五(4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全資附屬公司中芯控股、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和亦莊國投訂立合資合同以共同成立合資企業,註冊資本為50億美元,總投資額為76億美元(約500億人民幣),業務範圍包括生產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及集成電路封裝系列等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近期的半導體市場,尤其是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跟隨摩爾定律演進,集成電路製造所用的主流晶圓直徑從 4 英寸、6 英寸、8 英寸到12 英寸。直徑越大的圓片,所能刻制的集成電路越多,晶片的單位成本越低,因此晶圓持續向大尺寸發展。
  • 英文媒體稱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
    在此前的報導中,英文媒體曾多次提到,8英寸晶圓代工商產能緊張,交貨時間延長,代工商在考慮提高2021年的代工報價。而從英文媒體最新的報導來看,晶圓代工漲價,有從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已經出現了臺積電取消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漲價的消息。
  • ...群創等回應;臺積電5納米明年利用率恐下滑;世界先進:8英寸晶圓...
    臺積電5納米明年利用率恐下滑4、世界先進:8英寸晶圓供應吃緊將延續至明年Q35、芯原汪志偉:基於芯原IP的高性能視頻轉碼晶片和開源軟體方案6、彭博社:併購Siltronic,環球晶很可能要付出慘痛代價臺積電5納米明年利用率恐下滑集微網消息,據臺媒報導,裡昂證券發布報告指出,iPhone 12上遊拉貨過度積極,蘋果已正式啟動首波砍單,首當其衝的就是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該公司明年5納米產能利用率恐會下滑。裡昂雖重申臺積電「買進」評級,並維持目標價新臺幣600元,長線看好臺積電,但短線來看,臺積電仍有庫存調整雜音,直到明年庫存正式調整完畢。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英文媒體稱臺積電取消2021年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
    【TechWeb】12月17日消息,在此前的報導中,英文媒體曾多次提到,8英寸晶圓代工商產能緊張,交貨時間延長,代工商在考慮提高2021年的代工報價。而從英文媒體最新的報導來看,晶圓代工漲價,有從8英寸晶圓延伸到12英寸晶圓的趨勢,已經出現了臺積電取消12英寸晶圓代工折扣,變相漲價的消息。
  • 產業丨8英寸晶圓強勢回歸,18英寸晶圓去哪了?
    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作者| 方文圖片來源 |網 絡 供不應求的8英寸晶圓與逐年下滑的生產線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
  • 半導體晶圓產能缺口巨大,將延續至2022年!行業龍頭公司解讀
    即便美中貿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對晶圓代工廠來說,相關風險亦促使客戶庫存偏高成為新常態,導致晶圓代工產能持續緊缺,尤其在產能相對受限的8吋市場中,新一輪併購或擴產,將成為短期未來的觀察重點。
  • 「大陸晶圓代工雙巨頭」華虹和中芯哪家強?能否追趕臺積電?
    來源:朱邦凌目前,中國大陸晶圓製造第一陣營包括中芯國際、紫光、華虹和華潤。紫光專注內存產品,華潤屬IDM,就是才上市不久的華潤微。僅中芯國際和華虹側重晶圓代工,兩者將有機會打造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發展雙引擎。
  • 聯華電子擴大 12 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持續增加 28nm 工藝的產量
    打開APP 聯華電子擴大 12 英寸晶圓代工廠產能,持續增加 28nm 工藝的產量 海藍 發表於 2020-12-19 1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