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筆者想為你們推薦一種美食——饢烤羊肉。饢烤羊肉,是新疆維吾爾族群眾的傳統風味小吃。在烏魯木齊市的街頭巷尾和繁華熱鬧的農貿市場,烤羊肉攤比比皆是,老遠即可以看見攤子上通紅的爐火,聞到烤羊肉的清香,濃鬱誘人。叫賣聲此起彼伏,催人趨步。烤羊肉的工具簡單,只需要一個長方形的烤爐,幾十根鐵扦即可。操作方法也並不複雜。常規程序分為四步:即切肉、上烤串、人爐、加料。然後,由匠人幾經翻烤,即可熟食。
首先,烤羊肉用無煙煤或木炭為燃料,不露火苗。在操作過程中要十分注意掌握火候;另外,加料亦是一項主要工藝。烤羊肉所需的傳統作料主要有三種,就是孜然、辣椒麵和鹽末。三味作料要定時投放,掌握好用量,配合使用,使其相輔相成,互為襯託。這樣,一方面可以出味,另一方面可以吸收烤炙出來的油汁,增添烤肉的色味。在三味作料中,孜然最能提味,一經投放,烤羊肉便產生撲鼻的異香,不羶不腥,鮮脆可門,使人流連忘返。
而在維吾爾族的高級宴會上,烤全羊是少不了的傳統佳餚。選用一歲口的綿羔羊,宰殺以後剝皮,剔去四蹄和內臟,以鐵絲串好固定,在羔羊上塗抹以雞蛋液、麵粉、薑黃粉、鹽水調和的汁,並在羔羊體上扎些小孔。然後把羔羊置於饢坑,封嚴,烘烤一個半小時左右便熟了。吃的時候,只以鹽花為調料,羊肉焦嫩,十分珍貴。
「羊肉抓飯」,是新疆人民又一傳統名菜。其製法是,先把羊尾巴油燒熱出煙,將羊肉切為核桃狀,放入鍋裡,加鹽煽透,再加進切得很細的蔥、胡蘿蔔絲、少許辣椒麵等作料,同炒片刻放湯,最後把淘洗乾淨的大米放入鍋裡。待開鍋以後,用文火燜熟攪勻,上面撒一些葡萄乾等乾果,裝在盤中食用。食前洗淨雙手,不用刀叉。維吾爾族同胞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品是饢。
饢,與中原的燒餅相似,但比燒餅大得多,每隻約重200克,四邊厚,中間薄。饢的種類很多,食用的場合各異。「海買克」和「細熱曼」的大饢,主要在逢年過節和辦喜事時食用;「吐阿奇」和「卡提力芒」的小饢,便於攜帶,人們在出工或外出旅遊時,常帶著做乾糧;至於那些比麵包還厚的格爾旦」饢、比薄餅還薄的「海依萊克」饢、不夾餡的「卡克奇」饢,則是新疆人的家常便飯。
現在,饢的製法已有改進,不論城市還是鄉村,都是用一種土簡式烤爐烤制。饢具有水分少,不怕幹,不怕黴和易保存的特點。每到農忙季節,維吾爾族群眾一次烤兒十斤備用;那些出遠門]的人,常常背上一口袋上路,食用方便。
總之,即使在沙漠地帶,無水缺火,只要將饢在沙窩裡捂一會兒,饢即變得酥軟適口,可避免飢餓。在男女青年結婚時,由主婚人向新郎新娘奉敬一碗鹽水,並將一隻饢分為兩半,分別送到新人手中,由新郎新娘蘸著鹽水吃下去、參加婚禮的賓主,祝願一對新人在饢和鹽水裡同甘共苦,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