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居飯莊第六代傳人於曉波: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2020-12-10 中國經濟網

    由國務院食安辦、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等23部門聯合主辦的主題為「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的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6月18日正式啟動。由經濟日報社承辦,中國經濟網執行承辦的宣傳周主場活動在京舉行。圖為同和居飯莊行政總廚於曉波發言。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8日訊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在今日在京舉辦的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23部門主辦,經濟日報承辦,中國經濟網執行承辦的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同和居飯莊第六代傳人、行政總廚於曉波用這八個鏗鏘有力的字眼道出一名老餐飲從業者的堅守。他在發言中表示,希望餐飲企業共同攜手,堅守誠信,「把保障食品安全刻在心裡、化進骨子裡,真正變成習慣和本能。」

  據於曉波介紹,同和居創建於1822年,被譽為魯菜泰鬥、京城「八大居」之首,其烤饅頭、三不粘和糟熘系列堪稱「三絕」,長時間以來廣受消費者青睞。

  「我覺得,大傢伙兒的好口碑不僅是誇味道,還包括對我們菜品的放心和安全的認可。」於曉波表示,同和居對於食材十分重視,對供貨商的選擇「近乎嚴苛」,力求從源頭上保證食材品質安全。在後廚管理中,對每一道操作工序都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規範,精益求精,「絕不讓規矩走樣」。「我們深知,老字號、金招牌是同和居多少代老輩人的心血與付出換來的,砸招牌可很容易,一盤菜就夠了。」於曉波說。

  近年來,政府監管部門對餐飲行業先後出臺了多項制度規範,不斷加強餐飲服務規範的培訓、指導和服務,幫助企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於曉波表示,作為老字號,同和居也「跟上新時代」,啟動「陽光餐飲」工程,讓顧客明明白白消費;引入神秘顧客制度,接受第三方考評;參與餐飲業食品安全和營養管理體系示範工程等。

  於曉波認為,食品安全其實並非「多難的事兒」。「只要把每一個客人都當作自己的家人,每一道菜都當作為自己家人做,把保障食品安全刻在心裡、化進骨子裡,像呼吸一樣不用老去想它,真正變成習慣和本能。」他希望所有餐飲從業者能共同攜手,堅守誠信,做好本分,讓中華美食技藝和工匠精神代代傳承,讓中國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責任編輯:王惠綿)

相關焦點

  • 專題丨同和居飯莊第六代傳人於曉波: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專題丨同和居飯莊第六代傳人於曉波: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2019-06-20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於曉波 把餐飲文化傳承下去 讓經典不變味
    匠 心 闡 釋我17歲進入同和居,在同和居已經幹了47年,當時和我一起進同和居的「學徒」,退休的退休,轉行的轉行,只剩下我一人堅守在後廚。別人都叫我「大師」,但我認為這一行「有傳承沒有正宗」。同和居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了,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堅信這個理,就是要「不忘本」,無論誰有多大能耐,手藝一定要師傅帶。
  • 揭秘魯菜泰鬥同和居行政總廚於曉波 綢子布上切肉動刀不留痕
    2016年2月15日訊,同和居是京城的,自打1822年開進北京城,如今已有小兩百年歷史。現在店裡的行政總廚於曉波是同和居的第五代傳人,四十多年不離廚房,身懷「絕技」,靠過人的刀功、隨心所欲的火候把控將魯菜精髓發揚光大。
  • 同和居早年只是個小飯鋪,如何做出了名動京城「三不沾」?
    同和居的早期,只是個經營大眾菜的小飯鋪,而上門的顧客也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勞苦大眾,因為距離「煤門」阜成門不遠,所以有拉駱駝運煤的,還有馬販子、羊販子,到同和居多數是吃炒餅、燴餅,經濟比較寬裕的吃「小碗幹炸」,這道菜是同和居當時最有名的飯食。但這「小碗幹炸」說破了卻未免引人一笑,因為它就是北京家常的炸醬麵,何以得了這麼個聽起來格外響亮的名號?
  • 西安西城往事飯莊:用心做味道 良心做品質
    西部頭條訊 西城往事飯莊是三橋商業圈一手傾情打造的美食飯莊西城往事飯莊的品牌烤鴨西城往事飯莊一道特色「娃娃菜」  西城往事飯莊做品牌一直堅持「用心做味道,良心做品質」為經營理念,傳承品牌文化之精髓,經過市場的磨礪和公司團隊不懈的追求,飯莊影響力和品牌運營管理等方面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 魯菜泰鬥同和居:吃地道魯菜 過暖心大年
    同和居是北京最早經營山東風味菜餚的中華老字號,開業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主營山東福山幫菜,以「同懷和悅」為意,定下同和居的字號。同和居飯莊的風味獨特,加之「同懷和悅」之意,一直是京城百姓辦喜事,吃年夜飯的首選。今年同和居飯店及同和居食府特推出了2000元左右的多款適合叔伯姐妹10人左右食用的「幸福團圓宴」年夜飯。
  • 同和居早年間只是個小飯鋪,民國初年「三不沾」名震天下,妙在哪?
    同和居的早期,只是個經營大眾菜的小飯鋪,而上門的顧客也大多是普普通通的勞苦大眾,因為距離「煤門」阜成門不遠,所以有拉駱駝運煤的,還有馬販子、羊販子,到同和居多數是吃炒餅、燴餅,經濟比較寬裕的吃「小碗幹炸」,這道菜是同和居當時最有名的飯食。但這「小碗幹炸」說破了卻未免引人一笑,因為它就是北京家常的炸醬麵,何以得了這麼個聽起來格外響亮的名號?
  • 老北京文化:砂鍋居為何營業半天就停了!同和居有哪些美味佳餚?
    砂鍋居用兩個半世紀的經營史,詮釋了老北京吃白肉的食俗文化。您知道同和居都有哪些美味佳餚嗎?同和居飯莊是一家飲食店,主營山東福山幫的菜,是北京最早經營魯菜的中華老字號,創建於清代道光二年(1822年),店名取「同懷和悅」之意,原址在西四南大街北口,後遷至三裡河月壇同和居南街。小店創建之初,沒有多大名氣,生意一般,以經營家常菜為主,顧客則多是勞苦大眾。
  • 同和居創新綠色三不沾
    張汀「三不沾」是老字號同和居的鎮店名菜,這道菜以雞蛋黃、糖和綠豆粉為原料,攪拌後倒入熱油鍋炒制,邊炒、邊攪、邊放油,手不離鍋,勺不離火,經過三百多次的攪炒,直至狀如凝脂,形如滿月,出鍋時色澤金黃,香味撲鼻。
  • 老北京飯莊裡的門道兒,您門兒清嗎?
    大居包括:前門外的福興居、萬興居、同興居、東興居(此四家又稱"四大興」),大柵欄的萬福居、菜市口北半截胡同的廣和居、西四的同和居、西單的沙鍋居。當時,民國的政府機關大都集中在西長安街附近,於是,一些商人為了迎合他們的口味,相繼在西長安街上開設了淮揚口味的飯莊。例如,教育部就設在西單路口往南,有資料記載,魯迅曾經就職於此,每逢有客人或者同鄉來京,魯迅就在西長安街就近招待,他最喜歡去的飯莊就是大陸春飯莊。如今看看北京,清末民初鼎盛一時的老字號,而今安在哉?上述飯莊,大約除子沙鍋任居還在,其餘早已風流散去。
  • 「恩元居」傳人討招牌 起訴前門恩元居餐廳
    原標題:「恩元居」傳人討招牌 起訴前門恩元居餐廳  說起恩元居,對現在的年輕人或許非常陌生,但不少「老北京」對其招牌小吃「炒疙瘩」可是頗為熟悉。這家入選了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老字號飯莊,至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但鮮為人知的是,「恩元居」商標的使用一直存有爭議。
  • 探訪馬家燒麥第六代傳人 大秀祖傳獨門擀燒麥皮手藝
    2018年4月27日,瀋陽,馬家燒麥第六代傳人田雨森亮相瀋陽遼展,馬家燒麥第六代傳人田雨森並出席馬家燒麥美食展區,宣傳瀋陽市百年老字號特殊風味的特色小吃,並親自上手大秀祖傳獨門手藝包燒麥絕活,還親自為前來品嘗堵得食客們擀出燒麥皮,馬家燒麥不但口感好餡大味美還是瀋陽地區特殊風味的特色小吃
  • 同和居馬凱餐廳等北京老字號獻禮母親節,美食加鮮花做足儀式感
    本周日就是母親節了,記者從魯菜泰鬥同和居、八大春之首的同春園、地安門馬凱餐廳、華天二友居肉餅等各大老字號獲悉,各大餐廳準備了各種花樣的禮物獻禮母親節。王金輝 製圖親煮一碗長壽麵回饋母愛今年,日壇同和居、月壇同和居和什剎海同和居三個餐廳特意推出了兒女親自下廚為母親煮長壽麵的活動,為子女回饋母愛創造機會。「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他們為兒女操勞過多,很少顧及自己,我們想通過這種形式來喚起子女們對母親的關愛,也讓子女們把對母親的愛通過這種形式表達出來。」
  • 北京老字號飯莊八大樓、八大居、四大順、南宛北季!都在這
    清未民初號稱北京八大居,即是如此。當年的「八大居」如今僅存砂鍋居以及同和居。  砂鍋居  砂鍋居飯莊創建於清乾隆六年,迄今已有274年的歷史,原來叫「和順居」,因當時店內有一口巨大的砂鍋,煮賣上好豬肉,久而久之,便成了「砂鍋居」。它從明代時便是宮中美味,清代更為乾隆及慈禧所鍾愛。
  • 老北京文化:同仁堂、東來順飯莊以及「柳泉居」的故事
    同仁堂創辦於清康熙八年(1669年),歷經數代、載譽300餘年。自雍正元年起,開始向清皇宮御藥房供給藥材,歷經八代皇帝,長達188年,如今已經發展成為跨國經營的大型國有企業同仁堂集團公司,全國中藥行業著名的老字號同仁堂的創始人是樂顯揚,號尊育,祖籍浙江寧波府慈谿縣,今江北區慈城鎮。
  • 一家小飯館如何能成為京城八大居之首?說說當年佔盡地利的同和居
    而說起魯菜來,有一家老字號不得不提,那就是同和居。同和居創建於清道光二年,也就是1822年,據說起初是滿清的一個宗室與友人合辦的小店,因偶遇當朝王爺在此用餐並得到讚賞,從此興隆起來。「同和」二字取「同懷和悅」之意,就是希望食客們可以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 「爆肚馮」第三代傳人馮廣聚下葬
    數字版首頁 > 第A09:逝者 下一篇 「爆肚馮」第三代傳人馮廣聚下葬 包括眾多老北京小吃傳人在內的百位親友齊聚送行,在其努力下眾多老北京小吃
  • 賈老大肉食:真材實料做良心肉食 厚道經營立百年老店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3日訊 「賈老大肉食」是濱州市博興縣的一道特色肉食,它始創於清朝道光年間,由賈氏傳人代代相傳,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一代代傳承人始終秉承「真材實料做良心肉食 厚道經營立百年老店」的祖訓,做出的肉食口味肥而不膩,口感掛齒留香。
  • 老北京頂級美食飯莊 如今幾家留存?
    北京人吃飯的講究可大了去了,光是老北京飯莊的名字,裡面就有不少學問。「八大居」、「八大樓」、「八大堂」都是老北京有名的飯莊,這居、樓、堂有什麼講究?如今咱還能品嘗到其中哪些美食呢?《魯迅日記》1912年8月22日記載——魯迅被教育部任命為僉事,晚上他和兩位好友去廣和居喝酒慶祝,魯迅要做東,兩位朋友不允許,說:「我們為你祝賀,怎麼能讓你破費?」一番爭執,最後採取了AA制,每人花費1元錢,快樂地吃了一頓,還喝了酒。如今八大居僅存的只有砂鍋居和同和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