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和居創新綠色三不沾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張汀

「三不沾」是老字號同和居的鎮店名菜,這道菜以雞蛋黃、糖和綠豆粉為原料,攪拌後倒入熱油鍋炒制,邊炒、邊攪、邊放油,手不離鍋,勺不離火,經過三百多次的攪炒,直至狀如凝脂,形如滿月,出鍋時色澤金黃,香味撲鼻。吃時一不沾盤、二不沾匙、三不沾牙,故名三不沾。自民國初年叫響以來,三不沾的做法一直沒變過。近來同和居什剎海分店對這道菜予以創新,推出加了蔬菜汁的綠色三不沾,味道還是那個味道,只是外觀由「一輪滿月」變成了「一片荷葉」。店家說,這是為了跟荷花市場的風景相合。

誕生於1822年的同和居,位居舊京八大居之首,以魯菜聞名京城。同和居初建時,只是一家經營家常菜的小店。民國初年,掌柜牟文卿三顧茅廬,請來曾在御膳房供職的袁祥福幫忙,袁大廚施展平生所學,憑三不沾等宮廷菜使同和居躋身京城名店。

說到這裡,不能不提同和居的另一道名菜:糟溜魚片。據說明朝隆慶年間,兵部尚書郭忠皋回山東老家探親時帶回一名廚師。適逢穆宗皇帝為寵妃做壽,經郭尚書力薦,這位山東廚師得以主持御宴。廚師傾盡全力使御宴一掃舊顏,滿朝文武無不開懷。數年後,廚師告老還鄉。一日穆宗不思飲食,單念那山東廚師做的糟溜魚片,皇后娘娘即派半副鑾駕趕往廚師家鄉,將他召進宮來。廚師的家鄉被後人稱為「鑾駕莊」,至今猶在。同和居的糟溜魚片得魯菜真傳,形如雪,白如玉,香味兒留於齒,回味於心。

歷經數百年變遷,如今同和居在保留傳統精髓基礎上,也在改良和創新。特別是什剎海分店,周邊來來往往的多是追求新鮮和時尚的年輕人,為了留住他們,同和居琢磨出不少外形美、意趣佳的創新菜。比如「後海藕遇」,是將竹蓀紮成藕節形狀,配上青菜枸杞,以雞湯入味,盛放在青花瓷盅內,還沒入口,已覺美不勝收。再說這道糟溜魚片,為了迎合人們清淡少油的健康需求,在油鍋裡滑過的魚片要用清水涮掉浮油,然後才澆湯,出鍋時也不再灑明油。更值得稱道的是,店裡用深海鱈魚代替多刺的河魚,添了十足的魚鮮,少了挑刺的麻煩,真可謂老菜新吃。「荷塘夜色」、「禪觀萬象」、香煎琵琶豆腐、椒麻系列……同和居的創新菜多達幾十道,每一道菜都是好吃又好看。

每年暑熱漸消、秋風送爽之際,坐在什剎海同和居古色古香的大廳,或者二樓的露天茶座,目光所及,是荷葉田田、煙波畫船,點上一道碧綠如荷的三不沾,在「荷塘夜色」中期待一段「後海藕遇」,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溫馨提示】

地址:地安門西大街51-2號(什剎海荷花市場內)

電話:83289699

公交:42、107、111、108、701、623路北海北門下車

相關焦點

  • 同和居早年只是個小飯鋪,如何做出了名動京城「三不沾」?
    我知道同和居,已經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事情了,那時它由西四南大街北口搬到了三裡河月壇南街。在附近的市政三公司上班的老媽,有時參加單位在那裡接待外地客商的活動,回來總會念叨一句:「同和居的三不沾和兩吃蝦,還是老年間的味道啊!」那種略帶惆悵的口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直到2011年,我才真正走進同和居,走進這座經歷過風風雨雨卻依舊輝煌的百年老店。
  • 同和居早年間只是個小飯鋪,民國初年「三不沾」名震天下,妙在哪?
    我知道同和居,已經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事情了,那時它由西四南大街北口搬到了三裡河月壇南街。在附近的市政三公司上班的老媽,有時參加單位在那裡接待外地客商的活動,回來總會念叨一句:「同和居的三不沾和兩吃蝦,還是老年間的味道啊!」
  • 華天的包子,同和居的三不沾,同春園的松鼠桂魚,都可點外賣半成品
    其實,京蜜也和大家有同樣的苦惱,同一家的外賣連續吃了好幾天,真的累覺不愛。可就在最近幾天,京蜜有了新的發現,慶豐包子鋪、同和居等一批京城老字號店鋪推出了一些「半成品」,買回家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享受獨家美味,而且種類豐富,每天可以變著花樣吃。今天,京蜜就把這些值得一試的「半成品」推薦給大家!
  • V美食 水晶肘 三不沾 同和居經典美味綻放日壇公園
    水晶肘、芥末鴨掌、溫拌螺頭、脆皮豬手、鼎好全家福、金蒜藕丁豬頸肉,還有傳說中的三不沾——京城碩果僅存的八大居之一同和居分店,日前在日壇公園北門西側亮相,並在新年之際以各種經典美味驚豔京城老饕們的味蕾。北京是千年古都,文化底蘊深厚。比如古舊書行業,就用天幹地支代替數字給古籍善本標註顧客看不懂夥計全明白的價格。
  • 老北京文化:砂鍋居為何營業半天就停了!同和居有哪些美味佳餚?
    砂鍋居最開始的時候被稱為「和順居」。據傳,當時清宮廷和各王府中都用全豬祭祖制度,定親王府把祭祖用過的肉都賞給了更夫們,更夫們把吃不完的肉拿到府外換錢。時間長了,更夫們不滿足於現狀,便與已退的御廚合夥,從王府裡弄來一口明代大鍋,開始經營砂鍋煮肉,並取名「和順居」。
  • 北京魯菜泰鬥同和居開新店 老字號還有這些新變化
    喜歡吃魯菜的朋友近日路過日壇公園北門就會有新的發現,因為魯菜泰鬥同和居日壇店開業啦。記者了解到,加上新開店,目前同和居在北京就有月壇總店、什剎海店、日壇店三家店了。資料圖,安旭東 攝自打1822年開進北京城,同和居已經有小兩百年歷史,是京城「八大居」之首、魯菜泰鬥,店裡的蔥燒遼參、同和烤鴨、銀絲卷、烤饅頭、三不沾、炸烹蝦肉等菜品都深受百姓喜愛。
  • 一家小飯館如何能成為京城八大居之首?說說當年佔盡地利的同和居
    ,聘來原御膳房的廚師袁祥福,憑著一手「三不沾」,讓同和居的名氣更上一層樓。等到1939年廣和居辦不下去了,那些掌勺的大廚們便紛紛投奔到同和居來,一下子極大地豐富了其菜式,最鼎盛的時候能做出四五百道不同的菜餚,同和居的生意越來越紅火,後來一躍成為當時京城的「八大居」之首。
  • 魯菜泰鬥同和居:吃地道魯菜 過暖心大年
    同和居是北京最早經營山東風味菜餚的中華老字號,開業於清道光二年(1822年),主營山東福山幫菜,以「同懷和悅」為意,定下同和居的字號。同和居飯莊的風味獨特,加之「同懷和悅」之意,一直是京城百姓辦喜事,吃年夜飯的首選。今年同和居飯店及同和居食府特推出了2000元左右的多款適合叔伯姐妹10人左右食用的「幸福團圓宴」年夜飯。
  • 揭秘魯菜泰鬥同和居行政總廚於曉波 綢子布上切肉動刀不留痕
    2016年2月15日訊,同和居是京城的,自打1822年開進北京城,如今已有小兩百年歷史。現在店裡的行政總廚於曉波是同和居的第五代傳人,四十多年不離廚房,身懷「絕技」,靠過人的刀功、隨心所欲的火候把控將魯菜精髓發揚光大。
  • 新春年夜飯盤點最討彩名菜 同和居:同和酥配幸福水餃
    2016年1月15日訊,軟嫩鮮香的蔥燒海參,形如雪、白如玉的糟溜鱈魚,酸辣刺激的燴烏魚蛋湯……一提到同和居,饞蟲就被這些美食給勾起來。 同和居今年,同和居的年夜飯都有個好彩頭。這店裡的蔥燒海參也是讓不少食客讚不絕口的一道菜,烹製這道菜選用的是山東章丘大蔥蔥白中段,海參選料更加嚴格,得同時滿足不軟、不碎、富有彈性、無腐蝕、無蟲蛀、刺多且勻等多個條件,再用同和居的秘方泡發,最後由師傅精心燒制而成。這道菜的海參講究軟嫩鮮香,軟刺的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靚汁,入口即化,再佐以焦黃蔥段的濃香,爽口提味,令人難忘。
  • 美食故事,美食拾遺之「不沾筷子、不沾盤子、不沾牙齒」的三不沾
    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對三不沾這種美食所知甚少,甚至還有不少人是第一次聽說,可是,這道美食存在時間不短,還曾出現在「御菜」行列。三不沾發源於河南安陽,盛行在清代乾隆年間,其主要原料是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拌勻炒制而成。
  • 同和居飯莊第六代傳人於曉波: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圖為同和居飯莊行政總廚於曉波發言。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攝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8日訊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在今日在京舉辦的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23部門主辦,經濟日報承辦,中國經濟網執行承辦的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同和居飯莊第六代傳人、行政總廚於曉波用這八個鏗鏘有力的字眼道出一名老餐飲從業者的堅守。
  • 老北京,砂鍋居三不沾
    今天我們要吃的老字號美食,我們今天要去的砂鍋居就在前面了,這個店也是總店啊,以前那是幹嘛的呢?這個店兒是乾隆六年正式開張的,其實之前都有,他是賣砂鍋白肉的,過去皇家祭天剩下的那個豬肉,基本上處理到這兒,讓他自個吃也吃不了嘛,然後就拿出來賣。
  • 專題丨同和居飯莊第六代傳人於曉波: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專題丨同和居飯莊第六代傳人於曉波: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2019-06-20 02: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民間小吃桂花蛋,乾隆親嘗後成宮中名菜,另改名叫做「三不沾」
    民間小吃桂花蛋,乾隆親嘗後成宮中名菜,另改名叫做「三不沾」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有幾千年的底蘊。並且中國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習俗,就拿南北人平常吃的主食來說。北方人喜歡吃麵,而南方人喜歡吃米。並且每個地域都產生了非常多的美食。
  • 慶豐包子鋪、同和居等餐廳為北京抗疫一線醫務人員送餐
    1月30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北京華天飲食集團旗下同和居、慶豐包子鋪等老字號企業自發給醫務人員送餐,保障其正常吃飯。據了解,早在1月26日,北京慶豐包子鋪就為北京市小湯山醫院提供了送餐服務,將數十箱鮮肉包、牛肉大蔥包、鮮蝦菜心包、素三鮮包等慶豐餐飲專屬產品送到醫院,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一線的工作者送去熱飯菜。
  • 同和居馬凱餐廳等北京老字號獻禮母親節,美食加鮮花做足儀式感
    本周日就是母親節了,記者從魯菜泰鬥同和居、八大春之首的同春園、地安門馬凱餐廳、華天二友居肉餅等各大老字號獲悉,各大餐廳準備了各種花樣的禮物獻禮母親節。王金輝 製圖親煮一碗長壽麵回饋母愛今年,日壇同和居、月壇同和居和什剎海同和居三個餐廳特意推出了兒女親自下廚為母親煮長壽麵的活動,為子女回饋母愛創造機會。「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他們為兒女操勞過多,很少顧及自己,我們想通過這種形式來喚起子女們對母親的關愛,也讓子女們把對母親的愛通過這種形式表達出來。」
  • 助燃「北京消費季」,東來順、同和居等北京非遺美食走進美團「非遺...
    (原標題:助燃「北京消費季」,東來順、同和居等北京非遺美食走進美團「非遺美食節」直播間)
  • 山東名菜之三不沾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用雞蛋、澱粉、白糖加水攪勻炒成的。它不僅色彩金黃,味道甘美,更令人稱奇的是它不粘盤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齒,這也正是它為什麼叫「三不粘」的緣由。同時,籃球中有一種術語,也叫三不粘。
  • 好吃不過老北京的「三不沾」,掌握以下幾點,在家輕輕鬆鬆做
    提起老北京的「三不沾」讓人垂涎三尺,有時美食的誘惑力是十分巨大的,它常常會讓人日思夜想,有種牽掛的情懷。據傳日本天皇曾經專門派人到北京同和居購買「三不粘」,然後坐飛機帶回東京給他品嘗,而且吃得津津有味。「三不粘」據傳是有典故的,乾隆時期下江南,品嘗了桂花蛋,讚不絕口,於是賜名為「三不粘」。後來一直到了清末時期,這道小吃的做法,才由宮中流入民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