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姊妹篇將在南博展出(圖)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12月26日,由南京博物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共同推出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將在南博特展館開幕,展覽持續至明年3月。屆時,近代大收藏家龐萊臣所藏80餘件古代名畫,在時隔半個多世紀後首次合璧展出。這批古畫涵蓋了五代、宋、元、明、清時期的名家名作,絕大多數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堪稱今年國內最重量級的「古畫盛宴」。

  龐萊臣是近代浙江民族工業的開拓者之一,也是民國時期從事中國古代書畫收藏的第一人。依靠雄厚的實業支撐和數十年苦心搜羅,其「虛齋」所藏古畫達數千件之多,外界譽其收藏「甲於東南」,在海派藏界穩坐頭把交椅。上世紀50年代,龐氏後人手中的「虛齋」藏畫通過徵集、捐贈的形式轉為公藏,目前主要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其中南博收藏「虛齋」名畫共有137件(套)。

  南博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龐鷗告訴記者,此次來寧合璧展出的虛齋名畫共有80餘件,上迄五代,下至明清,件件都是價值連城的古畫珍品。這批古畫有40餘件來自南博院藏,24件來自北京故宮,另有10餘件來自上博。其中,以「天下一人」押書署款的宋徽宗《鸜鵒圖》、《富春山居圖》「姊妹篇」——黃公望的《富春大嶺圖》、「元四家」之一王蒙的《丹山瀛海圖》等,無一不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的傳世名作。

  龐鷗表示,今年是龐萊臣誕辰150周年,能將故宮、上博、南博三家博物館的虛齋藏畫合璧展出殊為不易。北京故宮此番一次性出借了24件古畫,而且全部是一級文物,這在故宮建院以來還是第一次。按照故宮的文物保護程序,古代書畫展出一次要「休眠」3年,在「休眠期」內,畫作必須存放在庫房內不能展出。換言之,此次展出的一些古畫,下一次再想看到至少得等上3年。

  【收藏故事】

  「有錢任性」的藏畫傳奇

  說起龐萊臣,很多人可能會有些陌生。

  龐鷗介紹說,龐萊臣(1864—1949)是浙江南潯人,其父龐雲鐠靠蠶絲生意發家。作為一個「富二代」,兒子的生意做得比父親大得多,龐萊臣的產業遍及紡織、造紙、典當、金融、鐵路、礦產等諸多領域。南潯富商在當地曾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說,其中財力最雄厚的「四象」,僅帳面上的資產便抵得上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而龐萊臣便是「四象」之一。

  都說有錢任性,富可敵國的龐萊臣最大愛好便是收藏古物,對古代書畫更是情有獨鍾。經過數十年的苦心搜羅,其「虛齋」內所藏古畫已達數千件,外界譽其收藏「甲於東南」,在海派藏界穩坐頭把交椅。龐萊臣自稱「嗜畫入骨」,且心氣極高,一般藏品不屑入目,每遇名跡,必會不惜重資求購,「往往於數百幅中選擇不過二三幅」。他還親赴北京收購了大量散佚的清宮舊藏,包括「三希堂」及《石渠寶笈》著錄的清宮舊藏名畫。

  有一次,龐萊臣與吳湖帆等上海書畫家聚會。推杯換盞間,吳湖帆瞧見一個落魄文人腋下夾畫從窗外走過,他立刻出門叫住那人,打開畫軸一看乃是久負盛名的元代名作「十七筆蘭」(僅用十七筆畫就的蘭花圖),吳湖帆當場掏出500元銀票買下。龐萊臣此時方知自己所藏「十七筆蘭」是贗品,他求吳湖帆將畫轉賣給自己,吳不同意,他又出價兩倍,吳依然不肯。龐萊臣堅持要收為己有,而且「價不變」,吳湖帆執拗不過,最後只得轉手給了龐萊臣。

  【畫作揭秘】

  乾隆點讚宋徽宗《鸜鵒圖》,御題好評「活潑地」

  此次虛齋藏畫合璧展出,會有哪些傳世名作與觀眾見面?龐鷗表示,南博所藏的兩幅重量級名作——宋徽宗《鸜鵒圖》和黃公望《富春大嶺圖》,屆時將閃亮登場。

  宋徽宗的《鸜鵒圖》畫了三隻八哥,兩隻正在激烈相鬥,另一隻則在一旁觀戰,精彩的情景描繪大有「畫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趣。畫作上有乾隆和鹹豐兩代帝王的御題詩,乾隆皇帝甚至還用三個大字題下了自己的觀後感:「活潑地」。據說,日軍侵佔上海後,曾向龐萊臣索要此畫,為了不讓國寶外流,龐萊臣找人照圖精摹一幅,這幅摹本如今收藏於日本的一家博物館,而真跡則由南博珍藏至今。

  另一幅《富春大嶺圖》,則是舉世聞名的《富春山居圖》的「姊妹篇」。兩幅畫作同為描繪富春山色,但風格卻迥然不同。如果說《山居圖》是黃公望「筆勢雄偉」的代表,那《大嶺圖》則是「筆意簡遠」的典範,後者以生宣紙作畫,數百年後仍可看出墨漬的溼潤感,這在元代繪畫中極為罕見。

  由於《大嶺圖》一度失傳,世間知者不多,直至近代才為龐萊臣所藏。從創作時間來看,《大嶺圖》先於《山居圖》,二者實為富春山水系列的「姊妹篇」。2011年6月,《富春大嶺圖》曾飛越海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富春山居圖》一同參加了「山水合璧特展」。

  【幕後保障】

  押運車速不能快,展廳空氣實時監測

  此次展出的虛齋名畫絕大多數都是一級文物,件件價值連城。為了保護這些名畫安全無損,南博在文物運輸、展廳陳列等環節也是煞費心思。

  昨天,南博派往北京故宮接運文物的特種車輛已經啟程。據龐鷗透露,運送文物的車廂內恆溫恆溼,畫作點交後會用專門訂製的包裝封存,避免途中因顛簸、搖晃造成損傷。由於車速不能太快,從北京回南京要花上兩天時間,出於安全考慮,運輸車將在山東博物院停上一晚,而古畫也會在博物院的文物庫房裡「過夜」。從啟程到回寧,前後要花近一周時間。

  為了陳列這些古畫,南博特展館專門闢出了一個1400平方米的展廳,展廳內的照明亮度、甲醛含量等環境指標都經過了嚴格檢測,就連空氣中的懸浮顆粒也會進行實時監測,以確保這些珍貴的古畫在展廳中得到精心呵護。

  本組撰稿 本報記者 朱凱

  黃公望︽富春大嶺圖︾︵元︶ 南博供圖

相關焦點

  • 《富春山居圖》6月1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
    分藏在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將於今年6月1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記者從浙江省博物館獲悉,藏於浙博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將於5月赴臺。   5月11日,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將來杭州迎接《富春山居圖》(剩山圖)進京。
  • 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寓意深刻
    兩岸合展《富春山居圖》寓意深刻 2011年03月07日 15:5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新華網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將在11月前合展《富春山居圖》,大陸海峽兩岸交流協會副會長安民表示,《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寓意著兩岸終將分久必合
  • 湘繡《富春山居圖》"合璧" 欲贈故宮博物院
    這不是水墨山水畫,而是湘繡大師以針代筆、以線代筆,還原、再創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卷。在分別存放於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即將在臺合展之際,5月18日,《富春山居圖》湘繡合璧長卷,在長沙沙坪湘繡博物館舉行了封針儀式,使這幅傳世名畫以湘繡的形式提前「合璧「。 該館負責人表示,希望將此作品捐贈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 《富春山居圖》開機 劉長樂:打響文化大發展頭炮
    就在傳世國寶《富春山居圖》今年六月在臺灣故宮博物院順利合璧聯展不久,電影《富春山居圖》也宣布正式開機,影片以合璧展出這一新聞事件為故事背景,虛構了一段形似007電影的奪寶故事。影片講述輾轉流失的中國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即將展出,卻遭國際黑市開出天價,英倫大盜和日本黑幫聞風而動,江湖各路人馬各展其能,在生死邊緣進行對決。
  • 《富春山居圖》挑戰「邦女郎」 王曼妮智鬥華仔
    《富春山居圖》挑戰「邦女郎」 王曼妮智鬥華仔 《富春山居圖》佟大為與王曼妮(下排右二)海報
  • 兩岸畫家圓卷《富春山居圖》邀約真跡合璧
    新華網杭州3月20日電(記者 馮源)來自海峽兩岸的九位山水畫家20日上午在富春江畔將《富春山居圖》臨摹於長卷上,同時還體味古意,試補了原圖的殘缺部分。與此同時,他們發出了希望兩岸《富春山居圖》真跡能夠在這一名畫誕生地浙江富陽合璧展出的邀約。
  • 浙江金一黃金《富春山居圖銀條套裝》限量發行
    《關於〈富春山居圖〉「合璧故裡」展出的提案》。他倡議,在適當部門的支持下,成立相關機構,向浙江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商量借用《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無用師卷」真跡,在作品誕生地富陽展出。  同年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感嘆:畫是如此,人何以堪。「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溫總理的這番期許,讓《富春山居圖》的合璧事件受到了兩岸民眾的普遍關注。
  • 《富春山居圖》:「畫中之蘭亭」
    《富春山居圖》便是眾多元朝名畫中的代表。富春山居圖/圖片來源於網絡《富春山居圖》是元朝著名畫家黃公望的作品,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
  • 真假難辨的《富春山居圖》
    慘遭劫難:《富春山居圖》完成後,黃公望將此圖送給全真教同門師弟鄭樗(字無用),從此開始了它在人世間600多年的坎坷歷程。明成化年間《富春山居圖》由沈周所藏,萬曆24年被董其昌所得並於卷後添加長跋。期間凡見此畫者如鄒之麟、惲南田、王時敏、周天球等均於畫上題跋,這就更使得《富春山居圖》成為稀世珍寶。
  • 「畫中蘭亭」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桃源山居圖》高清真跡鑑賞
    原創作者:林衡此為「畫中蘭亭」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桃源山居圖》兩卷高清真跡鑑賞,元代麻絹設色本 (頂級神品卷) 縱32.2cm,橫569.3cm,林衡珍藏。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自問世後,因名氣實在是太大了,歷代均有臨摹本出現,對後世的影響深遠,被稱為「畫中蘭亭」,此卷正是失佚百年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原作真跡,文彭舊藏,王鴻緒舊藏,王時敏舊藏,董邦達舊藏,清宮舊藏,乾隆至寶,嘉慶至愛,寶笈三篇,溥儀散失,林衡珍藏,敬請世人欣賞品鑑。
  • 《富春山居圖》特展:74萬人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
    《富春山居圖》特展:74萬人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 2011年08月26日 08:0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富春山居圖》中的永恆風景--瀟灑桐廬
    其實,富春江畔的桐廬,與《富春山居圖》有著不解之緣。《富春山居圖》描繪的秀麗山水,正是以桐廬、建德、富陽一帶極具特色的山川為創作原型的。  自古以"山青、水秀、史悠、境幽"聞名於世的桐廬,作為《富春山居圖》創作實景地之一,也因《富春山居圖》的合璧之旅,重新走入人們的視線。
  • 一半臺北一半杭州《富春山居圖》六百年前世今生
    第八期,我們將講述這張名畫的前世今生。一頁杭州,一頁臺北。幾百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富春江畔,繪就了傳世傑作《富春山居圖》,至今《富春山居圖》已歷經660多個春秋,承載著太多悲歡離合。無巧不成書的是,《富春山居圖》成於庚寅(1350年)、焚於庚寅(1650年),「合璧」於庚寅(2010年),分別間隔300年和360年。
  • 富春山居圖——名畫名家
    這樣一幅千古傑作,是怎麼被一分為二的呢原來清順治年間,宜興收藏家吳洪裕得到了《富春山居圖》,珍愛至極。但凡畫痴,總有異於常人之處。這位吳老爺子在將死之際,對《富春山居圖》念念不忘,於是家人取出畫展開在他面前。他看了半晌,嘴裡居然吐出一個字:「燒」。
  • 一半在浙江,一半在臺北 《富春山居圖》十年圓合夢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希望分藏海峽兩岸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能早日團圓,浙江籍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提出了讓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圓合的提案。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為擁有同一個夢想,浙江力推兩岸《富春山居圖》合璧的努力已經進行了十年,在阻礙面前碰壁,又在憧憬中啟程,一次又一次努力,只為團圓的那一天……  溫總理的講話,說出了我們的夙願。說起《富春山居圖》團圓這事,我們已經努力了十年了。  十年前,我在浙江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任主任,和同事們曾經想用《富春山居圖》策劃一次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 連戰:《富春山居圖》合璧聯展意義重大
    到臺灣訪問的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31號晚間會見了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連戰指出,這次《富春山居圖》在分隔300餘年之後再度合璧,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契機所促成的,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應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邀請訪臺的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31號晚間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以及位臺灣立法委員及工商界人士,連戰指出,浙江代表團此行讓分隔300多年的元代古畫《富春山居圖》得以在臺北合璧展出,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 林志玲《富春山居圖》大飆演技與佟大為點燃「欲望之火」高清大圖
    《富春山居圖》投資超過億元精心打造,是2011年度中國影壇投資最大的時尚動作大片之一,本片圍繞著傳世國寶《富春山居圖》展開,講述一張源自元朝的《富春山居圖》在一次意外中被分成了兩半,近日,官方突然發布出一則要將兩幅圖合併展出的消息,世界上的文物販賣集團,日本的山本家族,中國的一些文物走私分子
  • 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是董其昌的偽作?
    出自元代黃公望之手的《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山水畫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傑作。2011年6月, 因火焚分離三百餘年的浙江博物館藏《剩山圖》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無用師卷》終於在臺北合璧展出, 同時曾被乾隆皇帝誤為真跡的《子明卷》也伴隨展出。
  • 滄桑三百年分隔兩岸 富春山居圖終合璧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幅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經歷了非常傳奇的一段歷史,那麼首先它是元代的名畫家黃公望晚年的代表作品,而且黃公望在晚年是花了據說七年的時間,才將這一幅巨作畫成,這個畫幾經轉,轉到明朝末年的時候被一位收藏家收藏,那麼這位收藏家原本是因為太愛這一幅畫了,所以在自己離世的時候,希望將這個畫作也一起焚毀
  • 纏綿海峽兩岸:姚建萍蘇繡技藝合璧《富春山居圖》
    那麼《富春山居圖》和姚團隊又有著什麼樣千絲萬縷的練聯繫呢?時光倒流至2011年,「未免太逼真了吧」!從上海美術館中,傳來了一聲聲驚嘆。原來,由蘇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黃浦區文化局、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蘇州姚建萍刺繡藝術館主辦的全國文聯委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領銜創作的大型蘇繡作品《富春山居圖》合璧卷首發式暨姚建萍刺繡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行,幾乎所有參觀者都為眼前的一幕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