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南京博物院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共同推出的「藏天下:龐萊臣虛齋名畫合璧展」將在南博特展館開幕,展覽持續至明年3月。屆時,近代大收藏家龐萊臣所藏80餘件古代名畫,在時隔半個多世紀後首次合璧展出。這批古畫涵蓋了五代、宋、元、明、清時期的名家名作,絕大多數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堪稱今年國內最重量級的「古畫盛宴」。
龐萊臣是近代浙江民族工業的開拓者之一,也是民國時期從事中國古代書畫收藏的第一人。依靠雄厚的實業支撐和數十年苦心搜羅,其「虛齋」所藏古畫達數千件之多,外界譽其收藏「甲於東南」,在海派藏界穩坐頭把交椅。上世紀50年代,龐氏後人手中的「虛齋」藏畫通過徵集、捐贈的形式轉為公藏,目前主要收藏於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蘇州博物館,其中南博收藏「虛齋」名畫共有137件(套)。
南博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龐鷗告訴記者,此次來寧合璧展出的虛齋名畫共有80餘件,上迄五代,下至明清,件件都是價值連城的古畫珍品。這批古畫有40餘件來自南博院藏,24件來自北京故宮,另有10餘件來自上博。其中,以「天下一人」押書署款的宋徽宗《鸜鵒圖》、《富春山居圖》「姊妹篇」——黃公望的《富春大嶺圖》、「元四家」之一王蒙的《丹山瀛海圖》等,無一不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的傳世名作。
龐鷗表示,今年是龐萊臣誕辰150周年,能將故宮、上博、南博三家博物館的虛齋藏畫合璧展出殊為不易。北京故宮此番一次性出借了24件古畫,而且全部是一級文物,這在故宮建院以來還是第一次。按照故宮的文物保護程序,古代書畫展出一次要「休眠」3年,在「休眠期」內,畫作必須存放在庫房內不能展出。換言之,此次展出的一些古畫,下一次再想看到至少得等上3年。
【收藏故事】
「有錢任性」的藏畫傳奇
說起龐萊臣,很多人可能會有些陌生。
龐鷗介紹說,龐萊臣(1864—1949)是浙江南潯人,其父龐雲鐠靠蠶絲生意發家。作為一個「富二代」,兒子的生意做得比父親大得多,龐萊臣的產業遍及紡織、造紙、典當、金融、鐵路、礦產等諸多領域。南潯富商在當地曾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之說,其中財力最雄厚的「四象」,僅帳面上的資產便抵得上當時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而龐萊臣便是「四象」之一。
都說有錢任性,富可敵國的龐萊臣最大愛好便是收藏古物,對古代書畫更是情有獨鍾。經過數十年的苦心搜羅,其「虛齋」內所藏古畫已達數千件,外界譽其收藏「甲於東南」,在海派藏界穩坐頭把交椅。龐萊臣自稱「嗜畫入骨」,且心氣極高,一般藏品不屑入目,每遇名跡,必會不惜重資求購,「往往於數百幅中選擇不過二三幅」。他還親赴北京收購了大量散佚的清宮舊藏,包括「三希堂」及《石渠寶笈》著錄的清宮舊藏名畫。
有一次,龐萊臣與吳湖帆等上海書畫家聚會。推杯換盞間,吳湖帆瞧見一個落魄文人腋下夾畫從窗外走過,他立刻出門叫住那人,打開畫軸一看乃是久負盛名的元代名作「十七筆蘭」(僅用十七筆畫就的蘭花圖),吳湖帆當場掏出500元銀票買下。龐萊臣此時方知自己所藏「十七筆蘭」是贗品,他求吳湖帆將畫轉賣給自己,吳不同意,他又出價兩倍,吳依然不肯。龐萊臣堅持要收為己有,而且「價不變」,吳湖帆執拗不過,最後只得轉手給了龐萊臣。
【畫作揭秘】
乾隆點讚宋徽宗《鸜鵒圖》,御題好評「活潑地」
此次虛齋藏畫合璧展出,會有哪些傳世名作與觀眾見面?龐鷗表示,南博所藏的兩幅重量級名作——宋徽宗《鸜鵒圖》和黃公望《富春大嶺圖》,屆時將閃亮登場。
宋徽宗的《鸜鵒圖》畫了三隻八哥,兩隻正在激烈相鬥,另一隻則在一旁觀戰,精彩的情景描繪大有「畫有盡而意無窮」的妙趣。畫作上有乾隆和鹹豐兩代帝王的御題詩,乾隆皇帝甚至還用三個大字題下了自己的觀後感:「活潑地」。據說,日軍侵佔上海後,曾向龐萊臣索要此畫,為了不讓國寶外流,龐萊臣找人照圖精摹一幅,這幅摹本如今收藏於日本的一家博物館,而真跡則由南博珍藏至今。
另一幅《富春大嶺圖》,則是舉世聞名的《富春山居圖》的「姊妹篇」。兩幅畫作同為描繪富春山色,但風格卻迥然不同。如果說《山居圖》是黃公望「筆勢雄偉」的代表,那《大嶺圖》則是「筆意簡遠」的典範,後者以生宣紙作畫,數百年後仍可看出墨漬的溼潤感,這在元代繪畫中極為罕見。
由於《大嶺圖》一度失傳,世間知者不多,直至近代才為龐萊臣所藏。從創作時間來看,《大嶺圖》先於《山居圖》,二者實為富春山水系列的「姊妹篇」。2011年6月,《富春大嶺圖》曾飛越海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富春山居圖》一同參加了「山水合璧特展」。
【幕後保障】
押運車速不能快,展廳空氣實時監測
此次展出的虛齋名畫絕大多數都是一級文物,件件價值連城。為了保護這些名畫安全無損,南博在文物運輸、展廳陳列等環節也是煞費心思。
昨天,南博派往北京故宮接運文物的特種車輛已經啟程。據龐鷗透露,運送文物的車廂內恆溫恆溼,畫作點交後會用專門訂製的包裝封存,避免途中因顛簸、搖晃造成損傷。由於車速不能太快,從北京回南京要花上兩天時間,出於安全考慮,運輸車將在山東博物院停上一晚,而古畫也會在博物院的文物庫房裡「過夜」。從啟程到回寧,前後要花近一周時間。
為了陳列這些古畫,南博特展館專門闢出了一個1400平方米的展廳,展廳內的照明亮度、甲醛含量等環境指標都經過了嚴格檢測,就連空氣中的懸浮顆粒也會進行實時監測,以確保這些珍貴的古畫在展廳中得到精心呵護。
本組撰稿 本報記者 朱凱
黃公望︽富春大嶺圖︾︵元︶ 南博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