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鵬:正研究制定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發展實施意見丨2019兩會

2020-12-17 第一財經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3日透露,該部正研究制定《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發展,將要採取一系列工作措施。

李小鵬做客《央廣會客廳》,與聽眾朋友暢談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新成就、新願景。

在回答有關粵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行運行情況的問題時,李小鵬介紹,粵港珠澳大橋通車運行以來,交通運輸部積極指導廣東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對大橋運營監測工作,科學規範實施養護和運營管理工作,加強橋區水域的船舶通航秩序管理和通航環境維護。截至2019年2月20日24時,大橋客運量共約871.98萬人,平均每日約7.27萬人次;大橋總車流44.54萬車次,日均3712車次。

李小鵬說,港珠澳大橋通行車輛呈現三個特點:通行車輛以客車為主,其中穿梭巴士和小客車佔比較大,分別達到37.09%和38.03%;非現金支付比例高,電子不停車收費佔收費車輛的77.11%;周末和節假日高峰特徵明顯,單日車流量最高峰為6967車次,最高約17萬5600人次。

「一橋拉動,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盤皆活」。港珠澳大橋把香港、珠海、澳門三地時空距離大大縮短。據了解,過去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需要3小時,現在只需要45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

李小鵬說,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基礎支撐。目前大灣區已基本建成了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特別是港珠澳大橋開通運營,有利於促進三地經濟社會發展。

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份綱領性文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規劃。

李小鵬說,交通運輸部正在據此研究制定《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發展,將要採取一系列工作措施。

他透露,交通運輸部將推進對外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建設,暢通連接泛珠三角區域和東協國家的運輸大通道,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綜合交通網絡。構築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打造多方式、多通道、複合型交通走廊,完善區域城際軌道網,推進深中通道建設,確保虎門二橋年內建成通車。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港口群。

同時,推進粵港澳三地機場協同發展和資源綜合利用,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平,建立一體便捷、包容友好、現代智慧、綠色宜遊的高品質客運出行體系,打造城市群內城際間高效便捷的貨物快運網絡。提升交通科技創新的能力,推動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應用,打造交通運輸科技創新高地。七是建設綠色生態交通。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服務過程當中都要體現節能環保、綠色生態。

李小鵬表示,交通運輸部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構築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支撐大灣區建設富有國際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相關焦點

  •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出爐: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
    5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出爐。《意見》提出,支持港澳深度融入國家金融改革開放格局,在「一國兩制」方針下發揮香港金融體系的獨特優勢,支持鞏固和發展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補、互助和互動關係。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出,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
  • 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跨越式發展路徑研究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顯示,近年來廣東省創新步伐不斷加快,2019年廣東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效用值為59.49,排名第1位,這也是廣東省連續三年居全國之首。有大量研究表明,中國省域創新產出存在顯著的正向空間溢出效應,廣東省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優勢,推動了臨近地區的科技發展。
  • 省委召開「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實施」系列...
    12月4日,省委在廣州召開「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實施」系列提案辦理情況匯報會。省委書記李希主持會議並講話,省政協主席王榮出席會議。  今年,農工黨廣東省委會、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會以及部分政協委員,提出了「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實施」的系列提案。
  •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施工圖...
    7月31日,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銀保監局、廣東證監局、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保監局、深圳證監局共同發布了《關於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
  • 交通運輸部:增進內地與澳門交通運輸領域合作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於嘉、劉歡)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前夕,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交通運輸部積極落實中央政府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相關優惠政策,著力推動內地與澳門在交通運輸領域增進合作、共同發展。2016年,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落實《〈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服務貿易協議》等有關事項的公告,出臺一系列促進內地與澳門間海上運輸發展政策。目前,內地國際海運業對澳門服務提供者實行國民待遇。澳門服務提供者可在內地設立股比不限的國際船舶運輸企業、國際船舶代理企業以及國際船舶管理企業等,提供相關國際船舶運輸及輔助業服務。
  • ...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全國鐵路95306「數字口岸」系統投用
    交通運輸部進一步部署做好防汛救災涉交通運輸工作,強調及時掌握水文、地質、氣象預測預警,按要求及時停工停產、轉移人員;排查整治風險隱患,優化運力組織調度,確保搶險救災人員和物資投送及時、運輸到位;加大巡查力度,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開展災損公路搶通保通;根據受損情況,及時協調財政部門安排公路災毀搶通補助資金和航道應急搶通補助資金,對受災嚴重地區給予支持。
  • 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加速:廣州不再是唯一中心,多鐵路將建成
    此外,隨著珠西城際鐵路網的完善,陽江、茂名、湛江、雲浮等粵西城市都將加速融入大灣區,環大灣區城市可以通過交通網絡和整個大灣區核心城市連接,人流、物流等各種要素的流動也被認為會更加便捷。城鐵「公交化」資金何來?在2019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曾提出:推進大灣區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 22大要點速覽!
    研究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   綱要提出,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著力發展航運金融、科技金融、飛機船舶租賃等特色金融。支持與港澳金融機構合作,按規定共同發展離岸金融業務,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城際交通網 摁下發展快速鍵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陳惠婷 朱子榮):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將在繼續實施並優化原珠三角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記者專訪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員鄧江年、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胡剛和中山大學粵港澳研究院首席專家陳廣漢,探討大灣區發展機遇。
  • 【兩會訪談】全國政協委員劉偉:海南自貿區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
    原標題:【兩會訪談】全國政協委員劉偉:海南自貿區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 劉偉委員說,人工智慧作為新興科技,近幾年得到長足發展。首先對於我們日常服務類生活需求有很大改變,比如各種服務類型機器人。其次對「公共安全、人臉識別、軌道交通、無人駕駛」等民生產業,人工智慧都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今後,人工智慧會像水和電一樣服務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空間結構與優化路徑研究
    研究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城市的綜合質量、聯繫水平均存在顯著的空間非均衡分布特徵,粵港澳大灣區網絡聯繫呈現出由港深穗向周邊梯度衰減態勢,且表現出顯著的圈層結構特徵。研究表明,粵港澳大灣區及周邊城市在空間結構上表現為顯著的「核心-半邊緣-邊緣」結構和三級圈層結構特徵,整體網絡聯繫過度依賴港深穗的輻射帶動和中介橋梁作用,缺乏合理的梯度層級。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正式出臺!中山又會有什麼大動作呢?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區位優勢明顯。粵港澳大灣區地處我國沿海開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區域為廣闊發展腹地,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交通條件便利,擁有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的廣州、深圳等重要港口,以及香港、廣州、深圳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空樞紐,便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 肇慶市交通先行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圖)
    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以來,肇慶市充分發揮交通先行引領、率先突破作用,把「交通融灣」作為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工程,全面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快速交通網絡,「向東」與廣州、佛山加快融為一體,「向南」與珠海、中山、江門深度對接,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要素高效流動提供了有力通道支撐,為全方位融入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夯實了基礎
  • 香港人購房不受限,粵港澳大灣區哪裡最受歡迎?
    2019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把稔平半島建設成為大灣區能源基地和科技創新中心。惠州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強調,將稔平半島打造大灣區重要戰略支撐點。廣東省發改委網站今年兩會期間,香港民建聯向兩會提案:在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內建立港人社區「香港村」,惠州名單在列!
  •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進行時 交通銀行搶抓跨境業務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公布一年多來,大灣區金融創新持續推進,在跨境人民幣結算、外匯資本項目便利化改革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果。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為銀行當前跨境業務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指引...
    提綱挈領、圖文並茂地展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主體內容,並從國家戰略、核心引擎、社會參與三個層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現階段的空間布局、重大項目、重點領域以及深圳提供的政策支持等基本情況作了詳細介紹,以引導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支持、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終落地!一文讀懂三大關鍵點有哪些投資機會?
    5、支持深圳依規發展以深圳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資本市場,加快推進金融開放創新。6、支持與港澳金融機構合作,按規定共同發展離岸金融業務,探索建設國際航運保險等創新型保險要素交易平臺。7、研究探索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服務大灣區建設發展。
  • 「一票」串城: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經濟圈」初現
    「一碼通」是「一票制」最好的呈現形式,是實現大灣區一體化的重要介質。在劉偉看來,「一碼通」的實現,不僅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並且將大灣區的出行數據歸集於一個平臺,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對大灣區內實現交通運輸信息的無縫對接,以及各部門決策數據在應用層面的互聯互通與共享具有重要意義,在城市交通管理與決策、交通數據和信息商業化運營等方面可以形成示範效應。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大中心...
    來源:國務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 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11月27日,「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論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與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