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小小雙孢菇做出脫貧大文章

2020-12-07 中國甘肅網

中國甘肅網12月3日訊據甘肅經濟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景潔)初冬時節,寒意漸襲。但在靈臺縣中臺鎮甘肅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雙孢菇工廠內菇香撲鼻,生機盎然,一棵棵滾圓的雙孢菇長勢喜人,多名工人正在對鮮菇進行採摘、打包等規範化操作。

甘肅金沃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經理仇鎔睿告訴筆者,「現在車間內每天可產雙孢菇8噸左右,主要銷往西安以及蘭州等地,出廠價每市斤7元左右,市場價可達14元左右。目前菇房採用多層立體化的工廠種植模式,可使雙孢菇每平方米的產值增加10倍以上。」

據了解,該公司是靈臺縣籤約引進的一家智能化雙孢菇生產企業,其投資建設的廢棄農業資源循環利用項目概算3.5億元,目前一期項目已建成7000多平方米的智能栽培車間16間。項目利用農作物廢棄秸稈和畜禽糞便發酵製作成雙孢菇的種植基質,雙孢菇採收三茬之後將基質還田,作為肥料施入果園,做到農業循環利用。為農業增效、廢棄資源增值和農民增收開闢了新的門路。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均消化農作物秸稈300萬噸以上,畜禽糞便5萬立方米、果樹枝條等農業廢棄物10萬噸,年產高附加值食用菌1萬噸,營業收入可達4000萬元。

如今,在雙孢菇工廠裡長期工作的村民有150餘人,他們除了按日拿工資外,農忙時還可以照顧自家農活。貧困戶每年至少在基地務工100個工作日以上,可實現淨收入8000元以上。此外,該公司承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23萬元,通過配股分紅的方式,帶動周邊3鄉鎮939戶2715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戶均增收800到1200元。

相關焦點

  • 小小雙孢菇做出產業脫貧「大文章」(4)
    新華社照片,明水(黑龍江),2019年11月13日小小雙孢菇做出產業脫貧「大文章」11月13日,在黑龍江省明水縣互助村雙孢菇基地,員工採摘雙孢菇。黑龍江省明水縣互助村於2018年引入雙孢菇基地,主要從事雙孢菇等食用菌育種、發酵、種植、加工與銷售。智能化種植大棚可控制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實現全年無間斷生產。通過租金分紅、設立公益崗位、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180餘戶貧困戶脫貧,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 小小雙孢菇做出產業脫貧「大文章」(1)
    新華社照片,明水(黑龍江),2019年11月13日小小雙孢菇做出產業脫貧「大文章」11月13日拍攝的黑龍江省明水縣互助村雙孢菇基地培育的姬松茸。黑龍江省明水縣互助村於2018年引入雙孢菇基地,主要從事雙孢菇等食用菌育種、發酵、種植、加工與銷售。智能化種植大棚可控制溫度、溼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實現全年無間斷生產。通過租金分紅、設立公益崗位、土地流轉等方式帶動180餘戶貧困戶脫貧,戶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 鎮平縣馬莊鄉:小小雙孢菇 託起致富夢
    鎮平縣馬莊鄉:小小雙孢菇 託起致富夢河南經濟報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張穎隆冬時節,走進鎮平縣馬莊鄉唐營村的雙孢菇產業扶貧基地,一股蘑菇香夾帶著泥土的清香就撲鼻而來,沁人心脾,一朵朵雪白的雙孢菇長勢喜人,
  • 河南鎮平馬莊:小小雙孢菇,託起致富夢
    河南鎮平馬莊:小小雙孢菇,託起致富夢 2020-12-2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小農家鍋巴,做好脫貧「大文章」
    小小農家鍋巴,做好脫貧「大文章」 2020-09-15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小烏雞蛋 脫貧大文章
    1顆烏雞蛋2元錢,也許微不足道;10顆烏雞蛋,養殖戶「就能換一天的吃喝」;100顆烏雞蛋,變現後幾乎夠一戶貧困戶一個月的開銷;成千上萬顆烏雞蛋,甚至能讓一個村決勝脫貧……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業已形成的烏雞養殖產業的燎原之勢,就是精準脫貧政策落地生根的一個生動的實踐。
  • 雙孢菇拓寬郭莊鄉群眾致富路
    >實現增收脫貧,產業是基礎支撐。>眼下正值雙孢菇成熟的季節,在鎮平縣郭莊鄉孫樓村的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72歲的李正恩正在自家大棚採摘第二茬的雙孢菇,用手輕輕捏住菌柄,左右旋轉,一朵雙孢菇輕巧入籃。今年3月份,郭莊鄉因地制宜,引進先進技術,建起了孫樓村雙孢菇種植基地,基地總投資720萬,共40個大棚,佔地33畝 。在產業的帶動下,農戶可以加入合作社,承包大棚種植雙孢菇;周邊群眾還能在該基地實現就業務工,獲得穩定收入。自雙孢菇產業入駐以來,該基地每天的用工量在50人左右,高峰時期可達200餘人,僅半年多的時間該基地就給群眾帶來了收益。
  • 雙孢菇拓寬鎮平縣郭莊鄉群眾致富路
    實現增收脫貧,產業是基礎支撐。近年來,鎮平縣郭莊鄉著眼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進雙孢菇種植業,有效解決了當地農村貧困勞動力和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有力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眼下正值雙孢菇成熟的季節,在鎮平縣郭莊鄉孫樓村的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72歲的李正恩正在自家大棚採摘第二茬的雙孢菇,用手輕輕捏住菌柄,左右旋轉,一朵雙孢菇輕巧入籃。李正恩是首批加入到種植基地的農戶,看著長勢喜人的菌棒,李正恩很是高興。
  • 小小豆製品做出大文章
    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就業,而對於一些貧困家庭來說,更是圓了他們的脫貧小康夢。  公司員工王樹江說:「我今年50多歲了,一直想出去打工,可家裡也走不開,聽說這個企業招工就來了。現在一個月能掙4000元左右,對我的家庭幫助很大。」  經營步入正常軌道後,佟飛仍不敢有絲毫懈怠,無論是選料還是加工,無論是包裝還是運輸,一切都井然有序。
  • 脫貧攻堅 小土豆做出「大文章」
    來源標題:脫貧攻堅 小土豆做出「大文章」 內蒙古自治區太僕寺旗、察右前旗是全國人大機關的兩個定點扶貧點,均已於今年3月脫貧摘帽。2019年底,「兩旗」貧困發生率分別降至0.07%、0.059%。
  • 「攜手奔小康」南陽鎮平:小小雙孢菇 拓寬群眾致富路
    今年年初以來,南陽鎮平縣引進雙孢菇種植業,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鎮平縣郭莊回族鄉孫樓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裡的雙孢菇迎來了第二茬成熟季。今年3月份,村裡新建了40個雙孢菇種植基地,有32戶村民承包了大棚,還有不少村民在基地打工。南陽鎮平縣馬莊鄉唐營村村民林邵芳我們在家裡就可以掙到錢。然後又可以照顧老人,還可以照顧小孩,一個月還能掙個一兩千塊錢,讓我們大家都很滿意。
  • 連州「小黃豆」做出產業扶貧「大文章」
    廣汽集團精準扶貧產業幫扶項目——連州市祺連農產品有限公司通過黃豆黑豆加工生產高品質腐竹,打造完整「公司+基地+農戶」的扶貧產業鏈,小小黃豆讓貧困戶脫貧增收,「小黃豆」做出產業扶貧「大文章」,為當地集體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a href="undefined" url="undefined" urlpad="undefined"../..
  • 「雙孢菇」撐起「致富傘」
    央廣網樂安9月3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王楊振)近年來,雙孢菇產業在樂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加快發展,在脫貧攻堅路上,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創增收、促脫貧的主體作用。農行樂安縣支行持續加大對當地產業扶貧貸款投放力度,充分利用「惠農e貸」、「產業脫貧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大力支持本縣「雙孢菇」產業發展。黃年龍是樂安縣智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負責人,為全縣雙孢菇種植的帶頭人之一。
  • ...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靈臺」趕上好時代 步入新生活...
    工作人員通過網際網路推介靈臺農特產品。媒體聚焦靈臺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主題成就展。本文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呂亞龍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朱宇鯤 李滿福 施秀萍 通訊員 王富強秋雨初歇後的蘭州,秋高氣爽、空氣清新。
  • 西峽:「雙孢菇」圓了脫貧致富夢
    任慧星說,採摘下來的雙孢菇不愁賣,集鎮工業園區內的利洋公司訂單收購,每斤兩塊八。「現在,每天管理重點是控制溫度和溼度,溫度過高會燒壞菌絲,過低影響菇生長;溼度不夠菇長不大,溼度過大會抑制菌絲生長。」談起雙孢菇管理技術,任慧星打開了話匣子。
  • 《靈臺蘋果》公益廣告片登陸央視
    12月22日起,精準扶貧公益廣告片《靈臺蘋果》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頻道免費滾動播出,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平臺也將同步推介播出,進一步助力靈臺脫貧攻堅、群眾脫貧致富。
  • 吉林通化市:小小玉木耳 做出大文章
    吉林通化市:小小玉木耳 做出大文章近些天,吉林省通化市頭道鎮東村建設中的玉木耳加工廠所需設備因疫情關係滯留在煙臺、青島,因為設備沒能到位,工廠開不了工。     村裡的玉木耳加工廠廠房已基本完工,由爭取到的扶貧資金91萬元建設而成,廠房面積300平方米,具有年生產1萬斤玉木耳的能力。
  • 種雙孢菇的姚素瓊:心裡有底氣 生活有奔頭
    村支書後來到姚素瓊家裡幫她算脫貧帳,找致富路。幾年過去了,全村人都轉型種起了雙孢菇,2017年全村實現整體脫貧。「這個就是我姚素瓊的。」純陽山裡有一片白牆灰瓦的樓房,姚素瓊的家就在其中。今年54歲的姚素瓊梳著利落的短髮,不僅養了一百多隻雞鴨鵝,雙孢菇種得也不錯。一大早,姚素瓊正在蘑菇房裡摘蘑菇。
  • 小小烏雞蛋 脫貧大文章——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發展特種養殖富民...
    小小烏雞蛋 脫貧大文章——臨縣三交鎮東王家溝村發展特種養殖富民增收掃描□ 本報記者 郭炳中圖為東王家溝村的一處烏雞養殖場。,就是精準脫貧政策落地生根的一個生動的實踐。3月28日,記者驅車「上一道道山,下一道道梁」來到正在熱火朝天建設美麗鄉村的東王家溝村,與去年8月第一次來這裡採訪相比,村容村貌變化之大讓人咋舌——一個雕梁畫棟、灰樓瓦舍的「七星泉小鎮」已然「橫空出世」。
  • 馬莊鄉:雙孢菇託起致富夢
    隆冬時節,走進馬莊鄉唐營村的雙孢菇產業扶貧基地,一股蘑菇香夾帶著泥土的清香就撲鼻而來,沁人心脾,一朵朵雪白的雙孢菇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加緊採摘、分揀、裝籃,一派繁忙景象。據了解,近年來,馬莊鄉立足實際,按照農業育特色的發展思路,精心培育,傾力打造,大力發展食用菌等高效農業項目,把發展雙孢菇產業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縣裡提出的」1+1+1+N產業布局,採取「合作社+產業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建基地、延鏈條、創品牌,實現了財政增強、群眾增收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