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吉林松原發現了外來入侵物種「黃花刺茄」,面積達兩萬餘畝。據悉,黃花刺茄原產於北美,生長範圍廣,破壞能力強,並且植株和果實有毒,對放牧和家畜都會產生傷害。
那麼原產於北美洲的「黃花刺茄」為何會在吉林松原發現?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個外來入侵物種呢?
首先,小白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黃花刺茄」這種植物。
黃花刺茄,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主根發達,側根較少,多鬚根。莖直立,基部稍木質化,株型類似灌木。高可達70釐米。大家聽到這個名字,可能會聯想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吃的蔬菜「茄子」。雖然「黃花刺茄」和「茄子「都屬於茄科,但是它們還是有很多的區別。
比如茄子的花是紫色,黃花刺茄的花是黃色。並且相對於茄子來說,黃花刺茄的植株要稍矮一些。當讓,最大的區別還是——茄子是土生土長的亞洲植物,無毒;黃花刺茄是北美入侵植物,有毒!
那麼北美的黃花刺茄是怎麼進入吉林呢?網上有很多「陰謀論」網友,認為在這個特殊時期,北美的植物出現在我國肯定有問題。但實際上,黃花刺茄早在1981年在遼寧省朝陽縣就有它分布的報導。而且除中國外,在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韓國,孟加拉國等地都有擴散。
其實黃花刺茄最主要的傳播擴散方式還是以人和動物為傳播媒介,像蒼耳一樣,通過將種子扎入動物的皮毛和人的衣服進行傳播;除此之外,因為黃花刺茄種子非常小,也會和農作物的種子混雜到一起被傳播。因此,北美的「物種入侵」主要還是通過植物常見的繁殖方式和手段進行繁殖。
因為黃花刺茄有毒,不能作為牧草或者人為食用,並且其生長會扎入相鄰植物根系中汲取營養與水分,破環作物生態,百害而無一利。因此對它的防治也是很重要。但目前為止,主要的治理方法還是在其幼苗時期進行人工拔除或者是在其開花期利用2,4—D(2,4—二氯苯氧乙酸)除草劑進行化學防除。
想要獲取更多冷知識,記得持續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