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齡化嚴重,你覺得現在的老人在養老院養老好還是在家養老?

2020-12-23 柚子媽咪育兒經

問題:中國老齡化嚴重,你覺得現在的老人在養老院養老好還是在家養老?

這種現象很正常,國外更普遍。我國目前已經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該如何更好的安度晚年是擺在眼前的問題。中國傳統的觀念是子女滿堂,四世同堂。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老年人越來越需要有自己的活動空間和更好的被照料,養老院是個不錯的選擇。

從絕大多數老年人而言,他們是希望在家養老,故土難離,老窩難捨。他們多不願意離開熟悉的環境,改變已經熟悉的生活。因此當前實際情況是許多生活尚能自理的老年人寧願呆在家裡安度晚年。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則顧保姆居家養老。

隨著現在經濟水平的提升,養老行業也作為朝陽行業飛速發展,在養老院,無論是設備還是衣食住行,都有很好的服務體驗,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可以省去不少照顧老人的時間與精力。在這方面,照顧老人,輕鬆。選擇其實很重要,但有的人沒得選,時間和經濟是回答這個問題的前提。有時間,咱還是把老人留在家,沒時間再送到養老院,如果你沒時間沒經濟,那麼你沒有選擇。

進養老院養老和在家養老各有利弊,關鍵在於自身的經濟條件以及個人喜好,因人而異、沒有統一的標準。相比之下,居家養老的生活費用,肯定少於養老院的費用。 居家養老,老人在飲食上能夠得到較好的營養,菜餚口味也可以經常調換。如果子女工作繁忙,很多老人一般都請了鐘點工來家裡幫忙。但是,鐘點工目前的拜金主義現象比較嚴重。

很多老年人選擇去養老院是因為兒女遠在他鄉,照顧不到。他們年老體衰,行動不便。在家裡沒人照顧的情況下不如去養老院。最起碼一日三餐有人做好了端到跟前。還有同齡人聊天,開心時可以下下棋、寫寫字、打打太極拳。就算是啥也不做,也有人服侍豈不是比在家裡強多了。

現在的養老院機構越來越多,服務設施也越來越好,給老人的養老問題消除了後顧之憂,但是我覺得如果老兩口都健健康康能夠照顧自己,心理上還是比較願意呆在家裡的,現在許多社區都開設了居家養老,平時可以和老夥伴聊天打牌,中午還可以在那裡吃飯休息,晚上就回家休息。我覺得這樣更適合廣大的老年人養老。

相關焦點

  • 北京泰和養老:為什麼選擇養老院?選擇什麼樣的養老院?
    來源標題:北京泰和養老:為什麼選擇養老院?選擇什麼樣的養老院?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選擇入住養老院。
  • 智能養老系統打造虛擬養老院,就在家門口養老
    虛擬養老院是指通過智能養老系統整合社會上養老相關有利資源,建立一個養老信息平臺,以「線上支付,線下服務」的形式為居家養老人員提供養老產品及配套服務。虛擬養老院產生的社會養老背景:老齡化速度增快,持續增加的養老需求與相對滯後的養老機構服務能力矛盾凸顯;公辦養老院床位缺口巨大,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一些城市就近養老需要排隊幾年甚至十多年;民辦養老院受制於土地、資金、人員等因素,要麼收費高,要麼條件簡陋、安全隱患嚴重,入住率不高,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 養老產業解讀:日本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
    在過去的幾十年來,從最初的高端大規模養老地產盛行,發展至中檔次的「小規模、多功能」養老機構成為主流,市場需求的演進倒逼日本養老產業處於不斷自我革新。   日本進入老齡社會比中國早近三十年,且老齡化負擔仍在不斷加重。
  • 同是養老,居家在家不一樣(民生視線·在哪兒養老①)
    ——編者   親友相伴老人舒心   90%的老年人選擇在家養老   家住北京木樨地15號樓的楊觀忠大爺,已因病臥床十年,不能出門也不能說話,家人曾考慮過把老人送到有專人護理的養老院,但是楊大爺不願意去。   「一看見兒女回家,他眼神都活。」楊大爺的老伴說,「在家養老花銷少,更重要的是能經常看見孩子。」
  • 養老:「虛擬養老院」解鎖西安養老難題
    「虛擬養老院」一鍵叫來老人最需要的服務在蓮湖區「虛擬養老院」的呼叫中心大屏幕上,顯示正在進行實時服務的老人名片,只要點開名片,老人的健康狀況、所在位置、需要標記的額外服務等信息都能看到。華商報記者了解到,建立網際網路+智能化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及智能養老信息化管理平臺,將分散居住的老年人通過註冊納入「虛擬養老院」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老人檔案,全面錄入在院老人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健康信息、評估信息、護理信息、家屬信息、餐飲信息、醫護信息等內容,是蓮湖區「虛擬養老院」一項重要的「基建數據工程」。通過這些數據,服務中心便能及時準確地提供定製服務。
  • 我國正進入老齡化快速發展期 如何更好地應對養老問題?
    我國正進入老齡化的快速發展期,如何更好地應對養老問題?從數據上看,由於老齡化發展過快,很多地方頗有點「猝不及防」。根據《中國統計年鑑》,近5年以來,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人均養老床位從2015年的30.31張/千人,小幅上漲到2019年的30.5張/千人,但31個省區市中,有20個省份人均床位下降,其中5個省份降幅超過25%。
  • 「候鳥式養老」散夥了,親歷者坦言弊端太多:還不如宅在家
    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養老的方式就會越來越多,以前的養老只能依靠自己或者子女,這樣共同居住的養老方式,很容易產生矛盾。所以不少老人開始體驗新的養老模式,其中「候鳥式養老」在一些圈子裡興盛起來。相處久了容易產生矛盾無論是家人還是朋友,相處久了肯定還是會有矛盾的,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可能都會被對方記恨在心裡。長久下去,肯定是不利於養老生活的,生氣吵架還會引發老年人各種疾病,風險太大。3.
  • 日本人口老齡化有多嚴重?老人去監獄「養老」,永不退休或成主流
    每個國家在發展的時候,都要面臨各種問題,而人口老齡化就是每個國家都有的。現代社會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給人們帶來的生活壓力也很大,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晚婚晚育,甚至有不少人決定做丁克一族。這就導致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會影響整個社會環境,那麼人口老齡化嚴重有什麼後果?
  • 養老產業是金礦,你備好鐵鍬了嗎
    到2022年中國就進入老齡化社會了,從2.5億到5億老人,居家養老的市場有多大?這裡我舉個例子,我們的養老產品,我們原來做的是幼兒紙尿褲,但以後你可能需要老人紙尿褲,你需要大量的護理人員,需要醫生、需要護士、需要配餐,需要餐飲,需要上門給老人洗澡。
  • 官方養老機構、政府養老官員,唐朝老人的感覺:歲月靜好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人口大國,但社會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也在日益嚴重,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尊老敬老的精神自古便刻在了中國人的心間,伴隨著年輕一代的出生,勢必會有一批人群步入老年時期,大量老齡人口的出現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更為沉重的負擔,因此,如何對待老齡人口的贍養問題成為了衡量一個國家和社會發展是否完善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椎,也同樣是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的標準。
  • 老玩童提出「幼兒園般養老體驗」,養老服務不再只是傳統的坐吃等死...
    目前市場上,有從硬體切入老人健康管理系統的麥麥養老,有從就醫旅遊切入的明軒醫療,也有從電商切進來的蜜爸媽,幸福九號。你看,有先見之明的公司都已開始布局老人服務領域,這是一件好事情。但還是那句話:假如未來是一堆各懷鬼胎的騙子組團,變著法想從老人口袋裡掏筆錢,那批玩票的主,還是越早滾蛋的好。
  • 養老服務有特色種類齊,老人為何拿養老補貼買包子而不買服務?
    養老機構想方設法豐富服務、尋找其中利潤點的同時,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需要改進。養老服務 有特色種類齊現在的養老院都能提供什麼服務?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只要是老年人需要的,大都能提供。誠和敬驛站的老年澡堂有專用浴缸和將老人放入浴缸的吊車家住東城區東花市南裡的張殿鵬老人,今年89歲高齡,身體不錯,而且家住樓房,本就有個挺寬敞的廁所兼浴室。在他家的浴室裡,也安裝著熱水器、暖風機等設備。可他每個星期還是會去社區的老年驛站洗個澡。「我覺得家裡還是有點兒冷,不像驛站的澡堂子,總是特別暖和。」
  • 老齡化呼嘯而來,最全養老產業概念股梳理
    聯合國預測數據顯示,在悲觀、中性、樂觀假設下,中國老年人口佔比都將在2035年左右突破20%,屆時老年人口撫養比都將突破30%。未來20年是中國人口加速老齡化時期,養老保障需求將持續提升。巨大的問題,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 安裡和晃:日本人如何養老
    第二,長期介護保險為老人們提供了機構養老的可能性。當他們沒有孩子,或者孩子不願意照顧他們的時候,他們可以選擇去醫院或者養老院,每個月只承擔10%的費用,剩餘部分由長期介護保險來買單。這幾乎是免費的,所以,讓老人脫離家庭是很容易實現的。但是,如果考慮到生活質量,機構養老未必理想。我們的祖父祖母可能更想留在家裡,在熟悉的社區裡生活。
  • 如今的老人已經走出魔鬼的步伐,就問你養老產業追不追得上!
    曾經,在我們印象中提到老人,大多是,安靜的,平和的,歲月靜好的樣子。就像是葉芝的詩《當你老了》中說的「當你老了,白髮蒼蒼,睡意朦朧, 在爐前打盹,請取下這本詩篇, 慢慢讀……」甚至其中還有了一些悲春傷秋的感覺。BUT,那些曾經年輕過的靈魂,並不代表跟隨身體的衰老而失去活力。如今的大爺大媽們也憑藉自己的實力和想像力,刷新著如今年輕人的三觀。
  • 這種新型養老方式溧水已有50000多人加入,涉及……
    編者按:中國自古就有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但說到養老院,大家第一反應還是有所牴觸的。和傳統養老方式相比,現如今,一種名為虛擬養老院的養老方式正逐步被大家認識。而何為虛擬養老院,據悉,其被稱為「沒有圍牆的養老院」,老人無需住在養老院中,在家就可以挑選、享受專業化、多樣化的養老服務,讓老人從心理上也能更好地接受,更有安全感。在溧水,虛擬養老院也被更多的老人所接受。老有所養,是每一個老年人的心願,無論是在養老院、在社區還是在家,老年人都希望能安度晚年。
  • 藏地金稞實地採訪90、00後的年輕人:你會把父母送進養老院嗎?
    你知道嗎?中國發布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中稱,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後,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持續加深。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4%,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到峰值,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佔人口的27.9%。這意味著未來去養老院養老將是更多國人的選擇。中國人口老齡化來得太快,使得我們面臨著「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的雙重挑戰。
  • 恭和家園—北京養老新樂園,一座理想桃源式的居家養老社區
    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已經是共識,當下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了2.4億,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2.55億。正如菲利克斯說的:「老年是一系列能力連續不斷的喪失。」當我們老了,如果更加美好、獨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麼辦?
  • 觀察:北京可以從「港式養老服務」中學什麼
    近年來,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急劇加速,在不久的將來養老問題是政府和社會面對的一大挑戰。新京報近日的調查表明,北京養老院,一床難求,社區託老所則大多缺失,而養老院普遍存在混住情況、護工短缺、醫療缺位和老人心理孤獨等諸多難題。養老已是家庭、社會、政府所共同面臨的大問題。  國內許多專家提出的養老對策是所謂的專業化、「產業化」和「規模化」。
  • 「候鳥式養老」興起,不住養老院,不跟兒女住,老人生活得更舒適
    等過了幾個月,他們的城市漸漸溫暖,而這個城市開始變炎熱後,王爹爹和李奶奶又回去了,如果天氣變得更炎熱,他們還會挑個好一點的地方避暑。 適宜的環境加上放鬆開心的心情,讓兩人的精神狀態都變好了,子女和同年老人也覺得他們越活越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