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清末民初,老北京飯店最出名的「八大樓」,七家是山東菜

2020-12-16 年之父

北京的飯莊,興起於清代末葉的慈禧垂簾聽政後。當時,按照「大清律」,滿洲八旗貴胄不許經商。為掩人耳目,八旗子弟就暗中投資、開辦飯莊,僱用手腳勤快,且能吃苦的人為其經營。

清末民初時的北京,出名的飯店就有「八大樓」、「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居」之多。

大家注意到,這裡的名稱都帶個「八」字,為什麼呢?如去猜可能是因為受到清朝皇廷多喜歡「八」的影響吧,清朝的管理制度叫做八旗制度,軍隊叫做八旗軍,八旗軍的子弟叫做八旗子弟……老北京人特別喜歡用「八」這個數字,估計與此有關。下面說說這些帶「八」字的飯店吧。

清朝的八旗
便宜坊

八大堂

具體包括:惠豐堂、聚賢堂、福壽堂、天福堂、會賢堂、福慶堂、慶和堂、同和堂。帶有「堂」字號的,屬於高級飯莊,規模大,可以接待宴席、堂會等各種活動。

八大居

具體包括:前門外的福興居、萬興居、同興居、東興居(又稱「四大興」),大柵欄的萬福居、菜市口北半截胡同的廣和居、西四的同和居、西單的沙鍋居。「居」的規模較小,只能接待宴席,不能舉辦堂會。

八大春

具體包括:廣東風味的東亞春,四川風味的新陸春、大陸春、慶林春,淮陽風味的淮陽春,江蘇風味春園、芳湖春、同春園。

八大坊

具體包括:泰合坊、六合坊、均宜坊、明宜坊、和便宜坊的四家分號,說是八大坊、實際只有五大坊。

「買布八大祥、吃飯八大樓」。清末民初時,北京的飯店、民間最為稱道的,要數「八大樓」,按名氣大小依次為:東興樓(萃華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正陽樓、慶雲樓、新豐樓和春華樓。

這八個著名飯莊中,七個都是經營山東菜,店傢伙計也都是山東人。這是因為山東物產豐富,山東人又能吃苦耐勞,善於經商,加之為北方口味,故深得老北京喜愛、名滿京城。

東興樓
泰豐樓

東興樓

開業於清光緒二十八年,位於東安門大街路北。山東膠東菜系。1944年,停業。東興樓的店夥計1940年,創辦萃華樓,因善於經營,技高一籌,博得「正宗東興樓」的稱號。

泰豐樓

開業於清同治十三年,大柵欄煤市街,山東風味。

致美樓

開業於明末清初,位於前門外煤市街,原為姑蘇菜館,後改為山東菜系。

鴻興樓

是一家以餃子出名的老字號,嘉道年間於菜市口開業經營,山東菜系。

正陽樓

開業於清鹹豐三年,位於前門外肉市南口,山東餚饌,其「涮羊肉」當時與清真東來順的涮羊肉齊名。

慶雲樓

始創於清道光元年,是八大樓中最大的樓,坐落在菸袋斜街、什剎海北岸。老闆是山東人。

新豐樓

清光緒年間開業,位於虎坊橋香廠路口,也是山東菜系。

春華樓

開業於民國初期,位於和平門五道廟,為八大樓中唯一經營江浙菜的飯莊。

相關焦點

  • 老北京的八大樓,八大居,八大碗,您都清楚麼
    咱們老北京人特別喜歡八這個數字,不信,咱們就來數數,八大樓、八大居、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坊、八大祥、八大胡同、八大處、八大怪,甚至吃食都有八,比如咱們點心的京八件,宴席裡的八大碗。不光這些,連親王都是八大,八大鐵帽子親王都如雷貫耳吧,是不是都是八?
  • 吃了嗎您吶,八大樓走著~
    泰豐樓,創辦於清朝年間,是名噪京都的「京城八大樓」之一。泰豐樓主打魯菜,尤其對湯頭十分講究,每天要用活雞、肘子吊湯,保證每個火眼都有湯鍋。致美樓,創辦於明末清初,是名噪京都的「八大樓」之一。曾是皇親國戚、民國政要、藝苑名流相聚吃飯的常選之地。
  • 清末民初時期,長沙菜販是如何賣菜的?
    組圖/陳先樞△清末民初的西牌樓,街頭有販豬的推車。△1922年的坡子街,人來人往,招牌醒目。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元人雜劇中感慨的當家之難,在社區團購的大潮下,也變得簡單了許多。作為社區團購的發源地,清末民初時期,長沙的菜販是如何賣菜,各行各業是如何規範管理商戶呢? 撰文/本報記者儲文靜韭菜園韭菜、廣濟橋絲瓜、陶公廟蘿蔔都是名噪一時的本土菜「街頭不見人挑菜,知是瀏陽門未開。」
  • 廣東「最不知名」的步行街,充滿異國風情,穿越到清末民初!
    很多遊客相信之前對這條街不熟悉,在中國十大庭園之一順德清暉園旁邊,街道兩旁充滿了情趣,這些建築多建於清末民初,具有很強的時代特色。在635公尺的大街上,最繁華的街道也只有順德五公尺,這裡是各種時尚品牌、時裝店、超市天地,是當地人最喜歡的休閒購物場所,去順德旅遊的遊客總是來這裡閒逛。
  • 北京八大樓之一:菜香味美—泰豐樓
    在不同歷史階段,「八家」的說法不盡相同,排列也不一致,但無論是哪一段時間,「八大樓」均有泰豐樓。《道鹹以來朝野記》中記載:「京師南城飯館……至最久而不衰者,惟泰豐樓、致美齋二處。」如今的泰豐樓也是老北京八大樓中所剩不多的代表。歷史中的泰豐樓「泰豐樓」開業於光緒初年(1876年前後)。
  • 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客家圍龍屋今天正在申遺
    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清末民初的「世界客都」梅州
  • 來北京,要吃,就要去吃「八大樓」
    當然如果是我安排的話,多半是安排在東興樓、致美樓,偶爾安排在同春園或玉華臺,不為別的,總不能讓老外一提到中國的美食,就是烤鴨吧……說起這八大樓,要上溯到前清末年,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年月。那時候,清朝的財政狀況堪憂,旗人的「鐵桿莊稼」眼瞧著就要不靈了,因此八旗子弟中有些家底兒、心思又活絡的,便知京城裡踅摸著開個買賣--多半是高檔的餐飲。
  • 清末民初,城市茶館的興起,文人領導茶文化的潮流已不復存在!
    清末民初是一個動亂的時期,有志的知識分子都忙著救國救民,這造成自唐宋以來文人領導茶文化潮流的地位的結束。 自元代, 在雜劇中便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與百姓的日常生活結合,茶精神也成為人民大眾的精神,最明顯的趨勢就是城市茶館的興起!
  • 以滷麵出名的老牌飯店
    這家店也是涵江比較老牌的飯店了,以滷麵最為出名。很早以前來過一次,感覺沒有以前好吃了~不過總體來說味道還是不錯。「炒米粉」「滷麵」朋友想吃炒米粉又水這家滷麵出名,於是點了大份的炒米粉和一人份的滷麵,不知道是不是期待值比較高,都沒有特別驚豔的感覺,普通飯店的水準吧。「荔枝肉」荔枝肉味道很好,是幹炸的,表皮酥脆,蘸醬汁吃很贊,就是有點涼,不是剛炸的。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彬 ‖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為研究範例李 彬[提要]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國力疲弱。[關鍵詞]清末民初;日本;川渝調查;《中國省別全志》四川卷明治時期,日本國權主義的思考方式和利益決定模式,使其思想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對於東亞局勢的觀察,既取消了世界主義的可能,又因日本不具備成為大國而對潛在或實在的大國心存戒備。
  • 「末茶屯」火爆出新 「抹茶老北京烤鴨煎餅」風迷洛城
    由美國中華餐飲聯合總會成功推出的「中餐出海示範工程」優秀項目,「末茶屯」(Matcha Village),在美國洛杉磯小大阪開幕,將中國養生文化與時尚抹茶結合,一經推出,火爆異常。2月21日,末茶屯又趁勢隆重推出新品系列 --「抹茶老北京烤鴨煎餅」,為中餐西吃增添了一道綠色風景 !
  • 老北京飯莊裡的門道兒,您門兒清嗎?
    如今看看北京,清末民初鼎盛一時的老字號,而今安在哉?上述飯莊,大約除子沙鍋任居還在,其餘早已風流散去。聽說還有一處在這幾年恢復老牌子的致美齋。北京城所謂齋都是原來的點心鋪進而升格晉級辦成的飯莊。論檔次和規模是遜於堂、莊、居的。致美齋是同治年間開辦的,它的一魚四吃、紅燒魚頭和蘿蔔絲餅,最享盛名。
  • 清末民初的「海底撈」,鍋中雞腿、牙籤都有,「撈」啥全憑運氣
    清末民初的這個「海底撈」同咱現在的「海底撈」自然是沒啥關係的,其實他是當時老北京城的一種特殊的「自助餐模式」,叫做——「瞪眼兒食」。不過,就象形來說,我覺著,人家清末民初的那個「瞪眼兒食」倒是更配「海底撈」這名兒呢。
  • 瞎扯清末民初貴州的宴席
    清代是一個極端保守的朝代,應該直到滅亡,都沒有太大改變,所以我假設了解清末民初的宴席,也就基本了解清代宴席。了解清末民初,我覺得還是有條件的,一個是有大量筆記,野史,回憶錄可以看,而且有當事人口傳心授,例如我外婆那一輩的,在我小時候,沒事時就喜歡嘮叨他們以前的生活,尤其喜歡精神會餐(實在是因為文革期間食不果腹所致)(所以毛主席說:地主階級無時無刻不在夢想奪回他們失去的天堂。是完全正確的判斷)。
  • 清末民初廣州城,長堤碼頭西關豪宅
    【長堤】廣州長堤指珠江南北兩岸2·5平方公裡範圍,包括海珠區、東山區、荔灣區、越秀區段,是昔日廣州十裡洋場的發源地和中心地,曾經繁衍了廣州最有名的酒家、銀行、戲院等一大批著名的「老字號」。逢年過節,東南亞、港澳地區的達官貴人回廣州都要攜家帶口到這裡來採購用品、吃喝玩樂。
  • 看什剎海裡的老北京美食,原來24家老字號,如今只剩6家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什剎海》以北京什剎海為主要取景地極力展現了老北京的風情以及現代北京人的生活編劇、導演付寧自小就在北京胡同長大所以呈現老北京胡同的煙火氣以及對北京話的展現非常到位當然,最核心的部分還得是京城美食
  • 京城的「八大樓」之首,當初為何不敢蓋高樓?
    東興樓。清代北京城酒樓、茶館、劇場分布示意圖東興樓開業於清光緒二十八年,坐落在今天的東安門大街路北,同樣經營山東菜系,是當時最氣派的酒樓之一。前有書法家,後有科學家,在舊時的京城也有一「家」——「吃家」。這些「吃家」專吃飯莊酒樓,卻並不是來挑刺訛詐什麼的,而是專門考量酒樓的飯菜和服務是否到家。每每有新店開業,他們必會到場。坐定之後,他們不吃山珍海味,也不點時令鮮蔬,專點一份「燒茄子」。
  • 清末民初「土豪」眼鏡:玳瑁鱗片為材質能治病
    百年前的眼鏡大多時尚酷炫。  百年前眼鏡不僅用來「扮靚」還可治眼病  如果你對動輒上千元的眼鏡覺得奢侈,那麼再看看東莞冠和博物館近期展出的清末民初的「土豪」眼鏡吧!  清末民初,眼鏡被看作為極度奢侈品,其價格非常昂貴,常有「一匹馬換一副眼鏡」的說法。昨日,記者從展出的這批眼鏡中看到,以玳瑁鱗片為材質的眼鏡最為突出,因為眼鏡鑲有兩片硬度極高,不易磨損的水晶鏡片,佩戴時會有涼爽的感覺,而且還有護目的效果,在民間有「水晶養目」之說。在我國西北地區,傳聞害「火眼」、「紅眼」的患者戴上水晶眼鏡以後自然痊癒。
  • 京華物語丨從會館到旅館:旅店裡藏著老北京的前世今生
    在新作《咫尺天涯——最後的老北京》中,肖復興寫出了自己對北京的歷史想像與文學記憶。在其中的《北京老旅館》一文中,肖復興從六國飯店、崇文門內的德國飯店和前門外的第一賓館這三家清末民初最有名的旅館談起,追溯了北京城旅館業的發展過程,其中也不乏與當下的勾連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