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飯莊,興起於清代末葉的慈禧垂簾聽政後。當時,按照「大清律」,滿洲八旗貴胄不許經商。為掩人耳目,八旗子弟就暗中投資、開辦飯莊,僱用手腳勤快,且能吃苦的人為其經營。
清末民初時的北京,出名的飯店就有「八大樓」、「八大堂」、「八大春」、「八大居」之多。
大家注意到,這裡的名稱都帶個「八」字,為什麼呢?如去猜可能是因為受到清朝皇廷多喜歡「八」的影響吧,清朝的管理制度叫做八旗制度,軍隊叫做八旗軍,八旗軍的子弟叫做八旗子弟……老北京人特別喜歡用「八」這個數字,估計與此有關。下面說說這些帶「八」字的飯店吧。
八大堂
具體包括:惠豐堂、聚賢堂、福壽堂、天福堂、會賢堂、福慶堂、慶和堂、同和堂。帶有「堂」字號的,屬於高級飯莊,規模大,可以接待宴席、堂會等各種活動。
八大居
具體包括:前門外的福興居、萬興居、同興居、東興居(又稱「四大興」),大柵欄的萬福居、菜市口北半截胡同的廣和居、西四的同和居、西單的沙鍋居。「居」的規模較小,只能接待宴席,不能舉辦堂會。
八大春
具體包括:廣東風味的東亞春,四川風味的新陸春、大陸春、慶林春,淮陽風味的淮陽春,江蘇風味春園、芳湖春、同春園。
八大坊
具體包括:泰合坊、六合坊、均宜坊、明宜坊、和便宜坊的四家分號,說是八大坊、實際只有五大坊。
「買布八大祥、吃飯八大樓」。清末民初時,北京的飯店、民間最為稱道的,要數「八大樓」,按名氣大小依次為:東興樓(萃華樓)、泰豐樓、致美樓、鴻興樓、正陽樓、慶雲樓、新豐樓和春華樓。
這八個著名飯莊中,七個都是經營山東菜,店傢伙計也都是山東人。這是因為山東物產豐富,山東人又能吃苦耐勞,善於經商,加之為北方口味,故深得老北京喜愛、名滿京城。
東興樓
開業於清光緒二十八年,位於東安門大街路北。山東膠東菜系。1944年,停業。東興樓的店夥計1940年,創辦萃華樓,因善於經營,技高一籌,博得「正宗東興樓」的稱號。
泰豐樓
開業於清同治十三年,大柵欄煤市街,山東風味。
致美樓
開業於明末清初,位於前門外煤市街,原為姑蘇菜館,後改為山東菜系。
鴻興樓
是一家以餃子出名的老字號,嘉道年間於菜市口開業經營,山東菜系。
正陽樓
開業於清鹹豐三年,位於前門外肉市南口,山東餚饌,其「涮羊肉」當時與清真東來順的涮羊肉齊名。
慶雲樓
始創於清道光元年,是八大樓中最大的樓,坐落在菸袋斜街、什剎海北岸。老闆是山東人。
新豐樓
清光緒年間開業,位於虎坊橋香廠路口,也是山東菜系。
春華樓
開業於民國初期,位於和平門五道廟,為八大樓中唯一經營江浙菜的飯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