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對古代人宴席吃什麼感興趣,但是正史記載幾乎沒有,野史筆記語焉不詳,也不能靠考古發掘,所以一直無法想像還原。唯一可能靠點譜的就是清代的宴席。清代是一個極端保守的朝代,應該直到滅亡,都沒有太大改變,所以我假設了解清末民初的宴席,也就基本了解清代宴席。 了解清末民初,我覺得還是有條件的,一個是有大量筆記,野史,回憶錄可以看,而且有當事人口傳心授,例如我外婆那一輩的,在我小時候,沒事時就喜歡嘮叨他們以前的生活,尤其喜歡精神會餐(實在是因為文革期間食不果腹所致)(所以毛主席說:地主階級無時無刻不在夢想奪回他們失去的天堂。是完全正確的判斷)。耳濡目染,時間久了,我也就記得不少那時的宴席內容。後來,我翻到一些他們留下來的文章,筆記,詩詞,或流水帳記錄,得到一些當時宴席菜單記錄,經過適當想像,基本可以還原(我認為八九不離十吧)。
清末民初貴州的大戶人家請客,並不去飯館酒樓,而是請大廚師上門辦席。當時遵義就是如此,好廚師都在包席館,市面上的都是小飯館,紅鍋飯館,上不了場面。貴陽也一樣,當時位於貴陽西門花牌坊的劉佐臣和北門附近的熊銀軒,都是著名的辦席大廚,當時貴陽俗語:「貴陽辦酒數劉家,熊師黔味兩城誇」。貴陽一般大官富商人家的各種酒席,都是他們承辦。他們不但做菜,還自帶做菜傢伙和餐具,例如劉佐臣辦席就要帶銀質酒杯,象牙筷子,景德鎮精品瓷器。 大戶人家,一般都有家廚,但是家廚一般負責小廚房,只服侍主人,嫡系子女而已。家裡面的一般客人,借住的親戚,師爺,家庭教師,打秋風的,高級傭人,還是得吃大廚房的菜。當然一般低級用人就只能吃大鍋菜了。 比較高級的大戶人家,家廚分工很細,有的只做早餐,有的只做宵夜,還有的只做白案等等。現在很多私房菜館都是這些當年的家廚的後代們開的。 當時交通不便,貴州處於山區,沿海運來的物產價格昂貴,所以宴請以水發海味為大菜,例如高檔宴席的魚翅、鮑魚、海參,低檔的魷魚、蝦幹、魚乾。 當時貴陽的高檔宴席,其實不辣。上層社會認為窮人沒菜吃才吃辣,有錢人吃魚蝦肉食容易,其味鮮美,足以刺激食慾,無須辛辣。所以當時大戶人家的通常酒席,幾乎無辣味。不像現在貴州宴席,無辣不成宴,一桌高檔宴席,吃得人唏噓不止,涕淚縱橫,其實已經等而下之了。現在有的貴州宴席居然上狗肉火鍋或酸湯魚,真的有點改革創新過度了。 那個時代的一般宴席,例如請老朋友聚會,或者生日之類小聚,宴席比較簡單,與現在一般請客區別不大。但是如果是紅白喜事大慶,宴席就很複雜了。 普通宴席以某富家大公子宴請其省立法政學堂同學日本留學歸來為例: 餐前小吃: 板慄;松子;核桃仁;瓜子。
壓桌圍碟: 冰糖冬瓜;金絲蜜棗;醬肘片;滷肚絲;蔥排骨;鹽水雞胗。 八主菜: 紅燒魚翅;酸辣海參;清蒸甲魚;清湯鴿蛋蹄筋;宮保雞丁;醬汁全鴨;八寶鯉魚;白菜凍菌。 四飯菜: 鹽菜肉;魔芋鍋巴炒肉絲;山藥羊肉;糖大頭菜。 四甜品: 冰糖燕窩;冰糖桂圓;冰糖銀耳;冰糖蓮子。 四點心: 荷葉卷;雞絲卷;眉毛酥;蘿蔔餅。 爽口湯: 冬瓜排骨清湯。 主食: 白米飯;稀飯;烤蛋糕。 兩水果: 枇杷;楊梅。 菜單中,只有宮保雞丁有辣椒,酸辣海參的辣為胡椒。採用宮保雞丁,是因為宮保雞丁的榮譽發明人丁寶楨是這家親戚(說明丁寶楨出身貧寒,就算當了四川總督,仍然不忘本)。其餘各味皆無辣。 這份菜單最後有幾句話的記錄很有意思:XX學成歸來,必將大用。所謀庶幾可成。 我經過調查,對上面這段話的意思理解為三個部分:一個是這位被請的同學,其父親是當時統治貴州的興義軍閥中的核心人物(興義軍閥統治貴州13年,從1913年到1926年,直到被周西成王家烈的桐梓軍閥趕下臺,當然過程極為慘烈,是死人很多的),當時是貴州禁菸總辦,這位同學很快就被任命擔任大縣的縣長;第二個是這位請客的公子,一直想與興義軍閥拉上關係,因為他家是前清退役的官僚,已經沒有政治後臺;第三是最後這位公子謀到了某鴉片生產大縣的禁菸稽徵局局長一職,遂了心願。
貴州在民國時期,軍閥的軍費主要來自鴉片專賣的稅收和保護費(當時貴州軍閥一般都有三五萬人馬,全靠鴉片收入維持,據計算,每個士兵每月軍餉,彈藥裝備加夥食要7、8元左右,軍官則要幾十元,所以每年軍費都需要接近五百萬銀元,再加上追隨的行政人員,官僚階層,所費應該接近千萬銀元,除了鴉片,的確也找不到其他收入來源了),徵稅額是每擔(120斤)鴉片收60--80銀元(根據等級不同,據 20世紀 30年代統計 ,貴州鴉片產量最高時年產10萬擔以上 ,成為當時貴州農村的最大特產。鴉片產值遠遠超過貴州其它特產諸如桐油、烤菸、菜籽以及土畜產品等產值的總和)。此外還有大量買路錢和運輸保護費,根據記載,每年鴉片稅+保護費的收入超過千萬銀元,而這些鴉片消費者,主要在江南廣東一帶,毒害人命。 當時貴州口號是寓禁於徵,所以禁菸局長,其實就是給鴉片煙販子發政府許可的販毒執照,這是一個日進鬥金,在當時貴州是最有前途的職業,不是嫡系核心不會任用(據記載,當時在鴉片生產大縣安順,每兩鴉片收購價在六毛五分,優質的在七毛,安順畝產在100兩以上。而在廣東江浙,每兩鴉片批發價格至少在4元,而煙館零售時,要加上菸灰,八錢煙土可以變成一兩四錢,一錢煙土可以買到一塊多,所以實際上零售環節,一兩鴉片至少賣甚至十多元,所以經營鴉片利潤頗豐。據記載,當時貴陽最大的鴉片商行錦盛隆資本金20萬兩白銀,年利潤10萬兩白銀(當然隨著興義軍閥完蛋,他們也完蛋了)。 說到這裡,如果繼續深入,就要扯上貴州辛亥革命時代的一些現在宣傳的仁人志士的爛事,骯髒事了(有人說護國戰爭,就是內部鴉片戰爭。據史料記載,蔡鍔與當時雲南督軍唐繼堯誓師討袁護國,缺乏軍餉,雲南都督唐繼堯就在雲南採取了開放煙禁的政策,「設煙釐金,每百兩收滇幣五元,使鴉片運銷和吸食合法化」。此為民國西南鴉片開禁之始。滇省鴉片不僅在本省大量種植起來,而且還隨著護國軍的推進,鴉片也販運到其他省區。首先倒黴的就是四川。 根據資料,滇軍「屢運大批雲土入川」,以濟軍餉,「滇省煙販恃滇軍包庇,結隊而來,所過煙館林立」,導致「滇省大宗鴉片充斥各地」。為籌集軍餉,1918年下半年,駐防川東的滇軍開始大開煙禁,在「川東一帶廣植煙苗,勒派稅捐」,於是從宜昌至重慶兩岸再次出現「繁英碩果,累然千裡」,並迅速蔓延全川。至此之後,西南煙毒重新泛濫,直接影響到整個西南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貴州當時是滇軍地盤,自然難以倖免。而且興義軍閥本來就是滇軍支持上臺的)。 稍微介紹一下興義軍閥。興義軍閥起家於清鹹豐末年,貴州興義地方豪強劉氏家族辦的團練,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劉氏家族由劉顯世掌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貴州是全國第六個宣布脫離清廷獨立的省份,劉顯世率領500團練從興義進入貴陽,發動了貴州近代史上的「二二事變」,消滅了革命黨(主要是孫中山系列的同盟會等等),並引滇軍唐繼堯部入黔,幫助鎮壓反對派。 1913年,劉顯世聯合貴州地方武裝(例如戴戡之流)擠走了唐繼堯,任貴州護軍使,控制貴州軍政,在政治上依靠熊範輿、何麟書、張協陸等憲政黨人和清朝殘餘官僚,在各重要機關大量安置鄉黨子弟,親信隨從,逐步架空了戴戡的貴州巡按使職權(袁世凱任命)。至此,興義系軍閥形成,並以劉顯世為代表控制了整個貴州省達十三年。 隨著控制穩定,在興義系軍閥內部開始內訌。一派是劉顯世、劉顯治、劉顯潛三兄弟加上熊範輿、何麟書、張協陸和郭重光,另外一派是劉顯世的外甥王文華為首的以日本士官生+保定軍官學校+雲南講武學堂畢業生為主的年輕軍人集團。
兩派爭鬥主要是軍權。激烈到的劉顯世要唐繼堯在護國戰爭期間動武,幹掉王文華。 護國戰爭勝利後,王文華被譽為「黔中第一偉人」。雙方衝突更加激烈,劉顯世在任命劉顯潛為黔軍第一師師長時,險些激成兵變,最後不得不任命王文華為黔軍第一師師長。 劉顯世開始想利用王文華的部下袁祖銘來遏制王文華。當護法戰爭勝利後,進駐成都的黔軍將領李毓華、張春圃、谷正倫等聯名電請劉顯世和王文華,懇請升袁祖銘為黔軍副司令時,劉顯世不顧王文華反對,任命袁祖銘為貴州陸軍第二師師長。王文華聞訊後,以整頓部隊為名,緊急調集黔軍各部進駐重慶,召開軍事會議,撤了袁祖銘第二師師長一職,調其任黔軍總司令部總參議,奪了袁祖銘的兵權,並摒棄了在黔軍中佔重要地位的雲南講武系和興義系人物,而重用以何應欽、谷正倫為首的日本士官系,日本士官生皆任團長以上職務,在黔軍中佔據要害位置。 同時王文華唆使數百傷兵圍攻省財政廳,將黔軍歷年欠餉原因直接引到張協陸、陳廷策、熊範輿等人身上。1919年11月26日,陳廷策到王文華家中赴宴結束後,乘坐官轎回家的路上遭槍擊,受重傷。陳廷隨即辭去政務廳廳長職務。張協陸走投無路,於12月3日服毒自殺。並勸劉顯世退步遠禍,勸張彭年、李映雪遠走他鄉。不久,張彭年出逃上海,警察廳長李映雪主動辭職,就這樣貴州省政務廳、財政廳、省議會、教育會、警察廳等要害部門在短時間內全部被王文華掌控。 1919年3月,王文華整編兵力,將在重慶、湘西、貴州的黔軍編為5個混成旅,以盧燾、谷正倫、胡瑛、張春圃、何應欽分任一至五旅旅長。 黔軍1920年5月在重慶附近與熊克武川軍展開激戰戰敗,劉顯世反對戰敗黔軍回黔,並借滇黔聯軍總司令唐繼堯之名,讓貴陽衛戍司令的滇將韓鳳樓接替王文華。王文華接報後,立即與在川滇軍總指揮顧品珍密商,顧品珍回滇倒唐,王回黔倒劉。 1920年10月15日,王文華任命第一旅旅長盧燾代理黔軍總司令,胡瑛為總指揮,谷正倫為副總指揮兼參謀長,率隊返回遵義,配合在貴陽坐鎮的何應欽實施「清君側」計劃。 11月10日晚,警察廳廳長何應欽與警衛營營長孫劍峰發動政變,控制了劉顯世,殺死了郭重光、熊範輿,何麟書因躲進鄰家廁所躲過一劫,但他的一個未成年侄子和兩個兒子(一個7歲,一個年僅3歲)被殺。1920年11月13日,圍繞在劉顯世周圍的勢力基本被清除,劉顯世被迫通電下野,解除三省聯軍副總司令和貴州省省長職務,返回興義老家。隨後,何應欽操作議會,推選任可澄為貴州省省長,任可澄是一個學者(貴州大學前身貴州大學堂創辦人,貴陽一中創辦人,也是《貴州通志》總編輯和總撰稿,前清舉人,內閣中書),哪裡搞的定軍閥的事情,在就任期間3次申請另叫他人接替無果,於是掛印逃匿,回家閉門著述。實際上還是王文華執掌貴州大權。 在護國護法戰爭中,袁祖銘的勢力越來越大,出現了士官系接近王文華,保定系接近袁祖銘的派系之分。不甘忍受排擠的袁祖銘買兇在上海刺殺了王文華。 王文華死後,黔軍五旅群龍無首亂成一團。第五旅旅長何應欽(王文華妹夫)與第二旅旅長谷正倫之間開始爭權,另外三個旅長因為不是興義人,只能打醬油。1921年冬,谷正倫聯合了警衛團團長孫劍峰(這哥們看來是政變專家)偷襲何應欽,一場激戰,何應欽走投無路,逃亡昆明,被滇軍總司令顧品珍聘為高等軍事顧問,同時任雲南講武堂教務長。 谷正倫暫時掌握了貴州政權。
1922年冬,顧品珍與唐繼堯作戰失敗被殺,何應欽保護傘消失,劉顯世讓人在昆明暗殺何應欽(其實劉顯世是何應欽老婆的親舅舅,殺手就是其老婆親表弟),何應欽胸部和腿部中彈,經昆明法國醫院搶救脫險,逃往上海,躲在王伯群(王文華之兄,他大舅子)家中繼續養傷混日子。其實當時何應欽也派自己副官去暗殺劉顯世,結果沒成功。1924年1月,孫中山命廖仲愷、蔣介石等籌辦黃埔軍校,四處延攬人才。何應欽因與蔣介石有日本士官學校「同學」關係,又在貴州辦講武學校頗有名氣,於是被蔣介石看中,參與軍校籌建工作。黃埔軍校成立,何應欽任黃埔軍校副總教官。袁祖銘在王文華被刺後,得到了北洋軍閥直系的支持和信任,與劉顯世相約「匡扶貴州」後隨即瓜分軍政兩權,即劉顯世主政,袁祖銘主君。在袁祖銘進攻下,谷正倫退守遵義,黔軍總司令盧燾通電下野。 1922年4月21日,袁祖銘趕走谷正倫,掌握了貴州的軍政大權。但袁祖銘沒有兌現承諾,讓劉顯世主持貴州政治。 劉顯世就再次引滇軍進攻袁祖銘,袁祖銘於1923年3月戰敗,逃亡四川。1923年4月19日,劉顯世在貴陽宣布就任貴州省省長,但滇軍領袖唐繼堯的堂弟唐繼虞卻是貴州省的最高軍事長官,是事實上的執政者。劉顯世很快就被迫讓出了省長位置。 谷正倫1922年被袁祖銘趕出貴州後,逃到武漢、上海等地闖蕩了一年多,窮途末路,轉到湘西投奔時任湘軍第一師師長的日本士官同學賀耀祖,先後擔任該師軍官講習所教育長、參謀長等職。1926年湘軍第一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一師,谷正倫任副師長兼第一旅旅長。在北伐戰爭中,獨一師奉命與第二軍和第六軍東徵。1927年3月參與進攻南京,在攻打雨花臺高地時,因炮兵久攻不下,谷正倫便親自上陣,他連發三炮,皆中的,為國民革命軍攻克南京立下了第一功。因而聲名大噪,得到蔣介石的賞識,不斷被重用,而且為報答蔣介石的知遇之恩,他在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政變中和擔任憲兵司令十年期間,殺害了無數的共產黨員,外號「谷屠夫」。谷正倫還是著名馬屁精,對蔣介石恭順至極,能所以能夠以非黃埔系始終掌握軍政實權。谷正倫還有兩個著名弟弟,谷正綱,谷正鼎,都當過國民黨的組織部長。 袁祖銘從貴州退到四川後,到1924年已擁有5萬多兵力,自稱川滇黔湘鄂五省聯軍總司令,1924年5月1日,北洋政府又委任他為川滇黔邊防督辦,於是唐繼堯只好與袁祖銘和解。1924年底,雙方達成協議,滇軍全部撤出貴州,袁祖銘接收貴州政權。 滇軍走後,1925年2月,袁祖銘讓部下王天培擔任貴州督辦,周西成擔任貴州會辦,彭漢章接管貴州,就任貴州省省長。 彭漢章是四川人,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最初在滇軍唐繼堯手下任軍職。後來,他先後投靠黔軍的王文華、袁祖銘。但是貴州人王天培和周西成並不買彭漢章的帳,王天培在貴州東南部,周西成在貴州北部割地自雄,彭漢章無法主持省政,1926年6月,彭漢章改任貴州會辦,周西成繼任貴州省長(周西成後來兼職繼任王天培的貴州督辦職務)。彭漢章下臺。興義軍閥在貴州13年統治結束,桐梓軍閥上臺執政10年開始(周西成的部隊後來被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下轄四個師,在1935年被蔣介石收買(每個師八十萬銀元,不過沒付完)後瓦解,這四個師被整編為第102師、第103師、第121師、新八師,均參加了抗戰,有戰功,尤其是102師戰功卓著,參加了參加了上海、徐州、武漢、南昌、長沙諸多會戰。不過也有糟糕的記錄,例如黃河鄭州花園口決堤就是新八師幹的,新八師師長蔣在珍解放後在遵義被槍斃。102師師長就是柏輝章,遵義會議會址就是他的房子,柏輝章也在解放後在遵義被槍斃。周西成自己在與唐繼堯戰爭中,1929年春天中槍落水,淹死在打邦河中(黃果樹瀑布上遊),死時36歲)。 走投無路的彭漢章在1926年8月帶兵投奔國民黨,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9軍軍長(當時,第9軍第1師師長是賀龍),與同時被周西成排擠出貴州,也投靠國民黨的第10軍軍長的王天培一起參與北伐,這時在重慶站不住,被川軍軍閥楊森和劉湘聯手打出來,也投靠了國民黨,袁祖銘被任命為第12軍軍長,奉命進攻湖南,而湘軍的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唐生智認為這三個軍是來湖南搶地盤(事實也是如此),唐生智率先報告蔣介石並獲得蔣介石秘密同意,準備對袁祖銘、彭漢章採取肅清行動。 1927年1月31日,袁祖銘在常德遭到唐生智襲擊被俘,隨後袁祖銘被唐生智處決。2月7日,彭漢章在漢口被唐生智逮捕,同年8月12日,軍事法庭認定彭漢章在軍事行動中犯有殺人、掠奪之罪,在武漢被唐生智處決,當時38歲。另外一支黔軍第十軍軍長王天培,也在攻克徐州後,1927年9月被蔣介石槍斃於杭州,當時39歲。 劉顯世1929年病逝於昆明,時年59歲,一個時代結束。
當然請客不能只請一位主賓,還得有作陪的,也即得有一些清客幫閒,這是標配,這些人不是善於吟詩作對,就是善於吹拉彈唱,琴簫鼓瑟。在宴席上不但可以高談闊論,也可以吟風唱月,熱鬧非凡(與現在北京的飯局極其相似,只是現在北京飯局的幫閒是歌星、影星、導演、作家之流而已,只是他們能力比清客們等而下之,只能活躍氣氛,娛樂大眾,當小丑而已)。一旦主人有了什麼職位去向,這些人就是助手,可以當秘書,庶務,司務長,收受賄賂的中介,狐假虎威的委員等等。如果是紅白喜事的大宴席,就很複雜,以某退役官員(退役後與人合資開礦,日進鬥金,雖然是守財奴,但是也是飲饌精緻,起居豪奢)其某一個兒子與某地方豪強(原來是邊鄙地方的團練頭目--滿清政府發了正式殺人許可證的地主武裝--辛亥革命時帶兵進省城,搶班奪權)家族的一個女兒聯姻的宴席為例: 客人一到自然是先送禮(根據現存的記錄,送禮除掉跟現在相同的現金外--銀元為主,少量金條,還有什麼金銀首飾,另外還有現在結婚送禮很少見的綢緞被面,床上用品,綢緞衣料,景德鎮瓷器,甚至有金華火腿,廣東鹹魚之類),有地位,有面子的客人請入裡面喝茶,喝茶並不在餐廳,而是在其他地方,例如花廳,水榭,亭子等等地方,近親密友可以進書房,至愛親朋的女眷可以進後面居所等等地方。這個請客地方,我後來去過,當時已經是某政府機構家屬宿舍,繁華不再,亂七八糟。 沒面子沒地位的窮親戚、故舊部下之流,只能在院子裡學黃花魚溜邊。不過院子裡請了幾個演員清唱(不帶妝)助興(當時貴陽時髦京劇和崑曲,這家大公子就是當時如痴如醉的票友),倒也不寂寞尷尬。 這種場合喝茶一般是所謂甜茶,放桂圓,紅棗,枸杞,薑糖等等(看自己隨意,也可以不放,只喝清茶,湖南人的話,可能還要放酥黃豆,炸花生,香芝麻等等。當時貴州政商界湖南人極多,貴州辛亥革命領導者張百麟就是湖南人),配點茶點,一般是棗泥糕,馬蹄糕,紅豆餅,蓮蓉餅等甜食,以及白瓜子,葵花子,黑瓜子,杏仁等混嘴的。 喝茶完畢(其實是等最有面子的人到齊),然後一起上桌(桌的檔次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地位不同身份,坐的地方不同,宴席檔次也不同),聊天,寒暄,互相介紹,讓座位,拉拉扯扯,主持人講話等等(與今天情況一樣),這時桌上擺的並不是菜,而是中間一個用蘿蔔和南瓜雕的龍鳳呈祥擺盤。周圍放乾果和蜜餞,包括琥珀核桃仁,椒鹽榛子,蜜汁板慄,酥脆松子,以及金糕,橘餅,桃脯,桂圓肉等等(這種情況只在最頂級客人主席才有,一般桌子,直接就上菜了,沒這麼多講究,而且以大魚大肉為主,其情景與今日四川鄉場上的壩壩宴,九大碗沒有什麼區別)。 下面只介紹主要客人在的主席,也即頂級席面。 正式上菜,會先擺圍碟和拼盤,八個圍碟,四個葷菜,四個素菜,一個大拼盤。 拼盤包括滷鵝肝,滷鴨胗,滷鵝掌,滷鵝頭,滷鵝翅等等。當然也有滷豆腐,滷蛋之類湊數,顯得陣容強大。這個拼盤極大,18寸盤,放中間(擺盤已經撤掉)。 圍碟就是所謂八拼: 酥魚;鹹水板鴨;滷牛肉;醬蹄花;紅油筍尖;老醋海蜇;蝦米芹菜;泡椒雞絲。 圍碟上來後,開始燙酒(黃酒要放薑絲和話梅燙),貴州那時白酒黃酒都同時喝。一喝酒,就要上熱菜,便於下酒(有的人為了吃席,可能一兩頓都沒吃東西)。 八個熱菜: 紅燒肘子;黃燜肚條;米粉牛肉;椒鹽排骨;酥炸帶魚;宮保雞丁;鹽菜扣肉;慄子白菜;蟹黃豆腐。 熱菜以口味濃鬱為主,口感要軟爛,而且製作手法不能重樣,也不能重複原料,味道也不能相同。然後上主菜,主菜有八道。
八大主菜: 紅燒魚翅;蔥燒海參;濃汁鮑魚;蟹黃魚肚;蘿蔔球燒乾貝;扒鹿裡脊;清燉娃娃魚;冰糖甲魚。先上一大磁缽紅燒魚翅(其實就是用金華火腿與老母雞熬製的濃湯煲魚翅,下面墊雞絲),保證每人至少一小碗(2兩魚翅),魚翅要配銀芽(燙熟的綠豆芽杆),紅醋,香菜等等。 然後上一大盆蔥燒海參(這個是山東菜,丁寶楨當過山東巡撫,其家廚把很多山東菜做法帶回來了,傳遍親戚朋友家),保證每人兩個。 然後是一人一客糖心鮑魚(其實就是金華火腿熬的濃湯煮的的幹鮑魚)。 再給每人上一碗蟹黃魚肚。 然後是其他菜陸續上。 在後就是上烤菜。 四烤菜: 烤全羊;烤乳豬;烤牛排(整隻牛的排骨用鐵叉叉起來烤);蜜汁烤方(金華火腿最肥美部分用蜂蜜烤制)。這幾個菜都是用蜂蜜水+甜麵醬+熟菜油兌的燒烤汁抹勻烤,吃時蘸酸甜醬。 燒烤菜上完,就是素菜,上素菜表明喝酒已經結束,準備清理口腔,吃主食了。 素菜一般四道,要包括炒,煮,燴等等手法的菜。 四素菜: 蝦子燴凍菌;火腿燉冬瓜;香菇焗豌豆;大蒜燒茄子。 素菜上完,就是要上吃飯菜,一般是開胃的菜。 八飯菜: 清炒蝦仁;糖醋魷魚卷;抓炒雞絲;紅燒蹄筋;爆炒鱔魚;湯爆雙脆;滑熘魚片;爆炒腰花。 同時上飯。那時的主食沒現在複雜,就是白米飯或白米稀飯而已。 主食吃完,上爽口羹湯。 羹湯: 鯽魚羹;螃蟹豆腐蓴菜羹。 然後上餐後點心: 四甜碗: 冰糖燕窩;冰糖銀耳;冰糖桂圓;冰糖百合蓮子。 四甜點: 玫瑰餅;桃酥;烤蛋糕;豆沙芝麻餡餈粑。 四鹹點: 生煎素包+口蘑湯;三鮮肉包+竹笙雞湯;水晶湯包+汆生雞絲;叉燒烤包+瓜片汆裡脊。 最後上水果,表明結束。 四水果: 石榴;鴨梨;蘋果;橙子。 然後互相客氣一番,走人,各回各的家。 宴席菜單根據個人社會地位不同,送的禮價值不同,吃到的東西也是不同的,不像現在婚宴不分三六九等,都是一套菜。一般人,哪怕是直系血親,如果社會地位不高,送的禮不重,也不會吃到魚翅、鮑魚、海參席的,一般也就是全雞全魚而已。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個定理,在任何時候都是成立的。 總的來講,那時政商界勾結很厲害,互相持股,互相滲透,互相聯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但是面子上的事情做得還不錯,例如辦學校(甚至公費送傑出孩子出國留學),辦醫院,辦育嬰堂孤兒院,修橋修路,也適當允許知識界批評。而軍閥的子弟們,一般待人接物都還彬彬有禮,沒有盛氣凌人的暴發戶嘴臉,尊師重教還是能夠做到的。 相比起來,現在有的家族在巧取豪奪數額和窮兇極惡程度上,都遠超當年的軍閥,而且更肆無忌憚,可是歷史證明,再富可敵國,再權勢赫天,一旦風吹雨打去,就繁華風流雲散。 還是小兵張嘎說的有哲理:別看你今天鬧得歡,就怕將來拉清單。軍閥的後代們被拉了幾十年的清單(興義軍閥從1926年開始拉到改革開放前,桐梓軍閥從1935年拉到改革開放前),每次運動均被整得欲仙欲死,大概體會最深了,一定很佩服張嘎子的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