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上海記憶,《上海老味道續集》新書首發|春風松月樓|南翔...

2020-12-14 騰訊網

8月4日下午,《上海老味道續集》新書首發式在豫園海上梨園舉行。發布會上,滬上知名作家、美食家、本書作者沈嘉祿先生用簡單質樸的語言向讀者們介紹道自己創作的初心:「這是一次尋根,一次致敬,一次匯報。」

沿襲前作的風格,《上海老味道續集》中選取了知名老上海風味小吃、平民菜餚、時令美食和本幫菜點進行梳理和總結,其中也包括了豫園的多家餐飲名店。在輕鬆幽默的敘事和寬闊視野下,貫穿著作者濃濃的人文情懷、現實關照。

沈嘉祿先生與豫園的淵源頗深。他先前的《上海老味道》等一系列作品無一不透露著他對豫園老城廂的特殊感情,近年來,他也非常關注和讚許豫園餐飲老字號深度挖掘每家店的產品及文化,進行品牌升級的舉措。這也許是沈先生特別將南翔饅頭店、上海老飯店、春風松月樓、湖濱美食樓錄入自己的新書《上海老味道續集》中,並選擇把發布會放在豫園的原因。

確實,細說豫園裡的美食體驗是上海老味道的尋根之旅並不為過。足有460歲的「豫園」二字,和它伴生共存的商業百態早已突破了簡單的地理概念,成為上海獨有的文化語境,而那些經過歲月淘洗而沉澱下來的美食味道,更是構成了上海獨有的城市記憶。

下面,就讓我們跟隨沈老師的視角,一起來細數下豫園的人間風味。

南翔饅頭店:一隻饅頭的傳奇

從最出名的說起,南翔小籠。上海人管所有包子形制的食物,都叫「饅頭」,而南翔小籠必定是這其中數一數二的一種「饅頭」。對上海人來說,吃南翔小籠是生活裡的煙火氣息,是兒時長輩寵溺的獎賞,對外地人來說,是獨特的美食體驗,是認識上海及其文化開端。

沈先生在《白相老城隍》裡是這麼回憶南翔小籠的:「每次白相城隍廟,就想吃一籠南翔饅頭,但都被店門口長長的隊伍嚇退。」高興時,買一包魚餌,逗逗店面旁湖水裡的錦鯉,等待服務員那一聲落座指令;不耐煩時,右拐至外賣窗口,買上兩籠扎進九曲橋邊的人群裡解饞。

一隻小小的肉饅頭,為何能聚集起如此旺盛的人氣?120年前,南翔人吳翔升懷揣著一點資金,盯上了九曲橋邊的風水寶地,建起長興樓。善於經營的吳翔升利用城隍廟遊人、香客眾多的特點,還用篾竹簍、荷葉等包裝小籠,便於遊客帶回去與家人共享或者饋贈親友。南翔小籠饅頭也由此在城隍廟一炮打響。隨著老城隍廟市場的日益繁榮,南翔饅頭的名氣也越來越響,「長興樓」的店名也被改為了如今的「南翔饅頭店」。可以說,南翔小籠饅頭起源於南翔鎮,但真正發揚廣大卻是在上海城隍廟南翔饅頭店。

活態的傳承,是保留上海記憶的最佳形式。到了今天,南翔小籠饅頭仍保持著一如既往的皮薄、餡豐、汁多、味鮮,更打破了「只賣小籠包,只賣單一口味小籠包」的傳統,根據時令和市場,推出各類新式口味的小籠包。比如春季是醃篤鮮小籠包,夏季是小龍蝦口味的小籠包......

2018年10月,歷經品牌升級後,以全新面貌亮相的南翔饅頭店,不僅在視覺上呈現出了簡約而不簡單的新中式美感,還將上海文化、小籠文化、非遺技藝融入了室內的每一處細節,讓人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了解美食背後源遠流長的上海文化故事。

湖濱美食樓:蔥開與雙檔

如果排不上隊,也不願意在南翔饅頭店的外賣窗口將就著吃一籠,那就繞開長隊,到湖濱美食樓,點上三兩「蔥開」,一碗「雙檔」,邊上人一聽就曉得了,這是個老吃客。「蔥開」是蔥油開洋拌麵的簡稱,而「雙檔」,則是油豆腐粉絲湯,說全稱的,都不能算美食行家。

「蔥開」貌似在滬上是最常見的一碗麵,卻最能檢驗是不是地道的上海味道,湖濱美食樓從熬蔥油開始,就顯現出多年的老功夫,得慢煎慢熬,使香味恰到好處,才能勾起九曲橋湖畔人們的饞蟲。蔥油焦香,麵條彈牙,輔以鮮美乾脆的開洋,聞到這味道,不想入非非,實在是難,遂有「湖濱蔥開面,香飄九曲橋」的美譽。

開洋蔥油拌麵

綠波廊:一點宴天下

在上海,景觀別致的餐廳不少,但豫園九曲橋畔的這家海派名店,卻有著獨一無二的故事。早年的綠波廊還是一個叫樂圃?的茶館,是潘氏豫園西樓閣軒廳,茶客雲集之地。1973年,柬埔寨王國西哈努克親王來豫園訪問時,款待親王的一張14道點心的菜單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直接促成了有關方面在豫園開設一家薈萃特色點心和海派菜餚的餐廳的想法。

於是到了1979年,樂圃閬舊樓修繕改建為餐廳,它毗鄰九曲橋荷花池,窗外碧波綠水,與湖心亭相映成趣。荷花池原名綠波池,餐廳則得名為「綠波廊」,與原茶樓「樂圃閬」諧音,且與原西園內「綠波廊」景點暗合,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寓意深邃。

歷經四十年長足發展,綠波廊以博採名點之長,匯聚海派風味而聞名海內外。同時,綠波廊團隊還曾多次參與重要接待任務,創造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品佳餚,如:2014年亞信峰會時為各國第一夫人定製的「夫人套點」、2018年進博會歡迎晚宴上為迎接各國元首特製的「荷韻套點」等,使得綠波廊名聲大振,同時也越發的精益求精。

夫人套點(左)及荷韻套點(右)

金字招牌也得常擦常新,2019年10月,歷經半年調改的綠波廊重新開業,外觀古樸依舊,內在卻著實令人驚豔,不僅保留了經典菜色和點心,還創製了不少新品,讓光顧過的食客不禁讚嘆綠波廊「老靈額!」

上海老飯店:「八寶鴨」精神

濃油赤醬,這四個字精簡準確地概括了上海本幫菜的最大特點,而其中能做到分釐不差的,上海老飯店當屬其中之一。上海老飯店原名「榮順館」,自開業以來,代代掌門人講究菜餚的色、香、味、形,創製了一批本幫看家菜,成為家家戶戶常光臨的飯店。

上海人經常去的地方叫「老地方」,上海人常去吃飯的「榮順館」就叫「老飯店」。因此上海老飯店是當之無愧的本幫菜傑出代表。

沈嘉祿先生在《白相老城隍》一書中曾說過,最經典的還是金牌八寶鴨。八寶鴨講究鴨子的選用,一味不能少的八寶配料,再就是油炸四十分鐘,上籠蒸四個小時的嚴格流程。這樣出籠的鴨子,才能留住著八種不同的味覺體驗,香味四溢。也許是從這道名菜錘鍊出來的「八寶鴨」精神,近年來老飯店虛心學習各個幫派的菜系,適應市場需要和現代飲食趨勢,不斷兼容並包,推陳出新,就像這八寶鴨緊緊鎖住的胸懷和手藝,體現著海派飲食文化的精神。

2019年,上海老飯店榮歸浦東故裡,在浦東三林地區的復地活力城開設首家浦東分店,開始邁向連鎖化。

金牌八寶鴨

春風松月樓:百年素淨首度出圈

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從素六露軒素菜館當學徒出身的徐蕙嘉集資租借豫園西面凝暉閣開設「春風松月樓」素菜館。徐老闆深諳只有保證質量才能保證素菜館金字招牌的道理,開業後親自四處採購上等食材原料,親自上灶當主廚,帶徒傳藝,久而久之,春風松月樓的聲譽與日俱增,很快成為當時滬上素食業的一家名店。

故而來豫園吃過橋素麵,一度是上海灘的時髦事,當年的社會名流們時常來春風松月樓用餐。比如著名畫家、作家豐子愷,當年便是春風松月樓的常客之一,《豐子愷散文集》內有言:「這裡有一家素菜館,叫做春風松月樓,百年老店,名聞遐邇。」

春風松月樓歷史照片

除過橋素麵以外,春風松月樓的淨素菜包也是一絕:挑選上等的中筋粉和面,蒸出的包子外皮不粘牙,內餡選用上海青、安徽香菇、自製麵筋及本幫豆乾,剁成餡混合後按比例滴入菜油和麻油,使口感層次分明,香氣四溢,回味鮮甜。淨素菜包還曾創下單日售出20000多隻的紀錄,每天都有長長的隊伍等候著菜包新鮮出爐。

春風松月樓淨素菜包

今年,百年淨素菜館「春風松月樓」逆市開店,在熱鬧繁華的靜安久光百貨成功開出了首家分店。全新的運營模式、高品質的老字號美食、高顏值的品牌形象,使這家新店一開業就成為了「現象級」的網紅老字號,幾乎每天不到10點就開始顧客盈門。

為了將承載著江南記憶的味道帶給千家萬戶,2019年,「松鶴樓·蘇式湯麵」首店正式入駐豫園商圈,這在深化了豫園商圈餐飲「一店一品」品牌特色路線的同時,完成了推廣百年松鶴樓蘇式湯麵傳統的第一步。同年,松鶴樓旗下的麵館業務在蘇州觀前街恢復營業,得到了當地市民的喜愛,一碗地道的滷鴨面喚起了蘇州眾多食客的記憶與情感。此後,麵館業務在上海浦東嘉裡、合生匯、上海中心、靜安嘉裡等陸續鋪開,將蘇式飲食文化之精粹濃縮於一碗地道的蘇式湯麵中,呈現給更多的上海食客。

豫園的美食故事太多,小編恐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最好還是在新書裡,跟隨沈先生的筆尖一探豫園風味的究竟。

沈嘉祿老師為書迷題字籤名

就像沈先生曾說:「豫園美食留存著時代的記憶,給予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無限的精神安慰,更在上海的百年變遷中,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融匯多元文化,充實著海派飲食文化的內涵。」

文/視頻:祁駿

編輯:周辰

責任編輯:顧一瓊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上海,城隍廟美食盤點!
    要想認識一座城市,首先要從這座城的美食說起,舌尖是認識它的最好途徑。綠波廊、松月樓、南翔饅頭、桂花廳、松雲樓、寧波湯糰等這些耳熟能詳的美食,也代表了這座城市的歷史積澱。現在它融匯了北京、蘇州等地的風味,是上海最老的一家素菜館。它家的素材包子非常有名,一口下去滿滿的都是餡兒,皮非常薄;青菜和香菇是其中最好的味道,由於太過暢銷,去晚了就沒了。
  • 南翔饅頭店浦東新店開業 為豫園老字號連鎖化提速-中新社上海
    據悉,這是南翔饅頭店走出豫園商圈,開啟新模型連鎖化的首家樣板店。老底子、老味道,吸引了不少老食客,除了午餐、晚餐外,連鎖店還開出了早餐檔,價格實惠、品種多樣,讓不少在周邊上班的白領感到欣喜。  120歲老字號煥發青春  「天下一籠,上海味道」——位於上海豫園九曲橋畔的南翔饅頭店,可以說是無數上海人兒時的回憶。
  • 百年老店的上海味道
    老傳統吃一碗豐子愷念念不忘的素麵「春風和煦能容物,松月清幽不染塵」,說的正是始創於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的素菜館——春風松月樓。南翔饅頭店-涼瓜乾貝小籠饅頭除了小籠饅頭推出新口味以外,上海人夏天特有的美食記憶在南翔饅頭店裡也被一一還原升級,如:以鴨舌、豬肚、小鮑魚、毛豆、小黃魚等十種食材浸在秘制糟滷裡製成的一品糟缽鬥,每種食材得以保持住自己的本味,又擁有了高度一致的清爽鮮味與回甘;看似家常的五香醬牛肉其實也暗含寓意,五香粉是老上海人家中常用的香辛料
  • 跟著央視記者提前解密「舌尖上的進博會」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舉世矚目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於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隆重舉行。豫園文化餐飲集團攜旗下四家老字號品牌:南翔饅頭店、春風松月樓、寧波湯糰店、老松盛入駐上海特色小吃館。
  • 老字號南翔饅頭店走出城隍廟開連鎖店,老味道更實惠|豫園|小籠饅頭...
    今天,中華老字號南翔饅頭店走出上海豫園商圈,在位於浦東的百聯世紀購物中心開出了首家連鎖店。老底子、老味道,吸引了不少老食客,除了午餐、晚餐外,連鎖店還開出了早餐檔,價格實惠、品種多樣,讓不少在周邊上班的白領感到欣喜。
  • 120歲南翔饅頭店跨界首發潮鞋|南翔饅頭店|寧波湯糰|豫園|上海老...
    端午新品「咖喱牛肉粽」上市、南翔饅頭店120周年跨界潮鞋首發、老字號美食套餐最低4.6折……澎湃新聞記者從豫園文化餐飲集團獲悉,「五五購物節」期間,該集團攜旗下綠波廊、上海老飯店、南翔饅頭店、松鶴樓、德興菜館、寧波湯糰店等老字號,推出包括時令新品、美食優惠等在內的活動。
  • 上海人到哪裡去尋找老味道?豫園夜色裡,童年美味記憶都復活了
    什麼是上海老味道?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在海派作家馬尚龍看來,「老味道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味蕾的記憶,比如50年前吃過的東西都可以記得,還有就是身體的記憶。」馬尚龍是個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回憶起50多前的上海夏天,依然覺得那個年代的童年比現在有趣許多。
  • 上海人舌尖上的鄉愁,南翔小籠登上音樂劇舞臺
    南翔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發源於南翔的南翔小籠不僅是南翔的金字招牌,更是海派飲食文化的符號,是上海人舌尖上的鄉愁。繼以南翔小籠為題材的原創話劇《日華軒》後,南翔又於2018年底啟動了原創音樂劇《愛情小籠包》的製作,挖掘南翔小籠非遺傳承與創新背後的故事。
  • 沈嘉祿的《上海老味道》|孔明珠
    > 原創 孔娘子廚房 孔娘子廚房 來自專輯散文隨筆嘉祿老師出新書我的書架上有一長溜美食書籍,沈嘉祿《上海老味道》那本是他的第一版,由著名畫家戴敦邦先生插畫,這本書如今已出到第三版。
  • 宅家過年,上海多家老字號名菜名點送貨到家
    本文圖片 採訪對象供圖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今年上海市民很多都選擇「宅」在家裡過年,一時間居家飲食成了讓不少市民撓頭的事情。 澎湃新聞記者1月29日從豫園餐飲獲悉,老字號品牌德興菜館、上海老飯店、南翔饅頭店、寧波湯糰店、春風松月樓除了設有線上外賣,還推出了送貨到家服務,方便上海市民百姓居家過年。
  • 南翔饅頭店120周年丨天下一籠,上海味道!
    南翔饅頭店120周年丨天下一籠,上海味道!在令人眼花繚亂的小吃裡,名氣最響、人氣最旺的當數南翔小籠饅頭,從1900年創始至今,南翔饅頭店已經經歷了120年,從最初的長興樓,到如今的南翔饅頭店,著實承載了三代甚至四代上海人的記憶,就像東方明珠電視塔是上海的地標,南翔小籠饅頭也早已成為了上海的代表性美食。
  • ...春風松月樓|寧波湯糰店|上海|豫園餐飲|進博會|南翔小籠饅頭
    、百聯世紀的南翔饅頭店裡上演,如今則在進博會的上海特色小吃館裡被原汁原味的復原。據悉,除了地道的南翔小籠饅頭以外,寧波湯糰店的傳統黑洋酥湯糰、春風松月樓的淨素菜包、老松盛的全色雞鴨血湯及開洋蔥油拌麵……這一系列耳熟能詳的上海特色名小吃,都能在進博會品嘗到。
  • 愛申活 暖心春|宅家過年,上海多家老字號名菜名點送貨到家
    本文圖片 採訪對象供圖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今年上海市民很多都選擇「宅」在家裡過年,一時間居家飲食成了讓不少市民撓頭的事情。澎湃新聞記者1月29日從豫園餐飲獲悉,老字號品牌德興菜館、上海老飯店、南翔饅頭店、寧波湯糰店、春風松月樓除了設有線上外賣,還推出了送貨到家服務,方便上海市民百姓居家過年。
  • 夜上海的老味道哪裡找? 四百多年的豫園有答案!
    夜上海的老味道哪裡找? 四百多年的豫園有答案!6月21日晚,上海報業集團的知名文化訪談活動——市民文化客廳走進豫園,現場嘉賓及20多家媒體記者共同品鑑名點小吃、包製保健香囊,感受端午習俗,尋找夜上海的老味道。此外,活動還通過一直播平臺進行了網上直播,更多觀眾在線領略夜豫園的活色生香、絢麗之美。華燈初上,夜色中的豫園商城美輪美奐、古韻新姿,樓秀、船秀、廣場秀等文化演藝活動精彩不斷。
  • 上海老飯店入駐南翔印象城
    而上海老飯店的這款「迷你扣三絲」更是小巧可愛,優美精緻。    上海老飯店在上海的第三家門店坐落於南翔印象城的五樓和六樓,兩層樓可容納250人左右,清雅含蓄、端莊豐華。  雖然是新店,但上海老飯店堅持「新店老味道」,廚師團隊核心成員來自上海老飯店豫園總店,菜品質量有保證。新店開業更有促銷活動哦!
  • 舌尖上的舞蹈——上海美食篇
    湯包,早在北宋市場上已有售賣,當時稱灌漿饅頭或灌湯包子。著名產地有開封,西安等地。作為上海灘原汁原味的特色小吃------小籠湯包,已經逐漸成為滬上人民的正餐主選,以及茶餘飯後的點心,甚至夜宵,品嘗多種口味的湯包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而不可或缺。如果你恰巧來到上海出差或旅遊,不妨花少許時間品嘗一下此經典小吃,也不枉來此一遭。上海的小點不僅精緻,豐富。
  • 老字號新氣象丨南翔小籠:從上海味道到非遺"國字號"
    原標題:老字號新氣象丨南翔小籠:從上海味道到非遺「國字號」  老廟黃金,始於1906年;童涵春堂,始於1783年;王大隆刀剪,始於1798年,走進豫園的九曲橋畔,就像走進一個上海老字號博物館,13個中華老字號中人氣最旺的,無疑是創建於1900年的南翔饅頭店。一年365天無論寒暑,從早到晚市民遊客排隊吃小籠,早已成為一道景觀。
  • 從《旗袍美探》中追尋老上海的「舌尖美味」
    由馬伊琍與高偉光聯袂主演的《旗袍美探》曾經火爆熒幕,這部電視劇把探案場景放在了素有「十裡洋場」的老上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可以說匯聚了東西方各種文化,從文化、服飾、美食等等方面,都碰撞出不一樣的味道。
  • 上海味道丨「先開窗後喝湯」,南翔小籠味達萬家
    【編者按】一個城市的味道,用味蕾來感受,是最直接的。一道食物的風味,用時間來浸染,是一座城最溫暖的召喚。我們循著這些召喚,探訪這些記憶中熟悉的味道,感知背後流轉的時光,和那些為它們帶來溫度的人們。七點多的南翔老街,在柔柔的晨光中漸漸甦醒過來,而此時,百年老字號長興樓已經迎來了第一批食客,隨著一籠籠熱氣騰騰的南翔小籠上桌,陳愛根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 尋找記憶中的味道 久負盛名的11款老上海點心
    記憶中的老上海,是溫情賢淑的女子,風氣萬種的異國建築,還有那些一口一個精緻的老上海點心,就如同這個城市般優雅的存在至今。生煎饅頭、排骨年糕、油墩子、兩面黃、南翔小籠……都是上海人的心頭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