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徵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圖文無關,下同!
最近看荀子有這樣一段話: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其偽也!
大概意思就是說人都是重利的,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之初就是惡的,所以才會需要法律規矩來約束,而有了約束的善,就是偽善!
從來沒看過能把這麼長的古文給總結的這麼短的吧?連我都佩服我自己......
但不得不說,這一觀點影響了很多人,比如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
就是現在我還想不明白,為什麼作為儒學大家的荀子會教出個法家的弟子......
接下來我們又要說一下儒家的另一位領軍人物,孟子!
他的理論就和荀子不同了。
孟子說:「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大約是說水東西流可以無所謂,但是上流和下流也可以無所謂嗎?水都是向下流的,人性的善就像水一樣沒有不向下流的!
也就是說,孟子認為人都是有一顆善良的心的,就是不忍之心!
而有意思的是這兩位都是一個流派裡的,然而觀點卻截然不同,那麼到底誰說的對呢?
這個問題說實話已經被這二位大神的粉絲爭論了千百年了,到現在也沒個準確的說法,各說各的理,又各都有道理,要我自己說的話,其實這人世間本無善惡,所謂的善惡也都是由人去定義的。
就這樣說吧,善惡是個概念,人類創造出來的概念,人們想說它善就善、惡就惡。
某一行為是人性使然,我們稱其為善;另一行為也是人性使然,我們卻要稱其為惡。
一切的行為又是憑藉人類的好惡和標準來定義的,也許不同的人對同一行為的看法就不一樣,就拿我們都知道的一個故事來說說吧。
一個殺人犯劫持了一個孕婦做人質,結果孕婦一激動,當場就要生孩子,可是現場沒有大夫,眼看就要難產死了,那殺人犯卻突然被打動,說自己是個婦產大夫,能救這孕婦,只求警察給個機會,不要現在抓他,等救完人自己會束手就擒!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個故事,那麼我就想問一下,這個犯人殺人了,是不是惡?現在救了兩條人命,是不是善?那麼他到底是善是惡?
個人覺得人性不管是生來就善還是生來就惡,都沒有意義,還是劉備說得對,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凡事無愧於心就好了!
本文由作者晚來瘋原創,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