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糖果行業是屬於傳統的兩大支柱零食產業之一,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市場份額不斷擴張。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糖果市場一直保持8%~12%的年增長率,國內整體糖果產業規模已超1000億元,但在產品品類方面仍較單一,與國際市場有著較大差距。
■新快報記者 劉韻
健康浪潮興起 我國無糖糖果空間巨大
由於近年來健康消費浪潮興起,糖分被認為是導致肥胖及一系列身體疾病的「罪魁禍首」,因此我國食品行業的「無糖」勢頭隨之猛漲,越來越多的企業改用功能性原料以提升產品品質,例如無糖膠基產品、含有維生素或其他營養的產品及全天然產品等,為其貼上營養標籤。
但在歐美國家,「無糖概念」興起較早,因此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市場培育。據歐洲市場調研公司 Euromonitor 統計,日本有94%的壓片薄荷糖是無糖的,而中國只有2%;在澆注糖果品類裡,德國無糖產品佔35%,中國的比例僅為 1.4%;英國和德國的無糖口香糖已佔市場份額的80%,中國僅為28%,但這也意味著我國的無糖糖果市場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對企業而言,他們也能從大眾對食品的偏好性選擇中發現商機,從而為創新研發新產品提供極具價值的市場參考。
無糖糖果種類單一 線下少見線上為主
與早期單一的銷售渠道不同,如今的糖果商家為了迎合不同消費人群的場景需求,不斷開拓多元化渠道。例如,商超能滿足家庭日常消費及零散採購的需求,便利店則主要針對個人消費,學校附近的店鋪憑藉其地理位置以及小包裝糖果產品成為了青少年及兒童群體最常發生購買行為的場景。專門糖果店在一線城市已經難覓蹤影,但仍是三四線城市的主要銷售渠道。
在無糖糖果這一類別的市場表現上,卻多是以電商渠道為主,在線下渠道較為少見。記者搜索電商平臺發現,目前線上的無糖糖果產品主要是以無糖薄荷糖為主,多個品牌都有在此布局,其中最高的月銷量可達6000+。而在線下幾家大型商超中,也沒有發現其它類型的無糖糖果身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相比起無糖牛奶、無糖飲料等熱門的無糖食品,無糖糖果這一品類仍屬小眾,「說到無糖糖果,一般都會想到無糖薄荷糖,其它類型的話我不太了解,沒怎麼接觸過。」儘管一直以來傳統商超渠道在產品分銷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但有數據預計,在2018年至2022年間,電子商務的甜食零售額將以約19%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並將擠佔其它渠道的市場份額。隨著渠道愈發多樣化,市場競爭也將隨之加劇。
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說,即使是標註著「無糖」的食品,也需謹慎選擇,對配料表加以研究,因為有些標註了不含蔗糖的產品,卻含有葡萄糖成分,依舊有糖分存在。
喜糖市場年均增長率超15% 90後成主力
在糖果市場發展較為平穩的大背景下,喜糖作為其中一個類別卻表現出了不同的活力。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7年,中國喜糖市場規模從280.59億元上升至約10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5%,遠超傳統糖果。且近兩年隨著婚慶市場客單價提高,規模得以不斷擴大。
「與喜糖本身相比,我們更重視它的顏值,因為這是婚禮伴手禮的一部分。」記者採訪了今年年初成婚的90後小夫妻,女生告訴記者,婚禮上的喜糖是由婚慶公司承包的,不是以往較常見的巧克力或是其它喜糖產品,而是與不同的小禮品精心搭配成禮盒,擺在現場的喜糖在外觀上也與婚禮現場的風格相一致。
如今的90後逐漸進入適婚年齡,自然也就成為了喜糖的消費主力,更加注重個性與時尚。對商家而言,他們也不斷地迎合其口味在產品、營銷等渠道加以改變。如今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已經延伸出喜糖專門店、喜鋪等新型渠道,喜鋪不單是賣喜糖,已經開始向喜慶有關的行業發展。龍品錫中國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每年有近2000萬對新人結婚,喜糖市場份額已經高達400億元,全國各地僅規模以上的喜鋪就有22000餘家,且新增喜鋪數量正在不斷攀升。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