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陀頭痛三日的因緣

2020-12-20 騰訊網

佛教中有個著名的故事,在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印度,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喬薩羅國的琉璃王因受到釋迦族的侮辱,發誓要滅掉整個釋迦族。

佛陀勸阻了三次都沒有成功。當琉璃王的軍隊攻進迦毗羅衛國的時候,佛的大弟子目犍連尊者是神通第一,請求佛前去相救。但是佛說:「這是釋迦族的因果,暫時很難改變。」於是,目連尊者發慈悲心,用神通將五百個釋迦族人裝進了他的缽裡,然後舉到天上。但是,當屠城結束的時候,尊者把缽取下來一看,這五百個人全部化為了血水。尊者於是請教佛陀,原來在往昔多世以前,瑠璃王是水裡的一條魚王,率領魚鱉蝦蟹的眷屬在河裡生存。住在河邊的村人都歡喜吃魚,所以把魚類都吃完了,最後把魚王也捕來吃;當時有五百人都吃這條魚,把魚的肉給吃了。當時村子裡只有一個小孩沒有吃魚,但是他在大魚頭上好奇地用小棍打了三下,這個小孩就是佛陀曾經的前世。這條魚王,就生出憎恨心,將來一定要報仇;因為這個因緣,所以瑠璃大王帶著他的眷屬,要血債血還,一定要把從前吃他這些人的種族都要殺光,把這些人都殺盡了。

因果不虛,大魚轉生為琉璃王,軍隊就是那些被吃掉的小魚,而村民就是釋迦族人,那個小孩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雖然沒有吃魚,但是在這一場屠殺中,因為打了魚頭三下,佛陀也示現了頭痛三天的果報。

聽了這個故事,很多人不再怨天尤人、悲憤不平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懂得了因果。

點個「分享支持一下

相關焦點

  • 佛教故事:真的是佛陀沒有普度眾生嗎?
    編者按:你是否質疑過佛陀普度眾生的宏願?你是否想過「佛陀什麼時候才來度我呀」?
  • 佛陀說,一切皆因緣,看透了,也就放下了
    佛陀獨坐在菩提樹下,不食不眠,參悟人生,終於在七七四十九日後,徹然大悟。佛陀當時所悟得的道理,說起來很簡單,那就是:宇宙中的萬事萬物,皆是由於因緣相聚而存在,又因因緣離散而消失。這就是佛教的宗旨之一,也就是佛教的「緣起論」的主要方面。「諸行無常,謂自時間上觀之,一切現象(有為法)皆屬遷流變化而剎那生滅者,故無固定不變壞之物存在。」「諸法無我,謂自空間上觀之,諸法(包括有為、無為法)依緣起之法則,互相依存,而無『我』之實體可言。」
  • 佛陀弟子中這個比丘,是什麼樣的因緣可以手中生金!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佛教小故事,講述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情,佛陀弟子中,金財比丘手中生金的故事,世尊講述了這裡面的因緣!故事發生在幾千年前的古印度,當時的舍衛城中有一戶人家,養了一個男孩,出生後緊握著雙拳,母親覺得太奇怪,把嬰孩雙拳打開一看,拳中各握一個金錢,母親就把這個金錢取出來。可是,奇怪的很嬰孩的手中,你拿走的錢,他又會生出金錢來,無論怎樣也拿不盡。後來母親知道這是福報所致,便為嬰孩取名為「金財」。
  • 佛教故事,佛陀在相思林中度了第一個女人!
    任何宗教如果將她們排除在外,那一定是在自尋死活,想必以般若智慧著稱的佛教絕不會這樣做。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佛陀最初是不度女人出家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多,諸如女身垢穢、女子重情、「五漏」之體非是法器等等。這些理由都是人想出來的,什麼時候要,要什麼樣的,隨時隨心都能編得出,但原因卻只有一個,時代環境不允許。
  • 佛陀說,所有事情都是因緣
    佛陀說,所有事情都是因緣。我們這些眾生的因緣,正如我前之說的,母性的形象、妹姐的形象,對我們人類來說很重要。應相的,度母的形象和顯現,是非常重要的因緣。有所這些概念,她是佛心悲慈的化身,是有所佛事業的化身,她對你的禱祈回應迅捷。有所這些都創造因緣。不是說別的佛不迅捷、不慈悲。而是造創了對的因緣。
  • 佛教故事 | 盂蘭盆會的由來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犍連救母」的故事,出自《佛說盂蘭盆經》。    目犍連救母的故事:    目犍連尊者用天眼通,能夠知道眾鬼的罪業報應因緣,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親,他運用神通力見到自己的亡母也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針縫似的細小,皮骨連結在一起,目犍連見狀,孝心油然而生,不禁傷感萬分,他即刻用缽盛裝了飯菜,藉神通力量往饗老母,但是他母親取飯尚未入口,飯食在手中即化為火炭,不能飲食,目犍連悲號涕泣,不能自己
  • 佛教的「因緣」與我們所想的不同,一般人不了解是什麼意思
    之前一善行說聊過緣起論,它是佛教的基礎核心,是學佛人應該了解的。而今天說的十二因緣,是佛陀通過緣起論,對人生進行分析後,以緣起論為基礎,將人生分為十二個彼此互存的因緣,是對緣起論的衍生!十二因緣分別是什麼?
  • 佛陀與其妻子的前世因緣
    那麼,耶輸陀羅是以什麼樣的因緣得以和悉達多做夫妻的呢?根據《未曾有因緣經》的記載,在佛陀之子羅睺羅九歲的時候,佛陀派遣弟子目犍連把兒子接回來剃度,讓其修習聖道,但是他的母親耶輸陀羅卻不同意交出自己的兒子,甚至關閉城門不讓目犍連進城,這時候,目連尊者運用神通來到了耶輸陀羅面前進行勸說,但耶輸陀羅並未聽勸,不肯交出兒子,佛陀的父親淨飯王知道這件事之後讓佛陀的姨母波闍波提前去勸說
  • 佛陀最初的發心因緣
    《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記載:喜王菩薩問佛陀:「您最初是以什麼因緣發菩提心的?」佛陀說:「往昔,我因為惡業而轉生到馬車地獄,在地獄中和同伴拉馬車。同伴因為力量弱,拉不動馬車。
  • 佛教:目犍連尊者,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孝慈救母開創盂蘭盆法會
    在佛教的發展初期,佛陀以身說法教化眾生,在他諸多弟子中有十位最傑出著,被後世稱為佛陀十大弟子,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目犍連尊者,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孝慈救母開創盂蘭盆法會。目犍連尊者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亦在佛陀眾多弟子中神通第一。為古代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羅門種。
  • 佛教故事:因果不虛惡報慘烈 佛陀家族險遭滅絕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據《大唐西域記》記載,室羅伐悉底國有一個影覆精舍,佛陀曾在此與外道論義,距離影覆精舍不遠處有一佛塔,這裡曾經是佛陀為了延緩釋迦族的滅族之災,而擋住琉璃王子軍隊的地方。這個講堂是釋迦族為佛陀建造的,要求諸外道、長老、居士等不得先於佛陀入內。看守發現琉璃王子入了講堂,便辱罵道:「婢女的兒子竟敢進入,這是專門建給佛陀的。」琉璃王子受辱後,便發惡願將來當國王后要消滅釋迦族。 琉璃王長大後,通過篡權當上了國王,當時淨飯王已逝,迦毗羅衛國力衰減,琉璃王認為實現當年心願的時機已成熟,糾集軍隊向迦毗羅衛國殺去。
  • 什麼是佛教?佛陀是什麼人?佛陀已經去世,他如何能幫助我們?
    什麼是佛教?問:什麼是佛教? 答:佛教這個名詞是梵文「Budhi」的音譯演變而來 的。「Budhi」的意思就是覺醒。所以佛教可說是覺醒的哲學。這個哲學出自於悉達多的親身經驗。悉達多在35歲時覺醒了,他就是佛陀。
  • 佛教故事:世尊成道回國弘法 同族六人先後出家
    編者按:世尊悟道成佛之後,先後幾次教化族人,族中有很多人先後出家,包括佛陀兄弟、愛子、姨母等人。這篇文章只介紹佛陀六位親族的出家因緣,其實釋迦族中最後出家之人遠遠不止此數。
  • 佛陀一生,花與佛的因緣
    佛陀一生,從出生、成道到涅槃,都與花有密切的關係。《釋迦如來成道記》裡記載,佛陀誕生前,摩耶夫人曾作了一個奇特的夢,她夢見一隻雪白的大象銜著一朵白蓮花,進入宮殿,在她臥榻周圍右繞三匝後,再從她右脇鑽進胎中安住,不久她就有了身孕。
  • 佛陀都沒有吃素,可為什麼到了漢傳佛教中就一定要吃素呢?
    一說到佛教,許多人想到的都是吃素,佛教徒也因此被貼上了素食主義者的標籤,可以說,在中國信佛就一定得吃素,不吃素就不配成為一個信佛之人。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了解的宇宙真理中,並不包括吃素這一條,並且在《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中,也詳細地說明了出家修行的戒律。 殺戒第一。
  • 佛陀食用三月馬麥
    藉由這個機會,佛陀向眾比丘開示這段馬麥因緣:「在這三個月當中,大眾以馬麥為食,並不是業障使然,而是如來教化眾生的方便。事實上,如來三十二相中有『上味相』,不論是什麼食物,進到口中皆為上妙美味。而且,佛陀也早知婆羅門會反悔,但是為什麼依然應邀前來,實在是為了善巧示現業報因緣!」「我們所吃的馬麥,原是馬場中五百匹馬的食糧。
  • 佛陀之前的佛陀:藍毗尼的秘密聖地
    這些石柱如同鑲嵌在時間上的刻度,不僅使印度的一段古代歷史有了準確年代,也讓人知道佛陀是歷史上有血有肉的人物。鮮為人知的是,在藍毗尼除了釋迦牟尼佛阿育王石柱,還有另外兩根隱秘的阿育王石柱,分別對應俱留孫佛與拘那含牟尼佛。他們是佛陀之前的佛陀。
  • 佛教:佛緣的兩種表現,看看你有嗎?
    真正的緣分,其實是佛教中講的。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一個人的一切,哪怕細微到吃飯喝水,走路說話,都與因緣有關。《阿含經》中有這麼一個佛偈:「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在因緣的作用下,反覆生滅,用無窮盡。
  • 9月18日,今天是最接近佛陀的佛教法師鳩摩羅什圓寂紀念日
    鳩摩羅什,是西域各國的珍寶,是中國佛教八宗之祖,是最接近佛陀的智者。鳩摩羅什寺院塔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 佛教解密:佛陀如何創立佛教?它思想的精髓是什麼?
    在佛陀還住世的那個時代,人類的思想發生巨大的變化,當然,那時也出現了很多偉大的人物,在西方,有了哲人蘇格拉底,他的學說奠定西方的文明基調。在中國,有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巨匠,出現了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在古印度,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