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身不能成佛,女子不能進禪堂,女人只能出家一次,這些規定無論怎麼看都透著一股歧視女性的味道。
女性是一半的世界,是每個人的直接締造者。任何宗教如果將她們排除在外,那一定是在自尋死活,想必以般若智慧著稱的佛教絕不會這樣做。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佛陀最初是不度女人出家的。
冠冕堂皇的理由很多,諸如女身垢穢、女子重情、「五漏」之體非是法器等等。這些理由都是人想出來的,什麼時候要,要什麼樣的,隨時隨心都能編得出,但原因卻只有一個,時代環境不允許。
佛教誕生初期正值婆羅門的時代,種姓制度嚴苛,女性地位極低,連宗教的權利都沒有。如果佛教接受女人出家,勢必引來社會的批判。再說當時的佛教徒以乞食為生,女人是最主要的施主和供養者,如果允許女人出家,那麼供養的人就會減少,佛教徒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經過數十年的辛苦布道,佛教有了一定的社會基地,這才允許女人出家。據說第一位出家的女人是佛陀的姨母大愛道。
大愛道是聖母摩耶夫人最小的妹妹,聖母生下佛陀後第七天就去世了,大愛道自願擔起了撫育佛陀的職責。佛陀成道後回到淨飯王宮,大愛道看見佛像清新莊嚴,聽到佛語開示超凡脫俗,便決心跟隨佛陀出家修行。
佛陀知道後堅決不許,並勸她在家修學佛法。
許多年後,佛陀再次回到王宮,大愛道又請求出家修行,結果還是沒有得到佛陀允許。佛陀走後,大愛道自己剃除秀髮,披上袈裟,與其她信眾一起沿著佛陀走的路線追隨而去。
路途艱險,眾人困苦不堪,但趕路的腳步最未停歇,她們期望早一天見到佛陀,早一天皈依佛祖。也不知為什麼,無論她們如何加快步伐,與佛陀始終隔著一天的路程。直到在一處名叫相思林的地方,佛陀駐足休息,她們才趕上。
佛陀並未直接答應大愛道的請求,而是在阿難尊者說出了「母子恩情」的話後,這才點頭應允。至此,佛教歷史上第一個比丘尼誕生了。
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為了防止因女人出家給佛教帶來的影響,佛陀特意為她們制定了八條戒律,又稱「八敬法」,並立下規定,女人不得在佛前剃度,比丘不得為女人剃度,女人出家只能依靠比丘尼去接引,而且一生只能一次。
不是說眾生平等嗎?為什么女人只有一次出家的機會,而男人卻有七次?
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但歷代高僧照樣給出許多理由,比如為了保護女性修道生活的安全,加強對女性修道意志的鞭策,為了照顧女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顯示佛陀慈悲等。
雖然這些理由有些勉強,但都有幾分道理。男女終是有別,特別是女性貪慾心和愛染心重,偏於感性,執於情愫,又脆弱優柔,依賴性重,這是不爭的事實。
針對女性的特徵,制定不同的修行法門和規則,顯然,這不是歧視,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