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帝國解體,巴爾幹古國都復國,為何與明朝同期帝國沒復國?

2020-12-20 泥腿看客

奧斯曼帝國統治近500年的國家,在一戰滅亡後,為什麼沒復國?

1920年8月10日,20世紀第三個大事件誕生了,協約國與奧斯曼帝國籤訂《色佛條約》,宣布奧斯曼帝國解體,分解成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個地跨歐亞,享國600多年的老牌帝國結束歷史使命,成為歷史記憶。

奧斯曼帝國解體後,一些東歐南歐地區統治的國家獨立了,還有中東、非洲地區國家也紛紛脫離奧斯曼帝國宣布獨立。但曾經與明朝同時期的歐洲帝國,在明朝被期被滅亡的拜佔庭帝國卻沒有復國,拜佔庭一度曾引領歐洲,為什麼沒有復國呢?

1.部分已獨立

《色佛條約》籤署,實際在法律承認了奧斯曼帝國不復存在。但奧斯曼帝國從17世紀就開始衰弱了,這個帝國衰弱的時間很長,主要原因還在於奧斯曼帝國後期也如清朝一般想實施改革,但奧斯曼改革的時間也很長。改革在一定程度為奧斯曼帝國續命了,但由於奧斯曼帝國的保守勢力太強大,改革並沒有取得成功,因此,沒能阻止奧斯曼帝國繼續衰弱。

奧斯曼帝國在衰弱的過程中,該帝國曾經統治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逐步脫離帝國統治,並宣布獨立。像奧斯曼帝國在非洲的一些國家如突尼西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國已經在於17世紀至18世紀時,脫離奧斯曼帝國而獨立。

在歐洲,隨著英國、俄國、法國的崛起,在這些強國的幹預下,他們不斷與奧斯曼帝國戰爭,奧斯曼帝國無一取勝,因此19世紀時,拜佔庭曾經主要領土希臘半島領土,以「希臘」名義於19世紀30年代也宣布獨立。19世紀末期,拜佔庭帝國曾經統治的小國如黑山、塞爾維亞、摩爾多瓦、瓦拉幾亞等國也脫離奧斯帝國統治而宣布獨立。至此,拜佔庭帝國曾經統治過的部分區域實際在《色佛條約》籤訂前已經獨立了。只是沒有以「拜佔庭」的名義獨立而已。

2.宗教有區別

1453年,拜佔庭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陷落,標誌曾經歐洲的古老帝國滅亡。從拜佔庭帝國滅亡到《色佛條約》籤訂,已經近600年歷史,如此長的滅國時間,再復興一個古老帝國,難度很大。

拜佔庭帝國並不是一個正式稱呼,在歐洲人叫法上,更喜歡叫「東羅馬帝國」,這樣稱呼能區分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雖然以基督教為主,但後來東正教逐步成為這個帝國主要信仰。雖然東正教也屬於基督教一支,但與信奉天主教的國家就格格不入。

歷史上十字軍東徵的一度曾想滅掉拜佔庭帝國,因此,拜佔庭帝國在維繫王朝統治時,與來自西部的歐洲人始終有一種牴觸心理。

奧斯曼帝國之所以後來能輕鬆佔領拜佔庭帝國,主要也得益於歐洲內部這種內鬥,拜佔庭帝國早已耗盡了氣力,已經名存實亡。即使後來歐洲強國不斷與奧斯曼帝國作對,但真正想復興拜佔庭帝國卻沒有打算,雖然俄國也信奉東正教,與拜佔庭帝國還有親緣關係,但如果拜佔庭帝國真要復國成功了,俄羅斯就不是東正教最大國家了。英法等信奉天主教的國家,更不願看到一個東正教國家再次復興。

3.統治區域大

拜佔庭帝國曾經也是一古老大帝國,經歷11個王朝,90多位皇帝,其領土甚至比奧斯曼帝國還要龐大,同樣地跨歐亞非。近現代以來,歐洲強國滅亡奧斯曼帝國,就希望奧斯曼帝國越分越小,能夠徹底減輕歐洲強國的威脅。現在他們肢解並滅亡了奧斯曼帝國,如果再復興拜佔庭這樣一個更為龐大的帝國,就會對歐洲新興的強國構成威脅,這也不符合英法俄的目標。因此,拜佔庭如果只是希臘這樣大,也就無所謂了。但看看地圖這個大帝國其領土延伸到義大利,這樣大的帝國,怎麼可能復興呢。

從歐洲歷史發展看,此洲面積並不大,卻聚集了世界上很複雜的族群,每個族群的國家意識都很強,都想建立自己的國家。歐洲與其他洲不一樣,歐洲直到現在還處於不斷在分化中,一個又一個由民族建立的小國不斷出現。這樣的歷史發展趨勢,也不可能再復興拜佔庭這樣龐大的帝國。

4.無精神首都

拜佔庭的首都是君士坦丁一世建立的,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這個都城在拜佔庭帝國歷代王朝中都是一個很重要的首都,就連希臘人至今都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但此都城已經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土耳其佔領了,而且已經大部分伊斯蘭化。

一個滅亡國家要想復國,奪取首都是第一要素,連首都都沒有了,即使復國也沒有實際意義。而君士坦丁堡不僅是拜佔庭帝國的精神之城,也是奧斯曼帝國的主要城市,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腹地。奧斯曼帝國雖然滅亡了,但其繼承者土耳其怎麼會把這個重要城市讓出來呢?要怪只能怪當初奧斯曼帝國為什麼把都選在亞洲,而不是選在歐洲。

因此,拜佔庭古國的遺民心中的之城不再,復國也沒有什麼意義。不過拜佔庭帝國曾經統治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經獨立,雖然以各個不同小國形式存在,這應該是拜佔庭帝國的幸事。因為奧斯曼帝國雖然信奉伊斯蘭教,但卻是一個以薩滿教與簡化的伊斯蘭教結合一種宗教,並不具備強大同化能力,雖然拜佔庭帝國有些地方被伊斯蘭化,但大部分地區還保留以前的宗教。如果拜佔庭帝國被阿拉伯國家所佔,那伊斯蘭化就嚴重多了,他們想復國很難,可能會留下無盡的宗教衝突。科索沃就是一個鮮明例子。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假如奧斯曼帝國沒解體,現代土耳其有多強?
    奧斯曼帝國是一個由土耳其人建立的強大帝國,鼎盛時期地跨亞非歐三大洲,領有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南至印度洋,北部的黑海甚至成為了帝國的內湖,總面積550萬平方公裡。而反觀現代土耳其的面積只剩78萬平方公裡,歐洲國土也只剩伊斯坦堡一隅之地,而且鄰國希臘的領海幾乎劃到了土耳其的家門口,愛琴海大部分海域,大部分島嶼都歸希臘所有。相信現代土耳其人,面對這樣的窘境,也會幻想昔日奧斯曼帝國的榮光。那麼不妨假設一下,假如奧斯曼帝國沒有解體,現代土耳其會有多強大呢?
  • 一戰奧斯曼帝國最後的記憶,心向英國卻成德國盟友,最終戰敗解體
    【奧斯曼大帝國】這是一個曾經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這是一個曾經讓歐洲人叫苦不迭的軍事強國,奧斯曼帝國的先輩們用他們的重炮轟開了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大門,吹響了進軍歐洲巴爾幹的號角,他們的騎兵、火槍兵曾經直抵維也納城下,讓奧地利人驚慌失措。
  •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究竟解體為多少個國家?結果或遠超你的想像
    1867年,奧地利帝國為防止匈牙利獨立,遂與匈牙利政府籤訂《奧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正式組建奧匈帝國,匈牙利獲得高度自治權,但奧地利君主仍兼任匈牙利國王,直至1918年解體。1918年前,奧匈帝國是歐洲傳統五大強國之一,也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
  • 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哪個更強,如果單挑誰會贏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大清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也許人們都不陌生。兩國可以稱得上難兄難弟,一個被諷刺為東亞病夫,一個被譏諷為西亞病夫。兩國的遭遇是如此的相似,都曾稱雄一時,又都同樣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成為列強欺壓的對象。
  •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奧斯曼帝國又是怎麼滅亡的呢?
    奧斯曼帝國和大明王朝誰更強 從綜合實力來看明朝比較強大。但是發展潛力奧斯曼比較強。 1908年伊斯坦堡的民眾示威 青年土耳其人革命及蘇丹宣布復行1876年憲法、恢復議會後,奧斯曼帝國踏入二次立憲時期,對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有重要的作用
  • 奧斯曼帝國滅亡後,總共分裂了多少國家?竟多達40多個
    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奧斯曼帝國,滅亡拜佔庭,稱霸歐亞非,可是在一戰之後,迅速分崩離析。對奧斯曼帝國的解體有直接促進作用的是蘇丹宣布復行1876年憲法、恢復議會,這次奧斯曼失去了對帝國的控制能力。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保加利亞在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獨立。奧斯曼帝國在1911年意土戰役中失去了的黎波裡和昔蘭尼加。
  • 帖木兒遠徵明朝,為何奧斯曼帝國關心明朝情況?期望明朝為他報仇
    1402年,帖木兒發動安卡拉戰役,大敗西面的奧斯曼帝國,也就是在此戰之後,帖木兒認為西面已無後顧之憂,這才開始準備東徵明朝。帖木兒一直以成吉思汗的繼承人自居,他認為只有征服蒙古和明朝,他才能名正言順地成為全蒙古的大汗。這就是為什麼帖木兒放棄消滅奧斯曼帝國的原因了。
  • 此帝國被稱為清朝的孿生兄弟,它為何能生存600年?至今還在擴張
    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個帝國的壽命一般都在200年左右。明朝和清朝加起來也不到600年,東漢西漢加起來也就四百年。 拜佔庭帝國雖然號稱存活了1000多年,但幾乎每隔不到100年就更換一個朝代。而日本的天皇家族名義上是萬世一系,中間不但出現過南北朝,天皇還長期沒有實權。
  • 橫跨亞非歐的奧斯曼帝國為啥滅亡?
    很多人都知道中東戰爭,綿延不斷,經常會佔據國際新聞的頭條。其實,在幾百年前,中東這些國家都隸屬一個國度,那就是奧斯曼帝國。但是,這個橫跨亞非歐大陸、綿延600多年國祚的奧斯曼帝國,在1922年卻轟然倒塌。那麼,奧斯曼帝國為啥滅亡?
  • 義大利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為什麼丟掉了?
    ▲巴爾幹半島俄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是爭奪巴爾幹最積極的大國,英法等西歐國家也通過支持希臘來插手巴爾幹事務。相比之下,義大利是個晚來者,1871年才完成統一,但義大利對巴爾幹也是有領土要求的。奧斯曼帝國興起後,除了該兩地外,絕大部分的南斯拉夫民族都被其徵服了。
  • 雜菜說一戰十四:奧匈帝國為何解體?家裡人太多太雜了
    在潛力上,奧匈帝國是強大的,考慮到日後同樣情況的俄羅斯都能再度崛起為超級大國,何況奧匈帝國,所以奧匈帝國有底氣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可是呢,現在誰還記得奧匈帝國?大概就只記得維也納是音樂之都,希特勒故鄉是奧地利這種東西了吧。畢竟,當年的奧匈帝國已經煙消雲散了。
  • 明朝時中國在亞洲綜合實力強?並不是,有一個王朝比明朝更勝一籌
    中華文明5000年論疆域論當時的實力明朝在十四五世紀當然是最強大的,而且我們的古代文明在各個文明古國當中是唯一沒有斷流出現的國家。 但是和明朝同期,亞洲的一個強大的帝國和一個強大的家族創造了不輸於朱明帝國的業績,毫不誇張地說其中的奧斯曼帝國比當時的明朝更勝一籌。
  • 東方文明的代表奧斯曼帝國,碾壓西方文明三四百年
    奧斯曼帝國作為東方文明的代表與歐洲展開了622年的鬥爭,其中前三四百年都處於優勢地位。但自「地理大發現」以後,歐洲開始崛起,奧斯曼與葡萄牙帝國交戰了半個多世紀。三位大帝中,莫臥兒王朝和我們的明朝類似,因為地理原因,與西方的直接接觸並不多。奧斯曼帝國和波斯薩珊帝國接觸較多,而且奧斯曼更為優秀些。奧斯曼帝國從建國後,雖然經歷過被帖木兒帝國虐敗的時期,這也是一些國人覺得只有帖木兒帝國,在那一時期能夠與明朝相比的原因。但問題是:一次戰敗能算什麼,1402年到1413年的10年裡,被稱為奧斯曼的「大空位」期。
  • 奧斯曼帝國分裂後,變成了多少個國家?數量驚人!
    除了羅馬外,還有奧斯曼帝國,國度面積一度超過550萬平方公裡!那麼,這個國家為何會滅亡?滅亡後分裂成了今日的哪些國家?比如說,奧斯曼帝國的名字,就是來源於創建者奧斯曼。奧斯曼是土耳其民族人,祖輩世代居住在阿姆河流域。13世紀時,蒙古人西侵,土耳其被迫轉移,依附於羅姆蘇丹國。公元1299年,羅姆蘇丹國內部分裂,國家混亂不堪,土耳其人在奧斯曼的帶領下,宣布獨立,這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前身。
  • 盤點第一世界大戰後消失的四個龐然帝國
    戰爭中沒有完勝的一方,戰爭對於哪一方都是災難。戰火會使人們流離失所。戰爭的災難是無法去估量的。同樣,戰爭的殘酷也使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在戰後退出了歷史舞臺。下面就盤點一戰過後消滅的四大帝國。由於奧匈帝國所在的同盟國陣營戰敗,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與協約國達成停火協議。有趣的是,戰爭的結束之日,也是奧匈帝國的終止之時。由於帝國內部的成員對帝國喪失了信心:經濟發展已經停止,新的經濟發展的希望也消失了,許多戰前在奧地利部分引入的開放政策被取消,使民族主義者異常氣憤,從而導致帝國解體。
  • 奧斯曼帝國朝貢給明朝大量的珍稀動物,讓接收禮物的官員十分煩惱
    在公元十六世紀的時候,土耳其人建立的奧斯曼帝國在蘇丹蘇萊曼一世的帶領下四處徵戰,帝國的領土已經擴張到了東歐和北非,國力達到了鼎盛階段,當與歐洲人的戰爭逐漸開始佔上風之後,蘇萊曼一世把注意力放到了東方,他為了抗衡波斯的薩菲王朝,決定和東方的大明朝建立外交關係,希望明朝的君主可以幫助他威脅薩菲王朝的後方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古代大部分時期都位居世界的領先地位。尤其是到了清朝的康乾時期,中國的版圖達到了最理想的狀態,有13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達3億。可是到了19世紀,故步自封的老大帝國已經遠遠地落後於西方列強,一場鴉片戰爭就把中國打回了原形,從此積貧積弱的中國開始被人們稱為「東亞病夫」。
  • 同樣進行相似的軍事改革,為何奧斯曼帝國軍隊戰鬥力明顯高於晚清
    它們有著許多相同點,比如說都是疆域龐大的封建帝國,在工業時代實力和地位都急劇衰弱,都面臨著英法等國列強的侵略,都進行了包括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改革等。 在軍事改革方面,兩者都採取了注重培養軍事人才、購買先進軍事設備等措施,但兩者在戰鬥中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 為什麼奧斯曼帝國崩潰了,晚清中國卻沒有?
    帝國和帝國當然是不一樣的。奧斯曼帝國的主導民族是突厥人,但它並不是帝國裡面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民族,而且這個帝國的多元性比較強,呈現碎片化,阿拉伯、突厥、東正教諸民族、亞美尼亞等等,這些都是分立的。可以說,奧斯曼帝國的中心和邊緣之間是一種很鬆散的聯繫。這一點跟中國比起來就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