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吃貨所喜愛的羅非魚,為什麼會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2020-12-19 騰訊網

羅非魚肥大肉厚、質嫩刺少、口感鮮甜,深受全球吃貨的歡迎,以美國為例子,美國是全球美國漁業協會(NFI)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人均羅非魚消費量為1.381磅(1.25斤),羅非魚消費量位列水產品第四位,僅次於對蝦、三文魚和金槍魚。

而羅非魚在遇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料理後更是激發出無比的活力,紅燒羅非、清蒸羅非、水煮羅非......沒有它不能做的,在近兩年,可以說成為了不少中國吃貨的心頭好。

我國也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國和加工出口國,2015 年產量達到178 萬噸,凍羅非魚出口量達到 39 萬噸。按道理來說,羅非魚在中國應該活不過童年,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羅非魚是一種入侵物種,在野外已經泛濫成災。

羅非魚如何入侵我國

「羅非魚」原本指的是莫三比克口孵非鯽(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鱸形目隆頭魚亞目慈鯛科口孵非鯽屬的一種魚類。莫三比克口孵非鯽老家在非洲贊比西河下遊水域,通常生活在泥底質的溫暖淡水水域,也能生活在河流出海口、甚至近岸沿海的鹹水水域。

現在「羅非魚」一詞已經成了慈鯛科非鯽屬(Tilapia)和口孵非鯽屬(Oreochromis)多種魚類及其雜交後代的泛稱,共有100多種(包括亞種和雜交種),目前,養殖的主要品種為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莫三比克羅非魚及其各種組合的雜交後代:福壽魚(尼羅羅非魚與莫三比克羅非魚雜交種)、奧尼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與尼羅羅非魚的雜交種)、吉富羅非魚(八個來源地的尼羅羅非魚親種經家系選育的後代)、紅羅非魚(尼羅羅非魚與莫三比克羅非魚雜交的一個變異品種)。

早在1956年的時候,中國就開始引入羅非魚,因為長得像我們熟悉的鯽魚,所以傳入我國的時候得了個非洲鯽魚的別稱。

然而在養殖過程中,少數魚種從魚塘中開始混入江河湖泊,羅非魚食性雜,水中各種植物和藻類吃嘛嘛香,生長迅速,6個月即達到性成熟。

而且它們對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在水溫變冷時,它們會潛入深水中藏匿起來,水溫轉暖後又迅速回到淺水處覓食,甚至在溶氧較少的水體也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它們產卵周期短,產卵量高達1000多顆。另外,雌魚會將受精卵放在嘴裡完成孵化過程,有效避免了魚卵被天敵吃掉和遭遇環境災害的風險。高產卵量和高存活率,賦予了羅非魚超強的繁殖力和成活率。羅非魚一年能繁殖好幾代,這也讓它們在野外泛濫。

羅非魚以其極強的生命力,遍布華南地區各大水域,野化成常見種,成為華南地區主要入侵魚類之一,珠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譚細暢等通過研究尼羅羅非魚(Oreochromis niloticus)在珠江流域的分布和早期發育形 態,證實尼羅羅非魚種群快速擴張,已對土著魚種構成嚴重威脅,認為羅非魚已經成為珠江水系高危入侵物種。

莫三比克羅非魚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IUCN)的《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2014年8月,尼羅羅非魚也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

為什麼不捕撈野生羅非魚

中國市場售賣和出口的羅非魚都是人工養殖的,很多人都認為野生的肯定會比人工養殖更好,但其實許多的蔬菜水果家禽魚,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以及提高肉類的品質,會對其進行人工培育。從而提高它的市場價值。

以香蕉為例子,野生香蕉布滿小孔,它們的籽很大,而且果肉特別硬,不適合食用,經過人類無數代的馴化改良,才有了現在的香蕉。

羅非魚也是這樣,野生羅非魚口味較差,含有腥味,喜歡的人較少。更重要的是,野生羅非魚體型差異非常大,導致野生羅非魚品質不一,因此價格低廉,所以即使是漁民,也不願意捕撈野生羅非魚。

而東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利用尼羅羅非魚和奧利亞羅非魚進行雜交,製得90%以上的全雄羅非魚.全雄羅非魚具有生長快,養成規格大,抗病力強,易飼養等優點。人工培育的羅非魚個體大、背部肌肉豐滿,肉質好味道鮮嫩且體表沒有寄生蟲。

除此之外,野生羅非魚因為環境適應能力強,許多人認為野生羅非魚都是在臭水溝、化糞池、下水道等區域繁衍,很髒,所以拒絕食用,這也進一步限制了野生羅非魚的市場。

即使野生羅非魚市場廣闊,也不可能通過吃來解決它們泛濫的難題,沒有任何外來入侵物種是可以通過吃來解決的,因為人類吃的速度遠遠比不上它們繁衍的速度,和本土物種不同,外來入侵物種既沒有天敵、繁殖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又強,遠遠不是靠吃貨的筷子可以解決的。

總結

在地球上,從未有任何入侵物種,通過吃的方式被解決掉,包括在中國非常火爆的牛蛙或者羅非魚,我們平常吃的絕大部分食材都是通過人工培育的方式進入到市場之中的。

相比於人工培育的便利性、經濟性,大部分漁民也不會耗費精力去捕捉野外的羅非魚,再加上羅非魚強大的生命力、繁殖力和毫不講究的生活習性,讓他在中國生態環境中佔據了優勢,得意大量繁殖。

而作為外來物種的羅非魚,對於整個生態也起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本土淡水魚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如何保護我國主要水系魚類資源多樣性及防控羅非魚生態入侵也成為了目前中國的難題。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愛吃羅非魚,為何羅非魚還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羅非魚作為一種可食性魚類,擁有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刺少等眾多優點,關鍵是羅非魚的做法還多種多樣,不管是燒烤,清蒸,又或者紅燒,都非常好吃,而且羅非魚相對其它魚類要便宜許多,因此物美價廉的羅非魚成為了中國吃貨的心頭好,不僅經常出現在自家餐桌上,更是夜宵燒烤攤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 羅非魚在我國南方泛濫成災,為什麼吃貨們沒有將它們吃滅絕?
    經常會在網絡上聽到:「任何能吃的生物在中國,都會被吃成保護動物。」,而真實的情況則是,吃貨在入侵生物面前根本無能為力。就連以吃貨自稱的中國人,也面臨著入侵生物的泛濫成災的現狀。所以羅非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但是,羅非魚因為生長速度快,對環境要求低,也被稱為「21世紀魚」。我們知道,在世界很多地方都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尤其是蛋白質含量。
  • 堂堂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在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堂堂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在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然而有些物種入侵到中國 原本想在登陸本土作威作福 卻不料遇到了中國吃貨
  • 盤點國內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每一種都好吃,很喜歡!
    盤點國內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每一種都好吃,很喜歡!最近國外的入侵,物種泛濫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多,很多國家都出現了生物繁榮新的現象,只有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是因為我們中國吃貨能吃所以我們不怕生物入侵。
  • 羅非魚被中國列為入侵物種,為什麼有些吃貨們卻不吃羅非魚?
    咱們先說兩個事情啊,其一「羅非魚」並不是一個類似「草魚」、「鯽魚」這樣的準確描述,而是麗鯛科的麗鯛屬Oreochromis和非洲鯽魚屬Tilapia等多種被引入國內養殖魚類的一個統稱。其二提問的這個邏輯關係有點不通順,一種魚是不是被列為入侵物種,跟吃貨們吃不吃它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啊,入侵物種的治理也不是全靠「吃」完成的啊。
  • 中國最「牛」入侵物種,泛濫成災還少有天敵,小龍蝦看後「笑」了
    等到國家提到入侵物種,都讓他們覺得特別頭疼,因為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來消滅這些入侵物種,要不然就會對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但是中國的吃貨提到入侵物種,跟別人的態度完全是不一樣的,因為入侵物種在中國吃貨的眼裡,都是美味,比如我們中國的入侵物種小龍蝦和牛蛙,不但沒有泛濫起來
  • 羅非魚泛濫成災?中國人不愛吃卻是美國人的最愛,靠出口大賺一筆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國對外貿易也越來越頻繁,也經常引進一些外來物種,雖然很多人認為外來物種會導致物種入侵事件的爆發,但更多的外來物種卻創造了經濟價值,比如說小龍蝦,雖然也曾在中國的野外泛濫成災,但如今已經是中國最受歡迎的一種美食,市場廣闊,並且店鋪開遍各個城市,創造了很多經濟價值。
  • 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泛濫成災的羅非魚?
    然而另一方面,我國卻是著名的養殖羅非魚大國,也是羅非魚出口大國,聯合國甚至把羅非魚評為「21世紀之魚」,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入侵的羅非魚羅非魚之所以能夠在我國泛濫成災,原因是因為羅非魚是一種入侵物種,它們原產於非洲,屬於熱帶型魚類。
  • 羅非魚營養豐富,但為什麼在我國泛濫成災?
    我們雖然自詡為吃貨,但凡有入侵生物在我國本土泛濫成災,我們能把它們吃到瀕危動物。但其實我國境內存在著許多入侵生物,雖然能吃,但它們依然在我國泛濫成災,給當地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然而很快就發生了意外,一些人工養殖的羅非魚由於各種原因逃離了養殖區域,進入到當地的河流之中,並逐漸泛濫成災。羅非魚之所以能夠泛濫成災,其實和兩個方面有關。一方面是它對環境的要求較低,適應能力非常強。另一個方面是羅非魚的後代成活率較高。
  • 號稱要把入侵物種吃滅絕的吃貨們,為何允許小龍蝦在雲南泛濫?
    去年,雲南省發布了《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是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該名錄將入侵生物按照危害程度高低分為5大類,分別是:Ⅰ級惡性入侵類、Ⅱ級嚴重入侵類、Ⅲ級局部入侵類、Ⅳ級一般入侵類、Ⅴ級有待觀察類。
  • 泰國這蝦泛濫成災,又入侵到中國,吃貨:確定不是來「加菜」的?
    泰國這蝦泛濫成災,又入侵到中國,吃貨:確定不是來「加菜」的?中國雖然說好像那種類是比較少的,但是有很多的海鮮吃起來味道也都是比較不錯的,就比如說像是小龍蝦,龍蝦在之前的時候是屬於一個入侵物種,它在國外泛濫成再到中國之後,卻成為了中國之後的口中餐,受到了很多吃貨們的喜愛,小龍蝦現在也經常會出現在夏天的夜市攤上面,是很多人比較愛吃的一種美食,小龍蝦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入侵物種,有一些到了中國之外也被吃成了病裡面
  • 它是「最蠢」入侵生物,入侵中國還沒泛濫,就被吃成瀕危物種!
    中國吃貨的能力在世人眼中都是非常強大的,很多老外都會求助中國人,幫忙解決當地泛濫成災的生物。比如德國的小龍蝦泛濫成災難以控制,連河灘都被染成了紅色,讓德國人頭痛不已。求助中國吃貨幫忙之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不僅把小龍蝦出口到中國,還學習了中國人烹飪小龍蝦的方式,自己也開始吃小龍蝦了。除了小龍蝦之外,還有一種比較愚蠢的生物,在丹麥泛濫成災,入侵中國之後還沒泛濫就被吃成瀕危物種了。這是有史以來入侵中國的「最愚蠢」的入侵生物,在被侵佔之前就被當作瀕危物種吃掉了!
  • 奇食錄 | 全球都頭疼的入侵物種,在中國卻被吃成了瀕危!
    對於那些泛濫的入侵物種,到我們這過一段時間就成了瀕危動植物……真是太可惜了啊!1、小龍蝦也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小龍蝦原產於美國南部路易斯安那州,腐食性動物,生命力極其頑強,20世紀初隨國外貨輪壓倉水等生物入侵途徑進入我國境內。
  • 非洲「鬍子魚」入侵中國,泛濫成災,吃貨卻視而不見
    魚在中國,不僅是一道味道鮮美的美食佳餚,而且還被賦予了了「年年有餘」的吉祥含義,所以一直備受眾多中國人的喜歡,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家常烹飪的時候,都喜歡在餐桌上準備一盤魚肉,可是有一種魚卻在中國泛濫成災,卻沒有人願意吃它。
  • 太陽魚,既能下油鍋又可上餐桌,這樣的入侵物種會泛濫成災嗎?
    關於太陽魚的諸多故事,在網上已經流傳已久了,主要牽扯到的就是一個入侵物種,能不能泛濫成災的問題。 我們國人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實際上很簡單,只要是可以下的油鍋、上的餐桌的入侵物種,它們在我國,都不會泛濫成災的。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在網上經常看見這樣一些說法,「最沒尊嚴的動物就是中國的入侵動物」、「任何物種入侵中國,都會被吃成保護動物」、「中國吃貨就是入侵物種的天敵」、「美國、澳大利亞物種入侵問題那麼嚴重,是他們不會吃,派中國吃貨去一定能解決問題」。
  • 吃貨號稱把入侵生物吃到滅絕,為什麼雲南卻在大戰小龍蝦中完敗?
    我國小龍蝦為何泛濫媒體上每次報導國外小龍蝦泛濫成災時,我國的吃貨們恨不得掂起鍋灶出國幫助他們消滅小龍蝦,那為什麼到了國內,小龍蝦依舊在泛濫呢?其實這是因為,小龍蝦並不會乖乖地等著人類來捉,而是會在河堤上打洞,在水底的巖石、土壤中藏身。
  • 美國牛蛙入侵德國,在德國泛濫成災,中國吃貨:趕緊出口到中國
    美國牛蛙入侵德國,在德國泛濫成災,中國吃貨:趕緊出口到中國,想必大家都知道前些年國外物種泛濫成災的新聞時常有看到,而且很多外國朋友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最後還只能是出口到中國讓中國吃貨來解決。最讓小優覺得佩服的是,不管是什麼入侵物種只要到了中國大廚的手中就會成為了盤中餐,而且還深受到中國吃貨的喜歡。
  • 非洲產的「鬍子魚」,引進中國後泛濫成災,但吃貨卻表示不敢吃
    現如今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各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是越來越頻繁,不過隨著頻繁的貿易往來,物種入侵的事件也是越來越多。中國算是世界上物種入侵最多的國家,像我們的熟悉的小龍蝦還有牛蛙都屬於入侵物種,不過這兩種入侵物種還好,它們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
  • 入侵中國40年的筍殼魚,從泛濫成災到幾乎滅絕,如今價格一斤60元
    ,自然也遭遇了很多物種入侵事件,全球百大入侵物種,有超過一半都入侵過中國。但和很多國家因為入侵物種犯愁不同,中國卻很少為了入侵物種煩惱,所以能讓中國人記住的入侵物種不多,很多本來是外來入侵的物種,來到中國之後,下場卻有些「慘」,不僅被吃到幾乎滅絕,還需要靠人工養殖才能保證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