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被中國列為入侵物種,為什麼有些吃貨們卻不吃羅非魚?

2020-12-19 騰訊網

咱們先說兩個事情啊,其一「羅非魚」並不是一個類似「草魚」、「鯽魚」這樣的準確描述,而是麗鯛科的麗鯛屬Oreochromis和非洲鯽魚屬Tilapia等多種被引入國內養殖魚類的一個統稱。其二提問的這個邏輯關係有點不通順,一種魚是不是被列為入侵物種,跟吃貨們吃不吃它之間並沒有直接關係啊,入侵物種的治理也不是全靠「吃」完成的啊。

而我本人還是挺喜歡吃羅非魚的,在這邊有叫做福壽魚的,前幾天吃火鍋的時候還涮了一盤,雖然在魚類中不算是特別突出的鮮,但是勝在沒有小刺、肉質還算比較嫩。而且現在我們吃到的都是養殖的羅非魚,沒有之前所謂的「髒魚」的困擾了,野生的羅非魚可能因為適應力太強所以在比較汙濁的環境也能生長,但是普遍又小又不好吃,其實「髒不髒」主要還是跟生長環境有關係。

羅非魚,俗稱:非洲鯽魚,非鯽、越南魚、南洋鯽等。其自九十年代引入我國養殖之後,已經在我國南方地區形成很大的種群。羅非魚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及海水中。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分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說吃貨們不吃羅非魚,有些言過其實了。在南方很多地區羅非魚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主要是其價格便宜,沒有小刺,肉質也不錯,做清蒸以及紅燒都非常美味可口。在我國南方市場,羅非魚經常可以看到。目前來講,羅非魚還是主要用於切片出口。

相關焦點

  • 中國吃貨所喜愛的羅非魚,為什麼會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按道理來說,羅非魚在中國應該活不過童年,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羅非魚是一種入侵物種,在野外已經泛濫成災。 莫三比克羅非魚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IUCN)的《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2014年8月,尼羅羅非魚也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三批)》。
  • 堂堂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在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堂堂外來入侵物種,羅非魚在中國卻被吃到快滅絕 然而有些物種入侵到中國 原本想在登陸本土作威作福 卻不料遇到了中國吃貨
  • 羅非魚在我國南方泛濫成災,為什麼吃貨們沒有將它們吃滅絕?
    經常會在網絡上聽到:「任何能吃的生物在中國,都會被吃成保護動物。」,而真實的情況則是,吃貨在入侵生物面前根本無能為力。就連以吃貨自稱的中國人,也面臨著入侵生物的泛濫成災的現狀。所以羅非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但是,羅非魚因為生長速度快,對環境要求低,也被稱為「21世紀魚」。我們知道,在世界很多地方都面臨糧食短缺的危機,尤其是蛋白質含量。
  • 中國人愛吃羅非魚,為何羅非魚還在野外泛濫成災,成高危入侵物種
    羅非魚作為一種可食性魚類,擁有味道鮮美,肉質細嫩,營養價值高,刺少等眾多優點,關鍵是羅非魚的做法還多種多樣,不管是燒烤,清蒸,又或者紅燒,都非常好吃,而且羅非魚相對其它魚類要便宜許多,因此物美價廉的羅非魚成為了中國吃貨的心頭好,不僅經常出現在自家餐桌上,更是夜宵燒烤攤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 盤點國內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每一種都好吃,很喜歡!
    盤點國內最失敗的入侵物種,中國吃貨:每一種都好吃,很喜歡!最近國外的入侵,物種泛濫的次數也是越來越多,很多國家都出現了生物繁榮新的現象,只有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是因為我們中國吃貨能吃所以我們不怕生物入侵。
  • 「入侵」中國最失敗的4種食材,小龍蝦都不算啥,羅非魚已經上桌
    說起吃貨來,很多人都知道,吃貨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不管什麼樣的條件,只要是美食在吃貨面前,他什麼要求都能夠做到。尤其是中國,經過大廚們的處理之後,什麼樣的食材都能夠做出好吃的美味。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好多種的食物入侵到中國,但是最後卻慘澹收場,讓人感慨中國的吃貨的能力太強大了。
  • 四川也有羅非魚?四川一水庫,現大量「怪鯽魚」,羅非魚入侵
    說到羅非魚,許多關心生態,或者喜歡垂釣的網友都很熟悉,這是一種近年來在我國蔓延很快的入侵物種。 不過,它們的主要分布範圍集中在廣東、福建一帶,在長江流域的中西部地區較為少見。
  • 為什麼在美國大受歡迎的羅非魚在中國卻無人問津?
    但是,這些經濟價值都是通過對外出口來實現的,中國本土吃貨對於這些羅非魚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興趣。美國人民對羅非魚的喜愛美國是羅非魚最大進口國家,隨便進一家美國的超市,你都能看到貨架上雪白的羅非魚肉。不像是美國五大湖泛濫的亞洲鯉魚,中國吃貨認可的美味,美國人卻很難接受,他們沒有中國吃貨熟練地吐刺技巧,絕不會喜歡上這些多刺的魚類的。
  • 羅非魚是成功的入侵物種,為何很少有人願意吃它?原因讓人汗顏
    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坦噶尼喀湖,外形上類似鯽魚,因此又叫非洲鯽魚。它有著異常強大的生存能力,無論海水,還是淡水都能生存。可作為一種成功的入侵物種,為何很少有人願意吃它?原因讓人汗顏羅非魚原產於非洲,因為外形和鯽魚有些相似,多已被俗稱為「非洲鯽魚」。主要分布於贊比西河下遊水域,也能生活在河流出海口、甚至近岸沿海的鹹水水域。羅非魚還有很多別名,譬如福壽魚、吳郭魚、越南魚等,香港人管它叫金山鯽,臺灣人叫它臺灣鯛。羅非魚最早於上世紀50年代,羅非魚經越南傳入我國廣西。
  • 最愛吃魚的廣東人,為什麼搞不定泛濫成災的羅非魚?
    然而另一方面,我國卻是著名的養殖羅非魚大國,也是羅非魚出口大國,聯合國甚至把羅非魚評為「21世紀之魚」,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入侵的羅非魚羅非魚之所以能夠在我國泛濫成災,原因是因為羅非魚是一種入侵物種,它們原產於非洲,屬於熱帶型魚類。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在網上經常看見這樣一些說法,「最沒尊嚴的動物就是中國的入侵動物」、「任何物種入侵中國,都會被吃成保護動物」、「中國吃貨就是入侵物種的天敵」、「美國、澳大利亞物種入侵問題那麼嚴重,是他們不會吃,派中國吃貨去一定能解決問題」。
  • 羅非魚和清道夫,都是外來物種,為何羅非魚受歡迎,清道夫卻不行
    ②清道夫:清道夫也是外來物種之一,但它們沒有食用價值,因為它們就只有一個軀殼,沒有一點肉,所以在國內它們並不受歡迎,它們主要還有一個特別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還會吃食其它魚類的魚卵,所以國內它們不但不受歡迎,還遭人唾罵,清道夫就好像老鼠一樣,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所以清道夫是不受歡迎的。
  • 羅非魚的物種優勢有多強?沒有天敵,不過它們的價值可不止用來吃
    不知道大家平日裡對羅非魚的印象是怎麼樣的呢?可能很多朋友覺得他就是一個美食,是清蒸好呢?還是紅燒好呢?可能就這樣的印象。不過很關注觀賞魚的朋友應該知道,羅非魚本來不是中國的原生魚類,它們是非洲那邊引入我們中國後,紮根繁衍的一種魚類。嚴重一點的說,也就是物種入侵。
  • 同樣是外來魚種,羅非魚被大部分人接受,而它卻不受歡迎
    一提到外來物種,想必大家首先會想到的就是環境被遭到破壞,的確,很多外來物種入侵之後,由於沒有天敵存在,它們的生長得不到抑制,再加上有些物種的生態繁衍能力極強,很容易就會對我們的環境造成破壞。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外來物種都能活得這樣滋潤,其中比較常見的小龍蝦,在來到我們國家之後,不但沒有快速的侵佔本地資源,如今更是被吃到需要依靠養殖了。除此之外,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比較常見同時也是經常垂釣的羅非魚,其實也是屬於外來的魚種,不過如今卻有大量的養殖塘在養殖羅非魚,已經把它當作了一種經濟物種,因為數量再龐大的羅非魚,也抵擋不住吃貨們的胃。
  • 魚刺少肉多的羅非魚,為何很多的消費者卻不願意購買羅非魚呢?
    古往今來,在吃貨的美食菜單中,魚的存在,往往屬於硬菜系列。現在市場上售賣的魚,基本都是人工飼養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不僅如此,為了滿足廣大吃貨朋友,我國還引進了很多物種。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但是,這一點放在引進物種——羅非魚身上,卻有點行不通了。羅非魚於上個世界五十年代引進我國市場,屬於淡水養殖魚類。從屬性來看,無疑是可食用的魚類。但是,對於羅非魚,很多消費者並不願意購置,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羅非魚的魚刺少肉多,可以算得上的絕佳食材。
  • 除了小龍蝦,還有三種外來入侵物種也被中國人吃成尋常美食
    如今交通便捷再加上食材引進,想吃某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並不一定非得跑到那個地方去品嘗。很多看上去十分尋常的食材其實是外來物種,比如菠菜這種十分普通的蔬菜就是唐朝時期從尼泊爾引進,西瓜黃瓜石榴葡萄都是西域引進,就連我們現在夜市上吃的小龍蝦也是外來物種,除了小龍蝦之外還有幾種水產也是外來物種,有些水貨在國外甚至都沒人吃,但是引入中國之後都走上了尋常百姓的餐桌上。
  • 除了小龍蝦,還有三種被端上餐桌的「入侵物種」全都變成了美食
    熟悉小龍蝦的人都知道,其實小龍蝦並不是我們中國本土的美食,嚴格意義上講它是一個「入侵物種」,只不過這個「入侵物種」活得比較憋屈,到了我們中國之後直接就貢獻給餐桌了,逐漸成為了我們中國餐飲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 羅非魚泛濫成災?中國人不愛吃卻是美國人的最愛,靠出口大賺一筆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中國對外貿易也越來越頻繁,也經常引進一些外來物種,雖然很多人認為外來物種會導致物種入侵事件的爆發,但更多的外來物種卻創造了經濟價值,比如說小龍蝦,雖然也曾在中國的野外泛濫成災,但如今已經是中國最受歡迎的一種美食,市場廣闊,並且店鋪開遍各個城市,創造了很多經濟價值。
  • 除了小龍蝦,還有3種被端上餐桌的「入侵物種」,全都變成了美食
    熟悉小龍蝦的人都知道,其實小龍蝦並不是我們中國本土的美食,嚴格意義上講它是一個「入侵物種」,只不過這個「入侵物種」活得比較憋屈,到了我們中國之後直接就貢獻給餐桌了,逐漸成為了我們中國餐飲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 羅非魚營養豐富,但為什麼在我國泛濫成災?
    我們雖然自詡為吃貨,但凡有入侵生物在我國本土泛濫成災,我們能把它們吃到瀕危動物。但其實我國境內存在著許多入侵生物,雖然能吃,但它們依然在我國泛濫成災,給當地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入侵的羅非魚羅非魚又稱為非洲鯽魚,生活在淡水之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對水中氧氣含量要求較低,所以能夠在很多地方生存。相比於我國四大家魚而言,羅非魚的刺非常少,吃起來很方便。而且生長周期短,所以在上個世紀50年代,我國華南地區將羅非魚當作經濟魚類引入到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