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蛋糕店標的是「寸」,賣的卻是「英寸」,如此缺斤少兩已成行業潛規則
蛋糕尺寸縮水,已成業內公開秘密。記者 宋寧 攝
中國江蘇網3月4日訊 過生日、結婚或慶祝節日,定做一個蛋糕,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昨天,南京市民趙先生,為80歲老母親定做了一個生日蛋糕,結果發現蛋糕分量、尺寸縮水。而記者調查發現,蛋糕分量、尺寸縮水己成行業潛規則。
事件
定做生日蛋糕,一量發現大縮水
家住南京和燕路東井村的趙先生是一名孝子,為了給老母親慶祝80歲大壽,幾天前趙先生就一直在忙碌著。昨天一大早,趙先生便到家門口的一家蛋糕店,花280元預訂了一個10寸的生日蛋糕。
可到了昨天上午11時許,趙先生前往蛋糕店取蛋糕,打開一看,他感到非常疑惑,「老闆,這蛋糕不對!10寸的生日蛋糕明顯太小了,看樣子只有8寸大小。蛋糕怎麼縮水了?」趙先生又找來尺子一量,蛋糕最大直徑也只有26釐米左右。而在趙先生和蛋糕店老闆理論時,老闆卻稱,10寸的生日蛋糕是包裝盒的尺寸,並非蛋糕實際尺寸。趙先生認為此理由太牽強,不同意此說法,老闆又給出了另外的說法:「我們這兒的10寸實際上是指10英寸。」
趙先生不答應了,還報了警,一定要老闆給他一個說法,隨即110民警趕到,對雙方進行了調解。民警發現確實有短斤少兩的情況。之後蛋糕店老闆向趙先生退還了50元。
趙先生對記者說,「我查了一下換算表,發現1寸應該有3.33釐米,那10寸的蛋糕直徑就該有33.3釐米,26釐米連8寸都不到。」隨後,趙先生又把釐米換算成英寸,按「1英寸=2.54釐米」的比例,原來26釐米的蛋糕差不多就是10英寸的直徑。
調查
標的是「寸」,賣給你的是「英寸」
昨天趙先生所遇到的情況,其實在蛋糕行業不是個例。記者在南京新街口一家蛋糕店內發現,在商品的售賣標籤上,商家只列了蛋糕名字和蛋糕價格,「寸」還是「英寸」蛋糕店說法含糊,有的標籤上乾脆不標註,全由蛋糕店內工作人員說。
一位女店員表示,一般都是根據人數給顧客推薦蛋糕的,6寸、8寸在店員眼中意味著適合4人或6人食用,具體多大並不清楚,當記者提出「蛋糕看上去有點小」的疑問時,該店員給出了「蛋糕是按底盤尺寸衡量」的說法。而在南湖路上一家蛋糕店內,在商品的售賣標籤上都標上了「寸」,但尺寸明顯不夠,店老闆馬上解釋,這是英寸,圖省事少標了一個「英」字。
記者探訪多家蛋糕店後發現,蛋糕尺寸標註還真有點「亂」。有的標「寸」,有的標釐米,有的乾脆以「6、8、10」等數字來標註。
記者就此連續走訪調查南京多家蛋糕店,各家店賣的蛋糕都達不到標註的尺寸,店方的解釋大多數是「我們用的是英寸」。採訪中,業內人士李先生透露,用「英寸」冒充「寸」已成業內潛規則。李先生表示,因為蛋糕是舶來品,所以這個行業都是以英寸來計量。「寸」是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一寸大概是3.3釐米;而一英寸大概是2.54釐米。蛋糕店在給顧客介紹時所說的是10寸,但顧客拿到手的蛋糕只有10英寸。
律師
商家偷換概念涉嫌欺詐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遇到了一位正在購買蛋糕的朱女士,「買蛋糕主要是看花式吧,我們都比較喜歡樣式新穎、可以多放水果的那種蛋糕。一般就是店員推薦的6寸或者8寸的,但是從來沒注意過分量。」
江蘇長三角律師事務所楊朝江律師認為,根據《計量法》,不管是「寸」還是「英寸」並不在法定的計量單位之內,生日蛋糕以寸為售賣計量單位,是違反《計量法》中的相關標示規定的。楊律師還說,「寸」變「英寸」,其實是商家不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並且有偷換概念的嫌疑,涉嫌欺詐。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