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徐州9個小城鎮試點鎮之一,大廟實際上一直都很出名,為什麼呢?當然是因為這裡有個徐州高中名校,侯集中學。
於是,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這裡,孩子在學校裡讀書,家長就在附近租房子陪讀。只是,當其成為試點鎮之一後,再遇上和平路東延和侯集村拆遷,這個有名,就更上一層樓了。
在回老家的方向,會路過大廟,剛過母校侯集中學,就被路南的特色建築吸引了。仔細一看,竟然是「大廟米廠」。這四個大字加上古色古香的建築,直接就吸引著我想進去看一看、瞧一瞧,順便深挖一下大廟的故事。
回顧:曾經的大廟
說起大廟鎮,在徐州幾乎是無人不曉。大廟原屬於銅山縣,2005年時與大黃山一起劃歸鼓樓區,由開發區代管。後來又經調整,區劃上屬於賈汪區,仍由開發區代管。2013年改為大廟街道。
大廟一名,起源於該鎮東北角徐連公路旁的大廟村。在100多年前沒有鐵路的年代,處在官道旁的大廟村,是這一帶的中心。有了隴海鐵路之後,大廟鎮的中心就逐漸轉移到了鐵路旁,駐地遷至了侯集村。
大廟米廠的建築
因為周邊基本都是一樣的建築,所以說一看到路南的「大廟米廠」的建築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建築不像是現代建築,更像是南京頤和路那樣的民國風格的建築。
大氣的紅磚層層堆疊,有四個粗壯的柱子頂起的門頭上赫然用金色寫著「大廟米廠」四個大字,看起來熠熠生輝。在門頭的雕刻上,使用了稻穀形狀的花紋,看起來就像是一穗穗成熟的稻穗迎風飄展。
大家都知道「蘇湖熟,天下足」,卻不知在古代整個江蘇甚至是長江中下遊都是魚米之鄉,土地肥沃的徐州也不例外。這樣的花紋,大概就是米廠的寓意所在。「民以食為天」,哪裡的都會有米廠,象徵著富足、安樂、吉祥、興旺,只是我們不曾注意過罷了。
走進大廟米廠
因為天氣下著下雨,原以為是開放式的古建築,誰知道竟然是一個廠區。進門沒多久就被一位大姐問清來源,婉言將我勸阻了出去,慚愧慚愧。還好,剛剛拍攝完一組照片,這也算是實探了。
走進大廟米廠,給人一種很是清新乾淨的感覺。整齊的廠房和辦公樓赫然聳立著,雖然不像摩天大樓,卻有著一種很是威嚴的感覺。主幹道上樹木繁茂,整齊的梧桐樹看起來很是養眼。
紅色的廠房、綠色的樹木,一切都是相互掩映,互相成趣。廠區的最裡面,有著一處花園,園中種植著月季花等各種花草,看起來還有種園林的感覺。在大廟,很難看到這種古建築,所以每次路過的時候都會停留看一看,今天也算是大飽眼福、滿足了好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