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還是轉型,海外華人老字號店鋪生存艱難!

2021-01-16 中國僑網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不少海外華人商鋪的生意都進入了「寒冬」。一些經營多年的華人老店因資金和人力問題不得不關門歇業,還有一些商鋪也艱難轉型,應對挑戰……


老字號接連關門 顧客難說再見

         

疫情發生後,面對生意突然驟減,資金難以維持營生的情況,不少經營了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華人店鋪都停止了營業,徹底關門。

        

關掉一家記錄著歷史的老店,對於店主和顧客來說,都十分不舍和無奈。

         

在紐約曼哈頓華埠,有一家紐約歷史最長、名聲最響的槍店——喬維諾槍店。這家店鋪創辦於1906年,現在的經理古角在1995年從義大利人手中把這家店接管了過來。


喬維諾槍店經理古角和接收25年的店鋪。(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張晨 攝)

        

據古角介紹,在經營這家店鋪的25年裡,他遇到過各種危險,也遭遇過威脅。但他從來沒有恐懼過。如今,疫情讓這位「久經沙場」的老人不得不「認了命」,生意難以維持,只好關門。

         

古角說,「我一生都在嘗試中摸索機會,苦難會讓一個人越挫越勇,而這種勇並非匹夫之勇,而是大敵當前的臨危不亂,這種信念給我希望,也一直帶我前行。」關門當天,還有慕名而來的粉絲前來拍照,與這家百年老店告別。


古角和他隨身佩戴的短槍。(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張晨 攝)

         

在洛杉磯,同樣因受疫情影響而關門的店鋪也有很多,這其中,就有一家老字號餐館「鼎泰豐」。

         

位於洛杉磯亞凱迪亞市的「鼎泰豐」是其在美國的創始店,開業至今已經營業20年。從一家普普通通的華人餐廳到「米其林」餐廳,再到在各大主流商場開設分店,許多食客見證了這家店的發展歷史。

         

如今受疫情影響,考慮店面小、人事成本等因素,這家老店宣布從6月12日起永久停業。好在,這家店有很多分店,食客依然可以繼續品嘗美食。


位於洛杉磯亞凱迪亞市的「鼎泰豐」門口玻璃上貼著告示,上面寫著「這家店將從6月12日開始永久關閉」。(美國《世界日報》記者張宏/攝)

         

同樣,位於紐約華埠的中餐館「好旺角」燒臘粥麵館最近也因為疫情徹底結束營業,店鋪門口現在已經掛上了招租信息。

         

許多華裔食客表示,這家餐廳在華埠開了幾十年,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當你住在唐人街之外,又想快點吃到麵條或粥時,這家餐廳完全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逆境中轉型 華人老店求生機

         

為了在疫情中生存下去,不少華人商鋪也開始轉型求變,從中餐館拓展外賣業務到華人超市開通網上下單服務。各個商家就自身情況出招,努力求生。

         

美國紐約華埠一家有著43年歷史的冰淇淋店——「華埠雪糕行」,在周圍店鋪紛紛關門歇業的情況下依然開放,並給每位到店的顧客一份免費的冰淇淋帶回家。店主說,希望可以通過堅持營業和贈送冰淇淋的方式,給社區帶來一絲歡樂的氣氛。     


紐約曼哈頓華埠雪糕行負責人表示,希望在這樣的時期帶給小區一絲希望和快樂。(美國《世界日報》/顏嘉瑩 攝)

        

在麻薩諸塞州紹格斯鎮1號公路上,有一家地標性的老字號餐廳「九龍」。餐廳老闆Bob黃準備把停車場改為露天汽車電影院,並提供「送餐到汽車」的服務。可謂費盡心思。

         

紐約中式簡餐「君子食堂」創始人趙勇和熊貓外賣戰略運營官陳攀文都表示,從1月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時起,其餐廳和外賣平臺就為疫情期間做好經營準備。餐廳推出遠程中餐混搭菜單,每周主題不同,同時提前招募更多外送司機以備不時之需。


資料圖:開啟外賣業務的中餐廳。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位於日本長崎新地中華街的老字號中餐館「會樂園」,為應對疫情帶來的顧客減少的問題,開始啟動午餐便當銷售。便當一經面市就受到顧客好評。首日的銷售額超過預計4倍之多。負責人林慎太郎表示,「望通過該形式讓更多人體驗到正宗長崎中華街美食的魅力」。

        

西班牙的亞洲聯合超市是當地最大的華人連鎖超市之一。疫情期間,因為網上訂單量暴漲,物流配送跟不上的問題,他們只好關閉了線上服務。


資料圖:海外華人超市。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攝

         

目前,該超市轉變了送貨模式,鼓勵顧客線上下單,超市配好貨後,顧客再來取走。據店家介紹,目前店裡30%的訂單都是這種方式完成的。

         

關門還是轉型,對於海外的華人老字號店鋪來說,是疫情期間不得不面對的一道「選擇題」。在經歷「寒冬」後,不管是否能活下來,我們都感謝這些老店,曾為我們帶來的美好記憶。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中國僑網、美國《世界日報》、《歐洲時報》等

編輯:曾小威



把 「中國僑網」 設為星標

權威涉僑政策,實用服務信息不再錯過!

↓↓

相關焦點

  • 這些華人熟悉的店鋪,再也不會開門了……
    中國僑網9月10日電 題:這些華人熟悉的店鋪,再也不會開門了……「經常去的那家粥店關門了,真的很捨不得。」「老李的洗衣店關了,以後可能找不到用牛皮紙包裝的洗衣店了!」「唐人街那家華人槍店據說停業了,之前一直想拜訪,現在沒有機會了。」
  • 出門被搶、開店虧本、上學沒錢……2019海外華人「難中求...
    近年來,中國國際地位提升,海外華人勤奮努力、聰慧善良的形象深入人心,許多人都在關心著他們,並在需要的時候伸出了援手。2019年,海外華人在重重艱難中求新求變,尋找希望。 生意難做:店鋪紛紛關門 「飄香32年,密西根大學中餐館熄燈」、「租金過高壓力大,紐約華埠燒臘老店提前結束營業」、「新加坡『富良唱片』停業,曾在牛車水營業54年」……這一年,在世界各地,不少華埠老店紛紛關門。
  • 疫情全球大爆發之下海外華人華僑的多種生存境遇
    不過華人華僑是遍布全球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中國人,當然也有很多華人,在疫情之下他們的生活如何呢? 首先,大部分都是正常過生活的。疫情爆發至今,在大部分國家,都持續超過半年了,不管數據怎麼增加,半年的時間足以讓任何人都習以為常了。比如美國,美國以外的朋友,都以為那裡很糟糕,又是Antifa暴動,又是新冠確診病例持續增加。
  • 你看到的「店鋪關門,華商太難」系列,都出自一家福清的公司
    三言財經消息,近日出現一批「疫情之下,華商太難」系列文章,他們的標題除了地名,幾乎相同:《疫情之下的俄羅斯:店鋪關門歇業,華人有家難回,在俄華商太難了!!》、《疫情之下的柬埔寨:店鋪關門歇業,華人有家難回,柬埔寨華商太難了!!》
  • 華僑研究學者「雲」集 連線海外華僑華人
    10場國際連線,五大洲20多國華僑華人參會,數百名觀眾旁聽,歷時近2月——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與華僑華人研究所聯合舉辦的「海外華商談抗疫」活動,邀請海外僑界代表與國內華僑研究學者,通過線上視頻會議「雲上論道」。視頻連線中,海外華僑華人講述親身經歷的戰疫故事,還原海外抗疫現場;海內外華僑研究學者分享學術見解和思考,挖掘現象背後蘊藏的深意。
  • 華人積極謀求唐人街轉型
    曾經的唐人街是漂洋過海、身處異鄉的華人們的棲身之所、生養所依。但近年來,伴隨著各國社會的發展,許多唐人街裡「中國元素」越來越淡,關於唐人街「衰落」的嘆息也屢見報端。  日漸凋零  據澳大利亞當地媒體近日報導,近來,由於新一代華人不願意接手父輩們在唐人街的生意,街上許多店鋪開始漸漸消失。
  • 疫情下個體戶生存現狀:不到500米的街25家店鋪關門撤店
    老闆李紅傑說,這是去年臘月開張的新店,房租、裝修、進貨等共投資40餘萬元,借了不少外債,本想著春節期間糖果乾品大賣,儘快回籠資金,沒想到經營還沒滿月,就相當於關門了。3月26日,李紅傑站在自家的優品乾果店門口,店鋪玻璃上貼著「轉兌」公告。 本文圖片 新華網3月25日,一些商鋪貼出「撤店」「轉兌」「出租」字樣的公告。
  • 好多店鋪都關門大吉
    好多店鋪都關門大吉,而贊記聯創,在這種特殊時候,選擇抱團共克時艱。除左贊記老字號中式禮餅禮盒之外,還有各種中式小吃,高點。除此之外,還有小食檔,牛雜檔,涼茶檔,糖水檔。
  • 海外中餐館遇寒流:加拿大 59 年中餐館將歇業,義大利華人商家被迫...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中國遊客量銳減,本地華人也謹慎出門,避免去公共場所,不少海外中餐館生意遭遇寒流。蔓延開來的疫情使得義大利成為歐洲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義大利華人社區餐館、酒吧、商店等都受到一定衝擊,儘管義大利病毒學家不斷重申新冠病毒的流行不是通過食物傳播的,但當地中餐館的顧客人數仍在下降。
  • 老字號搭載天貓出海:全球華人種草一口鐵鍋 老外變身「剪刀手」
    「從四年前入駐天貓60多萬的銷售,到2017年1.5億元質的飛躍,老字號在天貓能夠爆發的能量,也大大超過了我們原本的預期。」 張小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夏乾良最近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作為一個老字號,在390年的歷史中,張小泉經受住了時間的捶打,其品質無可爭議。而龐大的海外華人群體對老字號深厚的感情,也讓夏乾良看到張小泉「出海」的優勢。
  • 華人積極謀求唐人街轉型(僑界關注)
    曾經的唐人街是漂洋過海、身處異鄉的華人們的棲身之所、生養所依。但近年來,伴隨著各國社會的發展,許多唐人街裡「中國元素」越來越淡,關於唐人街「衰落」的嘆息也屢見報端。           日漸凋零   據澳大利亞當地媒體近日報導,近來,由於新一代華人不願意接手父輩們在唐人街的生意,街上許多店鋪開始漸漸消失。
  • 馬來西亞甘榜亞逸水屋轉型酒店區 封存老輩華人回憶
    馬來西亞甘榜亞逸水屋轉型酒店區 封存老輩華人回憶
  • 新年第1天,小區樓下5家餐館卻關門了,2021實體店生存更難?
    新年第1天,小區樓下5家餐館卻關門了,2021實體店生存更難?2021年終於來了,2020年終於過去了,那個艱難的一年,全世界人民終於挺過去了,有人說2020年是黴運年份,有人說2020年是「災年」,在2020年的365天裡,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感受到了艱難苦楚,感受到了這一年的不容易,我們在期盼著更加美好的2021年。
  • 廈門為老字號定製「護身符」
    「由於缺乏法律規範,假冒老字號現象嚴重,衝擊老字號的生存和發展環境。」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朱獎懷表示,目前尚未出臺老字號保護的全國性法律法規,廈門的老字號品牌在認定和管理上還存在很多問題,老字號生存的環境生態正在逐漸消失,老字號品牌歷史缺乏有組織的發掘,老字號保護政策依據短缺,老字號發展政策不足,山寨老字號泛濫等,都需要法律對老字號進行確權和相關保護,為政府依法施政提供依據。
  • 深圳某商業街冷冷清清,店鋪關門。網友:房東漲租的日子終於過去
    深圳有許許多多商業街,對於打工者來說,這些商業街承載了很多美好的回憶,隨著深圳轉型升級的腳步越來越快,一些商業街也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在深圳龍崗就有一條商業街冷冷清清,店鋪關門,網友就直言,房東漲租的日子終於過去了。
  • 海外中餐業如何走出困境?來聽聽中餐業者們的經驗之談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外中餐館的生意遭遇重創,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海外中餐業者如何轉型升級、尋求發展?北京時間9月14日下午,中國僑聯舉辦「海外中餐業者抗疫復工視頻交流會」,中餐從業者代表們「雲端」分享復工經驗,支招海外中餐復甦。
  • 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   中新社北京9月5日電 題:海外華媒構築全球華人「文化家園」  中新社記者 張冬冬  「高科技與信息傳播使人們關注當前與未來時,多元文化中的『家國情懷』卻恰好成為滾滾紅塵紛紜繁雜的世界中的心靈棲息地……」第七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召開前夕,美國《紅杉林》雜誌總編輯呂紅撰文解讀海外華文媒體在異域文化中對「家國情懷」的堅守。
  • 訪歷史學家王賡武:南洋華僑史及海外華僑華人研究
    但選擇回國的還是少數,因為大部分華僑的財產、工作、生活習慣都已經本地化了。在那種情況之下,我到馬來亞大學去工作,就不得不關注這個問題,並且思考該如何解決才好。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緣由,那就是我們二戰以前的觀念,都視南洋華僑為中國人,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是一樣的,我開始注意到不是那麼簡單。事實上,各地華僑大不相同,不僅不同殖民地的華僑情況不同、環境不同,而且他們的生存經驗也很不相同。
  • 鐵鍋賣斷貨、銅壺成新寵,老字號在天貓圈粉海外「剁手黨」
    傳承了5代人的「朱炳仁銅」是中華老字號、享譽世界的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精品。一百多年前江南大戶人家嫁女兒,有一套朱家做的銅盆、銅鏡、銅鎖妝奩,女方在夫家才腰杆硬,有底氣。4月24日,一把在澳洲的天貓新零售快閃店Tmall Home中展覽的朱家「紫金帝王壺」被當地一位華人博主一眼相中,收入囊中。
  • 中餐業者「雲端」分享經驗 共話海外中餐復甦
    (抗擊新冠肺炎)中餐業者「雲端」分享經驗 共話海外中餐復甦中新社北京9月15日電 題:中餐業者「雲端」分享經驗 共話海外中餐復甦中新社記者 吳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外中餐館的生意遭遇重創,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海外中餐業者如何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