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幹倒了電懋,在其將重心轉移到電視劇上時,嘉禾卻異軍突起。七十年代嘉禾力克邵氏,拍出了像《唐山大兄》、《精武門》等佳作,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
沒曾想,1980年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成立。在此後的十年中,新藝城憑藉強大的實力,能與嘉禾、邵氏一較高下,甚至逼得兩方聯手。
然而,在1990年,新藝城在拍完最後一部電影《蠻荒的童話》後,就宣布了正式結業,從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那麼,在這十年之間,新藝城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才會讓它從神壇上跌落下來!
1980年,麥嘉、石天、黃百鳴三人合作,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奮鬥」的電影公司。而後三人得到了「金公主」院線的老闆雷覺坤非常賞識,正式成為「金公主」院線的子公司,而後改名為「新藝城」電影公司。
80年代,香港的電影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崛起,為何新藝城能夠在短時間內走上巔峰呢?這就離不開兩大重要因素。
其一:新藝城背後有強大的財團支持,雷覺坤的父親是一名富商,早期就是幹戲院的,在九龍一帶非常有名,與向華強家還頗有淵源。
後來,雷覺坤沒有繼承父親那一套,反而將目光瞄準了電影、電視劇產業,而後便成立了「金公主」。金公主的背後站著的就是九龍建業,在香港都是數得著的財團。
第二個原因就是新藝城擁有著「七怪」這樣的頂尖人才,新藝城七怪主要包括麥嘉、石天、黃百鳴三位股東,徐克、施南生、曾志偉、泰迪·羅賓四位有才華的人。
早期的新藝城是「集體創作、集思廣益」的運營模式,「七人小組」各有所長,群策群力的結果就是經典不斷誕生。
麥嘉在美國上大學時,主修的就是電子工程,對於很多的「高空飛車、電子武器」了如指掌,能夠將這些元素熟練地運用到電影中去,增加一些看點、趣味。
《鬼馬智多星》便是新藝城成立初期的佳片之一,由麥嘉、泰迪.羅賓遜主演,當時的票房有748萬港元,也算是很上座了。
一年後,新藝城又拍攝了《最佳拍檔》,曾志偉導演,創下了2600多萬港元的票房成績,直接將香港電影帶入了2000萬的時代。
在此後的幾年中,「最佳拍檔」系列一直是新藝城的口碑之作,輝煌一直持續到1989年的《最佳拍檔5兵馬俑風雲》。
與此同時,黃百鳴的「開心鬼」系列也相繼誕生了,第一部就取得了1700多萬港元的票房,在80年代中期算是不錯的佳片了,至今都非常的經典。
80年代末期,雖然新藝城基本四分五裂了,但是依舊有《英雄本色》、《監獄風雲》、《倩女幽魂》等佳作上映。
可以說80年代是新藝城最輝煌的十年,甚至曾5個年度霸佔香港票房冠軍、4次打破香港票房紀錄,邵氏、嘉禾兩大電影公司巨頭,都需要聯手來對付它。
當時,嘉禾以洪金寶、元彪、成龍為核心組成了「五福星」陣容,先後上映了《福星高照》、《夏日福星》,才能和新藝城打成平手。
這麼有實力的電影公司,80年代中期正是它的巔峰,為何會走向「末路」呢?主要的原因就是分贓不均。新藝城剛建立的時候,大家是一心創業,想要做出一些成果。然而,當做出成績之後,卻因為分贓不均慢慢走向衰敗。
新藝城的股份分別是石天佔股19%,黃百鳴佔股9%,剩餘的72%則由麥嘉和金公主共同持有。股份佔的多,那麼對公司就越上心,做出成績之後,權力、分紅就會越大。股份佔的少,則好處就少,利益分不均,久而久之人心就散了。
新藝城的核心一共是「七位鬼才」,這七個人不可能永遠一條心,項目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必然會從內部瓦解。
第一個出走的人便是曾志偉,在新藝城的前期算是出力最大,兩部《最佳拍檔》都有他的功勞。一部2000多萬票房,一部2100多萬票房,成績可謂是非常的亮眼。
不過,曾志偉在新藝城並沒有股份,最大也就是個導演,分到的利益自然比較少。因此,在拍攝完《最佳拍檔》第二部之後,曾志偉就算是離開了新藝城(也有合作,不算斷絕關係)。
那幾年,曾志偉與很多電影公司、製片人都有過合作,跟過劉家良,也加入過洪金寶的洪家班、永盛等,屬於「多棲型」發展的演員。
新藝城結業後,曾志偉先是投考了無線電臺,成為知名主持人。隨後又與好友陳可辛共同創辦了UFO電影公司,巔峰時期更是多年連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至今都是香港娛樂圈內的一名大佬級人物。
第二位出走的是徐克和施南生了,如果要是從徐克成立工作室開始,第一位出走的便是他們了。曾志偉走後,徐克接手了他的《最佳拍檔3女皇密令》,雖然這部電影又一次打破了香港票房記錄,但在創作理念上徐克很不認可,便要離開新藝城。
那個時期,徐克已經是香港知名的導演了,尤為擅長電影特技、特效的,可以說他是香港電影「特效」的鼻祖。同時,他的女友施南生也擅長計算機,又是新藝城的後勤總管理。
徐克這一走,就相當於少了兩員大將,「金公主」出面親自挽留他,甚至還支持他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由此徐克算是以「掛名」的方式留在了新藝城。從這一點來看,金公主還是很有眼光的,深知這樣的「七人組」長不了。
後來,徐克與新藝城聯手,創作了像《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等知名電影,也算是為新藝城盡得最後一份力吧!
雖然說徐克還是新藝城的人,但是他已經可以直接繞過新藝城,獲得金公主的直接投資,雙方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離開新藝城後,好友吳宇森也加盟了徐克的工作室,兩人聯手締造了不少的經典。
還記得新派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笑傲江湖》嗎?就是在金公主的投資下完成的。新藝城結業後,徐克轉而與嘉禾合作,拍攝了像《黃飛鴻》、《梁祝》、《青蛇》、《七劍》、《狄仁傑》、《智取威虎山》等優秀電影,成為了香港武俠電影的領軍人物。
施南生是新藝城唯一的女將,她則沒有想那麼多,徐克走到哪、她就去哪兒,一直是徐克背後的管家婆,主要負責電影的宣傳、發行、演員等幕後工作。
施南生對新藝城最大的貢獻,就是製作了一條標準的「電影體系」,現如今很多香港影視圈的工作流程,都能看到施南生的影子。離開新藝城後,在1996年與徐克結婚,可惜的是2014年兩人又離婚了。
嚴格來說,80年代中後期,新藝城已經算是「名存實亡」了,雖然電影還打著「新藝城」的招牌,但人心已經沒有了。
第二大股東麥嘉,在1986年與洪金寶(嘉禾的人)合作了《最佳福星》,締造了香港票房的一個傳奇,更可氣的是《最佳福星》打的還是「嘉禾」的招牌。
在電影公司競爭那麼激烈的情況下,麥嘉這樣的做法簡直就是赤裸裸的背叛。作為第二大股東都這麼做了,如果再限制手下人的發展,那就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新藝城的矛盾、分歧不斷擴大。
黃百鳴是有名的話劇演員,尤其在喜劇塑造方面非常的擅長,同時他還有一個很厲害的編劇「高志森」。高志森的徒弟是谷德昭,曾為周星馳寫過像《食神》、《唐伯虎點秋香》等劇本,很厲害的一個人。
黃百鳴自己的名下也有電影公司,捧紅了像李麗珍、羅美薇、袁潔瑩等大批的影響。新藝城末期,「最佳拍檔」系列已經爛大街了,「開心鬼」系列潛力也不大。
在此狀況下,黃百鳴帶著高志森與嘉禾(許氏兄弟)合作了「喜事」系列的電影,比如:《合家歡》、《家有喜事》等。這些片子都是非常經典的,尤其是《合家歡》,以票房3125萬港元刷新紀錄,比《最佳拍檔2》還要高出很多。
現在他的名下有「東方電影公司」、「天馬電影公司」,依舊創作了很多經典,比如《葉問》系列、《反貪風暴》系列,都是天馬的作品。
泰迪.羅賓遜和石天算是堅持到最後的,只可惜兩人的才華不是很高,石天早期拍攝的一些作品,根本就是爛大街,無法挽救新藝城的衰敗。
新藝城末期之所以還能屹立不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靠著原本建立的人氣,還剩有周潤發與林嶺東二人。徐克走後,「最佳拍檔」系列便由林嶺東接手。
前期,靠著前幾部「最佳拍檔」的IP人氣,該系列的後續還算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後期就爛大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監獄風雲》出現了,林嶺東與周潤發合作,打造了一種不一樣的題材電影,票房大賣、收穫頗豐。
不過,這樣的成績也沒有持續太久。新藝城結業後,林嶺東走了,周潤發被新藝城以低價「賣給」了永盛,算是給嘉禾造成了很大的印象,畢竟「賭神宇宙」可是很上座的,「兩周一成」有兩個都在永盛電影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巔峰新藝城不僅電影輝煌,旗下還有「新藝寶」唱片公司,像beyond、王靖雯(王菲)、張國榮等,都曾是它旗下的歌手。
可想而知,如果當年「金公主」能夠維持住新藝城的「七位人才」,那麼它所創造的成績絕對要比現在高,估計頂的上「永盛電影」+「寶麗金」組合。對於新藝城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