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邵氏、新藝城那些香港電影公司,現在還存在嗎?

2020-12-19 微笑君電影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好萊塢動作大片還沒有在中國普及,於是成就了香港電影人永恆的輝煌,也成就了整整一代人的「錄像廳情結」,而當時的那些出名的香港電影公司:嘉禾、邵氏、等現在還存在嗎?

1:嘉禾公司

嘉禾公司於1970年由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共同創建,並於1994 年成為香港的上市公司,是香港電影盛世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發行公司之一,一手栽培出李小龍、成龍、張曼玉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巨星,製作超過600部電影。

《鬼馬雙星》

嘉禾全盛期的電影甚至突破了東南亞的範疇,行銷至東北亞的日韓。成龍在八十年代成為了日本最流行的偶像。九十年代《紅番區》《警察故事4:簡單任務》等片打入了北美主流市場。更驚人的是,嘉禾行銷非華人市場的電影並不局限於動作片。最具香港本土色彩的許冠文喜劇片《鬼馬雙星》《半斤八兩》在日本都能大賣,可見鄒文懷、何冠昌當年非凡的商業運作實力。這是保守的邵氏集團遠遠無法達到的空前成就。

2:邵氏電影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在華語電影史上,香港邵氏電影邵可以說是亞洲電影的一面旗幟,引領了香港電影的一個時代。邵氏電影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依靠黃梅調、古裝、武俠三大片種奠定了當年其在華語電影市場的江湖地位。

公司為電視熒幕貢獻了一大批精彩的電影作品,隨之就湧現出了一批傑出的電影男星。如狄龍、姜大衛、嶽華、爾冬陞等等!都是當時叱吒風雲、炙手可熱的銀幕英雄。

邵氏導演眾多,但公認的最有成就的四大導演是以黃梅調和風月片見長的李翰祥,以硬派武俠片見長的胡金銓和張徹,以奇情武俠片見長的楚原。四人在邵氏公司的成就不僅是拍出了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更主要是代表和引導了電影發展的潮流。

內地影迷也有幸,除了在90年代錄像廳時期能接觸少量的邵氏電影外,2000年後天映公司將幾百部電影拷貝作數碼化處理,我們才有緣欣賞更多的邵氏佳片。可惜於2011年11月28日結束了邵氏公司!

3:新藝城

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由麥嘉、黃百鳴、石天創辦於1980年9月,它隸屬於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由一個地產財團「九龍建業」支持。

新藝城是香港電影的一個傳奇,從1980到1990年,整整火了十年,鼎盛時期曾逼得勢如水火的老牌寡頭邵氏和嘉禾聯手對抗新藝城。比如1982年嘉禾的《奇門遁甲》和《八彩林亞珍》就破例同時安排在嘉禾與邵氏兩大院線公映,可惜票房仍不及新藝城的《最佳拍檔》和《難兄難弟》,並且吳宇森亦因執導的《八彩林亞珍》票房慘敗,而被嘉禾一怒之下與他解約,但新藝城馬上就將吳宇森拉攏過來了。

新藝城能夠與嘉禾對抗,靠的是麥嘉、石天、黃百鳴、施南生、曾志偉、泰迪羅賓、徐克七人小組的集體創作模式以及旗下金公主院線的配合。香港電影特有的「度橋」模式,被新藝城發揮之極限。在整個八十年代,新藝城以《最佳拍檔》系列、《開心鬼》系列、林嶺東《風雲》系列、吳宇森《英雄本色》系列、程曉東《倩女幽魂》系列一次又一次的頑強阻擊嘉禾的攻勢。

80年代後期,新藝城三巨頭各自為戰,麥嘉重用林嶺東,拍起「風雲」系列,暴力寫實片的大賣。黃百鳴搞起家庭賀歲喜劇,也是大受歡迎。惟有石天,自己搞了個創作小組,拍起《八寶奇兵》等片皆遭慘敗,於是萌生退意,至90年代初期,「新藝城」終於解體。

4:德寶

我們大多數人對嘉禾、邵氏自然是耳熟能詳,對十年神話新藝城更是心馳神往,偏偏對德寶電影知之甚少。

1984年,德寶電影公司是珠寶商潘廸生與文化人岑建勳、洪寶金一起創立。其作品顯示出迥異於嘉禾、新藝城的火爆癲狂風格。德寶是靠楊紫瓊的《皇家師姐》撐起局面,之後是五福星系列衍生品《神勇雙響炮》系列。

憑藉英雄片爆紅的周潤發為德寶拍了一系列文藝片《等待黎明》《夢中人》《地下情》《癲佬正傳》《秋天的童話》。冼杞然的《三人世界》系列則顯出清新脫俗的中產風格。高志森的《富貴逼人》系列是德寶後期的票房黑馬。

雖然在80年代,幾大電影公司鬥得熱火朝天、不勝精彩,但歸根到底也只是商業上的競爭和藝術上的博弈,幾位電影大亨私下交情都非常要好。

2016年,洪金寶成立電影工作室,新藝城的麥嘉和石天、德寶的岑建勳、威禾的成龍都來為大哥大撐場。一眾老友歡聚一堂,仿佛在笑說著當年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嘉禾被賣了,邵氏也停產了,香港四大電影公司,今飄零的只剩兩家
    因為受到好萊塢電影的衝擊、香港電影人流失等因素的影響,2000年之後的香港電影市場明顯大不如前,那些傳統的電影公司很多也都面臨倒閉和轉型的危機。而這些公司中,嘉禾、邵氏、星輝、永盛這四家作為最具代表性的爭霸諸侯,考驗更是堪比生死存亡,一旦衰落就很難東山再起。
  • 嘉禾被收購,邵氏已停產,香港四大電影公司,只剩下兩家風雨飄搖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香港娛樂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各種影視公司如同雨後春筍誕生,想在娛樂這塊兒大蛋糕上切上一刀,其中聲名最為顯赫的主要有4家,分別是嘉禾、邵氏、星輝與永盛,很多朋友應該都看過這些公司拍過的影視劇。
  • 新藝城:輝煌十年便走向衰敗,巔峰時逼得邵氏、嘉禾聯手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邵氏電影幹倒了電懋,在其將重心轉移到電視劇上時,嘉禾卻異軍突起。七十年代嘉禾力克邵氏,拍出了像《唐山大兄》、《精武門》等佳作,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沒曾想,1980年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成立。在此後的十年中,新藝城憑藉強大的實力,能與嘉禾、邵氏一較高下,甚至逼得兩方聯手。
  • 邵氏,嘉禾,香江爭霸往事
    這就是著名的邵氏片場。這座被稱為「邵氏造夢工場「的電影城,歷時7年完成。邵氏父子公司也更名為邵氏兄弟公司。至此,香港電影迎來了一輪新的爆發的力量。邵氏片頭那一年,功夫巨星成龍剛剛3歲,被邵逸夫看走眼的李小龍 剛剛17 歲,拜師葉問的他,遇到不平之事便會出頭,在社會上樹敵太多。
  • 邵氏電影:香港影壇第一個巨頭,它錯過了多少黃金機會?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兄弟電影】因為LOGO上的兩個標誌字母「SB」,而被無數人嘲笑的香港邵氏電影公司,曾經是香港影壇最大最著名的電影公司。邵氏不僅是香港影壇第一個巨頭,也差點是唯一的巨頭,只可惜它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機會,然後完美的錯過了這些機會,最終成就了其他電影公司,也成就了香港電影整體百花齊放的繁榮。1950年,南洋影片公司由邵逸夫二哥邵邨人收購,並更名為邵氏父子公司。
  • 嘉禾影視的崛起與沒落,與邵氏抗衡十幾年,終被收購的連渣都沒剩
    80-90年代,香港電影行業創作了不少經典的佳片,現在回看都感覺非常的有味道。而在這麼多的影片中,大部分都是由一個電影公司製作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嘉禾」。「Golden Harvest」這個畫面想必許多人都比較的熟悉,這是電影公司嘉禾獨有的標識。
  • 邵氏1985年停產,新藝城輝煌了10年,為什麼嘉禾可以紅那麼久?
    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湧現出無數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但稱得上巨頭的,大概也就邵氏、嘉禾、新藝城、永盛等少數幾家。同樣是香港影壇電影巨頭,為什麼嘉禾可以紅那麼久?1970年,歷任邵氏兄弟公司製片經理、副總經理兼製作部經理、執行長的鄒文懷,從邵氏離職,並帶走何冠昌、陳自強等幹將,共同創立嘉禾電影公司。不久還購入國泰片場舊址,作為嘉禾的製片廠。
  • 香港電影公司標誌大全,能認全的都是資深港片迷
    (排名無先後)(多圖預警)一、邵氏電影公司邵氏出品必屬佳片,邵氏兄弟創辦的電影王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一直左右著香港電影的發展,手底下李翰祥、胡金銓、張徹和楚原四大導演,還有劉家良、桂治洪等類型片導演,全都為邵氏電影添磚加瓦。只不過從80年代開始,邵氏電影就開始慢慢轉向電視,電影王國開始走向衰敗。
  • 嘉禾的不朽三十年,也是香港電影的輝煌三十年
    ,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新聞系的鄒文懷來到香港,做了一段記者工作後,於1957年加入邵氏兄弟擔任宣傳經理,由於在任職期間的優異表現,鄒文懷很快就得到了邵逸夫的器重,並參與了多個邵氏重要電影的拍攝工作。並 大大削減了電影方面的投資,隨著其情人方逸華入主邵氏管理層,再加上對邵逸夫吝嗇的薪金制度的不滿,鄒文懷隨即決定離職出走,並拉攏同事兼好友何冠昌共同創辦了嘉禾電影公司。
  • 1989年是香港電影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從此新藝城衰落永盛崛起
    麥嘉與石天和黃百鳴三人和金公主是新藝城的共同老闆,整個新藝城電影的股權中,黃百鳴佔9%,石天佔19%,剩下的72%股權中,金公主佔51%,麥嘉佔49%,相當於麥嘉佔股差不多35%,是三人中最大的老闆。新藝城在80年代創立,然後迅速發展壯大,一度達到讓當年勢同水火的兩大巨大邵氏和嘉禾聯手對抗的局面。
  • 打的「邵氏+嘉禾」聯手的新藝城,為何只輝煌十年就落敗?
    說起港片時代,大家心中肯定都會想起這幾大電影公司:70年代的邵氏電影、80年代的新藝城電影以及90年代的嘉禾公司。邵氏兄弟新logo上世紀60年代,邵氏電影幹倒了電懋,成為香港影壇的無冕之王,正在邵氏將重心轉移到電視劇上時,結果嘉禾又異軍突起成為了一時之秀。
  • 嘉禾電影公司的這段片頭,是多少小夥伴的童年陰影啊?快快來看
    88年《警察故事》1970年之前鄒文懷是邵氏電影的得力幹將,邵氏公司開創了香港本土電影市場的繁榮,並把香港打造出了『東方好萊塢』的美譽。然而邵氏的制度僵化,導演演員待遇偏差等等因素卻催使一大批的電影人出走邵氏,而最終鄒文懷也與邵氏走向了決裂,並創立了嘉禾電影。相比之下,鄒文懷的嘉禾對香港電影的發展意義更加深遠,他開創的香港獨立製片人制度,促進了香港電影的百花齊放,香港電影也迎來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 1970到1999年,30年票房冠軍:嘉禾完勝邵氏和新藝城
    11月2日香港電影傳奇大亨鄒文懷先生走了,成龍大哥發文懷念,語言中飽含感激之情。鄒文懷這個名字你可以不熟悉,不過他出品的電影你一定看過,「嘉禾」,這個自帶噔噔蹬蹬聲音出場的電影公司名字,是許多人的回憶。
  • 嘉禾電影公司創始人鄒文懷去世:又一座高山坍塌,我們真的老了
    日前,嘉禾公司老闆鄒文懷去世,享年91歲。鄒文懷曾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栽培過李小龍、成龍、許冠文、洪金寶等多位巨星。這位鄒老闆的一生也頗為傳奇。11927年,鄒文懷生於香港,1949年在上海讀完大學,之後來香港做了記者。59年,鄒文懷進入了邵氏公司。70年,鄒文懷成為了邵氏的CEO。但因為邵氏的酬勞太低,鄒文懷便申請離職。
  • 嘉禾電影公司老闆鄒文懷去世,栽培過洪金寶、成龍、李小龍等大腕
    近日,一手創立嘉禾電影公司的老闆鄒文懷去世,影視圈為之震動,家人保持低調,在香港殯儀館設立靈堂。鄒文懷享年91歲。鄒文懷於1927年在香港出生,從一名《申報》的實習記者,再到體育記者,然後當上了「美國之音廣播電臺」的主持人。30歲被邵氏影片挖走,擔任宣傳經理,三年後晉升為製片經理,第四年又升任副總經理,是邵氏公司的重量級高管。因邵氏給的報酬過低,鄒文懷毅然決然辭職與好友成立嘉禾電影公司,建立嘉禾製片廠。
  • 1972年,邵氏打不過嘉禾靠這部電影保顏面,男主2年後也離開邵氏
    文/沐風少年整個七十年代香港的電影市場都是邵氏和嘉禾的天下。為了爭奪市場,雙方可算是絞盡了腦汁的廝殺。嘉禾在成立之初因為得到李小龍這棵大樹所以連續兩三年都始終壓過邵氏一頭。1972年的票房前二都是李小龍電影,這讓邵逸夫情何以堪?還好,有這部電影的存在才給邵氏留了點面子。這部電影就是<大軍閥>。大軍閥導演是李翰祥。
  • 邵氏、嘉禾唯一合拍電影,32年前洪金寶這次大膽嘗試,今難再複製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1970年,脫離邵氏的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三人共同創建了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自此之後,嘉禾和邵氏作為香港電影市場兩大霸主,在相愛相殺中度過了整個輝煌時期。不過如果皮哥告訴你這勢成水火的兩家龍頭公司,在80年代也曾經合作過,你肯定不會相信。
  • 香港十大電影公司之一,港片最輝煌時期的實力代表
    【新藝城影業】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Cinema City Co.Ltd.)香港製片機構﹐由麥嘉、黃百鳴、石天創辦於1980年9月,它隸屬於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由一個地產財團「九龍建業」支持。該影片公司攝製的第一部影片是《滑稽時代》(吳宇森導演)。目前已經結業,最後一部電影為《蠻荒的童話》。
  • 電影王國崛起,香港影業的熠熠光輝,邵氏電影的那些「金字招牌」
    上世紀60年代,邵氏電影獨霸香港。邵逸夫捧紅了眾多女星,也正是這些女星擦亮了邵氏電影的金字招牌。邵氏大規模拍片的年代,代表了邵氏這個美麗的電影王國的崛起,也代表了香港電影業用自己的熠熠光輝映亮整個東南亞地區。
  • 兩個香港巨星洪金寶和麥嘉,他們到底誰對香港影壇的貢獻更大
    首先先說光頭麥嘉,麥嘉原名麥嘉尚,1944年2月29日生於中國廣東省臺山,是香港演員、導演、編劇、電影製作人,本來麥嘉大學主修的是電子工程專業,一開始的工作也是電話公司的工程師,因為對電影的喜愛,1971年27歲的他重返紐約大學進入電影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