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那些自帶年味兒的徽州美食

2020-11-28 騰訊網

細數一下

還有二十多天就要過年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過年缺少年味兒

作為徽州人

有沒有哪些美食讓你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

歙縣作為古徽州府治所在地,村落眾多,由於古時徽州群山環繞,交通不便,徽州民間的風俗也有所差異。俗話說「進了臘月門,轉眼便是年」,到了臘月,就意味著春節的腳步近了,各家各戶都開啟了「忙年」模式。殺年豬、裹年粽、打年糕、做米粿、切凍米糖,瞬間年味就瀰漫開來。

臘八粥

臘八是「忙年」的開始,徽州人喜歡鹹味臘八粥,製作傳統臘八粥的材料有大米、幹羊角(豇豆)、乾菜、山芋、臘肉、紅豆、紅棗、花生、板慄等,可根據個人喜好來選擇,最重要的是要用鹽調味,所以徽州的臘八粥是鹹的,香滑濃稠,令人回味。有些地方還會在臘八這一天打掃衛生,臘八節在徽州人的心中堪比「小年」。

殺豬宴

殺年豬在徽州民間是非常講究的,一定要選個好日子,人們認為亂殺年豬可能會帶來「不吉利」。一般關係好的親戚鄰居之間會相互幫忙,各家各戶輪流殺年豬。

殺豬這一天非常熱鬧,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相互幫忙,殺過年豬後都會舉行殺豬宴,以答謝來幫忙的好友。晚宴的時候推杯換盞,結束時還不忘送上點豬肉、豬血等以示友好。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年末的這場殺豬宴了,可以毫無顧忌的吃豬肉。隨著現在養豬的人家越來越少,殺豬飯也越來越稀有了,吃上一口土豬肉更是難上加難。

米餜、年糕

在徽州民間,過了冬至人們就開始準備做米粿、打年糕,米粿是徽州過年必不可少的美食。每到這時候廚房裡都會熱鬧起來,燒熱水、蒸糯米、做米粿、切年糕,處處洋溢著笑臉,這樣的場景或許是我們腦海裡最幸福的時刻。

裹年粽

一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裹粽子,「粽」與「眾」讀音相近,既團圓、人丁興旺的意思,在徽州有「無粽不成年」的說法。所以在徽州不只是端午節的時候會裹粽子。

徽州裹粽子的材料也很多,除了傳統的紅豆、紅棗、豆沙,還會用鮮肉、臘肉、板慄、排骨等,再加上棕樹葉的清香,香糯可口,別有風味。

凍米糖

凍米糖是小時候最喜歡的零食之一,糯米蒸熟以後晾涼,加上花生、芝麻等,攪拌、壓實、切成一塊一塊的,徽州的孩子們知道,開始做凍米糖就是快要過年了。

紅紙糖

紅紙糖也叫「麻酥糖」「頂市酥」,是徽州人過年期間不可缺少的糕點,用去了殼的白芝麻或黑芝麻加上白糖,配以少量的麵粉或米粉,拌以飴糖精製而成,經過層層的夾卷,最後做成小小的長方體,用紅紙包裹起來,進口香酥,滿口留香。是徽州人拜年必備的物品,在徽州有這樣的一句諺語:「拜年不帶麻酥糖,請君不要進廳堂」。可見紅紙糖過年時在徽州人心中的地位。

你還想到什麼自帶年味兒的美食?

年味兒不只是美食自身的味道

製作美食的過程才是真正的年味兒

一家人團團圓圓

一起備年貨

香氣四溢

其樂融融

這,才是過年該有的味道!

來源:歙縣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0559—6511110

相關焦點

  • 佳餚天成千家醉,「醉美」年味兒是鄉愁
    家鄉小巷裡的年味兒正是濃濃的鄉愁。是不是屠蘇酒,早已不重要,就像我家年飯桌上的酒香和醉意,更多是來自於親人們所傳承下來的那道美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樣的年菜佳餚,正是我記憶深處最為動人的年味兒了。醉蟹的年味兒,只有吃過的人才懂。
  • 徽州農家燉菜「冬瓜幹」喚起「鄉愁」
    徽州農家燉菜「冬瓜幹」喚起「鄉愁」 2016-12-13 09:31:00來源:央廣網   據黃山新聞網 一座鄉村就好比是一個人,均有他的獨特性格
  • 【徽州美食】澆頭面
    鄉愁是什麼?     余光中說,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 夢回徽州美食——到徽州你知道不能錯過的美食是什麼嗎?
    夢回徽州,當初起這個詞的大抵用意就是為了那些身在異鄉的徽州人可以聯想起那魂牽夢縈的故鄉吧。因為我也就是這樣,一個人身在千裡之外,很久沒有再回到故鄉,也很久沒有機會再嘗到那些記憶裡香甜可口的美食了。早些時候徽州的有名,就是因為那些徽商離開自己的家鄉出去經商,才有了徽州的經濟基礎,也才有了徽州的繁榮。在徽州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十三十四,往外一丟。」那個年代的孩子,長到十三四歲就要離開家鄉去外面經商,等到功成身就了也總想著回到自己的家鄉,建設徽州人的家園。那些出門在外的日子裡,想念的就是家中的親人,還有那些徽州的美味佳餚。
  • 春節,那些擺上桌面的徽州糕點
    甜甜蜜蜜步步糕 ——春節那些擺上桌面的徽州糕點 徽州美食文化歷史悠久長遠,作為徽州美食的一部分,傳統糕點經過徽州勞動人民的長期實踐和創造,不僅品種越來越多,基本形態也愈發豐富多彩,別致有趣
  • 夢回徽州美食——還記得童年裡甜到你的那些酥糖嗎?
    大家好,我是雲飛,今天依舊講的是我的家鄉徽州的美食。古徽州,鍾靈毓秀,人傑地靈。這是印象中的美好家鄉,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再提到兒時那些美味的吃食,更是思鄉之情急切。身在遠方,對家鄉就會容易生起一種情愫,而那些回憶裡的美好更是倍加地讓人覺得彌足珍貴。之前介紹了徽州的兩種美食,介紹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已經忍不住想要回家品嘗那些美食了。最近,又想起了小時候吃過的幾種美食,今天大抵介紹這一類:酥糖。
  • 農民內心的困惑:年味兒淡了,回農村沒意思,不回無處安放鄉愁!
    現在幾乎所有的農民都覺得農村的年味兒也淡了,再也找不到小時候的那種感覺了。再說已經回到農村的那部分農民,相信很多已經開始感慨在農村待著真的沒意思,可即便是這樣,當初也是為了買一張票在火車站排隊幾天的隊,只為能了準時到家,和家人吃一頓飯。於是很多農民內心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年味兒淡了,回農村沒意思,不回卻又覺得無處安放鄉愁。為什麼會這樣呢?
  • 一品黃山 · 二品涵月樓 · 三品徽州年夜飯
    這個桃源避世的隱居酒店,坐落在黃山雨潤度假區內,距離黃山機場僅僅5分鐘車程,距離黃山風景區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  在涵月樓大觀園裡過大年,聽聽黃梅段子,品品徽州美食,感受徽派度假別墅酒店裡熱鬧的年味兒,既接了地氣,也接了一顆思鄉情。
  • 特色美食之 安徽徽州丸子(圓子)
    徽州丸子(圓子)
  • 鄭州年味兒美食:扒廣肚
    河南特色美食帶你回味舌尖上的年味兒    「三百六十五個夜晚,最甜、最美的是除夕,風裡飄著香,雪裡裹著蜜,春聯寫滿吉祥,酒杯充滿富裕……」正如這首歌中所唱,春節將至,年味兒愈濃,家家戶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提前烹飪美食,準備除夕夜給家人奉上一桌豐盛的年夜飯,熱熱鬧鬧過大年。
  • 黃山美食:千年徽州山水千般美味傳承
    為了滿足每年來黃山市旅遊的千萬遊客品嘗徽州美食的需求,黃山市的大小餐館,無論是分店開到合肥、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品牌,還是鄉村農家樂,臭鱖魚都是徽州傳統菜裡的「標配」。徽州美食,是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和臭鱖魚一樣,毛豆腐、刀板香、一品鍋、黃山雙石等等,都是地道的徽州招牌名菜,有的傳承了千百年,香味彌久,百吃不膩。
  • 夢回徽州美食——那些發了黴的毛豆腐你知道有多好吃嗎?
    還記得我們上次聊的徽州美食刀板香嗎?果然讓我遇到了很多的老鄉。因為一份家鄉的美食而勾起的回憶,這種感覺是奇妙的,也是趣味十足的。也許此刻的我們都身在異鄉,但是同時懷念那個熟悉的味道,同時懷念那個遠在千裡之外的故土,這樣有人陪著,是不是也不會覺得那麼的孤單了?
  • 電影《舌尖上的新年》:在美食中找尋年味兒
    這部由北京東海麒麟公司出品,愛奇藝影業(北京)宣傳和發行,陳曉卿任藝術總監,陳磊、鄧潔、李勇導演,李立宏解說,阿鯤作曲的影片,通過展現中國廣袤大地上奇絕的年貨食物,串接了一個個新年故事,試圖用鮮活的鏡頭語言保存一部民族生活史和文化檔案,帶觀眾重尋舊日的習俗和年味兒。  尋找年味兒,是創作《舌尖上的新年》的立意之本。「人們時常會說,如今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 夢裡回老家,醒來是婺源,定格最美古徽州小鎮
    「你曾醉過,我也醉過,醉在濃濃的鄉愁;多年以後,離家遠走,家在遠方呼喚我。」無論是誰,無論多久,只要在外,都會有一個抹不去的鄉愁情結。這次我來到的這裡,的的確確叫夢裡老家,這裡算是一座復活了古徽州歷史文化的小鎮,卻在江西的婺源縣誕生了,它的全名叫「婺源夢裡老家」。從婺源縣城朝南,沿著老的G351國道,行駛5公裡左右,在婺源的星江河畔的王家洲半島,有一座全新打造的小鎮「夢裡老家」。作為一座4A級景區,在風景秀麗的半島上,獨樹一幟,成為婺源一座復活了古徽州文化的小鎮。
  • 吃起來香的「老徽州臭桂魚」,肉質鮮美解鄉愁!
    美食知多少 據記載,宋高宗曾問歙味於學士汪藻,汪藻舉梅聖俞詩對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馬蹄鱉」。 徽州毛豆腐也是這種有地域DNA的食物,又叫黴豆腐,徽州地區傳統名菜,是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黴製品。主要做法是將豆腐切成塊狀,進行發酵,使之長出寸許白毛,然後用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 廬州府很有創意地用鐵鍬來盛裝毛豆腐,質樸趣味令人印象深刻。
  • 尋遍徽菜味道——徽州驛的地道徽州美食
    即將於2021年在黃山市歙縣豐樂河畔盛大亮相的泛徽文化商業文旅新地標——徽州驛,是安徽好遊公司負責開發運營的以徽文化為依託打造的輕奢生活旅遊度假目的地,其中包含了「美食、遊樂、購住」三大板塊。在美食板塊中,包含了徽菜在內的7大業態。
  • 《徽州百祠》首發式舉行
    9月7日上午,《徽州百祠》首發式在屯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德書,副市長程紅出席首發式。  《徽州百祠》於2018年7月啟動編撰,歷時3年,選取古徽州地域具有代表性的117座宗祠37個姓氏進行深入介紹,通過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展示了徽州古祠堂的地理位置、姓氏源流、祠堂行制、人物事件、歷史文獻,既有史料性文獻性,又兼顧可讀性趣味性。  徽州祠堂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建築藝術的典範,也是鄉村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 「年味兒」也懷舊!那些記憶中的自製春節零食
    但或許在大魚大肉、杯盤狼藉的間隙裡,往昔物資匱乏時代曾讓人垂涎三尺的自製春節零食的記憶,也會悄然湧上心頭,勾起我們對於舊日「年味兒」的懷戀。新華社各地記者在春節期間,或走訪街頭,或採訪親友,尋覓那些記憶中的自製春節零食,以饗「吃貨」。
  • 【興和年味兒】最美不過家鄉味 興和美食榮登《央視新聞》直播平臺
    地方美食 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臘月 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在中國人的心中年貨就是「年味」 快來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品「年味兒」吧
  • 夢回徽州美食——問政山的竹筍鮮的不是一點點
    還記得第一期的美食推薦裡,我們說到了徽州的一道佳餚:刀板香。這是一道很有徽州情懷的菜餚,也是一道在外遊子都會時常懷念的家鄉菜。問政山竹筍在徽州歙縣人心中一向有著不一般的地位。它除了是很多菜的美味搭檔外,還可以自成一道菜,也是徽州名菜中的一絕。很多人來徽州,時機恰當的話,就有機會親自品嘗上這道菜的美好了。問政山的竹筍最常見的搭配就是和臘肉了。醃製好的臘肉有著獨特的味道,再加上問政山竹筍的鮮味,不管是菜餚還是只是一碗湯,都能讓人讚嘆連連,為此垂涎不已。